?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國內醫學教育中的研究現狀

2019-01-29 15:16李雯雯李小玲趙蔭環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9年5期
關鍵詞: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

李雯雯,李小玲,趙蔭環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科, 上海 200082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日漸發展與成熟,網絡教育也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在線學習的方式被愈加重視。盡管有資源豐富、交流方便、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等獨特優勢,但在線學習尚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學(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應運而生?;旌鲜浇虒W模式是隨著對網絡學習(e-Learning)的思考及傳統課堂的回歸而被逐漸關注的一種學習策略和理念。國內首次定義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他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把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相結合,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1]。為了解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綜述如下。

1 背景

隨著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醫學知識不斷增長,技術快速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醫學資源的吸收。且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知識為主要手段,以分數為教學效率的主要評價標準,使學生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過程、方法和價值[2]。且針對具有復雜和枯燥性質及實踐性的醫學知識體系,傳統教學方法不夠直觀、形象化,讓學生難以理解和吃透其中的精髓,缺乏學習興趣及實踐機會[3]。一味被動地接收知識,導致學生知識面過窄,只重視專業知識教育,忽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無法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4]。并且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缺少主動性,助長其懶惰性思維形成,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突破與創新;長期固定僵化的醫學教育模式不斷重復,最終導致思維模式守舊、思維方式僵化,嚴重制約著醫學教學的創新、醫學人才的培養及醫學技術的進步。因此,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成為醫學教育進步的必然舉措。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模式轉變的必然趨勢,人們逐漸開始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臨床教學的結合?;旌鲜浇虒W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整合面對面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同時,也成為教學改革中課程整合的一個突破點。在醫學教育中,它具有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性、互動性、增加學生操作次數、開拓學生視野等優勢[5],不僅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讓教學主動化,更能讓臨床醫學的學習空間更加廣闊、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學習方法更加多樣,從而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臨床醫師?;旌辖虒W模式已經在國外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開展,并且其效果也得到大量國外研究的證實。Arabasz及其同事在一項大型橫斷面研究中發現,80%左右的美國高校都已經應用了混合教學模式。但是,國內混合式教學開展較少,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尤其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應用極少,教學效果及其影響因素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 模式研究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為各種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工具以及學習環境的融合,尤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與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結構的混合[6]。其具體模式可概括為以下幾種:

2.1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 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利用簡短的教學視頻、習題測評等相關資源在課前及課下讓學生自主汲取新知識,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回到課堂時間則開展協作學習、實踐練習等主題學習活動[7]。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實行,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及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在“翻轉課堂”的自主學習階段,不再是單純接受教師在課前、課下所提供的參考書目、圖書資料、教學視頻、習題測評等學習資料,而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獲取更全面、更深入、更感興趣的知識。我國目前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與PBL、CBL、TBL、微課、手機APP結合的和數字化虛擬人支撐下的多種模式。

陰東亮以精神病學學科課程學習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翻轉課堂與PBL結合在精神病癥狀教學中的應用[8]。傳統教學組以教師講授、學生聽取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組以翻轉課堂結合PBL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研究結果顯示,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實踐操作評分、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均高于傳統教學組。金萍等將翻轉課堂聯合CBL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于內科見習循證醫學思維的培養,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聯合C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結果顯示,兩組理論知識和概念題成績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驗組病例分析成績及對教師授課方式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9]??兹鹉鹊葘⒑\娷娽t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按照班級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講授、觀看視頻、示教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實驗組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和課堂小組活動進行TBL+翻轉課堂教學,評價物理診斷學教學中應用TBL教學法與翻轉課堂的效果。結果顯示,實驗組課后測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學生對TBL+翻轉課堂教學滿意率達93%以上[10]。丁澍等選取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和八年制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教改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改組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問卷調查顯示,教改組學生認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靈活、自主,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有助于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交流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教改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11]。在移動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手機APP已成為教學的一種媒介,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也發揮著作用,目前常用的手機APP包括QQ、微信平臺。張小平等選取五年制中醫學專業共9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基于微信平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拓寬了他們的思維,對于醫學人才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都很有幫助[12]。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高度發展,虛擬教學手段日益進入高校課堂,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數字化虛擬人的出現與運用為翻轉課堂提供了支點,數字化虛擬人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嶄新的思路。焦軼等探討將數字化虛擬人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系統解剖學》的教學中,探析數字化虛擬人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系統解剖學課程中應用的效果,探討符合醫學教育課程的新模式[13]。

2.2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的今天,網絡已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成為信息和知識的重要來源,故在高校教學改革中利用網絡課程輔助教學勢在必行。網絡教學支持平臺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為網絡教學提供全面支持服務的軟件系統的總稱,可涵蓋預習、討論、答疑、互動、作業、考核、評價、反饋等多個環節。在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中,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是混合式教學模式得以有效實行的重要條件。目前,在國內醫學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行中,主要依托的網絡教學平臺有慕課(MOOC)、Blackboard(BB)網絡教學平臺、清華教育在線(THEOL)及高校自主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

慕課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通過慕課,世界各地用戶均可分享到豐富的課程資源,包括課程內容的文字介紹,呈現課程知識點中重點、難點的微視頻、小測驗、周作業以及互動討論論壇等?;谀秸n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以慕課平臺上的資源和教學設計作為線上教學內容,結合課堂講授等方法的教學模式。任鑫杰等對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課程中首次運用MOOC教學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2012級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和2013級使用MOOC教學平臺模式的兩個中藥學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教學反饋比較,發現使用MOOC教學平臺模式的班級在考試成績以及教學態度、方法和效果三方面的認可度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均有一定的提高,并認為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考評體系的建立等各個方面,充分利用MOOC平臺的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能夠確保和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14]。BB網絡平臺是行業內領先的教學軟件,由美國Blackboard公司研發,是以互聯網為介質的網絡系統,以課程為中心集成網絡“教”“學”的環境,通過創建一個開放自主的網絡學習環境,旨在幫助教師實現課程的教學內容數字化、師生交流網絡化、課堂管理智能化。趙秋霞所在的內科教研室,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網絡輔助教學模式相結合,在內科學教學中利用BB平臺強大的學習和交流功能,用現代教育技術及設備將教學過程制作成精品錄像,構建完善的內科學網絡課程,更好地適應內科學教學的特點,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內科學的教學質量[15]。清華教育在線(THEOL)是由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研制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平臺為教師提供課程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教學管理、課程建設、學習分析等功能 教師可按照自身教學需求個性化設計課程。姚琦等利用THEOL研究病理學混合式教學在中醫學專業中的應用,在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病理學理論體系和培養實際臨床診斷能力等方面都起到良好效果[16]。除了已提到的公共網絡教學平臺,高校自主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亦是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郭新慶等構建了人體解剖學數字化實驗教學平臺。自2014年平臺投入使用以來,基于人體解剖學數字化實驗教學平臺,該校構建了 “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實驗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實行以來,有效改變傳統的封閉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學生滿意度較高,對培養醫學技能型高級人才具有重要意義[17]。鄭琳琳亦對其所在高?;诰W絡教學平臺的預防醫學課程混合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理論考核成績、總成績均具有顯著性差異[18]。

2.3 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

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斷地實踐與探究,不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發揮其優點的同時也暴露出不足之處。為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及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或互聯網資源等線上學習資源,結合翻轉課堂、PBL、CBL、TBL、微課等多種教學方式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吳遵秋等探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效果,在傳統面對面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微課、視頻、虛擬實驗等教學資源,利用微信、QQ等移動終端軟件平臺及虛擬實驗教學中心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實驗教學,并與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方法比較。結果顯示,學生對這種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較高,且實驗組學生的高、低成績段平均成績和及格人數均高于對照組[19]。劉文科等提出了“基于OMP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模式結合應用廣泛的三種教學方法,包括一分鐘教師模式(one minute preceptor,OMP)、基于授課的教學方法(le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該理念于該院骨科為試點實行。調查資料顯示,在運用OMP理念的混合式教學中,相對于傳統教學,學生對該教學方法整體滿意度高,客觀評價方面學生的該科期末成績較以往得到了明顯的提高[20]。賈守梅等以復旦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統一管理的e-Learning教學平臺為依托,結合錄制微課視頻、設計典型教學分析案例、PBL、翻轉課堂、線上測評等環節,對精神科護理學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探索。結果顯示,學生的課程總體成績及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均較傳統教學模式高[21]。在臨床診斷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中,馬曉光等提出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式教學模式、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有效結合,在教學中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強大的學習和交流功能,更好地適應臨床診斷學教學的特點,從而有效地培養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臨床診斷學的教學質量[22]。

值得提出的是,虛擬仿真技術(VR技術)引入到醫學教育中成為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大突破。虛擬仿真技術是一門包括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等的綜合技術。在醫學教育的實踐中,除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還被應用于虛擬解剖學、虛擬手術等。20世紀90年代末期,國外已經開展了虛擬解剖學、虛擬放射學及虛擬內窺鏡學等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開始進行VR技術的研究,并逐步投入到航天和軍事領域;2003年,第一軍醫大學宣布完成國內首例女性虛擬人的數據采集[23],同年,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建立的基于VR技術的現代化模擬醫院,用于醫學生的臨床實習[24]。2004年,首都醫科大學引進美國的HPS和智能型高級綜合數字虛擬人,率先在國內開展基于VR的急診醫學高仿真模擬教學[25]。許惠玉等創建了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虛擬實驗室,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實驗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了解[26]。李淑慧等構建了“臨床生物化學檢驗” 虛擬實驗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了獨立完成或協作完成實驗操作的生動、逼真的實驗學習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創新教學理念[27]。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科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醫學開放教育在實踐性教學環節、資源、平臺建設方面還比較薄弱,學習資源大致分為文字教材、網絡資源和教師講課的錄像資源,使用在線教學平臺也不能提供全面、具體的實驗環境。而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彌補目前教學模式的不足,成為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發展的趨勢。

3 總結與展望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具有復雜和枯燥性質及實踐性知識體系的醫學教育而言,也帶來了新的改革與發展的契機,傳統的課堂授課與互聯網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應用于醫學教育的諸多學科。翻轉課堂、PBL、TBL、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教學方式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中,真正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建立、學習興趣的樹立、學習主導地位的轉換,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過程中,也涌現了大量的教學精品課程及教學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共享,從而提升醫學教育的整體質量;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實踐中,學生的滿意度及考核成績均較傳統教學模式提高。而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目前已成為國內醫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模式。VR技術被運用于教學中,雖然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能很好地補充目前醫學教學模式實踐環境不足的短板,也將成為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然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雖然成效顯著,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暴露一定的問題:①教師層面:教師對混合教學認知不清、了解不夠深入;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不利于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個人精力及能力的限制,進行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時半途而廢、淺嘗輒止;②學生層面:部分學生在混合式教學課程中的主動性、參與性及互動的積極性都不高,甚至有抵觸情緒;混合教學改革的后續保障措施不夠健全;③技術層面,對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要求高,VR教學實行難度大等[28]?;诖?,還需多層面加大混合式教學的改革和推廣,教師提升自我,積極參與并探索混合式教學以及加強VR技術的推廣等。

混合式教學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更是醫學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其在醫學教育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和取得成效顯而易見。針對出現的不足,我們應該提升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調整教學策略、不斷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完善,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推廣提供借鑒與參考,最終達到提升整體醫學教育質量的目的。

猜你喜歡
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019年第一批口腔醫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