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探討

2019-01-30 02:25張李敏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時代挑戰

【摘 要】隨著我國新媒體的不斷出現,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受到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受到挑戰。在互聯網終端媒體日益普及及廣泛應用的“微時代”,如果更好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面臨的新的挑戰。為此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工作中,要因勢利導、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掌握輿論工作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借助多元化的新媒體技術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微教育”中,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新媒體工作隊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豐富教育信息資源,提高育人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對策

隨著我國數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普及和發展,我國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如手機、IPAD等迅速普及,以微信、QQ、微博、知乎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媒介被廣大的大學生所接受和使用,成為新時期大學生進行信息傳輸、獲取的重要渠道及核心工具。而網絡中,各種思潮涌現,享樂主義思想、拜金主義思想、利己主義思想等充斥網絡,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極大的威脅和挑戰。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看清當前面臨的各種挑戰,并借助新興媒體和技術創新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對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價值觀受到多元化沖擊

在網絡中,各種思想處于無拘無束的發展狀態,多種思想相互影響、多種文化相互融合,西方各種思想也隨著滲透,西方敵對勢力借助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及其衍生媒體對青年一點的思想進行灌輸,成為西方價值觀傳輸的基本工具,以此來對我國開展“西化”和“分化”,借助新媒體的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大肆宣傳拜金、享樂、自我等思想,使得青年一代的“三觀”受到影響,由于其思想還處于不成熟及穩定的階段,面對外部各種思潮的影響,其思想及其行為極易向著不良方向發展。據調查顯示,現在有很多的青年學生把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成功的重要目標,將物質享樂及生活無憂作為人生的追求,這幾乎部分當代青年的明顯特征。

(二)教育權威性受到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及新媒體迅速普及,大學生在知識及信息獲取方面更加多元化,人們迎來了“微時代”,使得我國傳統一元教育方式受到多元化、開放性、自由教育環境的沖擊。在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中,教育內容和目標的一致性使得教育呈現扁平化,教育方式墨守陳規,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亟需進行教育方式的變革,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學生更喜歡網絡新媒體所帶來的豐富而新穎的信息,因此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的‘一家之言的教育模式面臨著瓦解及重構的危險。

(三)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產生變化

據某地對部分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大學生生活中以騰訊QQ、微信、微博和其他社交網站為代的表網絡新媒體,已經在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每天使用網絡新媒體的時間幾乎有75%的人超過2小時,而79%的大學生則關注了超過30個以上的“微信公眾號”,有90% 的學生則關注了學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65%的學生關注了共青團的微信公眾號,但是觀看率和使用率不高,反映這些微信公眾號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粘合度不高,顯示高校的網絡化思政教育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未來思政教育工作要基于數據化來開展,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推動思政工作向網絡化、移動化和數據化轉變。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推動思政工作的對策分析

面對新媒體主導的“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新挑戰,高校積極研究探索如何發揮新媒體優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微教育”,從而不斷創建教育模式、擴充信息資源、拓寬覆蓋范圍、拉近教育距離、提高育人效果。

(一)堅持思想創新,根據時代的發展豐富教育的內容

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進行思想創新,并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思政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創新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動力,在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豐富教學內容,具體來說:第一,可以通過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搜集最新的思政工作動態,并收集最新的案例來豐富政教學內容,提高教育的時代感和新鮮感,通過教學的啟發性、趣味性;第二,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及時更新教材,拓展教材內容,通過最新的時代內容引發學生對思想政治問題的思考,加強對思想的深層次認識,通過學習樹立正確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建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

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加強自我創新和改變。隨著網絡新媒體的普及,移動終端的“微內容”學習成為影響學生思想的重要的“第三課堂”,網絡流行的各種“聲音”正積極扮演著“教師”的角色。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應用互聯網思維,同通過思政工作的傳播力、親和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加強自身的改革,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如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微信群、QQ群等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到這些網絡終端中,使得學生的知識及信息的獲取更加親民化、時代化、在線化,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進行精準傳播及擴大線上服務,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傳統的“講臺”轉移到移動終端的“線上”,搭建“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平臺,通過大數據掌握學生的“愛好”,掌握學生的個性化變化,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實現“學生在哪里,教育就在哪里”,“學生喜歡什么,教育就覆蓋什么”,使得教育實現“時時處處皆育人”的大格局,把思政教育工作滲透到大學生學習及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加強高校思政新媒體工作隊伍建設

要更好的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離不開新媒體技術工作人員,因此要建立一支有著專業素質和能力的新媒體工作隊伍,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提高隊伍的政治素養,提高其工作的創新精神,提高對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和開發能力。不僅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同時也要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媒體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的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理論,讓優秀學生為成為“微教育”內容的供給者、設計者及參與者。提高隊伍的政治理論及業務能力,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積極挖掘貼近大學生的教育資源,了解學生真正關心和關注的特點,從學生角度開展個體的教育工作,切實滿足不同學生在各個方面及層次的需求,從而真正提高的教育質量和實習教育的真正目的。

總之,面對新時期新媒體的發展和崛起,高校的思政工作也要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迎難而上,加強創新,充分合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促進思政課的內容及方法切實貼合學生成長需求,走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教室走入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轉變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構建以新技術、新媒體為支撐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實現思想教育工作立德樹人有渠道、落地生根有實效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穆建葉,崔鳳文.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16)

[2]張勇.高校思政教育對新媒體環境的應對策略[J].新校園(上旬).2018(06)

[3]瞿振東,李雅琴.淺談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8(13)

[4]陳靜.新媒體環境下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7(11)

[5]尹亞楠.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東方藏品.2018(03)

作者簡介:張李敏(1987—),男,廣東陽江人,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單位: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時代挑戰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