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祭孔的傳統與孔子祭祀禮儀的變遷

2019-02-04 03:42李桂民
東岳論叢 2019年1期
關鍵詞:樂舞禮儀孔子

李桂民

(聊城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在中國古代,祭祀不僅具有宗法倫理意義,而且具有強烈的政治內涵,《左傳·成公十三年》所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準確道出了祭祀表層文化現象深處的治道意蘊,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祭祀活動超越了“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的古典認識和單純血親上的崇拜[注]上海師范學院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6頁。。從整個中國歷史看,祭祀對象的泛化是一個重要特點,萬物有靈論反映了相當一個時期的宗教信仰,不僅自然的神靈、歷代的帝王被納入祀典,而且對先圣先師的祭祀,隨著儒家文化成為官方意識形態和廟學合一的制度化而得到固化??鬃蛹漓胱鳛橐环N歷時性活動,近年受到學界的關注,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認識和探討。鑒于當前國內外的孔子祭祀熱,本文擬通過系統梳理歷時性的祭孔活動,在分析祭孔變遷的基礎上,重點論及對當下祭孔活動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對孔子的祭祀,起源于孔子后裔和孔門弟子的的祭祀行為??鬃由?,就已經被弟子們圣化,并把其作為精神上的偶像?!睹献印る墓稀氛f:“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后歸。子貢反,筑室于場,獨居三年,然后歸?!盵注]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25頁??梢?,儒門弟子的崇拜并非一種短時行為,眾弟子在孔子墓前守心喪三年,子貢則達六年之久,而且孔門后人也不乏孔伋等那樣卓有才識的,“儒分為八”就是孔子去世后重要的、有影響的儒家支派。在魯城曲阜,就活躍著這么一批儒者,他們不僅致力于宣揚孔子學說,而且經常演練禮樂?!妒酚洝と辶至袀鳌分姓f:“后陵遲以至于始皇,天下并爭于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獨不廢也。于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于當世?!鄙踔恋搅饲貪h之際,“及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盵注](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116頁。魯地曾長期保留了對孔子墓祭的習俗,《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去世后:“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于孔子冢??鬃于4笠豁?。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后從政?!盵注](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史記》,第1945-1946頁??梢?,定時對孔子進行祭祀,在先秦就已經延續下來,西漢初封孔門后人孔騰為奉嗣君,主要是一種官方的認可,儒者和孔門后人的這種堅持,使得一向輕儒的劉邦也不得不正視儒家所倡導的禮樂之功用,并最終使孔子走上了封建國家的祭壇。

對孔子的祭祀可分為帝王親祭或遣官拜祭、孔門家祭和京師州郡之學的祭祀等??鬃尤ナ烙诠?79年,魯哀公曾親制誄文悼念孔子,誄文中稱孔子為“尼父”,這是有別于封號的尊稱。子貢曾批評魯哀公的祭文有兩失,但對于數代積弱不振的魯公室和大夫、陪臣執國命的時局,指責魯哀公不能用孔子,未免要求過高??鬃邮胀绞加诿腺易幼屗膬鹤用宪沧雍湍蠈m敬叔拜孔子為師,孟孫氏之所以讓兩個兒子師事孔子,一是基于“禮,人之干也”的認識,而孔子是魯國最精通禮儀之人;二是由于“圣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后必有達人”,孔子之祖曾“有宋而讓厲公”之德[注]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295-1296頁。,孔子為圣人之后,這也是孔子的過人之處??鬃右簧谡紊想m屢屢不得志,卻有著很高的聲譽,但西漢以前的祭孔尚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西漢劉邦打下天下后,面對大臣不成體統的倨傲行為,認識到儒家所倡導的禮之重要性,而教育事務也離不開儒家,加之魯地的尊孔傳統,因此劉邦一改輕視儒家的看法,前195年過魯時以最高禮儀太牢之禮祭祀孔子,但這一時期的祭孔并沒有制度化,劉邦不久后去世也沒有二次祭孔之舉,不僅如此,并且隨著長達60年的黃老思想的盛行,即便獨尊儒術后,西漢政府雖應孔家要求,使孔門后人歲祀孔子獲得官方認可,但西漢皇帝卻沒有再次祭孔之舉,不過劉邦祭孔卻開了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東漢一朝有四位皇帝來闕里祭孔,分別是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不過光武帝劉秀于29年過闕里時,派大司空宋宏祭祀孔子,并沒有親祭;漢明帝則親到曲阜祭祀孔子(72),并親御講堂,讓皇太子講經;85年章帝、124年安帝劉祜先后來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劉志偉認為:“兩漢的宗廟祭祀與孔廟祭祀,更多從極端意義上凸顯了封建王統使祭祀直接為其功利性政治目的服務,并高度滿足帝王個人私欲,唯我獨尊、唯我是重,凌駕、卑視儒家教統的歷史真實;讖緯中的神化孔子與孔子崇拜,則更多從極端意義上體現了在封建王朝政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儒家以教統本位視野看待教統與王統關系,要求制衡缺少王道理想的專制王權,依托孔子以自高的政治意欲情結與謀略手段?!盵注]劉志偉:《兩漢王朝政治中的王統與教統的關系——以宗廟祭祀、孔廟祭祀與孔子崇拜為考察中心》,《中州學刊》,2010年第2期。姑且不論兩漢時期王統與教統之間的張力,但漢代帝王祭孔和封孔子后人為奉嗣君,表明孔子及其學說得到了官方認可。后世親祭孔子的帝王,還有北魏孝文帝、后周周太祖、宋真宗、清康熙、乾隆等。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495)親臨曲阜祭祀孔子。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過曲阜時皆親祭孔子,玄宗還派禮部尚書蘇延以太牢祭孔子墓。五代時,北周太祖郭威在曲阜祭完孔廟,又專程去孔林祭奠孔子墓。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過曲阜,祭完孔廟也去祭拜孔子墓。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孔廟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或兩跪六叩大禮,到孔林祭拜孔子墓行一跪三叩禮[注]康熙祭孔在《清實錄》中有記載,這次祭孔不僅拜謁先師廟,后又拜謁孔林,可參見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研究室選編:《清實錄山東史料選》,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版,第55、57頁。。在帝王祭祀中,祭祀孔子次數最多的是乾隆,他曾8次駕臨曲阜,在孔廟對孔子行三跪九拜禮,在孔林墓地行三拜禮祭祀孔子[注]據《清實錄》記載,乾隆8次到曲阜祭孔時間分別在乾隆十三年(1748)、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六年(1771)、四十一年(1776)、四十九年(1784)、五十五年(1790)。另《孔府檔案》和曲阜碑刻中都有相關記載。。

西漢武帝時,雖獨尊儒術,但并沒有把孔子祭祀制度化,唐代開始推行的廟學合一制度,才促使孔子祭祀成為定制。據記載,對孔子的廟祭起始于春秋魯哀公時期,魯哀公十七年,在孔子故宅立廟,春秋祭祀。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有祭祀孔子的記載,但專門的孔廟祭祀相當長時間內沒有走出闕里,北魏文成帝和劉宋宋文帝時期都曾對曲阜文廟進行過整修,有祭祀官進行祭祀。據研究,“漢代祭祀孔子在辟雍舉行,并沒有專門祭祀孔子的建筑,三國時也是這樣。西晉時舉行鄉飲酒禮和大射禮在辟雍,四時祭祀和太子通經的祭祀在太學,東晉早期太子通經釋奠也在太學,皇帝通經釋奠因距太學較遠以中堂權作太學,太學也沒有祭祀孔子的專門場所”[注]孔祥林,孔喆:《世界孔子廟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頁。。說東晉以前除闕里孔廟外沒有祭孔專門建筑,主要是依據正史立論,但在志書中卻把州縣設廟的記載追溯到東漢明帝時期[注]“文廟在州治東,逼近東城,漢明帝永平年間建,元季兵毀,洪武三年知州張奮重建”,參見(清)張鉞,毛如詵纂修:《乾隆鄭州志》卷三《建置志·學宮》,載齊岸青主編:《鄭州志又兩種》(第一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頁。。在武德年間,唐朝就在國子學中設立周公和孔子廟,武德七年唐高祖舉行釋奠禮,以周公為先圣,孔子配;唐貞觀二年,唐太宗接受右仆射房玄齡和博士朱子奢的建議,升孔子為先圣,以顏回配[注](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十五《禮樂五》,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373頁。。貞觀4年,下令讓州縣皆立孔廟,文廟祭祀在北方地區迅速擴展。在中國古代的各級學校中,有舉行釋奠、釋菜和釋幣禮的傳統?!抖Y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及行事,必以幣?!盵注]《禮記·文王世子》,(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559-560頁。釋奠禮起源較早,但其和孔子聯系起來,是在東漢時期。東漢明帝時,詔命祀先師孔子和先圣周公。盡管以后孔子有先圣先師的變更,但在京師和州郡之學祭祀孔子逐漸制度化。元朝之時,孔廟分布的地域進一步擴展,賽典赤出任云南平章政事,于至元十三年(1276)在中慶路即今昆明市建立云南第一座文廟,“中慶首建文廟,歲祀于春秋二丁”,賽典赤設立文廟的目的是為了讓“南方之人舉知風化”[注]趙子元:《賽平章德政碑》,劉景毛等點校:《新纂云南通志5》卷92《金石考十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頁。,沿用了丁日祭孔的傳統。1928年,學校正式廢除祭孔,1934年,國民黨與南京國民政府重啟官方祭孔。新中國建立后,祭孔也一度中斷,1986年,曲阜又開始恢復祭孔,2004年起,祭孔由民祭上升到公祭,除每年秋季孔子誕辰祭孔外,自2008年起,曲阜又舉行清明節祭孔大典,但影響和規模都不及秋季的孔子誕辰公祭,而且在孔子誕辰日,全面各地的文廟也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對先圣先師的祭祀,起源較早,但語焉不詳,盡管《禮記·文王世子》中記載有祭祀先圣先師的釋奠禮,但無從知曉所祭先圣先師為誰,而且也沒有記載具體禮儀。僅僅知道這種祭祀于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舉行,祭品程序較簡單,沒有牲牢,只有脯、釀等幾種簡單的祭品,有樂而無尸。如遇到戰爭災荒年月,釋奠禮而不舉樂。始建的學校,要舉行釋菜禮,只獻蘋繁之屬,也沒有音樂。根據天子命令始建的學校,祭品比平常要重,用束帛。如果天子視學,在釋奠禮的次日,還要舉行養老禮。

漢代的祭祀,孔子和周公并稱,均享受牲牢之禮,這種祭祀先圣先師的釋奠禮最遲在東漢前期就已舉行?!犊讖R置守廟百石孔龢碑》載,桓帝永興元年,魯相向三公請示為孔廟置百石卒史,司徒、司空為此事咨詢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牟、玄對曰:“故事,辟雍禮未行,祠先圣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豕雞□□各一,大司農給米祠?!盵注](宋)洪適:《隸釋·隸續》,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第18頁。漢代這類的記載并不多,從現有記載看,基本使用太牢之禮祭祀孔子。用太牢之禮祭祀,既有和先圣周公一起祭祀原因,更有漢高祖劉邦用此禮祭祀孔子的成例,也就是說,孔子作為先師是享受王者之禮的。有學者認為“從漢代到魏晉南北朝,在這一象征著國家尊師重教儀式的發展過程中,‘師’的政治地位呈下降趨勢:由‘師者不臣’到‘師者亦臣’”[注]郭炳潔:《從釋奠禮的演變看漢魏六朝“師”政治地位的變化》,《學術交流》,2011年第7期。,筆者并不贊同把六佾之舞的使用看成是師地位的下降,而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政府大力倡導文教和尊孔的持續發展期,在這一時期孔子由先師升格為先圣,并在太牢祭祀之外,增加了六佾樂舞祭祀。關于祭孔樂舞,劉宋元嘉初首次提出使用舞隊,為“六佾”,即周制諸侯的等級。南齊時正式使用軒懸之樂、六佾之舞,陸納、車胤和范寧、范宣在祭孔禮儀上存在不同看法,南齊武帝永明三年,尚書令王儉主張用軒縣之樂、六佾之舞祭祀孔子,《南齊書·禮志》記載:“陸納、車胤謂宣尼廟宜依亭侯之爵;范寧欲依周公之廟,用王者儀,范宣謂當其為師則不臣之,釋奠日,備帝王禮樂。此則車、陸失于過輕,二范傷于太重……今金石已備,宜設軒縣之樂,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笨鬃与m曾做過大夫,但既沒有位列諸侯,甚至沒有列侯中低級的亭侯之封,按照周禮規定“大夫用四”,因此,祭孔用六佾樂舞獻祭已屬于超規格用樂,并直接影響到隋唐時期的祭祀樂舞。

隋代國子寺于每年四仲月上丁,釋奠于先圣先師,州郡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唐代釋奠禮在北齊與隋的基礎上有所損益,在具體的細節上則糅合了南朝制度?!短屏洹穱颖O條:“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釋奠于先圣孔宣父,以先師顏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賢從祀焉。祭以太牢,樂用登歌,軒縣,六佾之舞。若與大祭祀相遇,則改用中丁?!盵注](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557-558頁。隋代釋奠禮在四季仲月上丁日舉行,稱為四大丁祭。古時國學,除春、秋仲月例行的釋奠禮外,從后齊開始,每月朔日,國子祭酒要帶領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太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學諸生,到大成殿階下“拜孔揖顏”。唐代由于各級學校立廟祭祀孔子,《大唐開元禮》吉禮下,就記有“皇帝皇太子視學”“皇太子釋奠于孔宣父”“國子釋奠于孔宣父”“諸州釋奠于孔宣父”“諸縣釋奠于孔宣父”的禮儀,詳細記載有國子監和地方學校祭祀孔子的具體禮儀,廟中孔子的塑像是位于西楹,也就是坐西面東的,不過,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玄宗下詔追謚孔子為文宣王,接著又對孔廟孔子像服飾和坐像位置進行改革,盡管后世有嘉靖年間大規模的孔廟改制,但孔子袞服和南向并沒有因此廢止。在隋唐時期,祭孔禮儀基本定型,用太牢和六佾樂舞祭祀孔子。

隨著歷代對儒學的提倡,釋奠禮越來越復雜。明代,孔子謚號和禮儀遭到降殺,但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祭孔樂舞由六佾上升為八佾,籩豆等禮器的數目盡與天子等同,從此釋奠禮無比尊崇的規格即正式確立,成為孔廟祭禮中規格最高的一種。據《清史稿·禮志》記載,清朝初年,對先師的祭祀屬于中祀,最初用六佾,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上升為大祀,使用八佾之舞。不過,從清代對文廟的祭祀看,祭孔禮儀呈不斷提升態勢。清代沿用丁日致祭的傳統,除了國子監視學釋奠外,起初文廟祭祀只是遣官代祭,雍正四年才開了清皇帝親詣文廟的先例。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有別于其他地方文廟的綠瓦,闕里和北京文廟俱用黃瓦,在祭品等方面不斷提高祭祀的品級,如雍正時增先師正位籩、豆為十二,乾隆三十四年,會天旱禱雨,天神、地祇、太歲、日、月、星辰、云、雨、風、雷、社稷、岳鎮、海瀆、太廟、先農、先蠶、先師、帝王、關帝、文昌用太牢,同時增加文廟祔饗的先賢、先儒,雖然在光緒三十二年,先師祭祀屬于中祀,在儀制上常超越其禮,在乾隆五十五年后,因年事太高,一般中祀不再親行,但在乾隆六十年仍親詣文廟上丁釋奠,表現了清對孔子之道的重視。清代祭孔祭孔禮儀分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等部分,進香、尊帛、獻爵、讀祝等行禮過程與樂舞相結合。

1928年,學校廢止了祀孔活動后,政府祀孔活動再度興起。1929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動議將傳統的祀孔典禮改為“孔子誕辰紀念會”,于每年陽歷8月27日舉行紀念典禮,但并沒有付諸實踐,1934年春,國民黨與南京國民政府才著手實施國家祀孔典禮,其禮儀為:一、全體肅立。二、奏樂。三、唱黨歌。四、向黨國旗、總理遺像及孔子遺像行三鞠躬禮。五、恭讀總理遺囑。六、報告紀念孔子之意義。七、演講。八、唱孔子紀念歌。九、奏樂。十、禮成[注]《先師孔子誕辰紀念辦法經中常會修正通過國府令各機關遵照》,《中央日報》,1934年7月26日。另見1934年6月7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轉請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祀孔辦法函》,《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文化(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30-531頁。。從1934年到1945年,祭孔典禮儀大體相同,僅是稍有變更,如1938年的祭孔儀式就不再演唱《孔子紀念歌》和黨歌,報告紀念孔子之意義的環節也不再舉行。1943年,國民黨與南京國民政府擬定了新的祀孔典禮,這次大規模的“制禮作樂”將先師孔子祭祀列入最高級別的國家祭祀,其典禮儀式有:一、平明行禮。與祭及陪祭者先集,國民政府主席備儀從,至廟門外先詣休息處盥洗。二、祭禮開始,樂作,主祭者詣行禮位,陪祭者以下各就位,奏迎神之曲,行三鞠躬禮。三、初獻贊引導主祭者詣香案前,陪祭者各詣分獻處,獻帛,獻爵,讀祝文,行一鞠躬禮。

在新中國建立以后,對孔子的祭祀,一度中斷。20世紀80年代,為配合孔子故里游,曲阜推出仿古祭孔樂舞,但真正意義祭孔則始于20世紀90年代,90年代末的三次祭祀屬于官方主導下的民祭,到2004年,祭孔活動正式改由曲阜市政府主辦,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出現的公祭活動,公祭儀式由曲阜市副市長袁炳新主持,市長江成恭讀祭文,儀式分樂舞獻祭、敬獻花籃、恭讀祭文、最后集體行鞠躬禮等。2007年,孔子文化節祭孔大典全面升格,改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

公祭孔子規格的升級,得力于致公黨山東省委的積極推動。2004年初,致公黨中央給中共中央遞交了“增進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等建議,得到胡錦濤等國家領導的重要批示,分別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為貫徹致公黨中央的精神,在山東省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致公黨山東省委遞交了《對我省開展僑務工作的幾點建議》的提案,建議提高公祭孔子的規格,將由曲阜市人民政府延續至今的公祭孔子活動改由省政府主祭。自從2007年起,曲阜祭孔皆由省級主辦。從近年的公祭看,祭祀樂舞基本定型,主體禮儀基本固化,采用明代八佾祭祀樂舞,沿用民國以來敬獻花籃和鞠躬禮等新式祭祀禮儀,在具體禮儀上則有所創新。

隨著文化熱的興起,祭孔活動在我國再度興起。從歷年祭祀禮儀看,盡管稍有變化,基本禮儀變化不大,分為明故城開城儀式、孔廟開廟儀式、現代公祭和傳統祭祀四個部分。公祭程序為:一、宣布祭祀儀式開始;二、領導和嘉賓敬獻花籃;三、恭讀祭文;四、全體三鞠躬;五、禮成,闔戶。除個別年份樂舞獻祭單列外,基本上傳統樂舞獻祭與各項現代公祭程序同時配合舉行。除公祭外,曲阜家祭等民間祭孔則包括叩拜等傳統禮儀。如河北省正定自2005年開始舉辦釋奠禮活動,整個儀式有禮、有樂、有舞,均采用明代“釋奠禮”儀式進行。禮儀過程由迎神、初獻、亞獻、終獻等十個部分組成。浙江衢州南宗于2004年恢復祭孔,南宗祭孔最大的特色是不堅持以傳統禮儀祭祀孔子,而是采用現代禮儀。

在古代中國,祭祀是禮儀教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個體的學習生涯中,學禮是最高境界。早期儒者是三代之禮的忠實傳承者,禮也是其立身之根本??鬃铀鎸Φ氖澜?,由于周天子的式微而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這主要是指的諸侯對周天子不能盡其禮而言,但維護周天子的權威依然是社會觀念的主流??鬃釉诋敃r是以知禮名聞天下的,《論語·季氏》中孔子與其子孔鯉間的對話就頗能說明問題。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聞斯二者?!薄对娊洝凡粌H是可歌的樂章,《詩經》所有篇章都可歌可奏可舞可誦,還是外交的辭賦,禮是立身之本,這反映了孔子禮樂教化的思想。早在晚周時期,在第二代儒者那里,就已經出現了對孔子之道理解的不同,在后世的發展中,占主流的是思孟學派。儒家八派中的孫氏之儒是偏重禮的派別,《荀子·禮論》云:“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倍Y往往與樂相配合為用,《荀子·樂論》:“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奔漓胱鳛楣糯钪匾膰掖笫蚂肱c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勤政君主都不敢等閑視之,盡管古代君主祭祀的對象包羅萬象,但天地君親師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禮因其等級性的一面而遭受詬病,但禮最重要的社會功用是教化,吉、嘉、賓、軍、兇五禮涵蓋了所有社會禮儀,人生禮儀從冠禮開始,喪禮結束,注重的是禮樂的教化而不是生硬的說教。對此,《禮記》中有系統說明,“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鬃釉唬骸采现蚊?,莫善于禮?!酥^也。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枰鲋Y,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斗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盵注]《禮記·經解》,(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256-1257頁,第1243頁,第1236頁。禮之教化是充斥于生活各方面的,由于君子推行教化需從自身開始,因此認為“祭者,教之本也已”[注]《禮記·經解》,(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256-1257頁,第1243頁,第1236頁。。

“五禮”在古代社會各有其功用,禮雖注重“禮有等差”,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禮比法有著更廣的適用面,即便君主也不例外,正是由于禮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國才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稱號。在對禮的評判中,不可忽視禮的象征和教化意義,在行禮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個體素養的外顯,是個體之德的集中體現。而在五禮當中,最重要的又是祭禮,正所謂“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莫重于祭”[注]《禮記·經解》,(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256-1257頁,第1243頁,第1236頁。。祭祀不僅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就義務而言,祭祀主要表達的是對自然、祖先、人王等給予各種恩賜的回報。祭祀較早的是對自然神靈和祖先的祭祀,對先圣先師的祭祀起源稍晚,在《禮記》中有專門的釋奠禮的記載,《禮記·文王世子》雖談到立學必釋奠于先圣先師,但所祭祀的對象禮經中沒有說明,西漢文翁建學校,設孔子坐像,這是后世立學拜孔的濫觴。東漢明帝時雖令各學校祭祀孔子,但并沒有立廟之舉,只是在大射禮和鄉飲酒禮時祭祀孔子,唐朝以后廟學方才真正合一。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與中國古代政治、倫理、文人仕進制度關系密切,廟學合一的制度,使孔子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從歷史上,孔子的形象雖然屢屢變遷,但先師成為了其最本真的稱號。歷史上的孔子,雖有為官的經歷,但在政治上并沒有突出建樹,他無力改變魯國公室弱三桓強的現實,墮三都的失敗宣告了他在魯國政治實踐的失敗??鬃邮峭碇軙r期開游說諸侯風氣之先的人物,14年的游歷生涯并沒有遇到重用他的君主,期間既有弦歌不輟的臨危不亂,亦有累累如喪家之犬的自嘲,值得欣慰的是諸多弟子的不離不棄。春秋時期的君主雖不能用其主張,但樂養賢人的舉動能使他不至于有斷糧之虞,從而使他能夠優雅地思考,并保持高世獨行的品格。與政治上的失意相反,在文化上的貢獻是孔子一生最閃亮的地方。在孔子思想的評價上,不能從今天思想的高度去要求孔子,也不宜把古代思想的禁錮歸咎于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我們今天視域的孔子是一個歷史的孔子??鬃淤澩纳讨苋Y的損益,自稱是述而不作者,到了戰國孟子筆下,孔子就成了《春秋》的作者,述作的爭論并一直爭論到今天。需要指出的是,《詩》《書》《禮》等書是孔子時代為數不多的著作,而孔子精通于斯,無疑是當時屈指可數的智者之一,孔子開創的儒家注重古典知識的文化傳承,并能實現啟智開新。不僅在春秋時期,即便在被譽為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只有儒家注重古典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因此,孔子是傳承中國文脈的關鍵人物。

作為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先師,后世許多美譽之詞,和他落魄的一生很不相稱。尊孔與批孔的兩極境遇,都與孔子思想的過度詮釋有關,因此,客觀的評價可以有效杜絕在孔子看法上的極端。我們之所以祭祀孔子,主要是為了紀念孔子在文化傳承方面的貢獻,孔子作為一個文化名人,實際上已經歸約為一個文化符號,盡管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而非全部,儒家文化在今天看來,也有著諸多的局限,但從西周業已顯揚的德治思想無疑在儒者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從《左傳》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對德性的闡發并非為儒家所獨有,當時的一些開明卿大夫亦有相關言論[注]春秋時期的德論在《左傳》中就有很多,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齊侯與晏子坐于路寢。公嘆曰:‘美哉室!其誰有此乎?’晏子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陳氏雖無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區、釜、鐘之數,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斂焉,陳氏厚施焉,人歸之矣?!对姟吩唬骸m無德與汝,式歌且舞?!愂现?,人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陳氏而不亡,則國其國也已?!焙蠊埤R。,但由于當時私人著述還未提上日程,孔子由于教學的需要,才對諸多問題做了詳細的闡發,但如果不是這些盡心盡職的學生,他的言論也不能完整保留到今天。而這種授徒式教育,是文化薪火相傳的一個重要方式?!盾髯印ざY論》中指出:“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其在君子,以為人道,其在百姓,以為鬼道也?!本褪钦f祭祀是表達心意和思慕之情的。在今天,以為鬼道的土壤已經不復存在,被董仲舒等神學化的儒學,也早已不再是官方意識形態,從而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但是儒學所代表的傳統并未隨著官學地位的喪失而淡出人們視野,儒學的行為規則已經內化為國人的性格,也就是說生活儒學仍然存在,而且由于儒學代表的是一種傳統,盡管傳統并不是完美無缺,其思想的優秀成分無疑可以成為當代社會的助力,關鍵是要對傳統作出公正評判。

當代的孔子祭祀可以分為三類,即公祭、家祭和民間祭祀,曲阜的家祭一般安排在公祭之后舉行。如今不少地方的祭孔活動,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公祭,鑒于公祭的影響力,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彰顯孔子先師的身份,強調其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地位。當下的祭孔,影響最大的是曲阜和衢州的公祭活動,主祭分別為省、市級領導,盡管當前所謂的公祭仍然是一種地方政府行為,祭祀的目的并不能簡單視為經濟搭臺文化唱戲,而已經上升到一項文化工程,目的在于傳播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當前的祭祀看,對孔子的評價為思想家、教育家、先師等,評價比較客觀,但是許多地方的孔子祭祀,并沒有很好凸顯學祭的傳統,理應作為祭祀孔子主體的教育系統的師生反而不在場,盡管衢州祭孔除公祭外,還有學祭,但兩者本不應該是分離的。在中國古代,祭孔的目的是孔子之道的綱常和教化意義。那么,在禮治失去現實土壤以后,現實社會中諸多所謂的禮業已失去古禮的文化意涵而變得世俗化,尤其是在儒學官學地位喪失以后,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當下祭孔的目的和社會意義。我們并不能苛求祭孔完全不考慮經濟因素,只不過認為祭孔應更突出尊師重道的現實意義。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是古人對天的兩種最基本認識,在古代精英思想里,即便意志或主宰之天消退之后,對自然之天的感恩足以取代對神靈之天的崇拜,本文無意對天地君親師做全面評說,只是想指出,社會秩序的建立,不可忽視對師道尊嚴的維護。尊師體現的不僅僅是對作為師者群體的尊重,更多傳遞的是對文化的尊重。人皆有師,師作為人倫之親以外的對象,是知識的重要傳承者,而文化是社會秩序和諧的重要根基。在當下的祭孔中,往往停留在對孔子的唯美頌揚,卻對儒學思想中具有現代價值的內容宣揚不足,對孔子作為先師形象的示范意義和尊師重道價值觀的塑造方面重視不夠。

第二,祭孔禮儀損益問題。綜觀歷代的祭孔儀式,祭孔的器具、樂舞曾有諸多變遷,這方面有古代統治者不斷升格孔子祭祀禮儀的原因,如六佾變為八佾,也有因時代變化而損益禮儀的情況?;凇拔宓凼鈺r,不相沿樂;二王異世,不相襲禮”的認識[注]《禮記·樂記》,(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991頁。,王朝變更后制禮作樂是一項重要之事,也就是說,禮樂是可變的。

這些年來,在孔子祭祀問題上,不乏批評的聲音和建設性意見[注]對于是否應該祭孔,有著不同意見,從已發表的論著看,反對祭孔的并不多。如張千帆:《尊孔不必祭孔》,《民主與科學》,2011年第2期;趙士林:《“祭孔”的憂思》,《粵海風》,2005年第2期。,有些意見也被祭典的組織者所接受和采納,經過10幾年的祭典積累,有些地方也改變了祭孔初興時臨時拉班子和對古禮的生疏。在公祭孔子的禮儀上,各地有所不同,其中曲阜公祭是新舊參半,衢州則是完全采用現代禮儀。曲阜公祭除了祭祀樂舞、祭器、祭品外,基本采用的是現代禮儀,祭祀樂舞雖說是還原古代祭孔樂舞,其實也揉進了許多現代因素,原因在于主要是根據文獻記載復原祭孔樂舞,同時提升了樂舞的觀賞性,而不是直接來源于代際傳承。曲阜公祭是新儀和傳統禮儀的結合,這是與時俱進的地方。在孔子公祭中,不必過于拘泥于古禮,但不妨礙現代禮儀中借鑒古禮的內容,河北正定文廟舉行的民間釋奠禮,完全模仿明代釋奠禮的禮儀祭祀孔子,禮儀包括行叩拜禮,這套禮儀則根本無法應用到今日公祭。

唐代以后的祭祀樂舞,文獻記載甚詳,甚或還有民國時期的影像資料,因此,在保證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復興古禮并非遙不可及。王霄冰曾經從民俗學角度,提出文化事象本真性的問題[注]王霄冰:《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真性的衡量標準——以祭孔大典為例》,《文化遺產》,2010年第4期。,但問題是不同朝代的祭孔禮儀都不完全相同,哪個朝代的禮儀才屬于“真”,這一點和國外的祭孔禮儀不同,如韓國保存了從中國傳播過去伊始的祭孔禮儀,但在國內由于朝代的變更,禮的損益使不同時代禮儀各不相同。但她所提出的讓持有客觀立場的學者參與,做積極的建議者、善意的批評者和嚴格的監督者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在公祭孔子上,筆者主張以現代禮儀進行祭祀,在這方面浙江衢州業已進行過多年探索,其祭孔禮儀和曲阜孔子文化節都被列入民俗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禮祭孔,非常繁瑣,對祭品要求極高,花費巨大[注]僅以用牲為例,天下廟祀共一千五百六十多處,每年的春秋二祭,用牛六頭,豬兩萬七千多頭,羊五千八百多只,雞兩千八百多只,兔兩萬七千多只,另幣帛兩萬七千六百多段。參見孔檔824,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山東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員會編:《孔府檔案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594頁。。為了再現古代的祭孔樂舞,目前曲阜公祭沿用了牲用太牢、舞用八佾的祭孔方式。對于孔子,歷代王朝對其有許多封號,在諸多封號中,唐、宋、元時期,孔子封號多以王稱,而沿襲至今的是明朝嘉靖九年年間的“至圣先師”。從歷史看,對孔子的封號屢有爭議和改易,雖說禮不是固定不變的,但在孔子封號和祭祀禮儀上的確存在混亂的現象??鬃訌南仁ハ葞煹剿赝踉俚街潦ハ葞?,如果說把孔子失去王號看成是地位的下降,更不如看作是孔子的回歸??鬃颖旧聿⑽醋鲞^什么王,而孔廟里孔子王者的形象本身就名不副實,況且孔子一生以正名和守禮著稱。季氏欣賞八佾舞而“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孔子,竟然沒料到的是自己身后反而享用八佾舞的祭典,即使愛徒去世也不肯賣掉車子謹守大夫輿服之禮的孔子,身后卻冕旒袞服以一副帝王形象接受后人拜祭。后世的這種超規格對待孔子,被孔子后裔視為恩寵,但由于歷朝都有制禮作樂的行為,這也造成古代社會祭孔樂舞六佾、八佾的多有反復。

在祭孔禮儀上,有一點是肯定的,由于時代的變遷,一些歷史的禮儀已經不適合今天的社會,在祭祀禮節上,不必刻意遵循古禮,對傳統的重視不能離開文化傳統的價值衡量,不同時代應根據時代特點對禮制進行設計。在古代中國,禮、樂、刑、政是治國的重要手段,但隨著禮樂治國功能淡化后,也就缺少系統的禮樂設計。僅從孔子祭典看,儀式的去宗教化注意較好,但依然存在著對祭孔社會功能注意不足的問題。在祭祀中,要盡可能擴大公眾參與,在祭服、祭文方面需要多接地氣,提倡以現代服裝祭祀孔子,樂舞可以靈活設計,樂舞服裝宜不拘一格,不必固化,同時以現代規范語言寫作祭文,祭文的感染力不在于文體,而在于內容本身,對諸多觀眾來說不知所云的祭文不利于文化的傳播和普及[注]在中國傳統文化熱的今天,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分是一個重要課題。季羨林認為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他提出的大國學的范圍包括國內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季羨林:《季羨林說國學·中國文化是五十六個民族創造的文化(代前言)》,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版。。

對于孔子祭祀,在明太祖洪武年間,針對不通祀孔子當時侍郎程徐曾據理力爭,說“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舉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盵注](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三九《錢唐程徐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982頁。在天下之人讀其書的情景不在的時候,如何弘揚儒家文化中優秀成分就顯得尤為重要。林存光針對祭孔樂舞曾有一段評論,批評祭孔活動不能重視祭圣賢的文化意義,他說:“真正造成儒教傳統之危機的并不是對儒家文化的負面影響的學術性清理工作,相反,這項工作卻已構成‘儒學第三期發展’的邏輯前提。而儒家傳統真正的深刻危機實則來自‘非學術、非文化的腐蝕’,即對它的價值符號或文化象征系統的工具性利用,這種利用毋寧說是對其內在意義的‘漠不關心’。毋庸諱言,這種‘漠不關心’在今天的最新表達形式,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祭孔樂舞’的象征性活動了,‘古樂舞’的演示旨在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從而使其失去了禮教三祭(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賢)之一的‘祭圣賢’的文化意義,而僅具有一些供好古者茶余飯后以為談資的價值,甚至給觀眾的只能是一種圣人確乎早已‘死了’(作古)的疏離感?!盵注]林存光:《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4頁。這種批評對于祭孔活動的目的性選擇不無指導意義。

第三,祭孔的時間,既要考慮尊重傳統,也要符合現代習俗。從祭祀孔子的時間看,古代有春秋丁日致祭的傳統,即所謂丁祭,這種禮俗源自唐代。當代祭孔主要有誕辰和清明節祭孔,每年9月28日祭孔活動屬于誕辰祭孔。除了孔子誕辰祭孔外,自2008年起,還出現了清明節祭孔活動。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的主題是祭祖,近年曲阜有采用釋菜禮的春季尼山祭孔活動,但并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孔大典。歷史上的祭孔曾是歷時性的,衍圣公或奉祀官主要的職責就是祭孔,但當下公祭孔子,應以一年一祭較為合適。

就誕辰祭孔而言,清朝雍正年間就曾把八月二十七日定為孔子誕辰,民國祭孔定于8月27日,后來換算成公歷也就是9月28日,現在中國臺灣地區和日韓等國就采用這一天祭孔。在韓國,除了誕辰祭孔外,還有孔子忌日祭孔,忌日和誕辰祭孔為兩次大型的祭孔活動。從曲阜祭孔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祭孔禮儀也屢次變更,從祭孔的時間看,2011年的祭典,臺北紀念孔子誕辰2561周年,曲阜紀念孔子誕辰2562周年,兩地都選擇在9月28日祭孔,但9月28日作為孔子誕日的推算是有爭論的。記載孔子出生時間的材料主要是《史記》《春秋穀梁傳》和《春秋公羊傳》[注]《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薄洞呵锓Y梁傳》: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公至自晉。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豆騻鳌罚?魯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公至自晉。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江曉原曾根據《穀梁傳》記載,根據儒略歷推算出孔子誕日應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注]江曉原:《天文歷史年代學初論——在上海STS學術沙龍的演講》,《世界科學》,2000年第5期。,選擇誕日紀念孔子誕辰,前提是保證誕日為真,天文學上的通行算法和歷史學者希望根據古歷法換算的想法也存在距離。在一些時間的推算上,學者的結論有時往往是有預設前提的,即便利用考古學、碳14測年、天文學、文獻學、金文歷譜等多學科知識聯合攻關,最后得出的結論還充滿著爭議,在孔子誕日問題上的爭論亦不可避免,這種爭論在古代學者那里就業已存在,現在雖然引入了天文學對天象的驗證這個新角色,但要取得共識也是十分困難的,這也難怪有的學者認為誕日祭祀不合禮,主張采用古代的上丁祭祀,建議恢復春秋仲月上丁釋奠的傳統。雖然這種建議可以有效避免年代計算上的錯誤,有很大的可行性[注]彭林,張德付:《關于祭孔大典的幾點建議》,《光明日報》,2011年10月31日第15版。,但由于考慮到祭孔的主要目的是彰示尊師重道和紀念孔子的文化貢獻,因此,教師節祭孔無疑更有現實意義。民國時期,曾采用農歷8月27日祭孔,并把這一天,所謂孔子誕辰改為教師節。由于今天的教師節和孔子誕日并不一致,隨著新儒學思潮的興起,把教師節設在孔子誕辰日的呼聲頗高。這種建議如可行,就需要對孔子誕日作嚴謹的學術考證,在學界取得共識方可推行。不過,由于自1985年以來,我國把9月10日定為教師節,這一節日早已為大眾所熟知和接受,而把孔子誕日作為教師節就顯得缺乏實質意義。

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儒學喪失了官方哲學地位,但其心性儒學能夠為當代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智力資源,在文化中國的發展上,應該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具有時代特點的社會主義新文化,而不是要重新回到儒教中國。作為先師的孔子,在傳道和傳經方面有著重要貢獻,我們主張教師節祭孔,這和孔子先師的身份是一致的。祭祀不應該僅僅是一次思古的精神之旅,更應該是展示今天文化成就等的重要舞臺。古代除了丁祭外,還有官方的告祭活動,我們今天的祭孔也有告祭的性質,在緬懷孔子的同時,不要忘記祭祀的社會意義,并在一定程度上把祭孔和政府的重要表彰活動結合起來。當初教師節的設立,就是考慮到每年的9月10日,恰值新生入學和新學年伊始,有利于開展尊師重教教育。當下的祭孔早已擺脫了單純旅游方面的考量,許多地方的祭孔已經成為政府組織的文化盛事,舉行旨在尊師重道的祭孔典禮,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師德的提升和培養尊師重道的文化氛圍,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而把教師節和祭孔活動結合起來,更能彰顯祭典尊師重道的現實功用。

總之,中國歷史上的孔子祭祀,根基于對孔子之道重要性的認識。在孔子身后的2000多年中,其形象和祭孔禮儀經歷了諸多變遷,孔子的脫凡入圣、甚或被賦予了“王”“帝”封號,反映了治統對道統的認可和重視。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下的祭孔,在對文化事象保持客觀立場的基礎上,秉持禮樂可變、因時制禮的原則,不必過分拘泥古禮。由于祭孔活動的中斷和祭孔的歷時性,使得祭孔樂舞的復原難以避免選擇上的偏好,因此,建立起符合時代精神的祭祀方式,在祭祀服裝、樂舞、祭器祭品等諸多方面,都要有全面規劃,克服狹隘的漢服之爭,把祭孔大典辦成中華民族的文化盛事。我們緬懷的孔子,是作為先師的孔子,公祭不同于孔氏家祭,公祭要充分考慮祭典的角色定位,使之成為倡導尊師重道、展現禮儀中國的重要平臺。

猜你喜歡
樂舞禮儀孔子
龜茲樂舞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先秦時期樂舞美學思想的現代意義
筷子禮儀
禮儀篇(下)
敦煌樂舞美彩墨寫精神
———史敦宇藝術作品欣賞
敦煌樂舞團藝術家簡介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