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優化的探索與實踐

2019-02-10 10:55邵來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34期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內容

摘 要 課程體系是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載體,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專業課程體系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深化高等院校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本文針對地方性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校實踐,提出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與優化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教學內容 整合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不同類型的高校有著不同的培養目標,但就一般性地方高校而言,該專業重點培養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在人才培養中,課程體系是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載體,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專業課程體系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深化高等院校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但從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執行來看,存在著以下問題。下面以浙江農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與優化的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作一介紹。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上存在的問題

1.1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存在交叉重復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教學中,有許多課程的教學內容存在重復現象。例如《國際經濟學》課程中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匯率理論和國際收支理論等也是《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和《國際金融》的重要教學內容;《國際商務單證》、《國際結算》及《貨幣銀行學》中的票據知識;《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服務貿易》、《農林產品貿易》中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運代理》、《國際運輸與保險中》的有關運輸與單據知識;《國際結算》、《國際貿易實務》與《國際金融中》的票據知識……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在沒有充分有效溝通的情況下,為了保持課程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不會減少或簡化各自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些知識點幾門課程重復講,沒有新意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占用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1.2部分課程教學內容的過于理論化

部分課程在設置教學內容的時候存在重視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實用技能的培養。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側重于理論的講述、數學公式和模型的推導,忽略了理論和政策的應用實踐分析,這樣就會因為理論知識過多超出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并且常常會對它的有用性或有效性產生疑問,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

1.3部分課程教學內容陳舊落后

部分理論課程教材教學內容陳舊老化、更新慢,跟不上國際經濟和貿易發展的新形勢,在課時分配上,受傳統舊體系的影響,難于舍棄,再加上教師老化,不愿或不能及時更新知識,課程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脫節;從實踐課程來看,由于教學軟件更新緩慢,有的教學軟件10多年才更新,一些規則變化了,但實驗內容還是按老規則進行,導致實驗教學脫離社會發展現實,不符合現代教學的要求。

1.4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主要體現在: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實驗課尤其是獨立設立的實訓課少;“雙師型”師資缺乏,教師大多是從高校到高校,沒有實際外貿工作經驗,他們在教學內容組織上更傾向于理論教學;一些高校雖然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但由于經濟利益、商業機密、現場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企業意向不高,實習環節往往流于形式。

1.5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部分課程的授課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主的滿堂灌授課方式。從學生接受知識的系統性來看,這種授課方式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學生掌握現有知識來看, 這種授課方式是一種快捷的方式。然而,由于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基本上處于盲目接收知識的被動狀態,沒有時間和機會積極思維及創造性思維,并且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擴散性思維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學生的惰性、依賴性、追隨書本的習慣思維難以改變。老師滿堂灌,學生參與少,師生互動少,學生聽得困難,老師也講得費勁,顯然效果不太理想,并且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

2.1修訂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評價教學效果和保障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我校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四年一大修,兩年一小調”的動態調整機制,最近修訂的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新人才培養方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基本質量標準與個性化培養相結合,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確立人才培養標準,構建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學生畢業要求修滿166學分,其中課內教育為160學分,課外教育為6學分。課內教育由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專業教育、跨專業教育五個部分。與舊的人才培養方案相比,新人才培養方案特點體現在:(1)基于農林院校的特色和全產業鏈融合貫通的指導思想,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突出農林產品國際貿易與農村金融兩大特色;(2)擴大專業選修課的選課范圍,專業選修課開設學分與應修學分之比超過2:1;(3)專業教育中設置跨專業的個性發展選修課程;(4)專業方向選修課我們設置了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國際商務與網絡貿易兩個模塊;(5)設置課外教育平臺,共6個必修學分,包含4個創新創業類學分和2個思政類實踐學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教學與專業實踐。

2.2梳理教學大綱,整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我們編制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新大綱,從課程群的層面上,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大綱進行系統的梳理,避免不同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交叉重疊與遺漏。具體措施是:(1)明確各課程的側重點,如《國際經濟學》應側重于對國際經濟規律和國際經濟政策的理論模型分析,而《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和《國際金融》則側重于政策性與應用性,更多的進行案例講解和政策解讀;《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側重于一般貿易理論的講解,而《國際服務貿易》和《農林產品貿易》應結合服務、農林產品的特點來講解。(2)對相同知識點的講解不同課程分詳略。如涉及信用證內容時,《國際結算》比《國際貿易實務》詳細;涉及國際運輸方式特別是除水上運輸以外的其他運輸方式,《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比《國際貿易實務》詳細。(3)根據課程的性質地位和開課的先后順序及學生對該內容的掌握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如,專業核心必修課開在前,側重于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專業選修課往往開在后,側重于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應用。當后續課程涉及先行課程專業理論內容時,任課老師可以安排提問、討論、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形式。

2.3調整完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對本專業學生、用人單位調查、其他高校調研的基礎上,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去除陳舊老化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及時吸納本課程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際部門的創新做法,以確保課程內容的前瞻性,教材選用突出專業知識新穎、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增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教學內容。如我們停開了《世界貿易組織概論》、增設《跨境電子商務(含實訓)》,《國際服務貿易》去掉服務價值理論部分、增加服務外包內容《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增加貿易摩擦,《國際金融》增加人民幣國際化……;其次,在專業課教學團隊層面上,對課程教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考核進行統一和協調。理論課程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科發展要求,注重基礎性與發展性、理論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教學編排應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統一,實現課內與課外有機銜接。實踐課程內容的選擇體現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應用和實際技能的掌握。

2.4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的組織建設

專業課課程群和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實現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整合優化的組織保障。首先,按照課程的性質特征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師資現狀,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分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類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實務類兩個課程群;其次,按照“一名教師至少能上3門課,每門課至少有3名教師能上”的原則,每門專業課程成立教學團隊、加強專業老師之間的課程教學的交流合作,探討教學經驗、提高專業任課老師教學水平。再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每年我們都會安排老師以參加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會議、浙江省國際貿易學會年會、高校師資暑期高級課程研修班、帶隊參加學科競賽等方式讓我們專業課老師走出去學習、交流,緊跟國際貿易學科和專業的發展新形勢。

2.5加強專業實踐教學

首先,我們在課程體系中加強了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論文)等內容,包括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必修課實踐教學環節、及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共37.5學分,再加上課外教育6學分,實踐環節學分超過總學分的25%。其中獨立設置的實驗課如《國際貿易綜合實驗》、《經濟管理類跨專業綜合實驗》、《跨境電子商務實驗》、《進出口單證》等的學分占比超過50%。

其次,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更新升級和申購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軟件,我們2016年已實現對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軟件的升級,后來購置了SimIS國際結算理實一體化教學平臺軟件、SimOS外貿跟單理實一體化等相關外貿教學平臺軟件,同時學院建立了經濟管理類跨專業虛擬仿真綜合實訓平臺及財務會計、電子商務專業的實驗教學平臺。大力開拓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近3年我們與杭州三槍、虹越花卉、臨安經濟開發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臨安園區等20多家企業和單位簽訂了校外合作協議,以保證本專業的教學始終以實踐為依據,同時滿足學生實習要求。

再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與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的學科競賽有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國際貿易專業競賽、全國高等院校外貿單證崗位(電子化)技能大賽、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等。這些學科競賽活動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綜合性、實踐性。比如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國際貿易專業競賽項目就包括:國際貿易參展商業計劃書(中文10%)、國際貿易商品展展位設計與商品陳列(20%)、 國際貿易產品發表會(英文30%)和國際貿易商品展展場商務溝通(英文40%)4項內容。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影響力大的全國和省內學科競賽,取得不錯的成績。通過參加學科競賽,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也檢驗了相關課程的教學成果,為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改進和提高提供了幫助。

2.6改變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思維,破除傳統的“知識傳授”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學方法多樣化,結合課程特點,通過課堂模擬、項目參與、社會實踐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問題引領、多維互動的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和體驗式教學;推行大班上課小班研討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充分利用現代電子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學校網絡課程平臺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經過3輪建設,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除將一些專業核心課如《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等建設成網絡精品視頻課程、精品視頻共享課外,大部分專業課都完成了學校網絡課程的建設;注重過程性評價,考核形式靈活多樣化,推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學業評價方式。

作者簡介:邵來安,1973年生,安徽績溪人,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農林產品國際貿易。

參考文獻

[1]胡俊文,葉元,戴瑾.國際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2] 張彩霞,肖望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教育觀察,2015(09).

[3] 牛芳,徐金麗.基于KSA模式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及實踐模式構建[J].江蘇科技信息,2015(09).

[4] 胡中應.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08).

猜你喜歡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內容
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及問題分析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及問題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應用型經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當前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線性代數課程學—研—用教學內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設計教案 重構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