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低碳農業發展的思考

2019-02-11 03:02劉文敏
上海節能 2019年11期
關鍵詞:碳化農業發展

劉文敏

上海社會科學院

關鍵字:低碳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對策建議

0 前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經濟轉型步伐,讓低碳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新方向。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發展低碳農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1 現代大都市推進低碳農業的意義

低碳經濟將是21世紀全球范圍的一場經濟大革命,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1.1 低碳經濟是當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全球氣候變暖、生態資源剛性約束趨緊的大背景下,低碳經濟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對化解地球變暖具有重要意義。低碳經濟最早見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活動的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達到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持續和諧發展一種經濟發展方式。

我國經歷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逐漸成為了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由高碳化的經濟發展方式引發的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自然生態承載能力已臨近極限。摒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轉型,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的重要發展戰略。2007年,中國政府公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要求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1.2 低碳農業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部分

現代農業一直是溫室氣體的第二大來源。我國現代農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戶”。據國際相關技術研究機構有關報告,現代農業所釋放的溫室氣體超過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全球范圍內農業排放的甲烷(CH4)約占源于人類活動產生的CH4排放總量的50%,氧化亞氮(N2O)約占60%。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碳排放量仍處于增長態勢中。由此可見,減少我國農業碳排放量,走低碳農業發展道路已經刻不容緩。因此,作為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摒棄高碳的農業發展模式,轉型低碳生態農業經濟,對全球、對人類、對我國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低碳農業是低消耗、低投入、高產出的農業,是以生物和環境之間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為基本特征,實現農業生產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經濟發展模式。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的戰略制高點,是新形勢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3 低碳農業是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農業具有多功能性,大都市對農業多功能性的需求尤為突出,尤其是在生態環境(綠肺)、產品安全、文化功能等方面。低碳農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特征,其特點和生產形式能更好地體現有益人類發展的農業多功能性,特別是在資源的節約性、農產品的安全性和高效的社會效益性等多個方面。

上海都市農業由于地處經濟發達地區,農業勞動力資源相對不足,高碳農業生產資源供應又相對充足,所以,生產方式更易趨向“高碳”化。農民為追求產量,不斷提高化肥農藥的投入,導致了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銳,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水體富營養和農產品的安全問題。盡管上海農業產值只占上海全市GDP的百分之一,城市節能、降耗、減排的任務雖然更多地在二、三產業上,但郊區鄉村區域占上??偯娣e的85%,在這廣域的村鎮實施“低碳化”的農業經濟發展,對整個上海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十分重要。

2 上海都市農業低碳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農業出現溫室氣體過度排放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高碳”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所致。發展綠色生態循環的低碳農業,需要根據上海農業發展的特點和目標制定適合上海的低碳農業發展的運用技術和管理體系。

2.1 宣傳低碳文化,建立適應低碳農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文化是指與人的活動相關的各種社會文化現象,是社會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知識能力、風俗習慣、倫理道德以及相應的法規制度的總和。低碳文化是崇尚生態價值、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文化。低碳文化要求在全社會形成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價值觀,促進人、社會、自然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低碳化發展之路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唯一選擇。目前,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向低碳化轉變,就必須改變現有不相適應的思想理念、行為生活習慣。這就需要建立低碳文化體系,必須從倡導低碳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統籌解決環境問題的高度認識低碳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低碳文化建設的途徑。

2.1.1 加強宣傳

老、弱、低學歷一直是上海農業生產者的基本特點。目前,上海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大多數在60歲以上,主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趨弱,低碳農業知識較為匱乏,因此,必須以多種形式加強低碳農業文化宣傳。相關部門要積極利用鄉村文化活動室、村文化禮堂等村域公共場地經常開展展板宣傳、集中培訓,運用電視廣告、互聯網等平臺進行常年宣講,提高農業生產者的低碳環保意識,推動農業生產者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更自覺地選擇與實施低碳投入、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措施。農業生產是農民個人或集體的生產行為,只有將拯救全球變暖的全球意識轉變成農業生產者的個人生產行為,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村的生態文明,以及農業領域的減排目標。

2.1.2 做好低碳農業發展規劃

低碳文化替代高碳文化,農業高碳化生產方式向低碳化農業轉變是一個系統全面、巨大的轉變工程,需要理念和目標的頂層設計,需要政策引導與支持,需要有組織、有規劃、有目標、有措施地分階段實施行動,需要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2.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低碳農業技術體系構建與推廣

建立低碳農業生產體系,圍繞低碳農業技術需求,開展適用技術、系統配套的技術研發和推廣。

2.2.1 加大農業生產投入物精準投放技術研究

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處于全球高位,表現為“總量大、強度高、效率低”三大特征。低碳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實施農業投入物的減量和精準施用,科學有效施用化肥。加強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研究,增加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和方法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達到節省農藥的目的。測土配方施肥是當今科學施肥的發展方向。上海應在全域推廣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智能化微(滴)灌技術,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等工業產品。

2.2.2 加強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技術運用與研究,提高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水平

加大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循環利用模式研究,推廣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等綜合種養模式,有效減少稻田溫室氣體的排放。加強低碳農業基礎建設,重點提升規模養殖的治污能力,實施畜禽、魚蝦排泄物綜合治理。開展規?;笄蒺B殖糞污處理技術研發與推廣。系統創新研究和示范推廣秸稈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的成套技術與裝備。積極推廣秸稈還田,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生產力技術。研究使用糞肥、堆肥或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探索機器人或自動化機械作業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在農村推廣太陽能和集中式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模式。

2.2.3 推廣農業機械操作節能技術

我國農業機械能耗普遍較高,所以農業機械節能減排是農業生產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推廣農產品儲藏、運輸環節的節能技術,研究低能耗、多功能通用農用機械,降低農用機械的能耗量。

2.2.4 研究推廣科學的農田耕作管理

研究推廣低碳稻作技術,灌溉節水技術,試點推廣免耕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制度,研究與運用不同作物的水肥一體耕作制度,研究不同作物的良種良法良田配套技術等。研究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農田最佳養分管理、綜合生產管理等技術。

2.2.5 重視有價值農副產品的開發利用,延伸產業鏈

利用稻殼進行發電,使用稻殼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使用米糠榨取高品質的米糠油,采用米糠粕提取谷維素等。

2.3 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和財政對低碳農業的補償力度

農戶采用低碳技術和模式后,將帶來生產成本的變化。有些低碳化生產措施會不同程度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因此,要根據具體發展要求,建立低碳農業支持和補償機制。

相關部門要研究并根據不同的低碳農業發展項目的減排目標,給予不同的貸款和貼息等支持,制定不同的補償標準,如使用有機肥、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使用清潔能源等農業節能減排措施等方面制訂相應的低碳化補償政策。同時,對不同地區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減排以及補償應有所側重,如上海農業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地區應提高低碳農業補償標準。

建議加大市財政資金對低碳農業技術應用研發的支持。建議多方位支持農業領域的創新研發技術合作,結合上海農業減排的技術需要,增加相關領域科研投入,鼓勵相關科研單位開展合作研究,加快提升農業減排的技術運用水平,不斷提高有效性。

2.4 加強制度建設,構建低碳農業發展的管理機制

將低碳經濟發展理念融入低碳農業發展管理機制和決策的制定。

2.4.1 建立農業低碳化發展的管理機制

在農業管理部門設立農業減排降污專職部門,實行涉農生產節能減排的管理考核責任制和網格化監督管理機制。研究制定系統性的上海農業低碳化發展的法規和具體管理辦法。建立土地優先向低碳農業流轉的激勵機制。

2.4.2 建立低碳農業的多元化投資機制

資金投入是低碳農業開發的重要支撐和基本保證。市、區相關部門要在立項、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財政專項支農資金要劃出專項用于低碳化農業生產基地和服務體系建設。

2.4.3 加強監測檢測和監督

制訂上海地方肥料及農藥管理規定。在低碳發展原則前提條件下,對農作物施用最大量、施用方式等方面,制定若干強制措施。構建化肥農藥投入監督體系和獎懲措施。加強農業生產過程的碳化行為的監測檢測,對超過標準的施用化肥農藥等行為,政府要綜合運用經濟調節手段與強制監管手段進行治理。要建立相應的減排生產補償機制,對按照政策規定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施減排降污措施和遵從相關標準制度進行低碳農業生產活動的企業和農民個人實行補償和獎勵。做到違法必究,有法可依,獎懲分明,調動農戶實施低碳農業生產方式的自覺性,確保實施農業的低碳化發展。

2.5 轉變發展模式,重點發展生態循環有機自然農業

轉變上海都市農業發展模式,重點扶持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和自然農業發展。生態、循環、有機、自然農業均為一種生態增值的低碳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具有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特征,能將農業生產廢棄物變廢為寶、對環境污染減少到最小的農業。自然生長農業是不使用農藥和肥料的農業。

低碳化的生態循環有機自然農業是最適宜在大都市郊區發展的農業形式。上海應大力推行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和自然農業發展。低碳農業可極大提高鄉村休閑旅游資源品質和鄉村生活質量。要充分發揮低碳農業特有的、良好的多功能性,結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適度發展鄉村民宿經濟,并以低碳化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下長成的農產品的極佳口感和優良品質,依托大都市超強的消費能力,實現較高的農產品價值,讓低碳農業和農村獲得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達到低碳農業與鄉村旅游相輔相成融合發展。

3 結語

發展低碳農業不僅是應對氣候持續變暖的重要措施,也是上海建設國際生態城市、改善自然環境和農業綠色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低碳農業必須結合上海農業、農村特點和發展戰略需要,加強頂層設計規劃,以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為發展方向,通過強化與調整財政支持政策、通過綜合運用經濟調節與嚴格的監督管理手段、通過適用低碳農業生產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引導上海農業向低碳化綠色生態農業的轉變。

猜你喜歡
碳化農業發展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彎曲荷載對單摻循環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響
No.10 蘋果要求供應商去碳化,100%使用清潔能源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碳化對飛灰穩定化加藥量測評的影響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一種聚乙烯/碳化廢舊橡膠粉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