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明的革新精神

2019-02-13 13:23袁行霈
世紀 2019年1期
關鍵詞:文史館中華文明革新

編者按:“國學論壇”作為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創新工作方式、增強全國文史研究館工作活力的文史學術交流平臺已成功舉辦了四屆。2018年11月31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國學論壇”聚焦“中華文化中的革新精神”這一主題,闡釋中華文化中包含的變化、創新觀念,以期發掘傳統文化中的改革文化和革故鼎新、推陳出新的精神,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汲取繼續前進的豐厚養分和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切實貢獻。

本文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先生在開幕式上的致辭,袁先生從先秦典籍開始,歷數革新精神在中華文化中的各種體現,旁征博引、援古證今,指出中華文明中不斷革新的剛性和韌性對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不曾中斷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強調,文史館的工作也應當與時俱進,守正出新,發揮優勢,以不同于其他機構的、高水平的成果服務新時代。本刊特發此文,以饗讀者。

眾所周知,在世界幾種主要的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而且延續至今的。這是甚么原因呢?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文明具有不斷革新的精神,也可以說中華文明的剛性和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保守的,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保守主義,這不符合事實。

首先,從思想的層面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變革”的道理?!抖Y記·大學》記載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吨芤住返於酥腥A傳統文化的思想基礎,“易”可釋為“變易”,即順應時勢做出變革,將變革視為宇宙的普遍規律,《周易·系辭下》里有這樣幾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逼涞谒氖咆浴陡镓浴穼Vv變革,“革”的意思是“去故”,接下來第五十卦是“鼎卦”,“鼎”的意思是“取新”?!案锕识π隆边@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的?!陡镓浴氛f:“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币馑际牵核臅r的循環與萬物的消歇,是由天地的變化形成的,商湯和周武王所發動的革命,順乎天意和人心。這段話對變革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和贊美。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提出了自然、仁義、兼愛、法治等新的觀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我在這里不能全面展開論述,只舉一個小例子,周禮本來重視禮的外在形式。但春秋以來,各級貴族僭越禮制,講究奢華的祭器和樂舞,這不僅造成極大的浪費,也破壞了禮樂的核心精神,孔子一方面主張恢復周禮,“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另一方面,又揭示出“禮”的核心,他說:“禮也,與其奢也,寧儉;喪也,與其易(順乎禮的形式)也,寧戚?!保ā墩撜Z·八佾》)孔子對禮所作的闡釋具有革新的意味。

漢代以后,隨著儒家思想逐漸占據國家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代士人吸取陰陽、五行學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天人感應論”,以及以“三綱五?!睘楹诵牡膬r值體系,后人稱之為“漢代新儒學”。

唐宋時期中國的士大夫融匯了從印度傳入的佛教思想,形成以慧能和神秀為代表的中國禪學,這證明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排斥外來文化。而宋明理學(或稱道學)是對儒學進行“革新”的一種新的思潮,它和兩漢以來的儒學相比,增強了思辨性。什么是理學?馮友蘭先生說:它所闡述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什么是人,一個是怎樣做人”(《中國哲學史》)。理學的代表人物如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人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及王陽明提倡的“知行合一”,至今還受到重視。

其次,在制度層面,也經歷著不斷的革新。像商鞅、王安石這樣著名的改革家,他們的精神至今受到尊重。周人所建立的分封制維系了西周二百余年的歷史,但隨著各地諸侯勢力的擴張,中央王朝逐漸衰落,傳統的分封制已經不能維持國家的穩定。秦國因商鞅的變法,增強了國力,統一了天下,并用新的郡縣制取代了原來的分封制,由此推動了我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形成。

西漢初期,興起一股反思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并尋求變革的思潮,賈誼的《過秦論》可為代表。西漢興起的“革新”思潮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如以察舉制代替貴族世襲制,察舉制是經過推薦、考核來任用官吏,考核的標準著重于孝廉、茂才、直言、極諫。這比貴族世襲前進了一大步。察舉制到后來出現許多弊端,隋唐以后,又以科舉制代替察舉制,科舉制一直延續了一千多年。再如,從唐初實行的租庸調法,到中唐的兩稅法,再到明朝中葉改行的一條鞭法,稅制經歷了多次革新。至于王安石變法已為大家熟知,在這里就不必細說了,他的某些具體措施在執行過程中有所失誤,但他所秉持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革新精神是彌足珍貴的。

綜上所述,革新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基因,這個基因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歷史上的革新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持久,有的短暫,各有其復雜而具體的原因,例如革新的時機、用人的當否、當權者的決心、民眾的擁護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等等,其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課題。

近代以來,有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導致中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主張放棄傳統,全盤西化,一百多年的歷史已經證明這是行不通的。我們既不能無視并拒絕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也不能脫離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只有植根于中國本土的文化傳統,放眼世界,吸取各民族文化中優秀的成分,從實際出發,大膽革新,才能實現中國的富強。我們對待傳統應該采取自信的態度、分析的態度、開放的態度,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F在,西方文化已暴露出各種危機和亂象,中華文化能夠提供自己獨特的智慧,為人類做出我們的貢獻,我們應具有這種文化的自信和擔當。

文史館這些年來所做的許多工作,就是為這個宏偉的目標服務的。我們應當與時俱進,守正出新,注意發揮文史館的優勢,使我們的工作更具有文史館的特點,以不同于其他機構的、高水平的成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為全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世紀》雜志顧問)

猜你喜歡
文史館中華文明革新
漢字三千年
人類挑戰自然的傳說
“互聯網+”時代文史館的發展策略
復舊運轉
說算籌
朱德與周予同關于文史館的一段談話
俄羅斯漢學研究400年:與中華文明對話
澳大利亞革新專利制度會否走向“末路”?
王鳴放作品欣賞
千金碎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