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寓愛國主義教育于中國近代史教學中

2019-02-19 12:03秦孝治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民主革命近代史愛國主義

秦孝治

國家領導人在講話中說“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里?!薄安粩嘣鰪妼W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比绾尾拍軐W生進行最徹底的愛國主義教育呢?中國近代史無疑是一部活教材,因此利用好中國近代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是最好最直接的選擇。

中國近代史是非常復雜的一部歷史,清政府軟弱無能,落后挨打,是一部屈辱史、悲哀史。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掀開了新的一頁,是一部英雄史、奮斗史,其間涌現出的仁人志士,為中華之崛起而探索、奮斗、獻身。在教學中,要將學生對侵略者的恨轉變為對祖國的愛,激發其愛國主義熱情。

一、以近代史整體內容(主要的幾次戰爭)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展開歷史的畫卷:西方船堅炮利,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肆無忌憚地踐踏、搶劫、槍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城,日本在旅順大屠殺等,真是馨竹難書,再看他們在中國強行割地,開放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索取大量賠款,強行貸款等,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樣用真實的史實再現當時的畫卷,學生怎能不義憤填膺!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溢于言表,對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又十分痛恨、痛心,我抓住時機指出:雖然今天我們趕走了侵略者,可以揚眉吐氣,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因此,我們要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圖強,盡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為把祖國建設成為東方強國而奮斗。

二、以學習近代史英雄人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為了培養學生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我充分抓住補充材料結合教學內容教育學生如何面對人生、地位和名利。如講述戰爭時,我列舉了血染戰袍的老將陳化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與艦同沉英勇犧牲的鄧世昌;在講述三次革命運動時,我突出了太平天國的青年將領陳玉成,戊戌變法的譚嗣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并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英雄的事跡,教師歸納補充講述,英雄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學生便對英雄人物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同時指出:中國之所以連續遭到帝國主義的侵略而沒有滅亡的原因,正是因為中國有像林則徐、鄧世昌等這樣英雄的愛國將領,有英勇的廣大人民群眾,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要以英雄人物為榜樣,做好為祖國、為人民獻身的準備,擔當起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重任。

三、運用對比教學,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教育

用三次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進行對比教學,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教育,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針對大多數學生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些真理理解不到位、不具體的情況,我重點從近代三次革命運動的結局分析,講述太平天國運動時,從其失敗原因指出:在中國農民階級不可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不可能成為領導階級,那么由誰來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呢?這就給學生埋下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接著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并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希望走改良主義的道路而變法圖強是根本行不通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也不可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那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呢?進而分析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盡管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但沒有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辛亥革命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而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仍然受剝削、受壓迫,孫中山等人仍然沒有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那么究竟由誰來完成呢?學生回答:“由中國共產黨來完成?!苯又v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敘述其艱難曲折的革命歷程,終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然后著重分析其取得勝利的原因,即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綱領,并指出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之所以由中國共產黨完成,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科學的符合中國社會實際的革命綱領,并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依靠工農群眾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樣,我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再結合當今世界的政治形勢,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的社會主義雖然經歷了許多曲折,走了許多彎路,遭受了洪災、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的侵襲,但我們黨敢于正視和糾正錯誤,并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因此,今天的中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這樣,通過對具體史實的層層論述,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熱愛來之不易的優越的社會制度,珍惜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愛國熱情,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以報效祖國。

總之,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我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寓于知識的傳授中,既促進了教學的有效開展,又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了中華民族魂。魯迅先生曾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澤應.習近平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研究[J].倫理學研究,2018(2).

[2]王曉冬.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如何更鮮活[J].人民論壇,2018(2).

[3]馮曉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途徑新探[J].理論觀察,2018(5).

編輯 張佳琪

猜你喜歡
民主革命近代史愛國主義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品讀《中國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三)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二)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
第一次社會主義政黨特異領導的俄國民主革命敗中有成
愛國主義教育
民主革命時期中共干部學校史研究述評
毛澤東與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