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本論”視角下太極拳本質:著熟·懂勁·神明

2019-02-20 03:49尹永佩姜傳銀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一氣神明合一

尹永佩, 姜傳銀

(1.上海體育學院 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2.安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息影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然而,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太極拳正面臨著嚴重的價值迷失。加強對太極拳本質內涵的研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找回文化自信的時代所需,是人類應對身心健康狀況日益下降和精神缺失的內在“呼喚”。隨著太極拳運動普及程度的提高,標準化、科學化、娛樂化影響了太極拳的發展方向,甚至達到了玄虛化的程度;加上太極拳理精法密,派別眾多,致使學者“畢生不能窮其數,歷世不能盡其法”[1]265。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序志》中所言:“振葉以尋根,觀瀾索其源?!北M管關于太極拳本質內涵的文獻已相當豐富,但仍不能做到脈絡清晰、一氣貫通。

關于太極拳的本質內涵,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有所描述:“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逼渲械摹爸臁薄岸畡拧焙汀吧衩鳌睒嫵闪颂珮O拳進階的主題框架,也是太極拳運動的核心體系。王宗岳僅簡要說明了“著熟”“懂勁”和“神明”三者之間存有遞進關系,并未具體闡述三者的本質內涵及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于把“著熟”等同于拳套和招法的熟練,把“懂勁”理解為掌握勁力的方向、大小和角度,對“神明”更是敬而遠之。王宗岳曾明確指出,三步功夫是可以豁然貫通的;然而,對三者如何貫通、貫通的基礎條件是什么,均未說明。張義敬等[2]111則認為,手法無論如何熟練,都不是通向“懂勁”的橋梁。那么,“懂勁”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為此,本文試圖從本體論角度出發,以“氣”為媒介,將“氣本論”作為切入點,并從當前社會的現實出發,結合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探討太極拳的本質內涵,綜合統籌太極拳的法理體系,把太極拳的發展和研究繼續向縱深方向推進。

1 太極拳“氣本論”的闡釋

1.1 關于“氣”本質的認識“氣”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命題。古人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氣產生,氣聚則生,氣散則亡;所謂“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同時認為人體也是由氣組成的,氣是維持人類生命活動的能量源泉:“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難經·八難》)。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孟子·公孫丑上》)。孟子不僅認為氣至大至剛,無孔不入,充塞于天地之間,是連接宇宙萬物的紐帶;而且還從蓄養的實踐層面闡述了氣與生命的關系——養吾浩然之氣,可與天地同壽。至宋明時期,以張載為代表的“氣一元論”學者,提出“太虛即氣”,建立了以氣為宇宙本根的“氣本論”哲學思想體系。張載把宇宙構成分為3個主要層次:太虛氣萬物。太虛之氣聚而為氣,氣聚而為萬物;萬物散而為氣,氣散而為太虛[3]。張載從“氣本論”的角度出發,針對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大領域,提出一以貫之的主張,用”氣“來統一形而上與形而下、有與無,亙古未有其人[4]。 張再林[5]則認為,“意”與“氣”均具有本體論的地位和意義,二者實際上異名同謂;因此,主張“意”“氣”一體,“氣”即“意”,二者在實質上并無本質的差別。綜上所述,前人對“氣”的不同描述,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看,實際上把“氣”等同于“道”的存在狀態,“道”本身就是虛無之“氣”,“道”“氣”一體,“氣”是本源之“道”的代名詞。

“氣本論”是一種唯物主義研究范式,這種以范疇為核心的本體論研究范式可以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6]。然而,對“氣”本質的解讀,一直存在著唯物和唯心2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從本體論的角度看,“氣”顯然不同于呼吸之空氣。從管子的“身之充”之氣,到孟子的“浩然”之氣,顯然都與“形之君”的“心”有關?!皻庖舱?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人世間》)?!霸谔鞛闅庹?在人為心”(《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中一》)?!靶摹钡扔谥X之氣,是主觀的精神?!疤摗笔菤獾奶卣?是心齋的結果。由此可見,治氣可養心,“心”與“氣”是相通的?!皻鉄o所不入,水無所不出于經。虛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為之有益也?!盵7]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也提及:“何謂氣?即天行健一個行字,天體至健而所以行,此健者氣也?!彼J為此氣“不滯不息,不乖不離,不偏不倚,即是中氣”。陳鼓應[8]則更加直接地指出,氣即是高度修養境界的空靈明覺之心。由此可見,心氣相依,“氣”即明覺之“心”。人的內氣是先天具有的,人們因為后天的勞動取代了先天的內氣使用,在長久的生活過程中,其先天的內氣因此而變成潛在的能量,由于先天的內氣長時間未被調動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長壯大,而一旦練習者能夠掌握正確的方法修煉,這一潛在的高能量就會又被激發出來[9]。

綜上所述,“氣”即明覺之“心”,“心”即知覺之“氣”,“氣”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覺知的內在心理體驗?!皻狻钡倪\行以有形之“身”為載體,以無形之“心”為動力,心氣相依,“心”平則氣“和”,“心”與“氣”密不可分?!皻狻笔侨梭w本自具有的一種能量,雖然無法直觀看到,卻客觀存在著,對人體機能具有養護作用。

1.2 太極拳與“氣”的關系“理根太極,故名曰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拳是在中國太極哲學理論基礎上產生的運動實踐。太極為天地未分之前,混而為一的元氣。黃裳[10]認為:“夫太極,理也;陰陽,氣也。理氣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矣。理氣合一,而圣賢仙佛之丹成矣?!碧珮O即一氣,一氣即太極,時陰時陽,活活潑潑,其氣洋溢于四體之中,浸潤于百骸之內,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內外一氣,流行不息,開合自然,中無停滯[11]。孫祿堂[1]178認為:“太極拳本一理,一理者,即太極拳術起點腹內中和之氣,太極是也?!庇纱丝梢?理氣不二,太極拳“理”等同于“氣”,與宋明理學家理氣關系論保持一致。太極拳蓋養先天之氣,非運后天之氣也。運氣之功,流弊甚大,養氣則順乎自然,日習之養之而不覺,數十年后,積虛成實,至大至剛,至用之時,則曲蓄其勁,以待發,既發則沛然莫之能御也。人之健壯者,氣必深長;人之薄弱者,氣必短促[12]?!按蛉赃\氣為主”(《陳氏太極拳圖說》),“氣”是太極拳的核心內容。由“氣本論”可知,宇宙萬物皆由“氣”所生,“氣”等同于“理”,是“道”的存在狀態;那么,太極自然也歸于一氣,太極即氣,太極的本質即先天混元之“氣”。太極即理,以太極為本體的太極拳,以人體為中介,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后天之身,練先天之“氣”,以“氣”為本根,實現“拳”“道”合一。因此,太極拳的本質并不是養生或格斗,而是通過有形之體“明理、證道”的實踐途徑。

釋教講“元覺舍利”,道教講“抱元金丹”,儒家講“浩然正氣”,中醫講“真氣、氣化”,武術講“內練一口氣”,雖是說法不同,其道理卻是相近的,都是力求強健人的機體,顧本保命[13]。武禹襄所說的“直養而無害”的“氣”,正是孟子所說的“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這種氣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內在的、與人的道德相聯系的“正氣”[14]。中國傳統哲學概念中的氣與太極拳中所講之氣皆為人體內在先天之元氣。人自賦性含生以后,本藏有養生之元氣,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極,是為真陽,所謂中和之氣是也[1]180。太極拳乃中和之氣,為人之本原,周流于四體之內,浸潤于百骸之中。也有學者稱其為能量流,太極拳練的就是這股“能量流”。在太極拳中,無論理、心、意、神都必須通過氣得以體現,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后都歸結到一個“氣”字[15]。太極拳要求“氣遍周身不稍滯”“勿有斷續處,勿有凸凹處”,皆言氣之運行,是“以心行氣”的狀態。所謂的“能量流”即流通的氣脈,擴充到身外的“生物場”即氣場,這一切都是在意識的主觀能動作用下形成的一種身心體驗,意到氣到,意即是氣,意氣不二。

綜上所述,“心”即“理”,“理”即“太極”,“太極”即“氣”,“氣”即覺知之“心”,太極拳與氣在“心”“理”和“道”的層面實現了統一,皆以“道”為終極旨歸。在太極拳體系中,“氣”是人體本自具有的一種能量,在意識的引導下,能夠對人體機能起到養護作用?!皻狻笔莾刃牡囊环N體驗,“氣”以“心”為體,“心”以“氣”為用,理氣相依,心理不二,“氣”的運行與“心”有著密切的關系。太極拳是修心之法,以“拳道合一”為終極旨歸,太極拳的本質即“一氣流行”的身心覺知狀態[16]。在太極拳練習中,意到即氣到,氣遍周身即意識遍布全身,即身心的自我覺知。因此,從本質上看,太極拳以“心”為載體,借助于“氣”的形式,最終達到“明理、證道”“與道合一”的終極目的。

2 太極拳“著熟”的“氣”本質解析

2.1 “著熟”——“化而裁之”變化之氣“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由于習慣使然,大家普遍認為“著熟”就是拳式動作的熟練掌握,更有甚者,把“著熟”等于“招熟”。然而,招式的熟練就能漸悟“懂勁”嗎?如果僅把“著熟”等同于技術熟練,顯然,技術的熟練和后續的“懂勁”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當然,如果把“懂勁”簡單地理解為能夠判斷對方的力量,只要招式熟練確實能夠掌握對方來力的大小、方向和角度,“招熟”是可以上升為“懂勁”的,但這個“勁”僅指“力”而言,而不是真正的太極拳“勁”。楊澄甫認為,真正的太極拳內“勁”是在意識的能動作用下,“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久久練習”而達到的結果,是“意”與“氣”血互相作用的結果,是內在的心理體驗,與力和肢體動作無必然聯系。顯然,“著熟”是以“意”導“氣”,通過“氣”脈暢通而獲得內勁的符號象征,招式、手法的熟練不是得太極拳內勁的必要途徑;因此,不能簡單地把“著熟”等同于招法的熟練。

那么,“著熟”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知覺運動得之后,方能懂勁”(《八門五步用功法》)?!跋惹笞约褐X運動,得之于身,夫而后懂勁然也”(《固有分明法》)。由此可見,“懂勁”是建立在“知覺運動”基礎上的,人身先天固有之“知覺運動”的獲得才是“懂勁”的直接原因;所以,“著熟”的本質理應是一種“先天自然之能”的獲得,而不是招式的熟練程度。另外,“著”有接觸、覺知的意思,這也是“著熟”而不是“招熟”的原因;“熟”即得心應手、心手合一、心能忘手。王薌齋[17]認為,“拳拳服膺謂之拳”。太極拳的本質并不在于有形的招式,而是發自內心的誠敬、清凈和慈愛,是在實修實證中“默而識之”的一種身心體驗[18]?!爸臁笔且哉一乇咀怨逃械南忍熘X為標準,拳式動作的熟練只是獲得知覺運動的一種方式,并不是獲得知覺運動的必要條件?!斑\而知,動而覺,不運不知,不動不覺”。只要能夠求得知覺運動,實現心手合一、氣無所滯的狀態,所有的方式、方法都應屬于“著熟”的范疇,邏輯上也符合“太極無法,動即是法”的說法。

“著熟”是太極拳的語言符號,形容“氣”脈暢通的程度,并不專指具體的拳套和招式的熟練。由前文可知,“心”即“氣”,“心”“氣”相依,“氣”即明覺之“心”,“心”即知覺之“氣”,“氣”本質上等同于自我內在的心理知覺,本能的覺知與“心”和“氣”密切相關,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而求知覺為練習太極拳之法。所以,“著熟”是指代“氣”無所滯的“身心合一”狀態,以尋回先天知覺運動的“著熟”以行“氣”、運“身”為載體。厘清“著熟”為“氣”的本質定位,有利于擺脫有形拳架的束縛,才能以“氣”為媒介,漸悟“懂勁”,進而合“道”。

2.2 “著熟”的檢驗標準——“四兩撥千斤”“著熟”是太極拳練習中的初級階段,然而,太極拳畢竟是一項實踐性運動,“著熟”二字只是一個籠統抽象的概念符號,技術動作嫻熟也是個體的主觀感受,無法對“著熟”程度做出客觀評價。那么,具體對著熟檢驗的標準是什么呢?因為知覺運動的獲得是“著熟”的本質,而覺知運動即以“心”覺“身”、一“氣”流行的過程?!靶恼?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古人認為人是由“身”和“心”組合而成的,“心”為一身之主宰,“身”“心”之間的關系就成了檢驗太極拳進階的標準。整體和諧、無為不爭是道家思想的特征,“不丟不頂”“一團和氣”是太極拳的指導思想;所以,太極拳“著熟”的檢驗標準即為一種“心手合一”、“氣”脈暢通無礙、沒有凸凹斷續、隨曲就伸的不對抗狀態,在推手中,無論外界信息如何變化,始終保持心手協調一致,不丟不頂、沾黏連隨,內在保持一團和氣,無有片刻停滯?!盎弥?存乎變”(《周易·系辭上》),能夠化而裁之、隨機應變的“著熟”,即以“四兩撥千斤”為印證的標準。

“四兩”和“千斤”只是一種意象符號,“四兩”代表“心手合一”、“氣”血保持流通的輕靈狀態,“千斤”代表各種考驗手段?!八膬蓳芮Ы铩敝皇切稳菀环N身似流水、心不著境的無對抗狀態,并不實指重量上的“四兩力”和“千斤力”,更不能把“四兩撥千斤”當作實戰技法或功力的象征?!叭藙偽胰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太極拳論》)?!八膬伞钡臓顟B“全在手熟,不關心思”(《手臂錄》),一旦有主觀思想的介入,就會形成一種思想障礙,導致“氣”血流通不暢,自然不能做到得心應手。在推手實踐中,無論面對任何手段的考驗,手上始終能夠保持恒定不變的“四兩”狀態,心手一體,“心手相湊而不相忘”,才能保證全身“氣”血流注,周流全身而勿有停滯。即太極拳諺所云:“以氣運身,務令順遂?!币圆蛔冎八膬伞睉f變之“千斤”,即為能夠化而裁之的“著熟”,而不是招式的嫻熟。這一過程類似于佛家在“無?!敝姓摇昂愠!?發現本自具足、如如不動“金剛心”的過程,太極拳把這一磨練過程描述為“著熟”?!八膬蓳芮Ы铩辈⒉皇亲非髮崙鹬羞_到的效果,而是練習者對自我時刻保持氣脈暢通狀態的磨練過程?!暗栏咭怀?魔高一丈”,如果把“四兩”比作“道”,那么“千斤”即為“魔”,在“千斤之魔”的考驗下,能否堅守心手不離、“氣脈暢通”,是第一關“著熟”的驗證標準,也是“四兩撥千斤”的真實內涵。

3 太極拳“懂勁”的“氣”本質解析

3.1 “懂勁”——“推而行之”貫通之氣一般認為,太極拳的“懂勁”就是在推手中,能夠掌握對方來力的大小、方向和角度,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化解和避讓。然而,太極拳是一種不尚氣血、純任自然、主張無為的內家拳種。那么,什么是內?李雅軒認為,筋骨肌肉統統是外,而人的性靈才是內。所以,太極拳的勁是指內在的心、神、意、氣的統一,跟外力無關。那么,該如何理解太極拳的“懂勁”呢?首先,要理清太極拳內勁的本質含義。孫祿堂提出:“夫道一而已矣,在拳術曰內勁?!?認為拳術中的內勁即“道”的顯現形式。勁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果,是精神活動的產品,它里面充滿了意識的能量與身體的再塑,是“身心合一”的共同創造;陳長興和武禹襄所講的“氣”都是“太極勁”[19]?!坝芍於鴿u悟懂勁”(《太極拳論》),“沾黏連隨已成,自得運動知覺,方為懂勁”(《太極下乘武事解》)。由此可見,太極拳內勁與“道”和“氣”有著密切的聯系,內勁也是“氣”的一種存在狀態,是“氣”脈暢通、周流全身形成的結果,而“氣”乃知覺之“心”,又因“道”本身就是虛無之“氣”,因此,太極拳內勁即“身心合一”、氣遍周身的內在心理體驗。

“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太極拳論》),“懂勁”為陰陽二氣在意識的協調作用下,不偏不倚,守中致和;身心的感覺始終處于虛實之間,無有停滯,即使在外力的干擾下,也從不偏執一端?!爸绊痤櫯沃?覺起落緩急之聽,知閃還撩了之運,覺轉換進退之動,則為真懂勁,則能階及神明”(《懂勁先后論》)?!胺?、蓋、吞、吐四字無形無聲,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始能施于四體”(《四字密訣》)。在武禹襄看來,敷、蓋、吞、吐,皆以氣而言,核心在于“氣”。綜上所述,“懂”是身心自我覺知的本能,“內勁”的本質就是“流動的中和之氣”,是在意識作用下“氣”血周流全身的結果?!岸畡拧钡谋举|是覺知“氣”遍周身、身心內外保持中和一“氣”的心理體驗。因此,“懂勁”僅代表一種符號,實際上指“懂氣脈”,在太極拳實踐中體悟全“身”似流水、“心”無所住的感覺?!岸畡拧辈皇且酝馇蟮姆绞礁兄獙Ψ街?而是通過返觀內照覺知自我“身心合一”的過程。

“懂勁”是自我知覺運動的結果,是一種先天固有的“自然之能”,不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一種技術。孫祿堂認為,所謂虛無一氣,即形意拳之內勁。如《太極拳十要》所言:“若能用意而不用力,意之所至,氣既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灌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睏畛胃φJ為,勁不是一種外力,真正的內勁是在意識的引導下,氣遍周身的一種身心知覺體驗,是氣血周流全身而形成的結果。孫玉奎[20]也強調:“勁者,即內中神氣貫通之氣也?!庇纱丝梢?太極拳的內勁即周流全身的中和之“氣”,符合“太極本一氣”的邏輯理論。西方科學則解釋為肌肉細胞感通內外而釋放的能量,即老子所描述的“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等同于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氣”?!岸畡拧钡摹岸奔磧刃牡挠X知,是明心的過程,而不需要通過專門的修煉獲得?!岸畡拧奔从X知人之本具的“中和之氣”,類似于孟子所言的“吾身浩然之氣”,本質上也是身心覺知范圍的不斷擴大,即“心手合一”到“身心合一”的轉化和由“小我”到“大我”的升級。把握“懂勁”為懂“氣脈”的本質內涵,才能避免陷入片面追求力量的誤區,實現“著熟”與“懂勁”2個階段的一“氣”貫通,保持合“道”的狀態,為“無我”之“神明”提供進步之階。

3.2 “懂勁”的檢驗標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著熟”是指“四兩”狀態的穩定性達到“不思即至”程度以后,“四兩”的意象感覺會逐漸由手上擴展到全身,這時候周身融通、身心一如、渾然廣大,全身保持有“四兩”的感覺,輕靈活潑。把全身當成一個整體,全身即“一”,守“一”即守全身,守住“小我”,身心平衡。體會氣遍周身、無有停住、圓融無礙的感覺。由“心手合一”轉化為“心身合一”的身心覺知狀態,即為“懂勁”,道家形容這一狀態為混混沌沌、“神炁滿室”?!八枷胍褚槐K燈滿照全室一樣地滿照全身,時刻都不能離了內面”[2]76。如同克里希那穆提在其《愛的覺醒》[21]一書中提及的,沒有念頭的覺知是最奇特的現象,這樣的覺知是更敏銳的,它不只用到頭腦,還用到所有的感官,這樣的覺知不是智力四分五裂的覺知,也不是情緒,你可以稱之為全知,你照樣可以看到各種客體,但是沒有辨識的活動,更沒有經驗的存在?!吧砣舾≡?卷舒自如,物來觸我,我不著物”(《唱道真言》)。身心柔順,保持虛空,意識在身體內自由流淌,無有一刻停滯,更不加任何主觀的干涉,只是用心去享受這種無意識的悠然狀態。

太極功夫在行坐臥走間,真“懂勁”后,行坐臥走,飲食溺溷之中,處處留意,刻刻在心,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如此方能及中乘大乘之境[22]?!胺蚨蟛艦檎婕吧衩饕?。明也,豈可日后不慎,行坐臥走,飲食溺溷之功,是所為及中成大成也哉”(《懂勁先后論》)?!岸畡拧币院?身心有了主宰,自得屈伸動靜之妙,不會出現“視聽無由”的現象,身體圓融無礙,內氣周流鼓蕩,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因此,“懂勁”的檢驗標準是一“氣”流行、圓融無礙的“身心合一”狀態,王宗岳用“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形容這一“意氣君來骨肉臣”“氣遍身軀不少滯”的覺知狀態。

“推而行之,存乎通”(《周易·系辭上》)。如果“著熟”是點,那么“懂勁”就是面,“由著熟漸悟懂勁”就是推而行之、由點到面的轉化過程?!耙挥鸩荒芗?蠅蟲不能落”的“懂勁”狀態比“四兩撥千斤”的“著熟”狀態更進了一步?!八膬蓳芮Ы铩睂儆凇坝小?還有四兩之“力”的存在,“撥”也屬于“有為”的層面,類似于儒家思想倡導的“剛健有為”。太極拳是以道家“尚柔無為”思想為指導的無為法,主張“用意不用力”?!耙挥鸩荒芗?蠅蟲不能落”則處于“有無之間”的層面,類似于由冰融化為水的過程,由儒家剛健有為的“入世”思想轉向道家無為不爭的“出世”思想?!坝芍鞚u悟懂勁”是在“無欲則剛”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

4 太極拳“神明”的“氣”本質解析

4.1 “神明”:“神而明之”虛無之氣“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一于氣而已?!?《正蒙·神化篇》)張載把“神”等同于“氣”的本性?!耙娙怂灰娭^之明,知人所不知謂之神。神明者,先勝者也”(《淮南子·兵略訓》)?!吧衩鳌笔侵溉说木窕蛐撵`,“神明定”即是精神清明、心靈平和安定的狀態[23]。神明與心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靶恼?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中醫認為,心為一身之主宰,心主神明?!拔崴杂写蠡颊?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道德經》)?!拔摇笔墙d心靈的枷鎖,只有超越自我,進入“無我無執”的境界,才能達到與“天地為一”。太極拳講煉氣化神,其神不神,無非是自己的真心真性而已[24]。由此可見,“神”不是虛妄的存在,而是事物運動的內在本性和根源,“神明”以心為主,指代無我無執、心神明透、一氣流行的“天人合一”狀態。

易學把超出形象視為高級的理論,是指導性的法則,這是“高超”的東西,不是常人能認識和掌握的,這是“神明”的核心,即“道”,武術界常說“由武及道”,就是這個意思[25]。世界的本體在道,而道的本質在氣,氣的精華就是精氣?!瓣庩栒?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素問》)。神的陰陽變化不測,自然離不開氣,神離氣,則不足以說明其變化及神秘莫測[26]。 “神”通常與“氣”連用,稱作“神氣”,神由氣生,神氣相行;氣定神閑,神斂氣定。凡言氣處必導向“勢”,而凡言“勢”處必承氣而來。金玉柱等[27]認為,氣勢相通,氣為勢的哲學基礎,神化之勢乃后天修養之氣所致。在這里,“勢”應等同于“神”,皆以“氣”為載體,“勢”和“神”是對同一境界的不同表述[28]。養氣之學,以道為歸。十年練拳十年養氣,皆因神即是氣,氣即是神,神氣本一,養氣即是養神[29]。無論是什么“道”,都是以氣為基礎的,無氣即無道,無氣不生?!耙弧奔丛獨?即明覺之心,守“一”也就是守神,孫祿堂也把“太極”等同于“一”,太極為陰陽未分前的合一狀態;因此,練習太極拳要從根本的“一”上著手,而不是在陰陽復雜變化的層面糾結不清。綜上所述,“道”是“神明”的核心,“神”是“氣”的內在屬性,太極即“一氣”,表現為人則為明覺之心,太極拳“神明”的本質即“一氣”流行、“天人合一”的合“道”狀態。注重實修實證的道家在求道過程中,采用了武術實踐作為證道的方便法門,而太極拳的“神明”之境充分體現了太極拳與虛無之“氣”的高度契合??陀^定位“神明”為“氣”的本質內涵,可有效避免太極拳落入玄虛化的誤區,使高深莫測的“神明”之境,成為人們可以觸摸、可知可行的日常生活狀態,為“拳道合一”和“天人合一”的哲學概念提供耦合的物質基礎,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懂勁”階段是由“有”向“無”的轉化過程,仍有“我”的存在。隨著“懂勁”階段熟練程度的提高,這種身心的覺知能力也會逐漸增強,覺知范圍進一步擴大,由身內擴展到身外,不僅能夠對身體內部環境有清晰的覺知,而且還能夠兼顧到身體外部環境,實現身體內外之間的融通。隨著時間的積累,覺知的范圍逐漸達到內外合一、無內無外,以至于最終神而明之,可內可外、出入自由,進入“無我無執”的全體透空之境,這一過程即為“由懂勁階及神明”。由此可見,“著熟”是感性認識,“懂勁”是理性認識,“神明”是本體認識[30]。太極拳3個階段完成了由“小我”到“大我”,再到“無我”的轉化升級,在思想上實現了由“無欲則剛”到“有容乃大”,再到“厚德載物”境界的升華,逐步進入“天人合一”之境?!岸畡藕?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太極拳論》)。當太極拳達到“神明”之境,才能“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在實踐中“舍己從人”,實現“天人合一”“與太虛同體”,“神明”即為合“道”的狀態。

4.2 “神明”的檢驗標準——“舍己從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周易·系辭上》)。神而明之、無我無執的“神明”之境,以“舍己從人”為印證標準。太極本是“清靜無為”“一氣流行”的狀態?!饵S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泵献釉f:“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孟子·公孫丑》)?!皻庵凵⒂谔?猶冰凝釋于水”(《正蒙·太和篇》)。宇宙萬物都是以“氣”為同一實體的不同狀態?!爸臁薄岸畡拧焙汀吧衩鳌比弑举|上沒有區別,是身心不斷合一的過程,也是“先天自然之能”的恢復過程,屬于太極之“理”的不同表現形式?!爸臁薄岸畡拧薄吧衩鳌钡韧跓捑瘹?、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即氣化的過程[31]。人體對“道”的不同體驗結果,相當于同一物質的3種不同存在狀態,如冰融化為水,又蒸發為水蒸氣的現象?!霸圃谇嗵焖谄俊?李翱《贈藥山高僧惟儼》),太極拳的“懂勁”階段相當于“水在瓶中”,清澈如鏡、如如不動,身心合一?!半A及神明”相當于水轉化為氣,“氣遍周身不少滯”,“神炁滿室,莫之能留”,當瓶中之氣醞釀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溢出瓶外,與外界融為一體,并轉化為“青天之云”,所以,太極拳的“神明”階段相當于“云在青天”,達空無之境,一氣流行,達“天人合一”之境?!吧衩鳌敝巢⒉皇羌夹g層面上的“誰也打不過他”,更不是一個“天下無敵”名利之爭的標簽,而是一個超越二元對立、萬物無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由懂勁階及神明”相當于由水到氣化過程,由身心一如的狀態上升為身心可以自由脫離的狀態,身心互不干擾,但又能夠清楚地覺知。道家(《道德經》)描述此境為“元神的自由出入”,即“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道德經》);而佛家(《金剛經》)描述此境為“于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染著外物而又對外物了了分明?!氨緛頍o一物,何處惹塵?!?《壇經》),太極拳最終進入虛空的狀態,由“諸法無我”過度為“涅梁寂靜”。在太極拳實踐中,“舍己從人”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與對方打成一片,與自然融為一體,身心處于虛無狀態而自由流轉,類似于佛家“空”的境界,正所謂“與太虛同體”“達天人合一之境”。由此可見,以“舍己從人”為標準的“神明”階段是印證太極拳功夫的最高標準,類似于佛家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法。

5 結束語

健身養生和格斗技擊是太極拳的功能,而不應作為太極拳的本質。武術不追求“技擊”,武術追求的真諦是對“器”與“技”的更高追求,是人心對武術意境的理解[32]。太極本一氣,一氣即太極,太極拳的本質是以“氣本論”為基礎的混元一氣的中和狀態,練習太極拳的過程就是“先天自然之能”不斷找回的過程?!爸臁薄岸畡拧薄吧衩鳌弊鳛橐环N意象符號,分別代表太極拳進階的3個不同階段,本質上則統為一“氣”。太極拳的整個進階體系皆以“氣”為緣起,雖分3層,實為一體,涵三為一,表現為“氣”的不同存在狀態。3個層面因“一氣”而豁然貫通:“著熟”指代“氣”無所滯的“心手合一”狀態;“懂勁”指代“氣”遍周身的“身心合一”狀態;“神明”指代一“氣”流行的“天人合一”狀態。太極即一氣,“氣”即虛無之“道”,太極拳即為合“道”的文化體系?!靶摹奔础袄怼?“理”即“太極”,“太極”即“氣”,“氣”又為覺知之“心”,太極拳與“氣”在“心”“理”和“道”的層面實現了統一,皆以“道”為終極旨歸。太極拳的本質并不是養生或格斗,其通過有形之體,借助明覺之“氣”,明“理”證“道”,實現精神境界升華。

猜你喜歡
一氣神明合一
下 雨
畫地為牢
人劍合一
一氣周瑜(二)
一氣周瑜(一)
由“三線合一”到“兩線合一”
嶺南那些與水相親的神明
早期對外漢語中的“語”“學”合一
東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這世上有神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