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中國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實踐和思考
——以上海高校圖書館為例

2019-02-20 09:30趙麗輝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人文圖書館傳統

張 韻 趙麗輝

在“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時代潮流下,全面有效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激發大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核心內容。高校圖書館紛紛推出主題活動類、讀者組織類(如讀書會、書友會等)、出版物類(如圖書推介、書展等)、新媒體推廣類(微信、微博、APP 等)等各色閱讀推廣活動,呈現出百花齊放之態勢,這其中也包括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閱讀推廣。

一、高校圖書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1]李紅麗.中國傳統文化導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有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有嘉惠世界的科技之藝,有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有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2019-07-2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教育部2016 年1 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規定“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3]《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EB/OL].[2019-07-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傳統文化在對國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養提升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群體,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著社會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因此,高校圖書館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文化認同和自信,不僅是時代需要,更是責任和義務。

二、部分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介紹

通過瀏覽高校圖書館官網和關注其微信公眾號,筆者對上海主要高校開展的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進行梳理,以期了解該類活動的現狀和趨勢。部分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相對較多,典型案例如下。

(一)復旦大學圖書館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起著傳承民族文化生命,承載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的傳統歷法,更是歷史長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復旦大學圖書館針對傳統節日及節氣,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小雪、冬至等,推出傳統解析、詩歌賞析和書目推薦等活動。在“洋節”泛濫的今天,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和習俗更顯意義。

2018 年,時值復旦大學圖書館百年館慶,圖書館推出嘉年華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其中包括碑帖傳拓、古籍修復、活字印刷、蠟拓、書畫筆會、線裝手賬本制作、舊版館藏章油墨印刷等繽紛體驗活動。舉辦木刻版畫展、復旦學術名家及史料展等展覽。作為館慶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舉辦特藏展廳啟用儀式,展出了王少石先生捐贈給圖書館的全套紅樓夢印章共212 方以及相關的資料、書信和檔案。配合展覽,圖書館特邀知名紅學家孫遜先生講解《紅樓夢圖像傳播》,并和復旦人氣教師羅書華一道開出紅學推薦書單,包括紅樓夢研究最具代表性著作、相關圖像書籍等,將“紅樓夢”主題活動推向了高潮。

(二)同濟大學圖書館

同濟大學“聞學堂”成立于2013 年6 月,是由同濟大學宣傳部與圖書館共同創建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自成立以來,聞學堂組織了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如推出“禮敬中華·名家講壇”系列講座,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解讀經典;多次組織“古籍雕版印刷與裝訂體驗營”,指導參與者學習線裝書制作工藝和雕版印刷方法;2014 年下半年,以儒家經典作為閱讀推廣主題,引進課程、組織展覽、論語筆會等,以及游戲形式的“論語大會”,全方位立體地實現“讀經典,揚國學,知《論語》、學做人”的活動目標[4]陳進等.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精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2018 年,組織“風雅大唐”立體閱讀系列活動“唐詩大會”及“風雅大唐”原創文字作品征集活動;2019 年新生入學季,舉辦“聞學堂傳統文化主題回顧展”,以海報形式集中展示了6 年來策劃主辦的主題活動,包括茶文化、印章篆刻文化、古代家具、古代樂器、古代服飾、古代山水畫、戲曲等,同時展出的還有部分古籍文獻和各類茶壺實物,并且連續五天針對新生開展茶藝、書法、篆刻、唐裝折紙和雕版印刷體驗活動,讓學子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同濟大學圖書館還有“半畝書堂”“聞學課堂”“文化之夜”等多檔持續化、常態化的傳統文化品牌活動。

(三)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

2014 年,華師大圖書館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增設“推廣部”,于2019年更名為“文化推廣部”。該部門圍繞“讓書活起來”的理念,分別從“推薦提升閱讀品味”“活動激發閱讀興趣”“技術助力閱讀推廣”“空間提升閱讀體驗”“機構促進閱讀推廣”等方面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5]鄭偉,劉艷.大學圖書館設立推廣部的實踐與啟示——以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5(3):76-79,7.。

“春聯”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是漢語言音樂形式之美與年節民俗交融的藝術結晶。圖書館自2013 年起,每年推出不同主題的“人人寫春聯活動”,如2017 年“一萬雙明亮的眼睛”,2018 年“鄉書何處”?;顒影ㄔ瓌摯郝撜骷?、楹聯講座、現場贈送筆會、楹聯書法作品展、自主寫春聯五大板塊,已成為圖書館的一個文化品牌,在傳承和發揚這一藝術風俗的同時,為寒假留校學子帶去絲絲溫暖。2018年,華師大圖書館攜手校社會發展學院共同入選上海市“楹聯習俗”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為響應上海市政府關于“打響江南文化品牌 ”的號召,圖書館依托“國學工作坊”,于2019 年 3 月面向全校師生開設了書法、詩詞格律、昆曲、茶藝在內的四門江南人文藝術通識課,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學員們提供質量上乘的課堂教學。2019 年 6 月,圖書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研究院、華師大美術學院聯袂主辦“古典江南的文人生活”展,梳理了江南文人詩文書畫生活的歷史脈絡,并在展廳內中展出用無縫榫卯工藝精心打造的明式紅木家具,通過文房擺件的精巧布局,高度還原江南文人書齋實景。一方硯臺,幾縷線香,古琴低吟,竹林有情,一扇屏風隔出了古色古香的意蘊,使得參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江南文人清幽寧靜的精神世界[6]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訊[EB/OL]. [2019-08-01]. http://www.lib.ecnu.edu.cn/about/lib_journal_new/ECNUL_journal2019-3.htm.。作為延伸活動,展覽開幕式后舉辦了“江南人文藝術的傳承創新與人文美育的實踐”研討會,同月還舉辦了“詩意的棲居—江南人文藝術通識課堂師生書法、詩詞成果展”。這一系列活動讓廣大師生走進江南文化,深入地了解了背后的人文精神。

(四)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 周年,上外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推出“紅色書香”專題書柜,由“黨建書柜”“中華傳統文化”“祖國70 周年書柜”等板塊組成。每一板塊包含大量相關主題的電子書全版原文,書籍也會定期更新?!爸腥A傳統文化”板塊包含“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風俗禮儀”“衣食住行”“人文思想”“國學集萃”“醫藥科技”“文化自信”八大類,可謂是傳統文化全方位的立體展現,而且完全是開放資源,只需打開微信就能享受到這些圖文并茂的優秀文化典籍。

上外圖書館還推出了“從中國傳統節日了解傳統文化”活動,推薦中英文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書籍,并以原版書籍,打印復印補助等禮物鼓勵學生留言、分享自己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中外人文交流”為使命[7]弘揚語言之美堅守大學之道:2019 年上海外國語大學元旦獻詞[EB/OL].(2019-01-03)[2019-9-12].http://wmcj.shisu.edu.cn/c2/51/c992a115281/page.htm.的上外學子,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除了錘煉語言翻譯能力,更不忘忽略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

(五)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2018 年底,中醫大圖書館開展中外經典閱讀交流活動,邀請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共讀雙語版《黃帝內經》的部分章節,中外學生交替朗讀,其他學生可以跟讀,之后解讀中國傳統文化,交流心得體會。

2019 年3 月,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推出“書香伴行——21 天閱讀養成計劃”,活動以“中國文化二十四品”系列叢書為閱讀書目,該系列以概括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精神的《龍鳳呈祥》為起始,以展望中華大地現代化進程與民族復興的《變法圖強》為終結,涉及思想、政治、社會、文學、生活等各方面,包括《書同文字:漢字與中國文化》《仁義禮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華雅爭勝:南腔北調的戲曲》《天工開物:科技與方術》等書籍。凡是參與活動的學生每人挑選一本圖書,在連續21 天里(每天約20 分鐘左右)閱讀整本圖書?;顒咏Y束,圖書館評選“優秀讀者”,并在微信公眾號上分享部分同學的讀書心得。

三、思考

通過梳理,筆者有以下發現和思考:①各高校圖書館對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重視程度差別較大,具體體現在有的高校圖書館相關活動紅紅火火,有的卻屈指可數;②從內容上看,活動涵蓋中國傳統思想道德、文學、語言文字、藝術、社會生活、節日及習俗、科技、醫學等方方面面,對館員的策劃能力、執行能力、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③活動眾多,但內容是否契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值得商榷;④從推廣對象上看,鮮有針對非全日制學生、留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等特殊群體的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⑤從推廣形式上看,主要有主題書展、講座、讀書會、分享會、體驗活動等,但讀書會、分享會、現場體驗等活動受場地、成本等因素影響,對活動參與人數有較大限制;⑥個別圖書館開設了傳統文化通識課;⑦個別圖書館開展館際合作,共同舉辦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綜上,筆者提出以下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策略。

(一)增強對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重視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高校圖書館管理層應重視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在政策和資源層面給予支持。開展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不能只憑圖書館一己之力,還應充分挖掘和調度校內外資源。在爭取行政部門支持、加強與院系合作、與校外資源接洽等方面,管理層的協助有助于達成預期目標。

(二)提升閱讀推廣主體的素質

閱讀推廣主體是指在閱讀推廣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目的發起并承擔責任和義務的社會組織、團體或個人,包括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和管理者[8]阮莉萍等.閱讀推廣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很多圖書館較關注館員素質的培養和提升,例如上海交大圖書館和華師大圖書館專門制定了館員素養培訓計劃,通過聽講座報告、參與館內項目(任務、興趣)小組、旁聽專業課程、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等方式優化館員的知識結構、提升業務技能。復旦大學在館慶活動中還穿插了“職業氣質測試”活動,以答題方式考察館員的業務能力。在綜合培養計劃的基礎上,參與傳統文化推廣的館員應對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不斷深入對傳統文化的鉆研和學習,不斷加強推廣活動的專業度。

(三)優化閱讀推廣內容

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主題燦若繁星,圖書館在活動策劃時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網絡時代,快速收集學生的反饋已不是難事,問卷星、調查派、騰訊問卷等免費平臺,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留言等都可以了解學生需求,有的放矢的閱讀推廣活動方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四)拓展閱讀推廣對象

高校閱讀推廣的目標群體是在校學生,隨著開放教育、非學歷教育的發展和國際交流項目的增多,學生類別出現了多樣化趨勢,如在職研究生、夜校生、交換生、少數民族學生、留學生等。這些人群中,有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走進圖書館,了解圖書館的活動,有的因為民族、地域差異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有的正在經歷語言障礙和“文化沖突”(Culture Shock)的考驗。以華師大為例,2019 年畢業的少數民族學生達400 余人,共涉及29 個民族。另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8 年共有來自196 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 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31 個?。▍^、市)的1004 所高等院校學習,61,400 人選擇上海高校[9]教育部.2018 年度來華留學統計[EB/OL].(2019-04-12)[2019-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占比約為12.5%。他們來上海求學,大多出于對中國教育的信任和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圖書館有責任將上述類型的學生納入閱讀推廣對象,幫助他們提升人文素養,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濟大學圖書館就多次舉辦了針對留學生的傳統文化推廣活動,“做客中國,愛在我嘉”已成為面向外籍學生的固定品牌活動。2019 年9 月以來,開展的活動包括組織留學生體驗中國傳統扎染工藝、復刻傳統中式點心—桃酥和體驗臉譜繪制。

(五)豐富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方式

圖書館可以嘗試網上報告廳、在線直播、慕課等方式的推廣,從而彌補線下活動場地有限,人數限制等不足,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推廣。

(六)探索人文通識教育

當前,人文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探索通識教育新思路。圖書館開展人文通識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①人力優勢。目前,擁有高學歷、人文素養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高校圖書館員已屢見不鮮,完全有能力設計和駕馭人文通識課程的開展;②資源優勢。高校圖書館收藏了幾乎涵蓋所有學科專業和不同難易程度的資源,豐富的館藏為高校學子積累知識和提升綜合素質提供了豐厚的物質保障。③場所優勢。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高校圖書館大多開辟了專門的閱讀推廣活動場所或場館,并根據活動主題的不同作不同的布置甚至裝修。場所的特質不僅包括地形、光線等自然因素,更包括文脈、氛圍等人文因素。一把古琴、一盞燭臺、一架屏風,這樣的文化氣息和力量不經意就會吸引和感染讀者。因此,高校圖書館完全有條件將自身打造為人文通識課的基地。華師大圖書館的“江南人文藝術通識課”就受到師生的熱烈追捧,名額一經開放立即報滿,出現了不少學生旁聽的盛況。

(七)積極開展館際交流和合作

在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方面,各高校圖書館亦可嘗試館際合作模式。對于活動評價參數良好,讀者反饋正面的推廣活動,可以在其他高校嘗試復制;對于一些優秀社會力量在圖書館舉辦的展覽或演出,可以在各高校進行巡展或巡演;高校圖書館也可嘗試共同主辦這一形式,如2019 年5 月,復旦大學圖書館聯合同濟大學圖書館,由聞學堂邀請北師大李山教授解讀《詩經》,揭示中華民族最初的喜怒哀樂和美的體驗,分享《詩經》與考古發現。各大高校各有特色,各有專長,交流可以啟發思維、開闊視野、合作能夠聚集力量、事半功倍。

四、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凝結著世代炎黃子孫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輝煌業績以及古圣先賢的無窮智慧,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推廣任重而道遠。上海市共有63 所普通高校,既有綜合性院校,又有專業性較強的院校。各高校圖書館加強重視、注重交流合作,在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上做一些探索和創新,不僅可以做好學術傳承和文獻支撐工作,而且能夠發揮文化教育職能,高校圖書館必將是開展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猜你喜歡
人文圖書館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圖書館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人文紹興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