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互動融合的構想

2019-02-21 08:35郭曉亮吉海濤郭雨梅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層面學術期刊學術

■郭曉亮 吉海濤 郭雨梅 張 璐

1)《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編輯部,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南十三路1號 1100232)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學府大道1號 71012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文化建設受到空前重視?!拔幕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币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多次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指出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更深層次的自信。秉承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推進各項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學術期刊在新時代首當其沖,必須結合時代需要努力進行優化與變革。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成為新時代我國媒體融合的綱領性文件。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此后,媒體融合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大眾傳媒領域,近幾年已經積累許多寶貴經驗。在學術期刊領域,眾多學者關注媒體融合問題并形成較為豐富的理論成果,實踐中具有代表性的融合案例亦層出不窮?;诿襟w融合快速發展的態勢和前期取得的成果,結合學術期刊界不斷增加的實踐探索,目前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加強宏觀認識和頂層設計,據此構建更為全面深入和行之有效的融合模式,本研究嘗試著在這方面進行探索。結合團隊前期研究,本研究提出貫通公共層面與個體層面的“共媒體云+自媒體庫”互動融合模式來整合學術內容生產的核心環節,加強學術期刊四大利益主體的互動反饋與互促提高,以期推動新時代背景下學術期刊及其學術集群的良性發展。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基礎

由于學術期刊在學術傳播領域的重要作用和不同于大眾傳媒的顯著特點,如何參與媒體融合值得深入探究。在宏觀層面,景勇等[2]和吉海濤等[3]從機遇與挑戰的角度探討媒體融合帶給學術期刊的新變化,提出虛擬聯盟[4]、分學科構建數字化平臺的總體思路[5];郭雨梅等[6]從內生發展角度提出對策建議。在微觀層面,景勇等[7]在學術期刊網絡傳播與微信平臺開發等方面的研究為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具體的技術經驗。

“媒體云”或“云媒體”方面的已有研究為筆者提出并論證的學術期刊共媒體云發展模式提供了技術基礎[8]。媒體融合引發內容生產方式的變革,因此不僅學術期刊要考慮如何參與其中,兼具學術生產、傳播主體與受眾角色的學術個體也要與時俱進地融入其中,并衍生出共媒體與自媒體的互動融合問題。有學者運用“5W”模式分析云傳播機制,并探討云模式終端解放、個性化定制、碎片化傳播的特點,將自媒體與云媒體結合起來進行研究[9]?!白悦襟w”(We-Media)的定義由美國的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提出,認為它是普通大眾通過數字科技分享其本身的事實與新聞的途徑。就筆者掌握的資料,自媒體相關研究可分為5個方面。

(1) 自媒體特征。自媒體具有傳播者話語權泛化、受眾良好的反饋和互動、傳播權空前膨脹、把關失效、導致部分已有理論失效等特征,但也存在著欠缺采編專業技能、難于駕馭深度報道、公信力有待提高、更適合于小群體傳播等局限性[10]。自媒體在用戶數量、使用習慣、傳播效果等方面具有中國特色[11],其本質是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核心功能是“潛傳播”下的即時信息發布與獲取[12]。自媒體傳播具有時效性、個性化、立體性特點[12],但“內容為王”原則仍適用于自媒體時代,需要進一步加強內容建設[13]。

(2) 自媒體運作機制。針對內容輸出型、服務輸出型、社區關系型及品牌展示型自媒體盈利模式,其可持續發展要素是內容專業表現力、市場細分與窄化、社區強關系、資本介入以及品牌意識[14]。自媒體運營要著眼于提供細分、專業的內容,活躍圈層化的社群,構筑“內容+商業”生態系統等[15]。就自媒體平臺內容、服務、打賞激勵、眾籌、社群經濟等盈利模式來看,優質內容不可或缺[16],其運營應遵循個性原則、互動原則、利益原則和法律原則[17]。

(3) 自媒體發展策略。應著力提高自媒體發展過程中的輿論引導力度,增強輿論引導實效,豐富輿論引導形式,鞏固主流輿論陣地,深化“全媒體”的機制優勢、集約優勢和資源優勢[18]。應堅守“內容為王”準則,推出精細化信息服務,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19]。自媒體創新社群經濟、推動內容IP化、重構信息傳播格局,但目前存在監管不力、自律不嚴,信息同質、資源閑置,盈利不足、變現單一的問題,應采用內容為王、打造個性化平臺、垂直細分市場等策略[20]。

(4)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自媒體和主流媒體互動具有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模式雙重疊加、信息流通渠道中引入討論環節、受眾參與構建擬態環境的特點,開啟“對話時代”[21]。傳統媒體與自媒體應取長補短地開展合作博弈,加強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22]。自媒體拓寬信息傳播渠道,提升輿論監督力度,傳統媒體應做好轉型定位,實現與自媒體聯動,堅持將內容作為核心競爭力,拓寬增值產品與服務[23]。社會化媒體、移動終端和大數據改變了新聞生產動力機制,推動傳統媒體流程再造[24]。自媒體發展實現信息的“自由市場”“自我修正”,打破傳播“沉默螺旋”[25]。

(5) 與學術期刊相關的自媒體研究。自媒體時代出現編輯“地位弱化”,一方面使其去精英化,另一方面加強對“把門人”的需求[26]。內容自信、品質自信、盈利自信是學術出版自信的構成要素,媒體融合的核心是內容生產、關鍵是內容選擇,學術出版要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和專業操守[27]。重視期刊讀者圈的對象發展、日常運作、編輯參與等[28],應以受眾細分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通過“兩微一端”進行渠道拓展,通過主導產品與特色服務推動內容優化,適當運用數據可視化技術[29]??萍计诳悦襟w建設主要存在用戶統計分析欠缺和長期運營意識欠缺兩大問題[30],應加強期刊自媒體建設,促使編輯掌握自媒體技能,實現紙媒與自媒體融合發展[31]。

已有的自媒體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對學術期刊公共層面的媒體融合的關注較多,但鮮有個體層面的融合研究;較多研究關注政策法規、宏觀融合等領域,鮮有探討學術個體有效參與融合的方法。(2)自媒體運作機制的探討重心多在盈利,而學術期刊要以社會效益為主,探討重心應該放在學術生產與傳播上。(3)基于大眾傳媒特征分析自媒體發展的研究較多,鮮有關于學術期刊特有語境的探討。(4)對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及互動研究較多,鮮有關于自媒體與云媒體互動和互補關系相結合的研究。(5)已達成一些共識,如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內容為王”仍適用于自媒體時代,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為個體的深度參與提供了契機,彰顯個性鞏固了自媒體在媒體融合時代的話語權等。

2 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互動融合的架構與機制

筆者所在團隊前期研究提出了“學術期刊共媒體云”這一創新概念,其理論框架和運行模式已另文論述[8]?;诙叩木o密聯系和互動關系,本研究嘗試著將學術期刊自媒體庫定義為: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基于用戶權限控制收集和分發讀者、作者、編輯和審稿人的學術生產信息并以元數據的形式統一存取形成學術素材庫,在此基礎上與共媒體云進行信息分享、雙向選擇、互動反饋,從而促進期刊層面和個體層面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以及四大主體之間移動交互的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發展模式。自媒體庫以四大主體為基礎支撐,以新媒體技術為運行保障,以學術信息為基本數據,以共享交互反饋為重要特征,以學術素材提供為最終目的,致力于個體層面的學術生產流程再造。

該定義緊密結合學術期刊與共媒體云的特征,著力突出學術內容生產四大主體的能動作用,拓展了自媒體內涵,將其作為學術期刊媒體融合在個體層面的重要載體,并將自媒體有效運行產生的學術素材與學術內容生產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基于統一數據格式形成與共媒體云的互補互促,優化學術生產資源整合,推動學術期刊媒體融合。

圖1所示為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互動融合模型,該模型將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結合起來,致力于媒體融合過程中的互動,尤其是期刊層面與個體層面、學術期刊與四大主體、學術個體與四大主體之間的互動,是一種既注重公共層面的學術內容生產,又注重個體層面學術素材提供的學術期刊可持續發展模式。學術內容生產、技術保障與市場運營三大環節已在文獻[8]中論述,這里主要對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的互動融合關系、自媒體庫的構成與運行機制進行探討。

圖1 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互動融合模型

2.1 二者的內在聯系與互動融合機制

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的互動融合是以讀者、作者、編輯和審稿人四大學術主體為基礎的“四位一體”模式。這四大主體是學術期刊最為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是任何媒體融合模式都無法繞過的,因此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的底層基礎具有內在同一性,運行機制也具有技術上的共性,但四大主體在期刊層面和個體層面的關注點與學術需求各有不同,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在運行機制的側重點及功能上也有一定差別。正是基于底層基礎和運行機制的一致性,在考慮不同層面學術需求與重點工作的界分時,才形成“雙峰式”頂點——學術內容生產和學術素材提供。

學術內容生產和學術素材提供分別作為公共層面和個體層面的核心競爭力,具有不同的特征,是學術期刊與四大主體之間、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加強互動以及學術期刊有效開展媒體融合的主要矛盾,抓住其所聚焦的問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找到了新時代學術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鑰匙。共媒體云致力于期刊層面的互動與融合,自媒體庫關注個體層面的互動與融合,從而通過整合各有側重的學術內容資源形成兩個制高點。學術期刊處于公共層面,是學術內容生產的主體,通過與四大主體的學術聯系,甄選高質量稿件進行編輯加工,并通過共媒體云進行有效傳播。學術個體處于個體層面,是學術素材提供的主體,通過與四大主體的有效互動,收集尚處于萌芽階段的學術思想、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學術觀點、相對系統的寫作提綱乃至論文初稿,并以實時交流或在線留言的方式整合讀者、編輯和審稿人的意見,通過學術碰撞不斷完善思路和內容,逐漸達到學術期刊的用稿要求。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相輔相成、優勢互補,通過對公共層面和個體層面學術生產流程的再造來提高核心業務——學術內容生產的效能,并通過信息分享、雙向選擇和互動反饋體現學術生產中期刊層面和個體層面的不同定位和互動關系。

從信息分享來看,共媒體云提供兼容富媒體格式的大數據平臺,自媒體庫則為每個學術個體提供表達學術思想、呈現個人觀點的有效渠道。與共媒體云在公共層面作出的努力相對應,自媒體庫致力于從個體層面再造傳統學術生產模式,為信息雙向傳播提供新的途徑。在該架構中,四大主體可以通過共媒體云和自媒體庫獲取感興趣的信息,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側重點,并通過自媒體庫將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表達出來,呈現于融通兩個層面的數據平臺中,從而以信息單向流動為主的傳播模式轉變為以信息雙向受控流動為主的傳播模式。

從雙向選擇來看,學術期刊和作者不啻在進行一場博弈,由于傳統采編模式下信息雙向不對稱,在學術內容供需矛盾中往往存在學術期刊與作者的雙向難擇,博弈始終難以達到最優狀態,結果往往是期刊難以選到滿意的稿件,作者難以將成果發表在滿意的期刊上。在最優決策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期刊往往通過滿意決策以約稿等方式來獲取符合要求的稿件,但容易出現作者一稿多投等問題。共媒體云和自媒體庫致力于在學術期刊和作者之間創設一條簡捷、高效的在線溝通、反饋渠道,有助于實現博弈帕累托最優以及雙方共贏。

從互動反饋來看,學術生產中除最主要的作者和編輯外,還涉及到讀者和審稿人的能動作用。打通個體層面的學術研究和公共層面的發表載體,形成常態化、高效率、重反饋的信息傳輸渠道,使其更好地為四大主體服務、發揮能動作用,則是上述互動融合模式解決的主要問題。該模式的兩個頂點集聚于公共層面和個體層面篩選后的優質信息,而這些信息的收集、篩選和優化是基于大數據分析算法,通過二者之間信息的不斷交互反饋實現。

所提出的融合模型是一個基于讀者、作者、編輯和審稿人四大主體的自適應系統,通過數據流交換和權限控制,四大主體均可以上傳或下載授權范圍內的內容,并通過云端實現共享。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為共媒體云和自媒體庫提供技術保障,二者互動融合產出的內容產品通過學術運營實現流通和盈利。相對于現有融合模式,“共媒體云+自媒體庫”的互動融合具有信息分享、雙向選擇和互動反饋三大優勢,在學術生產的公共層面和個體層面更好地發揮學術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為學術期刊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互動融合中學術需求的滿足機制

讀者主要通過共媒體云獲取學術信息和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與其他群體的互動交流、觀點發表則主要通過自媒體庫完成。通過自媒體庫,讀者可以對作者的學術觀點、寫作思路等進行互動評論,在促使作者完善思路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啟迪;與編輯進行在線交流,反饋對期刊或論文的評價及自己的心得體會,促使編輯通過吸收意見建議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與審稿人的互動則有助于從不同的視角評估論文的學術價值,幫助作者修改完善。通過接口開發,自媒體庫可以兼容現有流行的即時交流平臺(微信、QQ等),在線交流平臺(微博、貼吧等)及App客戶端,有效整合讀者的意見發表渠道。

作者是為學術內容生產提供素材的主力軍,共媒體云可為其提供正式投稿及寫作輔助等功能,自媒體庫則可以滿足作者選題、醞釀、修改、投稿選擇等方面的互動反饋需求。選題思路、寫作提綱、論文初稿等不同階段的學術寫作成果都可以根據作者需求上傳至自媒體庫,由作者設定訪問權限并定義投稿取向與意愿,如期刊層次、發表周期等;此后學術期刊需在權限范圍內,根據欄目、主題或研究方向等入庫素材進行檢索,并通過內嵌信息互動系統與作者在線溝通,從而將信息不對稱的雙向兩難選擇轉化為基于互動交流的雙向最優選擇,提高學術成果的發表效率和學術時效性。作者還可以通過自媒體庫吸收讀者、編輯和審稿人提出的意見,通過交流更好地明晰自己的觀點和論證,并不斷進行修改完善,使最終投稿具有較高質量。

編輯主要通過共媒體云完成辦刊策劃、網絡平臺維護、學術價值評估等。主要通過自媒體庫發現和選擇處于學術素材生產早期的潛在稿件,并跟蹤后續的寫作、評審、反饋等流程,這種模式將稿件選擇環節部分前置,提升學術內容生產流程早期的可控性,有助于編輯更好地掌控辦刊方向、貫徹辦刊宗旨。編輯可根據用稿需要,按照欄目、主題、關鍵詞、研究方向等檢索自媒體庫中的學術素材,引導完成度較高的論文作者正式投稿,對符合辦刊需求的早期思路、觀點等,則可通過與作者的進一步交流引導其成文。編輯還可以通過自媒體庫與作者互動,以指導其后續寫作,聯系對論文留言評論的審稿人并交換意見,收集讀者對論文的反饋意見,并作為提升辦刊水平的重要參考。

審稿人在期刊層面獲取必要資源來對正式稿件進行評審的過程主要通過共媒體云完成,與其他三大主體的交流互動、精準推送、定向推薦等則主要通過自媒體庫完成。運用大數據分析,共媒體云可以把特定研究方向的稿件推送給合適的審稿人,也可以向編輯定向推薦能勝任的審稿人,從而更為準確地評價論文學術價值?;谧悦襟w庫進行的審稿人與編輯交流,有助于編輯把握學科前沿和研究動態,在稿件形式審查和初步學術審查過程中更好地對學術價值和學術規范進行衡量評估;與作者的交流,有利于學術真理越辯越明,提升寫作水平和審稿水平,形成二者良性互促機制;與讀者的交流,有助于幫助潛在作者了解學術規范和審稿標準,在未來寫作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術價值和創新性。

3 互動融合中自媒體庫的運行機制

3.1 開放獲取

與共媒體云相同,自媒體庫中的學術內容也以富媒體格式統一存儲,基于權限可以實時上傳、自動更新、自由調用?;谠獢祿膶W術內容具有較高兼容性,可以通過自媒體庫內嵌的處理單元解碼轉換為在不同自媒體平臺上呈現的界面,從而保持不同自媒體平臺的特定用戶體驗,降低用戶的轉換成本。四大主體既可以主動從自媒體庫中獲取數據,也可以獲取基于授權的推送內容,從而將主體之間的互動和人機互動結合起來,依托數據挖掘技術實現自媒體庫的增量更新和逐步智能化。

存儲在自媒體庫中的數據,可以是文本、HTML、XML、H5、PDF等格式,也可以是音頻、圖片、視頻等格式,并通過復合形式呈現給終端用戶。針對不同學科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學研究中的實驗數據分析和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實證檢驗,自媒體庫可以提供在線數據分析輔助工具,供相關主體在前期研究中選用,并將留下的數據處理痕跡作為檢驗結論真實性的參考,提升學術成果的嚴謹性。根據用戶訪問習慣和文件格式偏好,自媒體庫能夠為不同用戶整合提供相應的數據包,并在積累一定的用戶行為數據后形成優化訪問提示,在人機交互過程中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自媒體庫預留內容接口以供后續功能開發,例如:讀者可以獲取感興趣的學術論文或素材,關注作者、編輯、審稿人,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作者可以生成個人學術名片,集中呈現前期成果和正在開展的研究,記錄學術成長過程;有條件的學術期刊可以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公開用稿數據,使作者了解待發表和在處理稿件數量,避免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

3.2 移動交互

通過開發移動智能終端兼容接口,自媒體庫可以整合當前主流的即時交流工具,基于用戶授權打通平臺間的壁壘,形成相對統一的學術互動體驗,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學術個體的集聚效應,在學術內容生產初期形成更明晰的研究思路?;谝苿又悄芙K端由單向傳播為主向雙向傳播轉變,結合大數據技術和網絡自學習平臺,自媒體庫能夠幫助讀者找到感興趣的學術成果,幫助作者把握研究前沿,幫助編輯有效開展選題策劃,幫助審稿人準確評估學術價值,并在與共媒體云交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智能性和精準性,以滿足四大主體的個性化需求。

通過自媒體庫,可以實現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讀者互動、編讀互動、熱文推送、實時交流等功能,極大改善學術內容生產初期信息單向流動、交流不暢的狀況,在互動與碰撞中產生新的學術火花,推動高效率的跨平臺、跨群體交流,更有利于四大主體把握轉瞬即逝的學術靈感。移動智能終端的集成化、微型化和個性化加快了學術信息移動獲取和利用的步伐,隨時隨地獲取符合用戶習慣的學術信息,有助于發揮其學術研究的主體性,進一步提高學術信息傳播和利用效率?;谑跈?,移動交互信息記錄可自動與用戶網絡賬戶數據同步更新、存儲,從而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跨平臺遷移的便利性,方便用戶調用導出。

3.3 權限控制

與共媒體云相似,自媒體庫也為不同用戶提供相應的安全機制,針對四大主體的特點提供數據訪問接口和權限設定。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在暢通信息交流渠道的同時避免用戶隱私泄露和數據非法復制,是近年來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并在數字簽名、數字加密、數字版權、閱后即焚等安全機制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實際經驗。自媒體庫存儲的數據具有雙向安全機制,即用戶獲取云端信息需要經過授權,云端收集用戶信息需要征得同意,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權限不斷細化,最終為雙方提供可定制的權限設定方式,避免當前安全機制“一攬子”授權的弊端。

基于用戶權限控制,對于一些較為敏感的信息,如用戶不想公開的隱私信息、不想被復制的文本信息、需要在特定階段才能公開的稿件信息等,自媒體庫提供相應的隱私策略和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如后臺代碼控制、將文本信息轉換為圖片、屏蔽非法操作請求等,消除用戶分享信息過程中的顧慮。根據用戶授權,自媒體庫可以定向推送學術內容,并隨著用戶使用次數的增加,按照其習慣優化推送策略。自媒體庫可以提供個性化用戶界面和定制服務,通過模塊化升級的方式保持與主流通訊軟件、信息平臺的兼容性,不斷優化用戶體驗。運行于后臺的安全環境分析軟件,能夠根據用戶訪問習慣和特征,結合相應的驗證機制評估訪問請求安全性,屏蔽非法訪問,驗證頻繁訪問,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4 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互動融合的優勢

目前,在學術期刊領域得以廣泛應用的勤云、瑪格泰克等網絡采編系統,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分化的超星、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在線全文數據庫,以及“知網節”“百度學術”“域出版”等在數據挖掘方面進行大量嘗試,為共媒體云全面走向實際應用積累許多經驗,但自媒體庫建設仍然比較滯后,僅有人大復印資料中心開發的“壹學者”微信平臺等少數嘗試。網絡采編系統提供的互動功能一般比較簡單,缺乏即時通訊工具的嵌入,以電子郵件為主的溝通方式尚不能滿足四大主體交流的即時性和深入性需求。目前,主流大數據平臺仍以內容傳播和學術營銷為主業,為四大主體互動交流提供的有效途徑尚不豐富,嵌入式或模塊化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掘。一些編輯部通過“兩微一端”等自媒體平臺開展的學術傳播與移動采編等業務尚在開發中,功能不夠完善,用戶體驗有待進一步提升。

該互動融合模式屬于學術期刊參與媒體融合的宏觀架構設計,學術期刊媒體融合可以借助該模式打破傳統壁壘,有效推進融合進程: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能凸顯學術期刊的核心優勢,兼容多種媒體形態,有利于學術期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學術期刊自媒體庫有利于促進學術期刊與相關利益主體的有效互動,拓展稿件來源和傳播渠道,從源頭上提升學術內容生產水平,實現學術利益共同體的互促共贏。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的互動融合,有利于學術期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該模式以提升學術期刊核心競爭力根本要素——學術內容生產的全過程質量為立足點,積極平衡媒體融合環境下四大主體的學術利益關系,不僅能優化學術內容生產的各環節,而且能拓展學術期刊的數字生存空間。

與當前已有的網絡采編系統、網絡投審稿平臺以及網絡傳播平臺相比,學術期刊互動融合模式主要具有三大優勢:不再以一本期刊或一個編輯部的業務界分,打破傳統期刊采編的界線,有利于資源整合、實現共生發展,使學術期刊在互動中提升;在服務上更為豐富和個性化,具有更契合四大主體深層次學術需求的功能,在提升學術主體滿意度的同時提高辦刊水平,實現學術期刊與四大主體的共同發展;致力于統一接口標準和數據格式,具有高度兼容性和可擴展性,打破平臺限制,使大數據存儲和交互更為便捷,進一步推進數字出版。

從學術內容生產質量管理來看,學術期刊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的互動融合屬于一個有效的PDCA循環[注]PDCA循環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首先提出,戴明宣傳普及,又稱戴明環。它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揭示了管理工作的一般規律并得到廣泛應用。PDCA循環分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行動(action)4個階段,完成一個循環后將達到既定目標的做法納入管理常態,未達到的則納入下一循環解決,以此不斷提高。,通過基于大數據的學術素材選擇—學術內容生產—學術產品傳播—學術個體互動反饋流程,不斷提升學術內容質量水平,為四大主體提供更具學術價值的產品,并通過共媒體云與自媒體庫的互動作用組織和引導相關利益主體表達自己的學術訴求,從而整合各方面的學術信息資源,共同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和辦刊水平的提高。從技術發展水平來看,用戶交流互動已經沒有門檻,關鍵是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將現有自媒體技術引入學術期刊領域,并與共媒體云有效整合、嵌入,發揮各自的傳播優勢。

5 結語

本研究在新時代背景下結合前期研究針對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的宏觀架構設計進行探索,提出并闡釋“共媒體云+自媒體庫”的互動融合模式,并結合前期的共媒體云研究對其整體架構、內在聯系、四大主體、運行機制等進行分析,以期為新時代學術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雖然目前媒體融合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但本研究提出的互動融合模式尚有很大發展空間,是未來的努力方向。例如:不斷理順體制機制,以學術期刊內生發展需求為準繩,吸收新媒體技術發展經驗,提供全領域、多環節的一站式服務,簡化四大主體參與學術內容生產的流程;解決接口開發、模塊嵌入、元數據轉換、兼容性等關鍵技術問題,打通現有采編平臺和數據平臺,使基于用戶體驗一致性的跨平臺交流與學術內容生產成為可能;借鑒現有視頻自媒體平臺的運營經驗,更好地發揮學術個體的主體性,以四大主體為基本用戶群開發相應的學術生產軟件、客戶端或H5界面,進一步提升學術生產和傳播效能;由政府適時出臺更具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引導技術提供商和內容營銷商深度合作,形成二者與學術期刊之間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推動實現共贏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探討。

作者貢獻聲明:

郭曉亮:提出核心觀點與研究框架,撰寫和修訂論文;

吉海濤,郭雨梅:參與論文的撰寫與修訂;

張璐:收集文獻,整理資料。

猜你喜歡
層面學術期刊學術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動態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健康到底是什么層面的問題
?!秾Ш蕉ㄎ慌c授時》學術期刊創刊
從語言和體系兩個層面理解莊子的“吾喪我”
創新需要學術爭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