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問題與對策1

2019-03-11 06:34羅作球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教師工資農村教師職稱

羅作球

一、現狀與分析

目前,我校寧明縣桐棉中學在校學生人數是16個班736人,在編教師一共有70名,有職稱年齡在35歲以下的教師只有4人,其中在崗任課教師46人,另外有24位教師借調到其他中小學校去任教。教師年齡結構偏大,專業比例不合理,沒有美術和音樂老師,英語、數學、化學老師也不足。我認為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不穩定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教師數量不足

按照上級核定的標準,初中教師與學生比例是1:13.5,所以桐棉中學至少應配備教師54人,配備不足。桐棉中學教師年齡偏高,有職稱35歲以下的教師只有4人,50歲以上的教師有16人。再過幾年,就將迎來退休的高峰期。近幾年,盡管我縣每年都招特崗教師,但是名額有限,由于調離、退休、病休、轉行等原因每年教師自然減員也有,教師緊缺的矛盾沒有得到解決。

2.教職工待遇偏低

現在剛招新特崗教師工資到卡是2500左右,大部分20年教齡有中一職稱但沒有和工資掛鉤的教師工資到卡是3000元左右,即使中一職稱掛鉤也只是多出300多元,可是他們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奮斗了20年了。按目前的消費水平,大部分教師的工資僅能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想要有存款是相當困難的。

3.優秀年輕教師流失嚴重

由于城鄉差異,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農村的教師向往城區,條件差、待遇低的學校教師向往更好的學校,教師逆向流動現象突出。優于教師待遇的職業成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特別是年輕骨干教師向往的目標,報考公務員、研究生的農村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優秀教師更是“孔雀東南飛”,導致了農村學校優質師資嚴重流失。一些農村學校實際成了優秀教師的實習基地和培養基地,新進的教師少則兩三年,多則三五年,一旦嶄露頭角,要么跳槽、轉行,要么就被條件更好的學?!巴凇弊?。

4.教師職稱晉升因難

桐棉中學現有在編人數是70位教師,專業技術高級職稱崗位有5個,現在還空缺2個,但是晉升高級條件非常難,連獲獎很多的校長及其他領導骨干教師都難以通過,更別說其他教師了。專業技術中級崗位有22個,現在空缺崗位是0,并且已經保持好多年了,現有中級職稱的有34人,還有12人在苦苦等待崗位,教師職稱與工資直接掛勾,且此類學校都地處邊遠山區,職稱比例不盡合理,評聘矛盾突出,嚴重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5.工作激情調動難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后,雖基本做到了“六個全額預算”,但財政下撥的公用經費只能用于學校公業務開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無其它經濟來源,難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勵競爭機制。

綜合分析,造成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縣級財力不足

實行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后,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由縣財政負責。農村教師的需求和縣級財政供養形成較為突出的矛盾,小財政辦大教育的現實決定了不可能對缺編人員一次性按編制配齊,所以只能采取逐年補充的辦法,導致農村教師總量不足。

2.學校經費來源貧乏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對切實提高農村的辦學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新機制實施后,學校不能再收取費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師的津補貼一下子也幾乎為零,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實際收入。

3.人力資源單向流動

由于城鄉差異,致使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不斷流向條件較好的地區和學校,使農村的師資力量越發薄弱,形成層層拔高的 “抽水現象”,越來越多的群眾紛紛將上學的孩子送到城里和條件較好的外地上學。農村教育的優質人力資源出現了向城鎮傾斜的“頭重腳輕”現象,農村教師隊伍也陷入了低質徘徊的怪圈。

4.工作條件較為艱苦

我縣農村學校,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工作條件比較艱苦。一是住房難。二是環境差。三是負荷重。

諸多不利因素,已經影響到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成為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

二、思考與建議

1.優先發展農村教育

1)加大經費投入。目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環境逐漸改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工資收入逐年提高。鞏固和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納入財政預算,并享受當地政府公務員津貼、補貼政策,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津貼制度,中小學教師培訓保障制度和農村教師社會保障制度,切實改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

2)制定優惠政策。優惠政策應包括:建立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制度、支教教師生活補貼制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優惠制度、農村教師表彰獎勵制度等,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一是在基礎教育“百千萬工程”中,注意向農村中小學傾斜,培養一批農村中小學的名校長和學科帶頭人。二是加強教師培訓工作,采取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教師通過成人教育、網絡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途徑,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三是加強師德教育,把師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全面提升農村教師素質。

3)鼓勵、引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訂相應獎勵措施,引導縣域內城鎮學校教師向農村中小學流動,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與拓展。按照“統籌規劃、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城鄉互動”的原則,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

4)建立縣域內城鎮中小學教師到鄉村任教服務期制度。如城鎮中小學教師有在農村中小學支教一年以上經歷者,才能晉升高一級教師職務(現行政策只限于評高級職稱);鼓勵合格大學畢業生取得教師資格后到農村學校任教;面向社會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人員到農村任教。

2.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大力深化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讓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整體素質。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是統籌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解決農村師資力量薄弱問題的重大舉措,是貫徹落實“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重要方針的具體行動,對于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3.科學調整農村學校職稱比例

1)調整現有的職稱結構比例,提高鄉鎮一級學校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實行農村教師評職晉級優先制度,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創造機會。

2)在農村地區實行教師職稱自動晉升制度,像衛生部門一樣,只要符合評職條件,經考試考核合格,自動晉升到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受職稱比例限制,自動晉升職稱產生的新增職務工資,由國家和省級財政予以全額補貼,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師評職難的問題。

3)改革現有的職稱評定制度,現有制度是1986年國家人事部頒布的,對一些早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的條款,需盡快改革。為激發教職工工作熱情,可采用教師職稱評、聘分離制度。根據學識水平、教學能力、工作業績等符合晉職條件直接評定稱職,根據崗位設置、工作能力、崗位目標等條件要求競聘上崗。

我們相信,有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有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支持,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完善,農村教師隊伍一定會更加穩定,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猜你喜歡
教師工資農村教師職稱
河間教體局回應“拖欠教師工資”
學術造假將被撤銷職稱并記入誠信檔案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讓學術造假撤銷職稱有法可依
職稱:追尋幸福中的成長
公立初中生均工資成本變化趨勢與影響因素
大學本科院校教師薪酬績效管理研究
回顧與探索:教師工資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農村教師的課改觀
報告顯示:超六成農村教師希望流動到城市任教
職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