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把樹當國家門面

2019-03-14 04:24葉孝忠
環球時報 2019-03-14
關鍵詞:李光耀風鈴種樹

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葉孝忠

外國游客來新加坡,不少人對新加坡那些著名的設計及旅游景點不感興趣,卻說新加坡的樹長得真漂亮(如圖①②)。每次筆者由國外回新加坡,由機場沿著東海岸高速公路回家,一路健康而妖嬈的綠意先來迎接,回家真好。新加坡到底有多少棵樹?筆者上新加坡國家園林局的網站,找到了200萬這個數字,在高度城市化、人口將近540萬的新加坡,這意味著約毎兩個新加坡人就擁有一棵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調查,新加坡綠化覆蓋率約為30%,擊敗悉尼、溫哥華、舊金山等城市,居世界第一。新加坡種樹,不只為了綠化,在為國家贏得世界敬意,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同時,甚至還有軍事上的考量,可以說種樹背后有一套理性、甚至功利的思維。

綠化關乎國家形象

由機場沿著東海岸進市區的高速公路兩邊種滿雨樹和天氣越炎熱花開得越燦爛的九重葛,這不止是一條路,還是一條臨時的飛機起降跑道,遇到緊急情況,移走花盆,就能供戰斗機起降,平常它更像一份旖旎的見面禮,這一切其實都在當初設計的考量之中。

李光耀在回憶錄里說,當外國領袖和投資人來到新加坡,沿著這條綠色公路一路抵達總統府和他會面時,肯定會對新加坡產生好印象。國家能打理得那么好,自然也是一個經商的好地方。第一印象即是永恒,新加坡深諳這點,而新加坡的綠化就是最可靠的代言人。

上世紀60年代,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政府要應對就業、住房、醫療和教育等更嚴峻的問題,但李光耀極力主張種樹,在他眼中,綠化和建設平等社會關系密切,他在《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一書中說:“除了財政和國防,建立平等社會一直是我治國時優先考量的事項之一。如果無法讓所有新加坡人都享有干凈和綠化的環境,就無法貫徹這種平等的觀念?!?/p>

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日是新加坡的植樹節,植樹運動自1963年開始,至今已經有50多年歷史,政治人物和學校及鄰里社區等機構也會安排植樹活動。植樹節原本安排在7月份,但當時李光耀認為11月份雨水較多,安排植樹更為合理,這樣也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建筑內也有小森林

在新加坡,行人天橋上都有專門為綠化所設計的空間,公路兩旁及中間的安全島都會種上長青街樹,這能美化環境,同時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公交車站棚頂、建筑內也有小森林,政府鼓勵開發商在建筑內設計綠色空間,并給予津貼等。

新加坡街道種了不少能開出斑斕花朵的街樹,比如風鈴木。風鈴木也俗稱“喇叭花樹”,因花朵形似喇叭而得名,原產自墨西哥等美洲國家,而新加坡炎熱多雨的氣候也適合風鈴木生長。

風鈴木的花朵有白色和粉紅色兩種,通常在4月和8月開花,而且一開就滿樹燦爛,可惜花期很短,幾天后就會隨風飄落,頗似日本的櫻花,因此風鈴木也被譽為新加坡的櫻花樹。

外國友人經??滟澋臉?,是烏節路上總統府門口那幾棵壯麗的雨樹,它們確實長得風姿綽約。雨樹的枝干交錯,像網狀的迷宮伸向天空,偶爾有流浪的種子,落在樹干上找到了家,特別是鳥巢蕨,像雨樹身上開著的大型花朵。這個世界看起來那么相似,但看久一點,才會發現,原來還是有差異的,就算只是一棵樹。

雨樹是天然遮陽傘

雨樹能長到30米高,樹冠也能延展至30米,是天然的遮陽傘,因此新加坡街道多種植雨樹。在新加坡街頭最常見的是雨樹,這也是筆者最喜歡的樹。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永遠站在街角等你,你知道它的存在,卻甚少多看它一眼,但一路有陰涼,有斑駁樹影,是因為它們。偶爾想看漂亮的雨樹,我就開車駛入阿卡迪亞路,這條約1公里長的小路,有許多樹齡約40年的老雨樹,將熱帶天空染成賞心悅目的綠。

雨樹在日落前都會合上葉子,這也是為什么馬來人稱雨樹為PukulLima(5點鐘之意,指下午5點)。烏云密布風雨欲來時,雨樹宛若沉默的天氣播報員,也會悄悄地合起葉片,所以俗稱雨樹。還有一種說法,雨樹在清晨時舒展葉片,收集了一晚的露水就會如雨滴落,這些俗名來自人們的觀察。

雨樹原產自中南美洲,于百年前經殖民統治者引入馬來西亞,一點沒有水土不服。在這土壤和陽光中長著長著,它甚至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態。在植物園演奏亭附近有一排長著黃色葉子的雨樹,是綠葉雨樹基因突變的結果,據說也只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能找到黃葉雨樹。每次經過這排雨樹,在常年如夏,綠意盎然的新加坡,這一黃色的葉海,在風中翻騰著,竟然也給了我秋天的錯覺?!?/p>

猜你喜歡
李光耀風鈴種樹
紫色風鈴
風鈴
種樹
一起來種樹
新加坡呼吁正確紀念李光耀
樹葉風鈴
李光耀生病住院
種樹
李光耀:新加坡資政訪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