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的影響

2019-03-15 08:43姚樹生
醫師在線 2019年1期
關鍵詞:全息骨科康復訓練

劉 利 姚樹生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 山東威海 264200

創傷骨科患者術后普遍存在疼痛感,繼而帶來身體、心理上的不適,直接影響到其術后康復訓練的有效進行[1]。舒適護理指的是對護理活動加以舒適性的干預,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保持在愉快的狀態下,或者是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為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適感、為其術后康復訓練奠定良好前提基礎,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我科采用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觀察對其術后康復訓練產生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創傷骨科接受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0-72歲,平均年齡(41.5±3.4)歲,致傷原因:砸傷5例、車禍傷14例、摔傷23例、墜落傷8例;觀察男28例、女22例,年齡10-75歲,平均年齡(42.3±3.5)歲,致傷原因:砸傷5例、車禍傷13例、摔傷24例、墜落傷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保持環境安靜、整潔,正確體位、良好的護患關系等。

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1)引入激勵法。①關懷激勵:主動告知患者積極做康復訓練、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對疾病恢復會產生的有益影響,全面調動患者內在的積極因素,對患者微小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使患者感受到心理上的舒適,繼而增強康復自信心;②目標激勵:明確康復目標,針對性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愛好、康復愿望等差異,制定科學、完善的康復訓練目標和計劃,使患者全程感受到生理、心理的舒適感。同時在尊重患者知情權、選擇權的基礎上,將目標分解成為易實現的小目標,從而使患者能夠全身心、更為主動、更為舒適的投入到康復訓練中去;③疼痛處理:針對術后疼痛的這一必然情況,為緩解疼痛感,在主要以激勵為主的同時、輔以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通過播放音樂、鼓勵患者間的交流等方式,使患者降低對生理疼痛的感受;④體位選擇:考慮到患者患側情況,應幫助患者慢慢調整到其自覺舒適、又不會影響患肢恢復的舒適體位,正確幫助患者翻身,以激勵法鼓勵其做石膏內肌肉收縮運動,未被固定的關節要反復活動,以防發生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的問題。(2)引入全息理論。全息學認為,每個機體的組成都有若干全息胚,其中各對應點都有相應的生物學特性,它不僅包含全身的遺傳信息與生理信息,且于病理條件下,無論是全身還是局部病例信息,都會對應的出現在全息胚當中??梢曈钪鏋橐粋€全息系統,人們生活在社會的大系統中,其精神、心理變化都會受到社會全息律的影響。①就社會心理會對患者產生影響的這一調節因素當中,應予以社會支持的重視,家屬則是患者最為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家屬對骨折的認知、理解及支持程度,均是影響到患者康復的主要原因,就這一層面來看,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家屬做有效的宣教,使其了解康復訓練的相關知識,繼而鼓勵患者在全身心舒適愉悅的狀態下配合治療;②因受到患肢腫脹、功能障礙的影響,患者不免會有焦躁不安、惱怒等負面情緒出現,護理人員在理解患者的同時,還應耐心、周到的護理患者,對患者的搬運及治療都要細心、輕穩,盡量緩解患者痛苦,針對患者不同病情因素,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心理的舒適感,提高治療的信心,輔以心里疏導的同時,可聯合手法按摩患肢及學位,不僅有益于糾正患者正氣不足的問題,而且能加強患者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另外按摩也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傳遞,能加強患者對治療的授入性,從而使患者在舒適的氛圍當中放松心情,軀體得以緩解。

1.3 護理效果評估

在康復訓練三個療程(6周)之后,分別評定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20°為正常)、徒手肌力(>2級為正常)、日常生活能力的巴氏指數和患者主動配合度(能、否)。

1.4 數據統計學處理

所有計數數據皆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并采用卡方(χ2)檢驗方法,錄入到SPSS21.0版本統計學軟件當中進行數據分析,P值小于0.05表示兩者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徒手肌力、巴氏指數、配合度提高的人數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功能、配合結果的對比[n(%)]

3 討論

當前,護理學科的發展呈泛化、交叉的態勢,臨床護理思維也應朝著多向思維轉化,護理學科中需引入邊緣學科的技術與方法來實現嫁接、創新[2]。在舒適護理當中引入全息理論應用于骨科,因全息論認為,社會環境因素是經由人得到感官作用于人的情志繼而影響人體的[3],由此可見,軀體傷殘造成的精神傷害,要比形體殘疾更嚴重,情志因素除了是內傷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還會影響到骨折的良好恢復,延誤病情[4]。所以,想要達到理想的治療、護理效果,患家屬與醫護人員必須要作為一個共同合作團體,積極參與到對患者的治療、護理當中去,主動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緩解其痛苦、促進康復。另外在舒適護理當中引入激勵法,是結合患者心理需求,科學運動一些外部刺激手段來激發參與者的動機,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因骨科患者術后臥床,受到疼痛、固定等因素的影響,肌力下降,雖康復訓練有利于促進患者功能恢復,但由于康復訓練時間漫長,且是一個持續性不間斷的過程,所以患者較易產生厭倦心理、缺乏信心及主觀能動性,通過在舒適護理當中引入激勵法,能夠激發患者為目標而奮斗的欲望,調動起積極性、進取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從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功能、配合度皆要明顯好于對照組。這也證實,采用有效的舒適護理方法,能夠對創傷骨科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產生積極影響,提高其功能、配合度。

猜你喜歡
全息骨科康復訓練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數字骨科”專題文章導讀
獼猴脊髓損傷康復訓練裝置的研制
聽覺腦干植入兒童康復訓練個案研究
現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復外科、現代數字骨科、沖擊波治療的臨床應用
氣壓差減重步行康復訓練系統設計
"全息投影"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這7個動作骨科專家從不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