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新形勢下的群體性事件及其預防與處置

2019-03-15 09:16王宗旭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新形勢策略

【摘 要】 本文歸納了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如參與主體多元化、涉及利益多樣化,突發性和破壞性等,并指出了導致群體性事件的成因。提出了針對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策略:建立暢通的民意交流通道以統一認知;及時公開群體性事件信息以引導輿論走向;強化警力或安保人員的調度以控制沖突。

【關鍵詞】 新形勢;群體性事件;預防與處置;策略

一、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的主要特征

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通過有關《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的審議。這一指導性《決定》提出,各級黨政機關、政府部門要依據法律,根據國家行政要求,妥善處理社會中存在的群體性矛盾事件,以維持社會經濟發展與和諧穩定。近年來,江蘇啟東、湖北荊州、甘肅隴南、安徽池州等地,接連發生一系列群體性事件,對當地社會治安及居民生產生活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從各地出現的群體性事件來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特征:

1、矛盾沖突的參與主體多元化

當前群體性事件參與主體,呈現出年輕化、多元化的趨勢。不同參與主體由于某一事件的牽涉,而投入到群體性事件的游行或示威中,以此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以2008年“甘肅隴南”事件為例,“甘肅隴南”事件是發生在甘肅省隴南市的群體性事件,涉事群體主要為武都區東江鎮的30多名拆遷戶。但在后期事態升級的過程中,上千名無關群眾開始聚集到市委大院,并砸燒房屋110間、車輛22輛。這些人員包括企業職工、教師、學生、個體商戶和農民等廣大群體,體現出群體性事件的集聚性特征。

2、群體事件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訴求

多種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突然爆發,不僅僅包含著經濟方面的利益訴求,還存在著多種政治、人權與心理等層面的訴求。江蘇啟東、甘肅隴南、安徽池州等地域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主要涉及到環境污染、經濟政策或人權等方面的訴求。特別在最近幾年,因環保問題而引發的群體事件,開始呈現出突發與頻發的態勢。廈門、大連的PX項目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江蘇啟東事件等,都與地區的環境污染有著密切關系。而民眾出于自身健康、生存權益的考慮,必然會采取相應的暴力手段,來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

3、群體事件的突發性、破壞性逐漸顯現

相比于具有明確目的性的暴力恐怖事件,群體事件的發生存在著更多突發性。通常群體性事件由部分涉事群眾的訴求引發,之后在不明真相群眾、新聞媒體的傳播過程中,逐漸演變為數千人、數萬人參加的群體事件。甘肅隴南“拆遷事件”、安徽池州“交通事故事件”,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并引發大量圍觀群眾參與其中。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得出,甘肅隴南“拆遷事件”共砸燒車輛22輛、房屋110間,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00余萬元;安徽池州群體性事件砸燒車輛4輛,損毀公共辦公設施共計5萬余元,偷盜金銀首飾共計100余萬元,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二、當前群體性事件大面積爆發的成因分析

通過對當下我國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群體性事件爆發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人權權益訴求、經濟利益、政策性利益、環境利益等。(1)首先人權權益作為普通群眾的心理訴求,其主要表現形式為上訪或參加群體性事件,民眾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站在基層的角度,了解其在社會生存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表明基層政府在處理行政問題時,沒有對普通群眾的問題引起重視,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交流通道不順暢。(2)其次,經濟利益是觸發群體性事件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拆遷賠償、農民工工資等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常常會由于群體的經濟期望得不到滿足,或者雙方經濟協調的失當,而產生相應的群體性沖突事件。(3)政策性利益是指國家對部分居民的補助,農村補助、失業補助、耕地賠償補助等權益,關乎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與生存。一旦這些政策性利益不能如實發放,或者受到多級政府機構的克扣,必然會引起普通群眾的反對與不滿,也會造成一系列破環性事件的發生。(4)最后,近年來環境利益導致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這表明普通群眾爭取到直接權益后,也開始重視公共的、潛在性的權益。居民所處生態環境的狀況,對居民的生活水平、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四川什邡、廈門PX項目、江蘇啟東等環境事件的爆發,充分體現出普通民眾維權意識的提升。

三、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策略

1、建立暢通的民意交流通道以統一認知

大多數群體性事件的爆發,都與民眾輿論、民意等信息的交流息息相關。民眾向上反映問題的渠道不通暢,不僅會造成大量行政問題難以解決,還會導致政府、普通民眾在某些事件上的認知偏差。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地區考察時強調,國家政策要親民為民惠民,最重要的是聽取民意,真誠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把人民滿意作為政策落實的最高標準。因此各地區政府部門要在正常的公民參與渠道的基礎上,構建網絡民意交流平臺,開通QQ、微信、郵箱等問題反映通道,對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統一解答。只有政府、普通民眾在各項政策方面統一認知,才能有效化解群眾心中的疑惑與矛盾,才能預防與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2、及時公開群體性事件信息以引導輿論走向

在群體性事件發生后,政府領導與新聞部門要對事件緣由,涉及到的矛盾沖突原因進行及時公布,并披露與處理那些不真實的謠言。近日,一則“中山一女子公交車上遭猥褻”的新聞,出現在網絡中并引起網友熱議。之后中山警方高度重視,連夜展開調查,并確認該事件發生于外省某地,且視頻中的男女系因家庭矛盾,不存在猥褻一說。這種及時公開事件真相的處理方式,需要應用到拆遷、環境保護等群體性事件的澄清之中,以引導社會輿論的走向,從而有效減少暴力沖突中的人員、財產損失。

3、強化警力或安保人員的調度以控制沖突

對于群體性事件激化的局面,需要抽調公安機關警員、安保人員等,來進行現場秩序的維護與管理。地方政府領導也要迅速趕到事發現場,通過政策宣講、矛盾協調等,來處理群眾與警力人員之間的沖突。在暴力沖突無法控制的形勢下,特別是發生打砸搶燒車輛、房屋,損壞公共設施的情況,政府領導也要發揮強硬的作風,調度警務人員、安保人員對施暴分子進行抓捕,以避免群體事件的進一步惡化,來保障普通群眾的生命安全。

四、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分配權開始由國家轉向市場,城市、農村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農村貧困群體、弱勢群體的政治訴求往往得不到滿足,由此引發一系列群體性事件。在群體性事件發生后,地區政府部門、公安機關等要快速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并安排相應的公關人員,及時披露真實的事件信息,才能有效引導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解決政府、普通群眾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參考文獻】

[1] 張馨月.群體性事件的法理分析與法理應對策略研究[J]. 法制與社會, 2018(24).

[2] 梁楓,張東紅,任榮明.教育程度、地區腐敗與群體性事件參與[J]. 教育與經濟, 2017(06).

[3] 嚴澤鵬.柔性治理:基層政府防治鄰避型環境群體性事件的一種嘗試[J].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18(04).

[4] 趙剛.新時代治理群體性事件的路徑選擇:借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J]. 大連干部學刊, 2018(08).

【作者簡介】

王宗旭(1996.2—)男,漢族,河南洛陽人,現就讀于河南警察學院指揮戰術系.

猜你喜歡
群體性事件新形勢策略
涉警網絡輿情危機與群體性事件
淺析征地拆遷群體性事件的成因、特點及管控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群體性事件應急管理路徑優化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