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啞學生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探析

2019-03-18 11:50童楠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關鍵詞:聾啞學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童楠

摘 要:在對聾啞學生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建立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從聾啞學生的實際學習出發,對學生學習的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這樣才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打下好的基礎。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關鍵詞:聾啞學生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1

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在信息化的社會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的操作,加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但是聾啞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時候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比較低,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設置教學情境,確保師生有效互動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師生雙方的互動能夠促進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同時還能夠促使聾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由于聾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本身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很好地進行語言的表達,在學習中和正常人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加大的教師和學生在互動方面的難度。對此,教師需要根據聾啞學生在學習中的生理特點,為學生巧妙地設計學習信息技術的情境,讓聾啞學生能夠在趣味的課堂氛圍中和教師實現高效的互動。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問題的學習情境,吸引聾啞學生的注意力,讓聾啞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的思考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Word自選圖形繪制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學習的交通圖標,讓學生回答相關的圖標含義,然后讓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利用學習的Word工具來進行繪制相關的交通圖標,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培養多向思維,促進聾啞學生理解知識

聾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聾啞學生在針對教師教授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往往比較局限,普遍傾向于采取單一的思維方式進行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就會對聾啞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知識學習的難度。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讓聾啞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學會采取多種方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設置具有發散思維的問題,鼓勵學生嘗試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步驟的完成,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電腦系統文件夾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首先為學生進行演示設置文件夾的方法,在演示之后有意在屬性為“隱藏”的文件夾中放置需要學生查找的資料。然后,讓學生進行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多向的思考,包括被教師復制或者是被隱藏等等。

三、采用任務教學,提升聾啞學生運用知識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的方法能夠幫助聾啞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在采用任務教學方式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為學生合理的設置教學中需要完成的任務,確保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符合聾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避免設計的任務過于復雜。其次,教師在采取任務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的少給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多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練習,以便提高聾啞學生自主操作和動手的能力,進而能夠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通過教師結合聾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為學生設置學習的任務,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例如:教師在對Word圖片插入功能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圖片的插入和演示進行操作,隨后將教師演示的作品展示給學生。教師在完成相關的演示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實踐的操作,鞏固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任務,讓聾啞學生的潛力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挖掘。

四、精講多練模式,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強化

教師在對聾啞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具備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首先需要提高聾啞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后,給學生布置練習的具體任務,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進行實踐練習,尋找操作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和技巧,最終達到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學生在信息技術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恰當的引導和幫助,最終幫助學生總結相關的實踐經驗,學生在長期的操作練習過程中,各項實踐能力一定會得到強化。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Word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結合學習的知識自己制作一份電子小報,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練習資料,讓學生在自己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最終制作出一份精美的電子小報。

結語

在對聾啞學生的教學中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能夠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操作的能力,教師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需要積極的探究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優化組合多種教學方法,讓聾啞學生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大膽的進行實驗探究學習,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提高運用計算機的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對學生的視覺刺激,有效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趙蘇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特殊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7,(7):77-78.

[2]張峰.聾校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J].中文信息,2014,(10):110.

[3]沈玉萍.淺談聾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下旬),2012,9(12):176.

[4]楊永麗.淺談信息技術對聾生思維發展的作用[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1,(9):168-169.

猜你喜歡
聾啞學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談聾啞學生手工制作的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