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差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2019-03-20 00:35韓雪峰王浩彥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5期
關鍵詞:肺活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韓雪峰 王浩彥

【摘要】 目的 探討肺活量(VC)與用力肺活量(FVC)差值(VC-FV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OPD)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70例COPD患者作為COPD組, 同期46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進行常規肺功能測定, 分析VC-FVC與殘氣量(RV)的相關性。結果 兩組VC、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RV及VC-FVC水平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OPD組VC(2.49±0.83)L與FVC(2.15±0.53)L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VC與FVC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OPD組VC-FVC與RV、RV占預計值百分比(RV%pred)呈顯著正相關(r=0.433、0.325, P=0.001、0.006<0.05)。對照組VC-FVC與RV、RV%pred無相關性(r=-0.108、-0.180, P=0.542、0.308>0.05)。結論 COPD患者VC-FVC與RV有顯著相關性, 能夠評估COPD患者的RV。

【關鍵詞】 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殘氣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0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10月本院呼吸內科門診收治的70例COPD患者作為COPD組, 另選同期本院46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其中COPD組男44例、女26例, 平均年齡(61±11)歲, 平均身高(163±8)cm, 平均體重(68±13)kg。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 平均年齡(58±8)歲, 平均身高(164±7)cm, 平均體重(71±12)kg。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身高及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COPD組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201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和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FEV1/FVC<70%, 確定存在持續的氣流受限[1]。排除標準:患有其他肺部疾病, 如支氣管擴張癥、支氣管哮喘、肺結核、間質性肺病、胸廓畸形和肺切除術等病史;嚴重心功能不全、惡性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壓;近1月內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惡性腫瘤;活動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近期嚴重手術外傷及嚴重感染史。

1. 3 對照組納入標準 ①中老年人, 無慢性心肺疾病史;②檢查前1個月內無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③無特殊職業史;④體檢心肺無異常。

1. 4 方法

1. 4. 1 一般資料采集 所有入選者均測量身高、體重, 記錄性別、年齡。

1. 4. 2 常規肺通氣功能測定 采用Master Screen Body肺功能儀(德國Jaeger公司)進行常規肺通氣功能測定。檢測參數包括:VC、FVC、FEV1、RV(采用體描箱方法), 計算FEV1/FVC、RV%pred及VC-FVC水平。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首先進行數據正態性分析檢驗, 計量資料符合正態性分布的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t檢驗;符合偏態分布的數據采用M(QR)表示, 采用秩和檢驗;符合偏態分布的兩變量間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法。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常規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VC、FVC、FEV1、

FEV1/FVC、RV及VC-FVC水平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OPD組VC與FVC水平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VC與FVC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VC-FVC與RV相關性分析 COPD組VC-FVC與RV、RV%pred呈顯著正相關(r=0.433、0.325, P=0.001、0.006<0.05)。對照組VC-FVC與RV、RV%pred無相關性(r=-0.108、-0.180, P=0.542、0.308>0.05)。

3 討論

VC又稱為慢肺活量(slow vital capacity, SVC), 是指受試者在放松狀態下, 不需快速用力呼吸, 在最大努力吸氣后完全盡力呼氣的最大氣體量, 其大小受呼吸肌力、肺胸廓彈性及氣道阻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可反映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2-5]。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氣后, 盡力盡快呼出的最大氣體量, 受試者的呼氣用力程度和呼氣速度都要達到其極限, 此時的胸膜腔壓力為正, 并明顯增高, 使處于呼氣狀態的氣道外壓力較VC測定時明顯升高, 是測定呼吸道有無阻力的重要指標。國外研究表明, 存在氣流受限的患者VC與FVC之間存在差異, 且兩者間的差異可作為評估小氣道陷閉的指標[6-9]。

VC和FVC均為反映肺容量的常用指標, 但測試方法不同, 兩者可能會存在差異[10]。本研究結果提示COPD組VC、FVC、FEV1、FEV1/FV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RV、VC-FVC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 COPD組FVC水平小于VC,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VC與FVC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的原因為COPD患者由于小氣道病變及肺氣腫使得肺泡間隔對小氣道的牽拉作用消失, 當用力呼氣時造成小氣道陷閉, 呼出氣量減少, 因此常會出現FVC

另外, 肺容量的常用指標還有RV和肺總量(TLC)。COPD的肺容量改變以肺內氣體陷閉為主要特征, 由于氣道管徑受到胸肺容積的擴張牽拉的影響, 在吸氣時管徑狹窄減輕, 而呼氣時管徑狹窄加重, 導致小氣道提前閉合, 氣體不能排出, 肺容積-壓力曲線的移位改變了胸壁和肺這兩種對抗回縮力之間的平衡關系, 引起動態肺部過度充氣及氣體陷閉[15], 最終導致RV及TLC均增加, 但RV增加更顯著, 因此RV/TLC增加。但是RV不能由肺功能儀直接測得, 體描法是殘氣測試的金標準法, 由于許多基層醫院并未配置體描箱, 因此一些專家學者也在探討能否有可靠的指標來代替體描箱測定的RV來反映肺容量。VC及FVC是肺功能檢查中比較簡便易得的指標, 本研究結果提示COPD組VC-FVC與RV、RV%pred呈顯著正相關(r=0.433、0.325, P=0.001、0.006<0.05), 而對照組患者的VC-FVC與RV、RV%pred無相關性(r=-0.108、-0.180, P=0.542、0.308>0.05)。這在關于哮喘患者的研究中也有類似的提示:哮喘患者的氣道阻塞程度越重, VC-FVC值就越大, 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哮喘患者在用力呼氣時胸壁彈性回縮力增加、氣道狹窄加重, 并導致殘氣量增加有關[16, 17]。

COPD患者VC-FVC與RV、RV%pred均有顯著相關性, 從而也支持了VC-FVC可用于評估氣流受限患者的氣體陷閉。由于氣道、肺實質及肺血管慢性炎癥是COPD的特征性表現, 炎癥引起氣道結構重塑會造成相應的特征性病理生理學改變, 而傳統的肺量計測定參數如FEV1不能很好地反映COPD患者的上述情況[18], 因此引入肺過度充氣指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及臨床應用價值。由于肺過度充氣是限制呼吸運動的主要因素[19], 故用VC-FVC評價COPD患者肺功能狀態可能比單純FVC或VC更有價值。

綜上所述, COPD患者VC-FVC與RV有顯著相關性, 可以評價COPD患者氣道陷閉及肺過度充氣的程度, 為COPD患者的治療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4):255-264.

[2] 袁瑋, 王浩彥, 徐秋芬. 慢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的差異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道阻塞嚴重程度.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13, 12(4):329-333.

[3] 吳仲平, 關偉杰, 鄭勁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殘氣量與用力肺活量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3, 33(s1):87.

[4] Cohen J, Postma DS, Vinkklooster K, et al. FVC to slow inspiratory vital capacity ratio: a potential marker for small airways obstruction. Chest, 2007, 132(4):1198-1203.

[5] Celli BR, MacNee W, ATS/ERS Task Force. 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 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 Eur Respir J, 2004, 23(6):932-946.

[6] 朱蕾. 臨床呼吸生理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9-30.

[7] Chhabra SK. Forced vital capacity, slow vital capacity, or inspiratory vital capacity: which is the best measure of vital capacity? Journal of Asthma Research, 1998, 35(4):361-365.

[8] Chao DC. Collapsible airways contributing to airflow limitation. Chest, 1995, 108(4):1182-1183.

[9] Brusasco V, Pellegrino R, Rodarte J R. Vital capacities in acute and chronic airway obstruction: dependence on flow and volume histories. Eur Respir J, 1997, 10(6):1316-1320.

[10] 姚志剛, 徐秋芬, 袁瑋, 等. 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差值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運動能力的研究.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4, 33(2):241-244.

[11] 黃毓東, 譚衛平, 李志平, 等. 混合性通氣障礙穩定期COPD患者肺彌散功能和肺毛細血管床容量的變化.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12, 11(4):326-329.

[12] Nathell L, Nathell M, Malmberg P, et al. COPD diagnosis related to different guidelines and spirometry techniques. Respiratory Research, 2007, 8(1):89.

[13] Azevedo KS. Vital capacity and inspiratory capacity as additional parameters to evaluate bronchodilator response in asthmatic patient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c Pulmonary Medicine, 2012, 12(1):49.

[14] 陳亞紅, 姚婉貞, 柳曉芳, 等. 輕度哮喘患者在支氣管激發試驗前后小氣道功能及彌散功能的改變.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07, 6(1):3-7.

[15] Ferguson CT. Why does the lung hyperinlfate. Proc Am Thorac Soc, 2006, 3(2):176-179.

[16] 秦茵茵, 吳國鋒, 謝燕清. 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臨床分析.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12, 11(2):111-115.

[17] 朱琳, 趙年. 慢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的差異對預測COPD患者氣道阻塞嚴重程度的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17):2322-2323.

[18] Cooper CB.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ymptoms and hyperinflation and its impact on exercise and fun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119 (10 Suppl 1):21-31.

[19] Casanova C, Cote C, de Torres JP, et al. Inspiratory-to-total lung capacity ratio predi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1(6):591-597.

[收稿日期:2018-10-11]

猜你喜歡
肺活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吹吹氣球,提高肺活量
提高初中學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無創正壓通氣聯合參麥注射液治療COPD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無創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輕松測量肺活量
如此“廢”活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