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分析

2019-03-27 16:31華佳琳
現代企業文化·綜合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融資結構對策分析中小企業

華佳琳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占市場經濟比重日益增大,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經濟環境的限制,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抑制。其中,以融資問題最為突出。對此,本文將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針對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幫助中小企業沖出融資瓶頸,打破發展受阻的局面。關鍵詞 中小企業 融資瓶頸 融資結構 對策分析

一、引言

技術變革的催化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推動著中小企業在新經濟環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下圖顯示,中國企業按規模劃分后,其中中小企業占有全國實有企業的95%以上,以驚人的數量突破了1000多萬戶,已創造了全國60%以上的GDP,主營業務收入甚至達至了72.2萬億元的大關,為國家稅收做出了超過50%的貢獻。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中小企業提供了將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在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從當今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小企業任然面臨著嚴峻的融資難,融資貴的發展抉擇問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規模的限制和風險管控能力的薄弱,很難受到銀行的青睞,得到的銀行貸款微乎其微,直接融資的比例僅占2%,因而加大了間接融資的需求,其必然結果是經營成本的大大提高,以此往復,造成借貸負貸的惡性循環。因此,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近幾年的數據分析中展露無遺。據數據顯示,42%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是件難事,其中10%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問題,甚至有30%的中小企業資金匱乏。但是,在這些極其需要幫助的企業中,僅有61.2%的中小企業能滿足融資需求,與其龐大的企業基數嚴重脫節。

(一)選擇的融資結構較為單一

在當今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中小企業主要是靠自身累積的內源融資和間接向銀行貸款來獲取滿足企業起步及發展的資金。其實當前企業完全可以憑借產業鏈融資,股權融資,互保池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開展融資活動。但由于融資方式自身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企業融資的“長短腳”,“一邊倒”的現象。另外,在企業融資過程中缺乏風險投資基金等風險評估渠道使得中小企業片面,單一的融資方式很可能直接演變成企業經營管理的失敗。因此,單一的融資結構會使得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負債風險,抑制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松散的企業管理體系降低了融資信用等級

就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而言,普遍采用了以親系為支撐的家族管理模式,部門間分工管理界限不明確,企業事務“一把抓”,缺少對專業知識的把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往往因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而缺乏透明度,分析決策偏重于個人情感取向而非客觀公正的事實,以致企業內部以親屬紐帶為基礎的管理體系較為松散,未能形成體系化的融資管理和問題處理模式。另外,由于企業內部融資來源的限制,其資產規模較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本就較差,加之以松散薄弱的風險評估管理體系,使得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大大減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劇了倒閉的可能性。同時,專業財務人員的缺失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低下,不完整的財務基層數據使得企業的運營狀況不能被如實反映。以上種種因素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業在的信用等級,在尋找可靠的第三方擔保時存在困難。如此以來,金融機構自然就對會對他們的還貸能力缺乏信心,在保障融資安全的情況下,不愿借款,使得中小企業處于融資瓶頸,發展受限。

(三)融資成本高

不論企業的大小,辦理貸款的流程對銀行來說都是相似的,由于銀行貸款作為目前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大大受限,使得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居高不下。例如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低于大型企業,單次貸款額度不高,貸款辦理時長卻和大型企業們一樣。同時,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由于財務收入支出不具體或者信譽受損等問題,缺乏互通的信用評級體系導致在貸款申請期間銀行往往會要求中小企業為其提供一定時效內的資質證明,例如不動產和土地等。因此,諸多因素導致中小企業很難負荷獲得融資的機會成本。

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原因分析

(一)內在缺陷造成融資阻力

首先,中小企業的結構本身就存在短板。由于受到規模的限制,中小企業往往未能形成體系化的現代企業制度,在企業管理方面存在多種紕漏。其不規范的財務管理以及不完善的風險管控致使企業運營不穩定,這必然會增加企業的運營風險。同時,企業管理層的財務管理素養薄弱,其管理能力不足導致了企業財務透明度的缺失,使企業的貸款能力大大下降。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其信用等級往往存在偏低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為了擴大市場,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做假賬,謊報資產及收益來追求自己信用等級的“提升”。這種行為使得財務信息嚴重失真。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下,銀行只得嚴格把控審核系統以致延長了企業貸款周期,或直接導致貸款的失敗。另外,中小企業缺少抵押物,擔保能力弱也是一重要原因。

其次,銀行體系不合理是抑制企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外部原因。受到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我國的金融系統增大了資本和貨幣市場的發展阻力,致使現有的銀行體系不再能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的要求。就貸款利率而言,銀行為了抵御市場交易風險,其上幅已達至30%以上。盡管近幾年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為完善其金融服務而不斷努力,但其完善的速度卻遠不及企業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速度,這不僅造成了金融機構壓力大的問題,也使企業發展進一步受阻。

(二)經濟大環境存在弊端

就內部情況而言,一方面由于中國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及失誤的產業政策,產業結構扭曲,致使大量的資金被從實體經濟中擠出,投入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遠遠落后于企業的需求。在“新常態”下,表面上經濟增速放緩,但實際利率卻在不斷上升,這無疑使企業的融資成本負擔加重。另一方面,由于直接融資門檻高,中小企業大多傾向于間接融資方式,而在其過程中不免要向擔保部門等中介部門繳納傭金,使其成本居高不下,并伴隨著還款負擔的提升,而負債率的提高又使得直接向銀行貸款的困難加大,加劇了企業發展的惡性循環。

從外部分析看來,國外的經濟政策也會對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以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為例,給我國國內的利率上升帶來了外部壓力。在新的經濟環境的推動下,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降準降息的貨幣政策,但收益甚微,中小企業仍面臨著融資貴的發展問題。

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中小企業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率、促進科技創新速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融資難問題,大大阻礙了其正常發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從市場上三個主要參與者的角度分別提出了建議。

(一)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

中小企業要自我調整以適應當今經濟發展模式。首先,中小企業要加大科技創新的成本投入,從產品源頭提高企業的市場形象,來應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吸引并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另外,企業必須堅持誠信經營的原則,以此才能為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實現其長久穩定的良性發展。

其次,企業必須明確,加快完善現代化企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中小企業應運用高效,科學的手段來規范其內部的管理網絡,以體系化的步驟完成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在決策,選擇,融資方面一系列有關財務方面的活動,來達到安全透明的融資。這不僅對企業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有所幫助,對后期企業向各大金融機構貸款,擴大其發展規模都有益處。

(二)從政府角度出發

既然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一股強大力量,那么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的加大定然是必不可少的。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瓶頸,政府可以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杠作用,例如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方面的優惠或財政補貼來調動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此外,政府應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完善有關中小企業的融資法律,將過于原則化的《中小企業原則法》轉變成更方便實施的具體詳實的,人性化的法律政策,來減小中小企業的融資阻力。

另一方面,政府應盡快將金融改革提上日程。企業之所以會面臨融資屏障,說到底還是當前的金融結構不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針對這個問題,政府應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體系,以“對癥下藥的體系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區別于大型融資機構偏重于大企業的投資貸款,中小金融機構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全面完善的“一對一”服務,以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化解其融資困境。

除此之外,信用問題一直遏制著企業的發展,促使融資問題愈變愈烈。對此,政府應健全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用擔保體系,提高融資安全性,來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減少融資交易風險,使中小企業“敢融資,能融資,易融資”。同時,在此基礎上,政府要降低融資信貸門檻,為更多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提供所需資金。

(三)從融資平臺的角度

對于廣大金融機構而言,要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更寬闊的渠道,首先可以從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價體系做起。信用評級是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是針廣大中小企業的債務償付能力的評估,從而對特定的風險進行披露。一直以來銀行貸款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大企業上,然而隨著國家推出金融扶持政策,加大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支持力度后,中小企業的融資市場逐漸變為金融機構們不可忽視的對象。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一個完善規范的精細化管理對于廣大金融機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符合國內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信用評級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在最大程度規避風險的前提下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同時,也能避免欺詐行為的出現,鼓勵市場良性競爭。此外,各融資平臺需要對中小企業融資進行詳細的風險掌握,以便合理規避風險并篩選出值得融資的企業,同時需要完善貸后管理并發展針對中小企業的票據業務等等。

五、結語

就上文分析可知,盡管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但其現階段仍然面臨著融資困難多,融資成本高昂的現狀,并在其融資過程中,呈現出多樣化的問題。在企業自身松散的管理網絡和信用等級低等內在因素和經濟環境落后的外部因素的共同抑制下,中小企業趨向于選擇較為單一的融資結構,這不僅不利于風險管控,也使融資成本陡然提升。對此,我們應當從企業自身、政府以及金融機構的三方角度認清當前嚴峻的融資局勢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只有通過三方共同協作,才能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大環境,從企業自身的微觀層面到政策與法律的宏觀層面為中小企業的順利發展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曉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的問題分析[J].時代金融,2018(20):152-153.

[2] 李寧.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影響因素分析[J].企業研究,2012(14):139-140.

[3] 王鑫鑫,王燕.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策略[J].企業技術開發,2015(03):113-114.

[4] 楊文芳.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7(01):117-118.

[5] 徐媛媛,劉楊.供應鏈金融下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探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6):58-60.

[6] 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 J ] .上海金融, 2 0 0 7 ( 2 ) : 1 4 - 1 6 .

[7] 石佳頤.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出路[J].時代金融,2017(14):137-138.

[8] 如何根治融資貴難題(專題討論)[J].人文雜志,2015(09):32.

猜你喜歡
融資結構對策分析中小企業
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