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3年:崛起爭先展雄心

2019-03-31 15:02余瑋
中華兒女 2019年6期
關鍵詞:畫像毛主席隊伍

余瑋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年,新中國基本上肅清了三大敵人殘余勢力,社會秩序基本穩定,勝利結束了經濟恢復時期的各項工作,從而穩步地開始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這一年,是國家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全國人民感到特別歡欣鼓舞。這個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計劃提出要集中力量進行以蘇聯援建的156個(最初為141個,后追加)項目為中心的、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

國慶臨近,北京全城到處掛著國旗,張燈結彩,許多高大的建筑物上飄揚著彩旗和巨幅標語——標語內容號召全國人民一致努力,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完成各種社會主義改造,以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而奮斗;號召開展愛國增產節約運動,為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而奮斗。

觀禮臺上“最可愛的人”引人注目

10月1日,北京陽光明媚,藍天如洗。新中國成立4周年慶典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有50余萬人參加慶典。這次慶典起,官方沒有再延續前幾次“第X屆國慶節”“屆”的說法。

這天黎明時分,浩浩蕩蕩的人群從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門廣場。晴朗的天、朱紅的墻、金色的瓦、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和千萬面彩旗,襯托著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一切顯得比往日更加莊嚴和雄偉。

天安門前寬闊的馬路上,受閱的解放軍隊伍莊嚴肅穆,整齊排列;廣場之上,少先隊員、學生、工人、農民和各機關企業單位的隊伍鱗次櫛比,掩映在旗浪花海之中;在東長安街上,等待受閱的各種戰車炮車粉刷一新,各軍兵種方隊整齊劃一、英姿煥發;東長安街兩邊人行道上,停放著一些炮車和坦克,如果受閱的炮車和坦克拋錨,它們就補充上去。歡樂的樂曲,在廣場上空回蕩。

為了適應天安門廣場政治活動的需要,9月在大殿東面安裝了一部乘客電梯。上午9時56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乘電梯登臨天安門城樓檢閱臺。此時,播放的樂曲停止,廣場上立即響起了長時間的暴風雨般的掌聲。

在觀禮臺上有1萬多名觀禮者,他們有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和朋友,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部國慶觀禮代表團,有工農業生產中的先進工作者、勞動者,有科學、教育、文藝工作者的代表,還有華僑回國各觀光團的團員,以及應邀前來幫助我國進行建設的蘇聯專家代表,各國使節和外交人員等。更引人注目的是祖國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國慶節歸國觀禮代表團出現在天安門觀禮臺上。

來自江蘇泰州的志愿軍戰士田春富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一等功,“有幸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英模代表回國參加北京國慶觀禮,我們是共有100多人的代表團,由志愿軍副司令楊得志任團長、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李志民任副團長。代表團9月23日到達沈陽,24日晚6點,中央東北局、沈陽市委、市政府等領導隆重舉行了歡迎儀式,并舉行宴會歡迎我們。27日上午,我們乘坐火車到達首都北京。我們的心情真是太激動了,陳叔通、羅隆基、劉貫一、甘泗淇、徐立清、楊立三、蕭向榮、劉志堅、陳沂以及中央華北局、華北行政委員會、華北軍區華北抗美援朝分會、北京市政府領導等各界人士1000多人到火車站迎接”。田春富曾回憶說,能參加國慶觀禮,十分激動而自豪,“我們像孩子一樣,激動得幾乎跳起來,天安門廣場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

這年國慶節前夕,毛澤東專電邀請了福建永定縣歧嶺鄉牛牯撲村農民陳添裕赴京觀禮。毛澤東和陳添裕的交情要追溯到20多年前。1929年古田會議召開前夕的8月21日,毛澤東化名楊子任(客家話“楊主任”)與賀子珍在紅四軍粟裕警衛連的護衛下,秘密來到永定縣東南牛牯撲村,一面治療瘧疾,一面搞調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爭和紅四軍的建設問題。9月,毛澤東的身份遭當地土豪告發,敵人從四面向牛牯撲涌來,形勢十分危急。粟裕緊急決定轉移,陳添裕等4名赤衛隊隊員護送毛澤東轉移。此時,毛澤東身體虛弱,受不了急促奔走,下山沒走多遠,便只喘粗氣,兩腿發軟,邁不動步子。陳添裕背著毛澤東一路狂奔,路上鞋子掉了也顧不上撿,赤腳踩在山石和荊棘上也沒感覺到疼痛。就這樣,陳添裕背著毛澤東整整跑了10華里,終于到達安全地點雨頂坪村。

毛澤東一直牢牢記著“牛牯撲”這個地名以及救了他一命的農民陳添裕等人的名字。24年后的1953年國慶節前夕,他在北京專電邀請陳添裕赴京觀禮。接到毛澤東請柬的陳添裕當然喜出望外,但他的妻子正準備生孩子,中年得子,怎敢輕易離開?于是,他就請堂弟陳奎裕代他上北京觀禮。毛澤東一見陳奎裕,大笑道:“你不是背過我的陳添裕,你是看茶桶的?!痹瓉?,陳添裕個子較高,和毛澤東相似;而陳奎裕個子較矮,勉強背起毛澤東時,毛澤東的腳還沒法離地呢!毛澤東緊緊握著陳奎裕等代表們的手,道出埋藏多年的心聲:“我在牛牯撲治病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我一直惦念著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共和國也不會忘記你們?!?/p>

10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慶祝典禮開始。全場肅立,軍樂隊高奏國歌,100門禮炮齊鳴28響。響亮的禮炮聲,一響接著一響,響徹云霄。

閱兵式開始。往年的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因病情較重需休養,閱兵總指揮改由副總參謀長張宗遜擔任,這是他惟一一次任國慶閱兵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張宗遜陪同下乘車檢閱整齊肅立的受閱部隊,并向官兵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其間,朱德不時以宏亮的聲音向官兵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受閱官兵則響亮地回答:“萬歲!萬歲!萬歲!”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朱德第5次任閱兵首長,也是最后一次。

1953年《人民日報》上的閱兵特寫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姜廷玉就1953年閱兵出現拖拉機拉炮這種有趣的現象解釋說:“當時是榴彈炮,榴彈炮的重量比較重,也比較長,一般的汽車是牽引不動的,因為我們沒有更多的重炮牽引力量,所以就運用了一部分拖拉機來拉炮,這也反映了我軍裝備的發展,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們牽引力量還需要不斷地發展?!?/p>

在三輪摩托車組成的摩托化步兵方隊和坦克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受閱的空軍噴氣式轟炸機群、戰斗機群翱翔蔚藍色的天空中,從天安門上凌空而過。

這是空軍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時刻,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勝利歸來的空軍十二師,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軍樂團高奏樂曲,最后列隊走過檢閱臺前,結束了歷時65分鐘的閱兵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強大而嚴整的陣容,向全國人民顯示,我們有力量保衛祖國的建設,有力量保衛祖國人民和平幸福的生活。閱兵式中,全場觀眾一直都為有這樣強大的國防力量熱烈歡呼和鼓掌。

閱兵在規模上明顯小于上年,在共和國歷次閱兵中也是規模較小的。與規模已經較小的上年度1952年閱兵式相比,方(梯)隊少了12個,受閱人員少了1262人,飛機少了57架,軍馬少了334匹,也許這正是為了襯托1954年“逢五小慶”的規模。

明顯淡化戰爭的氣氛

閱兵式結束后,首都群眾舉行了游行活動。

由1300名鐵路工人組成的儀仗隊,抬著巨大的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金色字標,高舉600面紅旗進入天安門廣場,隊伍莊嚴氣派,使人們的眼睛為之一亮。緊跟其后的是分為5個方隊的“領袖畫像”隊伍:首先是以毛澤東、孫中山的畫像走在第一排的隊伍為前導,后面是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畫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畫像。之后是抬著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全體領導人畫像的隊伍,畫像有馬林科夫、莫洛托夫、伏洛希洛夫、赫魯曉夫、布爾加寧、卡岡諾維奇、米高揚、薩布羅夫、別爾烏辛。以如此陣容向蘇聯“老大哥”致敬的方式,在中國閱兵式中是惟一的一次,有關專家分析說這“表明中蘇關系正處在蜜月期,中國人民對蘇聯寄予了太高的希望,給予了過高的崇拜”。這時由于剛剛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慶典游行上也突出宣揚了朝鮮領導人,第三個“領袖畫像”隊伍抬著的即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袖金日成的畫像,簇擁在畫像周圍的人群,歡呼祝賀英勇的朝鮮人民反對美國侵略、保衛祖國獨立斗爭的偉大勝利。與朝鮮領袖畫像隊伍相對應,第四個“領袖畫像”隊伍抬著的是越南民主共和國領袖胡志明的畫像,游行的隊伍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越南人民表示敬意。第五個“領袖畫像”隊伍,抬著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波蘭、羅馬尼亞、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領導人的畫像,有15人。這個群體方陣,共有35位領袖的巨幅畫像,分組5個方隊,創國慶典禮之最,經新中國國慶典禮的放大和固化,給時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人們為領袖畫像歡呼時,由1萬名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組成的少先隊員隊伍,通過天安門前,他們高呼:“和平萬歲!”“祖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無數潔白的鴿子和彩色氣球從孩子們的手中升向天空。

這時,兩名少先隊員跑上天安門城樓,向毛澤東主席敬獻鮮花,攝影記者情急之中攝下了這一瞬間的多張新聞照片。

攝影師齊觀山站在城樓上,遠遠地看見從少先隊員的隊伍里走出兩個手捧鮮花的孩子。兩個孩子一路小跑穿過了金水橋,向城樓跑來。齊觀山知道,依照往年的慣例,又到了孩子們給毛主席獻花的時候了。果然,幾分鐘后,兩個孩子先后出現在齊觀山的視野里,并向毛澤東獻花,齊觀山跟拍著。毛澤東先后接過花,親切地和兩個孩子聊了起來。

其中,戴著紅領巾的、留著大長辮子的小女孩叫張筠英,9歲,是北京市東城區培園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毛澤東問她:“是國慶好還是新年好?”張筠英說:“國慶節好!”毛澤東又問:“為什么國慶節好呢?”張筠英仰起頭說:“國慶節能見到毛主席!”毛澤東聽后慈祥地笑了起來。

那個小男孩叫王小懷(后更名王曉懷),11歲。他曾是延安第二保育院最早期的孩子,戰火中乘“馬背搖籃”,經歷了兩千里小長征,1950年進北京育才小學一年級讀書,是全國第一批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學生。1953年,他曾代表北京少年兒童給抗美援朝首批歸國志愿軍獻花,他沒有想到同年國慶時光榮地代表全國少年兒童登上天安門,給毛主席獻花。1962年,王曉懷進入第四軍醫大學,從此成長為一名軍醫。

“十一”前夕,北京團市委的同志把王小懷和張筠英接走,把他倆帶到王府井,買了白綢子上衣、藍色的褲子、黑色的皮鞋、還有絲綢的紅領巾——那個時候的紅領巾一般是紅棉布做的??粗鵁ㄈ灰恍碌淖约?,從來不愛照鏡子的王小懷,看著鏡子中的樣子也心里美得不得了。直到這時,才有人告訴他們,國慶游行,代表全國少先隊員上天安門給毛主席獻花!當時,王小懷都呆住了,大張著嘴巴,大眼睛一眨也不眨,呼吸都屏住了。旁邊的一位工作人員看著他這個樣子,摸著他的頭說:“小家伙是真的給毛主席獻花呢!”王小懷半天才緩過勁來,他和張筠英高興地牽著手跳起來。一連幾天王小懷的高興勁就別提了,走路都嘴里哼著歌。

10月1日一大早,他們就來到位于天安門旁邊的公安部。這時,人們都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天安門廣場周圍,期待著慶典儀式的開始。當游行的隊伍集合好后,獻花的兒童被安排到游行隊伍中由少先隊員組成的隊伍的最前面,手里拿著一束五彩繽紛美麗的鮮花,當游行隊伍開始放氣球歡呼時,他們在人們的歡呼聲中一口氣從金水橋上跑向天安門,王小懷跑得快一點,張筠英跑得慢一點,一上天安門城樓,觀禮臺上的國家領導人及觀禮代表們就給他指路、熱烈地鼓掌,王小懷激動地顧不上等小伙伴,先把鮮花遞給毛主席,然后敬禮說:“毛主席,我代表全國少年兒童向您問好!”毛澤東笑著答:“好,好!”看到身材高大魁梧的毛主席,小家伙緊張得昨晚想了好多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了。這時,張筠英才氣喘吁吁地來到毛主席跟前,隨即向毛主席獻花……

兩個孩子都站在毛澤東身邊,和他一起觀看游行隊伍。齊觀山則端著相機站在他們附近。不一會兒,張筠英看到游行隊伍中有個仿真火車模型,就趕忙指著模型告訴毛主席:“您看,那個模型還冒著白煙呢!”毛澤東俯下身子順著她的手指看過去,答應著:“看見了,看見了!”這個情景可不多見,齊觀山趕緊搶拍了下來。

從1951年開始,每年的國慶和五一慶祝游行中,都有一男一女兩名少先隊員,跑過金水橋,登上天安門城樓,去給毛澤東主席獻花。張筠英和王小懷是最后兩個在國慶典禮上向毛主席獻花的少先隊員。1954年五一游行毛澤東接受了獻花后,提出“不要只給我一個人獻花嘛!”,這種源于蘇聯的獻花儀式就不再出現在國慶典禮中。曾經給毛主席獻過花的孩子,并未把這段特殊的歷史當作光環,而是珍藏在心中,在成長中時刻鞭策自己。

據北京文史館館員、民俗專家趙書回憶,1953年,12歲的他和同伴們作為“觀禮隊伍”成員手舉象征春天的“桃花”,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坝涡薪Y束后,我們高呼著‘毛主席萬歲!擁向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微笑著走到城臺角向大家招手。當時,能參加國慶游行是一種政治榮譽,全家都覺得光榮。因為要在廣場上站好幾個小時,所以我們除了必須是少先隊員,還要有政治條件和身體條件?!壁w書說,許多同學參加群眾游行后回家休息一會兒,下午6點又跑回廣場參加跳集體舞。

由首都各廠礦13萬名工人組成的隊伍,以2800名腰鼓手為前導,以70路縱隊為排面,氣勢恢宏地通過天安門廣場。由5萬名建筑工人組成的隊伍前面,抬著4座高樓的模型——當時能居住在樓房、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曾是人們美好的向往和憧憬。由首都近郊農民組成的隊伍,抬著棉花、糧食、水果、蔬菜的模型,從他們拿著的反映農業豐產的圖表和字標可看出,這一年的農業又涌現出許多新的豐產記錄。接著是機關工作人員大隊、市區人民大隊、工商界大隊。

由10萬名大中院校學生組成的隊伍中,毛澤東主席號召的“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大幅標牌在隊伍中非常醒目。北京地質學院的學生,簇擁著巨大的“祖國財富”和“測量儀器”的模型前進。北京航空學院的隊伍里,騰飛起各種飛機的模型,在天空中隨風飛翔。學生們還抬著許多精致的煉鋼爐、水利發電站、石油煉油廠、飛機、機車、拖拉機的模型,歡呼著走過廣場,表示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努力學習和服務。

文藝大隊抬著毛澤東的巨大塑像和工農兵塑像進入廣場,400面彩色旗幟前后輝映,遠遠望去好似“百花齊放”的花圃。他們抬著的巨幅海報,說明文藝團體獲得的偉大成就,一年來演出了許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劇、電影、話劇、舞蹈和曲藝。他們在行進中表演了“少年先鋒隊舞”“采茶舞”“花鼓燈舞”“民族大團結舞”,受到全場群眾的熱烈歡迎。

游行隊伍壓軸的是體育大隊,由3900名運動員組成,他們抬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大幅橫標。走在前面的是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的出國代表隊,還有全國各地參加10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運動會的代表,共500多人。

整個游行隊伍突出了經濟建設主題,明顯淡化了戰爭的氣氛。盡管這時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沒有從朝鮮全部撤離回國,游行隊伍中還有歡呼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向中國人民志愿軍學習致敬的標語,但明顯比1952年出奇得少多了。這一切表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正在逐步轉向抓緊生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全國轉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做充分準備。

14時15分,國慶慶典結束,仍有許多群眾還在廣場上聚集著繼續歌唱歡騰,經久不散。

1950年至1953年的國慶日《人民日報》頭版,將毛澤東與孫中山的肖像照片并列刊出,且篇幅分配與視覺設計一致,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毛澤東是共產黨的領袖,孫中山是八大民主黨派的精神領袖,肖像照片并列表明共產黨與八大民主黨派分別是作為執政黨與參政黨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踐行第一屆政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體現。此時,處在朝鮮戰爭環境之中,團結穩定的國內局勢極為重要。

國慶閱兵兩個月后,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歷時一個多月,與會的有軍委各部、各大軍區、各軍種、兵種和直屬院校的主要領導干部123人。會議就建國以來的軍事工作作了總結,并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深入討論、確定了軍事建設的總方針、總任務。這次會議對于統一全軍思想、完成軍隊建設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轉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人民解放軍全面開展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重要標志。

猜你喜歡
畫像毛主席隊伍
壯錦獻給毛主席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畫像
大雁的飛行隊伍
畫像
莫尼卡的畫像
畫像背后藏著活人
還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
我們緊跟毛主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