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考:一個滾燙的名字與一個被摘帽的地方

2019-03-31 15:02余瑋
中華兒女 2019年6期
關鍵詞:三害蘭考焦裕祿

余瑋

北緯34°50′50",東經114°50′19"。 1963年桐花飄香的春天,焦裕祿親手在這里栽下一棵泡桐。如今,這棵泡桐苗長成了參天偉岸之軀,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焦桐”,它已成為焦裕祿精神的象征,巍然守望著蘭考大地。

“焦桐”華蓋如云。陽光篩過樹影,風起時,片片落葉隨風飄散,仿佛默訴著風雨滄桑。幾十年來,老黨員魏善民一如既往拿起掃帚,將樹旁落葉清掃歸攏?!耙墙箷涍€活著,看見它仨人都抱不過來,不知得多高興?!蔽荷泼駬崦鴺涓傻募y路,望向枝葉與天空相接的高處。

2009年4月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赴蘭考瞻仰“焦桐”后,在不遠處親自栽下一棵泡桐,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精神在神州大地永遠傳承。如今,“習桐樹”已郁郁蔥蔥,同“焦桐”遙相呼應,傳遞著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為民情懷。

“三害”不再,蘭考早已難覓當年災害肆虐的蹤跡;“焦桐”成蔭,仿佛無語訴說當年的感人故事。焦裕祿精神就像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跨越時空,熠熠生輝。萬里黃河最后一道彎上的蘭考,正奮力跨過邁向全面小康之路的“最后一個彎”。

與肆虐的“三害”決一雌雄

焦裕祿出生于山東博山崮山鎮北崮山村一個貧農家庭,因家境貧寒,幼年只讀了幾年書。日偽統治時期,他被抓勞工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1943年秋,他給地主當長工。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參軍到了河南,歷任尉氏縣副區長、區長,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及團地委宣傳部長、副書記等職。1953年6月,任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6月,任尉氏縣縣委書記處書記,1962年12月,先后任蘭考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焦裕祿到蘭考時,蘭考縣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為改變蘭考面貌,他抽調20名干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一支三結合的“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他帶領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縣大小風口84個,逐個進行了編號、繪圖,為防災抗災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1963年5月18日深夜,狂風呼嘯,大雨傾盆。第二天天還沒亮,焦裕祿便召開縣委常委會,安排全縣干部群眾排水。會后,焦裕祿脫去鞋襪,卷起褲腿,打著雨傘,帶領3位同志趕往水災最嚴重的區域。

這年11月19日至30日,焦裕祿組織除三害辦公室、農業局、科委和各公社農機站等有關部門64人,對全縣堿地面積、分布情況、地下水位進行全面丈量和調查。在普查期間,焦裕祿經常帶著行李、拿著干糧、挎著水壺,和鹽堿普查隊的同志一起深入一線。為了弄清一塊鹽堿地的情況,他們反復丈量、挖掘地下水,焦裕祿還經常用嘴品嘗是否含鹽堿成分。焦裕祿說:“用舌頭一舔,咸的是鹽,涼的是硝,又騷又辣又苦的是馬尿堿?!?/p>

經過10多天的艱苦工作,焦裕祿與普查隊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焦裕祿讓大家把鹽堿地按牛皮堿、馬尿堿、瓦堿、鹵堿、白不鹵、其他堿6類進行分類統計,繪制出全縣鹽堿分布、分類圖。他們通過對全縣35萬畝積水地進行詳細調查,深入分析得出結論:內澇是形成鹽堿地的根本原因。

這年秋,蘭考連續下了13天雨,全縣11萬畝秋糧歉收,22畝受災。他組織全縣干部群眾全力搶災救災,并帶領干部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濟糧款給受災群眾送上門。

12月11日,焦裕祿來到社員張傳德家,看到張傳德的愛人抱著1歲的男孩不停地流淚,忙上前詢問,原來孩子得了好幾種病,在當地看了一個多月也不見好轉。他趕緊到大隊給縣醫院院長高芳軒打了電話,要他們好好給孩子治療。打完電話,他還不放心,又寫了一封信,讓張傳德帶到縣醫院去。孩子住院期間,焦裕祿曾3次電話詢問病情。經過25天的治療,小孩吃得白胖,病全好了。這個原名叫張徐州的小孩,在焦裕祿逝世后,為表示繼承焦裕祿遺志,改名為張繼焦。

1964年2月7日,國家給蘭考撥來一批救濟棉花。救災辦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祿的棉襖很破,決定分給他3斤棉花,讓他換件新棉襖。同志們怕焦裕祿不要,就把3斤棉花票送到他家里。焦裕祿知道這件事后,又讓家屬把棉花票退了回去。他對救災辦公室的同志說:“救災物資是給群眾的,我們不能要。雖說我的棉衣破點,但還能穿,比起沒有棉衣穿的群眾強多了。作為領導,要時刻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p>

實際上,焦裕祿的許多衣物都該換了。一床被子用了幾十年,被里爛了就翻過來用,衣服、鞋襪補了又補。愛人徐俊雅總想給他換件新的,而他卻常常對家人說:“現在蘭考遭災,群眾生活很苦。跟群眾相比,咱穿得就不錯了。比我要飯時披麻包片、住房檐下避雪那會兒強多啦!”有一次,焦裕祿的一件已經縫了許多補丁的衣服又破了,焦裕祿又讓徐俊雅縫補。徐俊雅一看實在是破得不能再補了,就不愿意補。焦裕祿又求岳母縫補,焦裕祿的岳母也說太破不能補了。于是,焦裕祿就自己動手縫補,還笑著說:“補丁多了,穿著結實?!?/p>

1964年春天,焦裕祿病情惡化,地委負責同志勸他住院治療,他強調工作忙離不開不去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嫌藥貴不肯買。他還繼續堅持下鄉工作,肝痛發作不能騎自行車,他就推著走。當他躺在病床上時,仍在思考如何撰寫改變蘭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記著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趙家樓的莊稼淹了沒有,秦寨的鹽堿地上麥子長得怎么樣,老韓陵地里的泡桐樹栽了多少……

在昏迷中蘇醒后,焦裕祿意識到自己的時間不會有多少了,便嚴肅認真而又溫和地告訴醫護人員:“不要給我使用那么貴重的藥了,應該留給比我更需要的、更有希望的同志?!?/p>

這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急性復發逝世,終年42歲。

最經典的照片還是偷拍的

身披上衣、雙手叉腰、眼望遠方,這是焦裕祿照片中流傳最廣的一張,還曾印上郵票。如此充滿意境的畫面,竟是偷拍下來的。

作為全國最知名的縣委書記,焦裕祿留下來的照片非常少,以至于在蘭考的焦裕祿紀念館內,很多場景只能靠繪畫和雕塑再現。

蘭考縣委原通訊干事劉俊生接受筆者采訪時說,工作期間,焦書記發現并樹立了許多正面典型(也批評了不少反面典型),但對于自己的典型事跡,卻從不讓通訊員和外邊的記者報道。在老人的記憶中,焦裕祿對宣傳極其重視,縣里為劉俊生配備的還是德國進口的“羅萊福萊”牌照相機。會攝影的劉俊生跟他一起下鄉,焦裕祿每次都提醒道:“帶上你的照相機?!钡敲慨斠o他照相時,他就不干了,為此,劉俊生感到非??鄲?。

一次,焦裕祿又讓他背上照相機,隨他一塊下鄉。他們來到許貢莊生產隊的秋田里,把車子一放就去參加勞動了。這時,又激起了劉俊生拍照的念頭。他剛拿起相機,焦裕祿卻擺擺手,嚴肅地說:“不要給我照!”很多次,劉俊生想抓拍焦裕祿帶領群眾除“三害”、與老農促膝交談等艱苦樸素、忘我工作的感人鏡頭,往往每次把鏡頭對準焦裕祿時,他不是轉過身子給自己一個后背,就是埋下身子躲避鏡頭。

總是吃閉門羹,劉俊生有些納悶:不讓拍照還總是叫著我,焦書記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終于有一天,焦裕祿解開了謎底:“你記不記得有一次咱們去閻樓村,當時群眾正在翻淤泥,你剛把相機舉起來,就有群眾喊:‘加油干啊,縣里來給咱照相了。這就是你把鏡頭對準他們的意義,勝過我鼓半個小時的勁啊……你看,你的照相機多重要。以后,你不要照我,要照,就去給群眾照!”

焦裕祿平時很少照相,他在蘭考工作475天,只留下了5張照片,其中3張還是趁著他不防時偷拍的。焦裕祿逝世后,連標準像都沒留下。開追悼會時,用的還是1949年的照片。

1964年5月下旬,也就是焦裕祿剛剛去世不久,河南省召開了一個全省性的沙區造林工作會議。按照會議議程,上午由4位沙區造林先進縣的縣長發言,每人發言40分鐘。

第二位發言的是蘭考縣委副書記張欽禮。但張欽禮在發言過程中卻跑題了,“沙區造林”越講越少,而帶領人們進行“沙區造林”的焦裕祿事跡越講越多,他把“沙區造林”經驗交流會講成了焦裕祿事跡報告會。

人們深受焦裕祿事跡感動,沒有一個人提醒這位發言跑題的蘭考縣委副書記。一個小時過去了,主持會議的副省長王維祥并沒有讓他停下來,反而讓他繼續講,不受時間限制。張欽禮一口氣講了兩個半小時,全場400多人都聽得泣不成聲。王維祥立即宣布轉換會議主題,下午全體討論焦裕祿事跡。

會議結束后,河南省委做出向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同志學習的決定。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稱號。不久,新華社的記者到蘭考進行采訪,1966年2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引起全國轟動,才在各地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

焦裕祿的魅力,在于“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在于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一切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在于他帶頭實干,一步一個腳??;在于他有不屈不撓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而且善于從消極因素中看到積極因素,從困難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在于他一生艱苦樸素,以清廉、潔白的生活為樂為榮。這是焦裕祿精神依然常青的答案!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焦裕祿所做的每件事都心系民生,所說的每句話都出乎民聲。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仍在關心群眾的安危和生活。臨終前,他提出的惟一要求,就是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钪覜]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精神高地”走出“經濟洼地”

上世紀60年代,焦裕祿和他的繼任者們終于帶領群眾戰勝了“三害”。外出逃荒的人們回來了,蘭考人的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了,主食從紅薯面變成玉米面,后來又能隔段時間吃點白面。

除了“三害”,蘭考的面貌也發生了巨變,焦裕祿和焦裕祿精神感動、激勵著一代代人。然而,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的經濟依然落后。改革開放以后,發展的機遇一波接著一波,發展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不少周邊縣市抓住機遇異軍突起,到2014年蘭考卻有近10萬百姓在貧困中徘徊。

2014年1月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省以下各級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和基層組織中開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選擇河南蘭考作為自己的聯系點。這年3月,他來到蘭考,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特地來到焦裕祿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叮囑當地干部要切實關心貧困群眾,帶領群眾艱苦奮斗,早日脫貧致富。

早在2009年4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到河南視察,專程趕赴焦裕祿紀念園,瞻仰焦裕祿紀念碑,參觀焦裕祿事跡展,向焦裕祿陵墓敬獻花籃,并看望焦裕祿同志的親屬,與蘭考縣的干部群眾進行座談。習近平還來到焦桐園,瞻仰了焦裕祿當年親手種下的那棵泡桐。隨后,習近平在附近一片綠油油的麥田中,親自植苗、培土、澆水,栽下一棵泡桐。

2014年5月9日,習近平三到蘭考,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縣一級領導同志要珍惜崗位,秉公用權,安身、安心、安業,多為老百姓造福。

這一年,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在一次民主生活會上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守著焦裕祿精神,50年了,為什么蘭考的貧窮落后仍沒有根本改觀?”這一問,后來被稱為“蘭考之問”。蘭考,這片出了名的“精神高地”,何時走出“經濟洼地”?精神富有的蘭考縣為什么戴著一頂“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這樣的疑問,沉重地橫在每一個蘭考人心頭。就在這一年,蘭考作出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鄭重承諾。

很快,蘭考縣委以脫貧攻堅統攬發展全局,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探索出一條特色脫貧之路。干部駐村,俯下身子真扶貧。以往扶貧形式主義嚴重,被群眾形象地稱為“鍍金”“放大炮”,人見不著、事辦不了。蘭考縣選派科級干部、年輕后備干部345名,進駐115個貧困村,實行脫崗駐村,嚴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不脫貧不脫鉤,不拔窮根、不撤隊伍。蘭考在河南全省率先建立“先撥付、后報賬、村決策、鄉統籌、縣監督”的資金分配運行機制,有效提高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先后拿出3000萬元風險補償金撬動各類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發放貸款3億元,并對已脫貧戶通過信用評定爭取銀行貸款提供政府貼息,有效解決了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激發了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當地堅持政府推動、市場拉動、農戶主動、科技帶動、金融撬動“五輪驅動”,通過縣扶貧領導小組、縣直部門、鄉鎮領導班子、駐村工作隊和貧困農戶“五級聯動”,層層落實幫扶責任,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廣大黨員干部像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治理“三害”一樣,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忘我苦戰,把“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解決了貧困問題,干部作風也明顯好轉。

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并經河南省政府批準,蘭考縣成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的貧困縣。當年,焦裕祿拼盡一生,發誓改變蘭考面貌。今天,蘭考迎難而上,打贏了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張莊村,這個位于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后一道彎里的村莊,一座座蔬菜大棚排列在春日的田野上,昔日的貧困村如今面貌煥然一新。如今,蘭考的經濟增速連續多年位居河南省直管縣前列;高鐵、高速線路縱橫交錯,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展一倍……“后脫貧時代”的蘭考拉開了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大幕。

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內澇、風沙和鹽堿“三害”抗爭,播撒下千頃澄碧的希望。在物質上,焦裕祿給蘭考人民留下了一座“綠色銀行”;在精神上,他更為我們留下了一座豐碑?!鞍傩照l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睂乖5?,習近平一直十分崇敬,視其為人生榜樣。如今,他親手栽下的那棵泡桐也生機勃勃,與“焦桐”兩兩相照,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習桐”。

“焦桐”挺拔,“習桐”偉岸。從“焦桐”到“習桐”,是精神的厚植,更是信仰的傳承;是生態的文明,更是政治的清明;是黨心民心的凝聚,更是國家民族的興盛。從“焦桐”到“習桐”,兩棵泡桐彌壯,焦裕祿精神代代相傳。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弊哌M新時代,“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站在“焦桐”旁極目遠望,麥波千頃、澄碧如茵。蜿蜒而來的黃河,在蘭考北側轉彎,滾滾向前,那是蘭考邁向明天的嶄新身姿。

猜你喜歡
三害蘭考焦裕祿
《世說新語》:周處除三害
又訪蘭考
焦裕祿
《走進蘭考》:小人物故事展現大時代變革
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們說焦裕祿
周處除三害
走脫貧之路是蘭考對焦裕祿精神的生動踐行
蘭考交卷
周處勇除“三害”(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