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山有路“趣”為徑

2019-04-01 02:26沈俊俊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9年2期
關鍵詞:陳太丘文言文言文

沈俊俊

【內容摘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有了諸多創新之處,但文言文依然占據了整套教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部編版教學離不開文言文教學,可文言文在農村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究其原因是農村學生缺少文言學習的興趣,教師缺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因此,筆者以魏金德老師所執教的《陳太丘與友期行》一課為例,淺略探討如何有效激發農村學校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內在動力,創新農村教師的文言趣教法。

【關鍵詞】以“名”激趣?拓展激趣

文言文是中華傳統文明的瑰寶,是華夏民族的語言之基。文言文始終承載著修身正氣、古為今用的重大歷史意義。因而,文言文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新教材中依然占據極大的比重?!缎抡n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p>

一、無趣之因

1.從客觀方面而言:

(1)文言文是距離學生生活體驗最遠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時空差異,它的特殊背景、文學語法、詞義性質等都與現代漢語產生了很大差別,這就使得學生在閱讀文言文時有一定的認知障礙,還是需要依靠單純的記憶背誦去做基礎,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2)初中學生剛進入晦澀難懂的文言學習,無法做到抑揚頓挫的正確朗讀及“信”“達”“雅”地理解釋義,未認識到文言魅力所在。(3)中小學的文言文學習銜接有較大落差,學生缺乏文言思維能力,無法將知識進行有效遷移。

2.從主觀方面來說

(1)文言文教學始終存在“字字解釋,句句落實”的肢解教育,教師過于注重個別字詞句子的積累,全程采取灌入式的機械講解,放棄“文”而只講“言”,對于文章所蘊涵的韻味、文化、語言不做考究,完全忽視了文言文作為“文學”的人文審美價值。(2)學生自身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每堂課該著重抓什么去學習全然無知,只是盲目地去接受強記,文言的閱讀量嚴重不足,沒有形成系統的文言閱讀語感,也不會主動去做相應的課外積累,缺少文言閱讀的興趣。

二、有趣之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是部編版語文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八課《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二則,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可以說是學生初中階段的啟蒙課,因而筆者以為本課設計尤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而魏金德老師所教授的《陳太丘與友期行》恰恰符合這一教學重點。此篇古文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場關于守信與不守信的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是一篇難得的正己、修身的范例。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而教師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中創設無限的趣味,激起學生對文言閱讀的興趣,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三、使趣之法

生活中凡是有“趣”的事物,就可以讓人愉快,讓人產生興趣。好的課堂,是一塊磁鐵,能夠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魄,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趣味教學會使學生將自主學習當成習慣,會將自己的主體地位顯現出來,最終將語文學習當成一種“美的享受”。那么,該如何將“趣味”之路走好呢?

1.以“名”激趣,拓常識開眼界

上課伊始,魏老師直接提問“陳太丘是誰”來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激發求知欲。稍作停頓,看到學生茫然又興趣盎然的眼睛,她又說“大名陳寔,曾經做過太丘長?!苯又龑W生明了形式多樣的古人稱呼之法,本文的“陳太丘”就是以他的姓和他的官職來稱呼。然后她脫口而出“一個小小的稱呼,可以看出古人其實很有意思,古人寫的文章也很有意思?!?/p>

魏老師就是這樣如行云流水般將小小文言常識輸送到學生滿是疑問的大腦中,拓寬孩子們的眼界。

這樣的導入設計,一改往常的“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體現少年兒童聰明智慧的故事?”“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事后發現學生回答的問題要么是太熟悉的,老掉牙!要么是學生根本沒有聽過的,如果讓一位學生講下來,可能導入的部分就要五六分鐘,從時間上不劃算,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也容易讓學生提不起興趣。魏老師的導入設計就妙在能有效把握時間,激起學生無窮的好奇心,并給與學生恰到好處的知識滿足感。

2.拓展激趣,增素養寬天地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币虼?,教師必須結合實際進行拓展,但又必須立足在“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只有這樣,學生閱讀文言的能力才可能超越課堂。同時,拓展所選取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知識積累等,要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魏老師提出“三個人身上共有的率真、率性,也正是那個時代人的共性。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活在真性情里,做的是真實的自己。要想了解更多那個時代的人和事,不妨翻翻《世說新語》,看看其中的《小時了了》、《楊氏之子》……”魏老師的延伸介紹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一篇文章的閱讀自然引入到整本書的閱讀中。她慢慢地把與文本相關聯的延伸滲透到學習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仿佛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也更渴望去一睹魏晉之風流。

總之,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初中文言文趣教法在于老師如何使學生對枯燥的文本產生興趣,讓學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經過淺略的研究實踐,筆者發現以上幾種文言文激趣法同樣適用于其他文言課堂,相信只要像魏老師那樣深入淺出、適時引導、巧妙轉化,文言文教學課堂必能妙趣橫生。

【參考文獻】

[1]王柏勛.語文教學情趣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廣嚴學校)

猜你喜歡
陳太丘文言文言文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陳太丘與友期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陳太丘與友期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忘炊竊聽
摭談聞一多的文言詩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