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

2019-04-08 09:10張丹珂
文理導航 2019年7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對策

張丹珂

【摘 要】本文觀點為: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過程中存在誤區。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導致了文化輸入的失衡,西方強勢文化的輸入結果使大學生普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雙向文化交際最后變成單向文化輸入。教師自身的身份構建和跨文化意識的提高也是在跨文化教學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剖析了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誤區;對策

外語教育從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教育活動。而目前的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存在普遍的誤區,主要是把教學的中心局限在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上,缺乏母語文化的對等輸入。教師在跨文化教學中身份建設的矛盾及如何提高教學者自身的跨文化綜合素養也是當前跨文化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跨文化教學中的誤區

(一)英語教學中缺少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輸入

跨文化交際是一種雙向交流,和西方國家文化在我國高校校園中已經大行其道的現實迥然不同的是,我國傳統文化在高等院校英語教學中始終處在失語的狀態下。曾經有研究者提出,我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只是強化了對英語國家物質、制度、習俗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內容的介紹上,但對跨文化交際主體其中一方也就是中華文化背景的英語語言表達,一直處在被忽略的狀態之下。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英語課堂中,教師會受到教學課時、班級規模大小及自身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制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通常以英語語言及西方文化為主要教學內容,但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西方國家文化未能實施科學、理性的分析與判斷,又未加選擇地灌輸給大學生,極少會教授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通過一份調查資料發現,當前我國大學生對元宵節、清明節和端午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的來源知之甚少。一些受訪的高校學生表示,雖然能夠使用英語闡述西方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現象,但卻無法使用英語表達我國傳統的文化節日,也不清楚究竟到哪里才能學習到對中國文化的規范化英語闡述。正是因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課堂之中處于失語的狀態,所以造成了中西方文化在導入上的巨大失衡。

(二)英語教學中沒有深刻意識到西方文化強勢入侵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語言與文化是無法分割的,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在教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會大量導入相關英語國家各方面的文化,主要涵蓋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國情、風俗等諸多方面。呈現出了一種以美國為首的強勢國家憑借其經濟、政治、軍事、報刊、書籍、電腦軟件、電影、電視臺和互聯網等媒體的優勢,將自己的經濟理念、價值觀念、文化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推銷給弱勢國家,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響、同化他國的一種不平等的國際文化交流現象。西方文化思潮極大地沖擊到了當前95后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讓其逐步顯現出生活習慣上的西方化,例如:大學生注重洋節的程度遠遠超越中國的傳統節日;對西方電影狂熱追捧,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卻無人問津……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使許多高校學生錯誤地認為:西方文化是先進文化的象征,而中國文化是落后文化的代表,中國要想擺脫落后,融入現代世界,只有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拋棄傳統的、后的本土文化。這樣的結果便導致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喪失了文化之間彼此尊重和相互學習的平臺,最后變成了強勢文化的單向灌輸。

(三)沒有抓好高校英語教師身份的建構和跨文化意識的提高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大學英語教師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文化主體身份建設和自身跨文化意識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會傳遞給學生,這是由于他們不僅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還是高等教育的執行者。根據霍夫斯蒂德的觀點,跨文化接觸不會自動帶來相互理解。英語教師在新文化環境中,要努力克服“文化休克”,應秉持客觀批判的文化視角,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在專業知識上,英語教師應持續強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持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積極地找到更為理想的文化教學手段。高素質文化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同時具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努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實施跨文化教學的目標。

二、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教師要幫助學生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之中提高文化自信心

我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一定要全面重新審視已經處在失語狀態下的燦爛中華傳統文化,全面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在歷史長河之中所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讓人感到欣喜的是,如今部分高校的英語教材已開始更多地關注我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在中西方文化比較等內容上有所涉獵。比如:在教學中可引入對中西方不同姓名文化之間的對比,運用對兩種迥然不同的姓名構成之比較,大學生們就能更好地掌握“family name”與“given name”所具有的不同意義,弄明白英語文化之中的first name、last name與中華文化中姓、名之間的關系。立足于對中西方姓名內涵之比較,大學生們還可全面體會到英語中的表音文字與中文中的表意文字之差別,認識到中文之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出大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提升其民族自信心以及維護文化安全的責任感。

(二)要積極改進教學手段以提高大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傳統意義上的高校英語教學習慣于讓大學生被動地接受各類知識,卻不關注提升大學生的積極性,忽略了引領大學生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識,以及深入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鑒于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認真設計具體課程,不斷加強對大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育。在文化教學上完全可以充分借鑒海因茲兩難教學理論,也就是可以應用沖突交往或圍繞道德兩難的課題開展小組討論,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大學生們出現認知上的失衡,進而指導學生們在努力尋找新的認知平衡中持續提升個人的道德判斷能力。英語教師完全可以從某一文化現象抓起,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分組開展辯論,從而指導大學生更加全面地分析各類文化現象所具有的本質特征,而且還能使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產生自身獨立而又客觀的認知。與此同時,還應積極鼓勵大學生將自身的認知結果通過班級報告的方式和他人交流。要有計劃地從多個不同角度地實施、討論與評價,從而讓大學生群體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大的發展,并且使其批判思維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如此一來,其對英語教學中所牽涉到的西方文化知識就會不再盲目地加以崇拜,而是能更加辯證地對待。

(三)教師要在跨文化教學中保持反思的能力

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與教材的接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 教師的跨文化綜合素養形成不僅源于對教學材料的認知和理解,還包括源于自身知識結構、認知局限及人生觀世界觀的綜合影響。在跨文化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持續的反思,不斷獲得新的發現與啟發,在原有經驗中不斷提升,從而獲得自身在跨文化方面新的體驗和經歷。這種自覺的、有意識的做法會幫助教師在跨文化教學中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識,還能有效地、有針對地對學生的跨文化學習進行高效指導,幫助學生順利進行語言學習和文化交際。

結束語

總之,在世界一體化趨勢愈來愈顯著的當下,在跨文化理論指導下的英語教學中,對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培育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已成為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誤區,努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綜合能力素養,秉持理性客觀的文化視角,導入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與背景知識,深入探究西方文化課題,優化教學方法,為大學生創設出良好的語言學習情境,有效消除跨文化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批判思維的能力,為其日后的跨文化交際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戴曼純.國家語言能力、語言規劃與國家安全[J].語言文字應用,2011(4)

[3]吳淑瓊.外語視角下的“中國文化失語癥”現象[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4)

[4]王寧,孫煒.論母語與母語安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5]余磊.大學英語教學中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2013(10)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教學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