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師惰性現狀與啟示
——基于東部地區中小學幼兒園的調查研究

2019-04-10 06:16邵光華
教師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教齡惰性青年教師

邵光華, 張 妍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寧波 315211)

教師惰性可以理解為教師在教育變革過程中,由于對教育現實(特別是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不滿而表現出的消極、抵制情緒,或因循安逸、保守、落后思想而不愿改變老做法或舊方式而保持原有狀態的心理傾向,或是對一些應該做之事拖延、不愿做。就教師惰性成因而言,已有研究指出,教師惰性主要是由教師個體的主觀精神狀態不佳、社會對學校及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增大等所致。[1]現代技術如多媒體教學易導致教師惰性滋生。[2]在集體備課中,組內細致分工也容易導致青年教師滋生不去把握全局的惰性,主備精心備課易導致青年教師滋生不去鉆研文本的惰性,重教輕學易導致青年教師滋生不去分析學情的惰性,務實重于務虛易導致青年教師滋生不去嘗試教研的惰性。[3]學校管理者求穩怕亂、本質主義的思維方式、應試教育的巨大慣性等也會催生教師惰性。[4]在教師惰性消除方面,有學者提出,拒絕教育惰性需要校長和教師共同努力,校長要以先進的辦學理念,構筑積極向上的學校精神,找到學校的靈魂;校長要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無助”問題,幫助教師找回職業的幸福與快樂,讓教師獲得職業認同;教師要強化職業意識,實現教師個人的自主發展和主動發展,高質量地享受自己的教育人生。[5]

教師惰性一直是學者關注的話題,但有關教師惰性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教師實際工作的思辨性分析或是對工作狀態描述性研究,調查研究類不多,對于青年教師群體惰性的研究缺乏,而這個群體更值得關注。本研究欲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了解當前青年教師惰性現狀、成因及差異,并尋求有效預防或緩解青年教師惰性的策略。

一、研究設計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非結構化的開放性問卷調查。在開放性問卷中,要求被調查者描述或說明教師惰性程度、主要表現及形成原因等。對回收數據采取質性分析和量化處理相結合方式,其中,為了進行量化分析,數據統計時,對惰性程度從嚴重到不嚴重分四擋并分別賦值3-0。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樣,取東部發達地區五十余所中小學及幼兒園240名青年教師(教齡不超過15年)作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為80%。調查對象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性別及區域人數學段人數教齡人數男26幼兒園140—3年40女166小學674—6年50城區116初中557—9年35鄉鎮76高中5610—12年3412—15年33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 青年教師惰性整體而言不算嚴重,但區域差異顯著

教師自我描述結果統計顯示,青年教師認為自身存在一定惰性,但整體而言情況不太嚴重(M=0.651,SD=0.855)。但從比例上看,惰性嚴重者和較嚴重者共占比11%,惰性不太嚴重者占比37%,不嚴重者占比52%。具體差異情況分析如下。

1.男女青年教師惰性程度差異不顯著

通過對不同性別青年教師惰性程度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男性青年教師惰性程度(M=0.88,SD=0.82)高于女性青年教師惰性程度(M=0.63,SD=0.88),但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t=1.450,p=0.156>0.05)。進一步分析發現,男女教師中認為惰性嚴重或比較嚴重者所占比例分別是11.5%和10.2%,基本持平。

2.城鄉青年教師惰性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

城鄉青年教師惰性程度的數據分析顯示,鄉鎮青年教師惰性程度(M=0.83,SD=0.999)顯著高于城區青年教師惰性(M=0.53,SD=0.727)(t= 2.362,p=0.019<0.05)。分析城鄉青年教師惰性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有幾個方面,一是當前鄉村學校生源質量不高,條件好的學生都被送進城區讀書,導致教師教學成就感低,獲得感差,導致教師內在動力不足;二是鄉村學校管理可能沒有城區嚴格,相對松懈,給教師造成可以“偷懶”的環境;三是鄉村青年教師可能自我要求偏低,追求不高,進取心不強;四是鄉村教師待遇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進一步分析發現,鄉鎮青年教師中惰性嚴重或較嚴重者占比18.4%,而城區青年教師中占比僅為5.2%。

3.不同學段青年教師惰性不存在顯著差異

關于不同學段青年教師惰性程度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學段的升高,青年教師的惰性越來越強,幼兒園教師惰性(M=0.43,SD=0.852)低于小學(M=0.60,SD=0.836)和初中(M=0.60,SD=0.784)教師,小學和初中教師惰性低于高中教師(M=0.82,SD=0.936)。但通過單因素ANOVA分析發現,不同學段青年教師惰性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F=1.216,p=0.305>0.05),相對而言,高中學段青年教師存在較嚴重的惰性。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隨著年段的增高,教師的時間越來越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正如高中青年教師所表示的:“工作量超?!?,“經驗不足,擔心班級學生成績不理想,壓力大”,“整天埋在題海里,可能比學生的題海還要深”,“據有經驗的老師說,不在題海里摸爬滾打幾年,是教不出成績的,這是高中青年教師成長之路”。這樣就容易產生解題倦怠而最后轉變成工作惰性。進一步分析發現,高中青年教師中,惰性嚴重或比較嚴重者占比14.3%,而小學和初中青年教師中,惰性嚴重或比較嚴重者占比9.0%。

4.不同學科教師之間惰性存在顯著性差異

一般認為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在教學方式上存在差異,尤其是中學文理科教師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將高中、初中教師按學科分為文科和理科教師,文科教師以英語、語文為主,理科以數學、化學、物理、科學為主,想分析不同學科教師惰性是否有差異。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理科教師惰性程度(M=1.28, SD=1.192)顯著高于文科教師惰性程度(M=0.51, SD=0.614)(t=4.402,p=0.000<0.01)。這似乎與我們自認為的理科教師整體忙的不亦樂乎應該不會有太大惰性而文科教師相對輕松經??吹剿麄儭傲奶臁憋@得更惰性些的認識相沖突。但仔細分析一下也有道理,因為一方面惰性有不同的表現方面,如許多學校要求寫教學反思,理科教師顯然寫起來沒有文科教師輕松,許多理科教師都不愿意寫,教學反思的惰性也就慢慢高過文科教師;另一方面,理科相對文科來說,作業多,批改起來復雜,用時多,如此理科教師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學習,學習惰性顯得過重。進一步分析發現,理科教師惰性嚴重或比較嚴重者占比31.0%,而文科教師中占比僅為3.7%。

5.青年教師惰性在教齡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不同教齡青年教師惰性程度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教齡青年教師惰性程度從低都高順序如下:4—6年”惰性(M=0.54,SD=0.788)、“7—9年”惰性(M=0.60,SD=0.812)、“0—3年”惰性(M=0.70,SD=0.853)、“10—12年”惰性(M=0.71,SD=0.760)、“12—15年以上惰性(M=0.76,SD=1.091)。通過單因素ANOVA檢驗分析顯示,不同教齡青年教師惰性不存在顯著性差異(F=0.433,p=0.785>0.05)。從中我們發現,除0-3年教齡的初入職教師外,整體而言,惰性是隨著教齡的增加逐漸增強的。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教齡的增加他們認為自己不斷積累的工作經驗足以應付教學工作。也可能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逐漸變成老油子了”,教學質量過得去,對工作上的任務就可能慢慢松懈和拖沓。至于剛入職的0-3年教齡教師的惰性為什么處于中間位置,原因可能是這個階段的教師只是忙于教學就夠焦頭爛額,所以,其他事情就懶得做,或無暇顧及,表現出整體惰性程度偏高。盡管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這個變化趨勢似乎預示著教齡增加會帶來更大的惰性,或是說,教師越“老”惰性越大。進一步分析發現,在12-15年教齡的教師中,存在嚴重或較嚴重惰性的教師比例占18.2%。

綜上,從青年教師惰性情況來看,整體而言不太嚴重,在性別、學段、教齡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城鄉存在顯著性差異,鄉鎮青年教師惰性相對嚴重,對中學教師而言,也存在學科間的顯著性差異,理科教師惰性相對強些。

(二) 不同青年教師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的惰性

盡管青年教師整體而言惰性不嚴重,但在調查中發現,青年教師在許多方面存在惰性,不同教師會存在不同方面的惰性。

1.教學方面的惰性:教學準備不充分,教學設計不講究,教學態度不積極

49.5%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存在教學方面的惰性。一是教學準備上,備課不充分,不認真,不及時,用時少。有些鄉鎮青年教師表示,“有時上課前幾分鐘才備好課,有時不備課拿著課本就去上課”。備課時,懶于思考,多憑教參,對學校寫紙質教案要求有抵觸。二是教學設計上,不能夠用心設計教學,不能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過于依賴網上資料或已有課件,缺少精心設計一些精彩教學活動的心向。三是教學方法上,對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方法墨守成規不思改變,不愿積極嘗試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愿主動追求教育教學改進而樂于固守原狀,較少使用不太順手的新型教學手段,課堂缺少變化。

2.教輔方面的惰性:作業批改敷衍了事,特殊學生輔導缺乏耐心,學生管理不夠主動

15.6%的被調查教師提及存在教輔方面的惰性。一是作業批改,許多教師都覺得作業批改讓人產生工作倦怠。二是對待特殊學生課外輔導不夠上心,許多特殊學生需要教師個別輔導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教師盡管知道,但缺少耐心,不愿花時間去輔導。三是在學生管理方面不主動,很多青年教師逃避擔任班主任工作,認為班主任事情多、壓力大,“只想上完課就下班”。

3.教學工作之外的惰性:對待行政布置的任務拖延,消極對待

10.4%的被調查教師提及對于教學之外的事務工作存在惰性,往往消極面對,拖延抵觸。青年教師往往將自己的工作局限于基本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就認為自己的工作已經結束。有的青年教師表示,在迎接上級各種檢查而要做的各種材料的準備上存在較為嚴重的惰性。

4.專業發展惰性:專業學習缺乏主動性,培訓抱有應付心態,不重視教科研

33.3%的被調查教師存在專業發展和成長方面的惰性。一是進取心不強,不求改變、不求發展、不求進取,課外自我學習缺乏主動性。如有的教齡較長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擁有的知識能夠滿足教學需要,暫時沒必要再去提高”。二是不重視教科研,較多青年教師表示自己對教科研任務并不重視,尤其是在論文撰寫方面,較多教師表示自己的論文數量很少,平時最怕撰寫論文,總會找各種理由不寫,或者是能拖則拖;教學上僅滿足于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不會自覺主動地思考教學問題,對撰寫論文有抵觸情緒。

(三) 青年教師惰性致因是多方面的

教師的惰性產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主要集中在社會、學校和自身的不同方面。

1.社會因素方面

62.6%的被調查教師提到惰性致因的社會方面的因素,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教師的“權威”受到挑戰。隨著社會群體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教育信息公開化,現實中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似乎正在逐漸減弱,使得教師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常常被質疑,讓教師很“郁悶”。一方面,家長受教育水平高,看待教育教學有自己的想法,對待學校教育的態度也不那么“尊敬”,總想指指點點,影響著某些教師的心情。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網絡媒體的普及,以及家教培訓機構的迅猛發展,學生課前已有的預備知識明顯增多,學生對教師似乎也不那么“崇拜”或“恭敬”,而帶給一些教師的情緒就是“真是一群白眼狼,不值得教,不值得花力氣”,惰性就會抬頭。

(2)某些公眾輿論的偏頗?,F代社會對教師在道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字為先”,社會各界針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公開評價也越來越多,而且在許多學生的事情上都是站在“道德”層面批判教師,這給有點血氣方剛的青年教師難免帶來一些負面情緒,產生心理挫傷,尤其是在學生管理上,導致從“不能強硬地管學生”到“不敢管學生”,再到最后“不愿管學生”,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惰性日益凸顯。

(3)薪低升職無望。雖然近幾年教師的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但教師工資仍相對偏低,住房緊張,尤其是鄉村教師。教師職稱晉升評定門檻高,名額少,條件苛,機會少,難度大。

2.學校因素方面

在致因中,71.9%的被調查教師提及學校因素,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學校管理不科學。學校管理方式不當,挫傷青年教師的感情,使之產生惰性。如領導在某些涉及教師利益的事情上處理不公,與青年教師之間溝通不到位,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和工作評價不客觀,學校獎懲有偏向,績效工資不合理,等等,使青年教師感覺自己沒有得到公正待遇,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導致失落感。有的青年教師表示,“學校許多做法讓你心里不痛快,只想對著干?!庇行┦怯捎趯W校管理過松,出現“偷懶盲區”,或是由于管理不科學而帶來與教學無關的瑣事過多。

(2)負擔壓力大。許多教師表示,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負擔重,工作時間長,絕對不像公務員那樣八小時之外的時間全是自己的,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完成教學任務外,還要負責處理班級日?,嵥槭虑楹屯话l事件。一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基礎差,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教育期望,直接壓在教師身上,使得教師感到力不從心,產生疲憊感。

(3)追求學業成績。備受學校和家長關注的學生考試成績既是教師的“命根”,也是導致教師惰性的原因之一。當班級學生成績不夠理想時,教師不僅內心受到打擊,還將面對來自領導和家長的指責或抱怨,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學生成績上,而自認為提高成績的方法是讓學生多學多練,因此,大量的練習作業充斥在課內和課外,導致教師很多時間用在作業和練習的選擇和批改上,“心無旁騖”,在其他方面顯得不夠積極主動,顯現惰性。

3.教師自身方面

81.3%的被調查教師提及惰性是由教師自身因素引起,具體可歸為三個方面。

(1)不良性格特征。教師自身的“不良”性格特征是導致惰性的一種重要原因。一些人喜歡學習,爭強好勝,積極上進,抱有強烈成就動機,通常不易產生惰性;而有些人喜歡安逸享受,不勞而獲,畏懼困難,循規蹈矩,缺乏進取心與發展動力,易產生惰性。

(2)成就感弱。一些青年教師盡管專業知識很豐富,但是課堂組織和管理能力較弱,面對課堂突發事件不知所措,缺少教育機智。一些教師時間管理能力差,靈活度不夠,缺乏自控力,“整天忙忙碌碌不知在忙些啥”,平時稍微增加工作任務或是臨時改變計劃就感到手足無措,覺得安排被打亂,就會感到厭煩。一些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素養較差,找不到自我有效提升的方法,產生焦慮。這些都導致教師低成就感。如果教師經常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無獲得感,在工作中便易產生倦怠,懶得去做。

(3)職業操守偏低。職業道德對職業人士是一種束縛,也是一種強迫。一些青年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較差,很多是獨生子女,把教育當作一種差事來做,上完課就算完成了任務。一些青年教師教育觀有問題,不能正確把握教育的意義以及履行教師的職責,課堂教學之外的事情懶得去做;還有一些青年教師因經濟原因私下里做家教,而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精力投入,顯得有惰性。

三、研究建議

在問卷調查中,94%的被調查教師表示,當意識到自己存在惰性時會通過多參與教研活動、多閱讀書刊或心理暗示等各種方式去試圖克服,只有6%的教師表示沒有想著去克服自身惰性。其中部分教師表示自己盡管嘗試去克服惰性,但成效不大,有的認為造成惰性的原因無法改變。在意識到惰性存在并能夠想著設法去克服,表明多數教師有克服自身惰性的意向,這是一種積極的現象,這可能也是青年教師惰性為什么不是太嚴重的一個原因。但是,為了有效防止或克服青年教師惰性,尤其是鄉鎮學校教師,還有中學理科教師,仍需社會、學校、教師自身共同作出努力。

1.形成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是解決青年教師惰性問題的有效途經

社會要從各方面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積極支持和理解,使青年教師感受到人文關懷,獲得工作動力激勵,緩解職業壓力,克服自身惰性。

首先,通過國家相關政策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引起全社會正確認識教師職業,真正落實精神層面的尊師重教,讓青年教師從工作中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社會的尊重,從而對職業產生榮譽感和自豪感,并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身到學校教育活動中來。同時,由于導致社會對教師產生偏見的是個別的“害群之馬”,因此,需要盡早建立和完善“教師退出機制”,及時把沒有能力、不適合做教師的人員轉崗或清除出教師隊伍。

其次,家長的“望子成龍”心態導致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不合理的定位,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績更好,相互攀比,而無視學生間客觀差異性的存在,應引導社會和家長給予學生和教師合理期望和要求,尤其是對青年教師,要從他們還在成長的角度去關懷。相關部門和媒體要做好正面宣傳,使普通公眾認識到教師也是一個真實的普通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并不能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社會和家長對教師的責任應給予理性對待,不應將所有責任都推到教師身上,而應將社會的責任還給社會,家長的責任還給家長,學生的責任還給學生,[6]以此來減輕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與負擔,幫助青年教師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工作。事實上,鑒于學生差異的客觀存在,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家長過高期望的那樣。

第三,切實落實好教師待遇,尤其是鄉村教師。讓青年教師從待遇上感受到自己的相稱地位,扭轉青年教師“拿多少錢干多少事”的消極心態,堵住青年教師私下里從事家教而懈怠正常工作的不正之風,也可以考慮“高薪養廉”。關注青年教師的情感需要,特別是鄉村教師,善于發現閃光點,給予更多的表彰和鼓勵,滿足心理需求,提高獲得感,增加職業幸福感,以激發教師內在動力,提高工作積極性。同時注意拓寬青年教師的視野,從更高的境界認識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崇高和偉大,充分認識到教育是立國之本,真正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從而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產出工作內驅力。

2.樹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能有效避免惰性的滋生

對青年教師而言,更多地要考慮“八零后”“九零后”這代人的特點,講究人性化管理和高尚精神引導,更多地講究民主和公正。

首先,學校應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建立和完善教師的績效評價體系,確保評價激勵機制的科學性、有效性、發展性。在績效評價中改變“唯成績論”“唯升學論”的做法,兼顧教師平時的工作態度、道德修養、學術科研、關愛學生等方面。只有綜合考查、合理賦值、賞罰分明的評價體系,才能充分激發教師各方面的工作熱情。

其次,關心青年教師,減低青年教師對高強度工作的倦怠感,學?;蛳嘟鼘W校連片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青年教師文體活動,使青年教師有時間放松身心,調節快節奏生活方式,有效降低青年教師工作的緊張度和疲勞感。同時,學校要科學合理地為青年教師減負,適當控制工作量和工作時間,使青年教師既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教學、鉆研教學,又能勞逸結合、調節心情,緩解工作壓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第三,針對教師學習惰性,學校應多關注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努力構建學習型組織,將教師組成一個或多個學習共同體。根據組織學習理論,充分發揮校長、教導主任、教科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在學校組織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奔著一個共同目標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以及師德修養。通過學習,讓青年教師不僅擁有扎實的學識,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3.引導青年教師正確認識惰性并積極采取手段疏緩排解不良情緒和心理困擾,降低惰性滋生機會

“解鈴還須系鈴人”,教師惰性的減低和克服最終要靠教師本人的努力,轉變觀念,保持良好心態,不斷提升自我思想境界,保持身心健康。

首先,青年教師應培養自我意識,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分析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突破“八零后”“九零后”的自我中心主義,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自我獲得感,促使自己樂觀向上,形成積極的教師心理品質。在遇到困難時,能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戰勝挫折的勇氣。在產生不良情緒時,善于合理宣泄釋放,調節心理平衡。

其次,教師是最應該秉持終身學習理念的人。青年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增進新知識,不斷提高立德樹人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技藝、革新教學方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才能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從學生的積極反饋中獲得成就感,保持教學熱情。只有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才能不懈怠地工作。只有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克服思維惰性,在面對日復一日的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考試時才不至于產生厭倦和惰性,保持一種常上常新的感覺。這唯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實現這種情緒調控。

第三,青年教師的生活與工作都離不開人際交往,需要處理好與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等各方的人際關系,尤其是師生關系及同事之間的相互支持關系,可以減弱青年教師的職業孤獨感,幫助青年教師預防或克服職業倦怠。其實,當下學生的進步及成就反饋常是教師的強心劑,往屆學生良好發展的喜訊常使教師引以為豪,這些都能給教師消除惰性保持奮進的心態帶來良好的效應。教師要善于聯絡,保持與往屆學生的聯系,不斷獲取他們的成績和進步,有助于調節自己的心情。

猜你喜歡
教齡惰性青年教師
離散分布對惰性基彌散燃料傳熱的影響研究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列舉法的惰性——老師,我怎樣學會深度學習(新定義集合篇)
湖南省孤獨癥康復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刺破天空的“忍者飛鏢”——美軍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導武器
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激勵教師終身從教
中學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研究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基于惰性基質燃料PWR嬗變技術研究
馬秀珍:建議提高教齡津貼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