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探究式”培養模式研究

2019-04-17 12:57樸鐘宇
教育教學論壇 2019年14期
關鍵詞:工程化探究式培養模式

樸鐘宇

摘要:針對機械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提出一種“探究式”培養模式。改變先理論學習后課題研究的一貫培養模式,提出入學后先進入實驗室,在實踐中累積問題,是為“探”;然后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的放矢地選擇并學習理論知識,并反哺于實踐,是為“究”。通過“探”與“究”的靈活交叉,提升研究生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促進理論知識在課題實踐中的靈活運用,提高研究生自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力為后續深造奠定基礎,又可促進研究生群體的“工程化”。以兩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為例開展試點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梢?,通過該培養模式可以實現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該群體的多元化發展注入驅動力。

關鍵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究式;創新能力;工程化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4-0230-04

引言

研究生是科研隊伍中精力最充沛、思維最活躍、可塑性最強的群體。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最高層次的教育,擔負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如何最大程度上發揮研究生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的能動性是推動研究生教育不斷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

理論課學習是研究生開啟科研工作的先導。當前,“研究生課程本科化”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研究生課程缺乏學術探究性的重要表現。課程設置層級性不強,部分研究生課程體現為對本科生課程橫向的平面式擴展,沒有凸顯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高要求[1,2]。部分研究生導師對理論課學習不夠重視,過分強調研究生“做中學”,導致研究生理論基礎不牢固,科研初期尚能應付,隨著課題深入,無法突破關鍵科學問題,限制了研究生的深層次發展[3,4]。

為使高校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具有更強的自主研究和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不斷優化改革是關鍵舉措。面對新形勢下社會需求,在充分激發研究生科研和實踐潛能的前提下,應積極探索具有高適應性培養模式。尤其應該注重研究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在實踐中靈活的運用,為不斷涌現的“科研靈感”尋求理論武器,推動更多的“臆想”成為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

一、“探究式”培養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一)“探究式”培養模式的設計

為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針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提出了一種“探究式”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設計和實施的前提是研究生培養的主體們必須從思想上重視課堂教學這一理論學習武器,擺脫以往研究生教育重視“科研實踐”,輕視“課堂教學”的舊思路。提出以研究生學位論文內容為出發點的課程選擇模式。先介入課題研究,帶著問題具有針對性的選擇理論課,并深入學習,然后帶著理論武器應對科研實踐中遇到的難題。提升課程選擇的針對性,實現科研實踐與理論學習的互助、共贏?!疤骄渴健迸囵B模式的總體思路是“先研后學、邊研邊學”,即入學后先熟悉課題、實驗室,再帶著問題學習理論知識,然后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最后形成學位論文并答辯畢業。培養模式的設計圖如圖1所示。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生涯分為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規劃不同的內容,既層層遞進,又互為依托。這種有機的關聯使得培養模式不會陷入一成不變的僵化,而是隨著培養效果不斷轉換、微調,柔性的適應社會、學校、導師的培養要求。

第一階段,熟悉科研方向,深入了解碩士論文的核心工作。這個過程中導師應負起更多的責任。首先,導師應規劃好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主體工作,需要預判研究生在未來的課題研究中可能會遇到的理論短板,結合研究生本科階段的教學層次和知識水平,查缺補漏,重點學習與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所以,入學之初,導師就應與研究生就課題組情況、在研項目主要目標和計劃等方面展開多輪深入的討論,輔助研究生以較快的速度了解將要展開的科研方向。通過以老帶新的模式,讓研究生直接進入實驗室,在導師和高年級研究生的幫助下,學習操作各類實驗設備,充分體會實驗室氛圍,對科研方向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判斷。結合自己的本科學習基礎,讓研究生總結自己的理論短板,結合導師對課題研究所需理論知識的預判,完成選課工作。

第二階段,課程學習與實驗室實踐相結合,帶著明確的問題開展理論知識學習,同時不斷運用知識武器破解實踐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這個階段對于機械類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特別重視數學、力學類基礎課程的學習,為使用模型描述實驗過程、現象等后續工作奠定基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重點則完全根據課題性質決定,以便于充分理解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并為揭示實驗中新現象的機理奠定理論基礎。另外,綜合素質提升類的課程也必不可少,提升研究生的邏輯組織、文獻閱讀和論文撰寫能力;鼓勵研究生多參加課題相關的講座、研討。當然,嚴謹而規范的學術道德教育也在這一階段開展,學術道德的教育在整個培養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環節,“樹人”先“樹德”。

第三階段,運用理論知識順利開展學位論文相關研究,查缺補漏,再返課堂進行理論學習。研究生主體課程修完后,再進入實驗室開始全面的科研工作,運用已經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對課題的理論和自身理論儲備設計自己的學位論文框架。在導師指定的課題方向內,自由地開展拓展性的學習。這個過程中,必然還會遇到新的問題,如無法解釋的現象、晦澀難懂的文獻、“高不可攀”的機理解釋。這時要求研究生隨時做好問題收集、總結精煉的工作,定期總結并與導師進行討論。帶著最有針對性或最為棘手的問題,重新返回課堂,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鼓勵研究生跨學院學習、跨專業選課,盡早樹立協同創新的理念,要有多學科交叉探索的勇氣。

第四階段,實驗結果分析、處理,學位論文、小論文的撰寫。經過前三個階段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此時研究生應對所研方向十分了解,研究工作比較深入,同時掌握著比較全面的課題相關理論知識。這為在此階段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模型建立、機理描述、及后續的論文撰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時研究生應具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以及對于科研方向發展趨勢的敏感性,應在圓滿完成自己學業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對未來發展應有清晰的定位。

(二)“探究式”培養模式的實施

以機械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究式”培養模式的試點實施。為了解該培養模式的普適性,分別選擇了外??既胝憬I大學的研究生(A生)和本校推免的研究生(B生)進行了試點培養。由于課題方向不同,所以在課題體系方面略有不同,但總體上都是按照“先研后學、邊研邊學”的模式進行培養。

第一階段,A生的難度相對大一點,由于初到新的學習、生活環境,經歷了適應期后,較好地理解了課題方向,同時較為準確地總結了自己的理論短板;而B生由于本科就讀本校,適應期短了很多,較為順利地明確了理論學習的目標。第二階段,由于帶著問題進入理論學習,兩名研究生都體現出比較強烈的理論學習欲望,學習的重點比較明確,同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可以進行有效的關聯,顯著提高了理論學習的效率。第三階段,兩名研究生都根據自己在課題研究中所遇到的理論瓶頸選擇了重返課堂,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了學習,并運用相關理論較好的解決了實際問題。第四階段,兩名研究生根據之前的積累都取得了不錯的科研成果,A生發表論文3篇,其中SCI檢索1篇,授權發明專利2件;B生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0余件。兩名研究生均獲得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和浙江工業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

從成果產出可以看出,A生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興趣,以學術論文為主要產出;而B生則更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以專利為主要產出。但無論哪種類型,在本文所設計的培養體系下,均較好地發揮了研究生個體的能動性,能做到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出具體的實驗方向或者實驗方法上的創新,積極進行主動設計,充分發揮了各自的特長,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培養效果。

二、“探究式”培養模式的自我評價

從“探究式”培養模式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化”兩個方面的影響發出,對此種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自我評價。

(一)新模式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

創新是研究生教育的靈魂,創新的過程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步:學習—消化—累積—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本文所提出的新模式,亦是遵循此規律。學習階段,讓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學習導師和高年級研究生的實驗方法;消化階段,讓研究生自動思考在實驗室所見所聞所感的科研方法并分析和總結問題;累積階段,讓研究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課程,并深入學習,積累應對實驗室所遇問題的方法;創新階段,通過知識的積累和靈活的運動,解決所遇問題;跨越發展階段,通過不斷擴展的知識面和不斷積聚的自信心,解決更為深入的問題,不斷攀登高峰。

通過兩名研究生的培養實踐可知,這種培養模式對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還是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從被動接受導師意見,逐漸轉化為開始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再到可以提出自己對于科研方向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以及對于研究方式、方法的改進式建議,“領悟力”明顯加強,“探究性”明顯改善。從研究生的成果上看,除了取得較為理想的科研成績,理論課成績也比較理想,這說明帶著問題上課,帶著理論進實驗室,不但提升了科研能力,還增強了教學效果。聽課具有針對性,更有興趣,那自然也提升效率。目前來看,這種模式確實有利于提振研究生兩個方面(理論學習和課題研究)的士氣,激勵研究生取得較好的成績。

(二)新模式對研究生群體“工程化”的影響研究

“工程化”是與專業化相對立提出來的。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一體化、實用化的現實要求,以及科技成果產業化、商品化、實用化的要求[5]。機械工程學科是典型的“工程化”學科,因此,研究生培養的主體們要樹立工程化的意識,應意識到“工程化”的機械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契合當前制造業的發展需求,因此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也應該具有“工程化”能力。

通過兩名研究生的培養實踐可知,這種培養模式對于研究生的“工程化”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入學伊始,研究生就要進入實驗室,以老帶新地由導師、高年級研究生指導下,接觸實驗室各類設備,以及試樣的準備、制備、后期處理等一系列的實驗實踐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由本科生向具有操作能力的研究生的轉變。同時,鼓勵新生們在實驗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自己的理論短板,帶著問題走入理論學習的課堂。此時,研究生對于知識的“饑渴”應該是空前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的碰撞實質上就是“工程化”的內核,不能憑空的學習,也不能一味的“蠻干”(只實踐不理論學習)。只有二者很好的結合,才能起到相協同、共促進的作用。因此,這種培養模式顯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化”。兩名研究生均獲得授權了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同時申請并公開了多項發明專利,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研究生具有較好的“工程化”能力,這與他們所在的培養體系是息息相關。

三、結束語

提出了“先研后學、邊研邊學”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以創新能力和“工程化”為目標,以分階段培養為抓手。主張帶著問題上課堂,科研與理論學習相交織的學習方法。提出了四個教育階段,并針對不同類型的研究生進行適應性調整,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提倡“領悟式”和“探究性”的學習模式,注重數學、力學等理論知識的內涵式發展,讓理論知識真正成為解決科研問題的武器,而不是單純的滿足于“修學分拿學位”。

新培養模式的設計采取完全開放的姿態,不拘泥四個階段的具體內容,一切宗旨就是根據研究生的情況、根據學科特點、根據所從事的具體科研方向,設計不同培養階段的具體內容。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的調整和適應。就設計的特點來看,這種研究生培養模式更適合實驗研究類的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盡管本文以學術型研究生為樣本,但理工類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也可以依據本項目提出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當然,培養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訓練的重點應該是利用理論武器解決實際問題,要求“工程化”程度更高、能力更強。盡管如此,筆者仍認為理論知識對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樣十分重要,良好的數學、力學等理論基礎,也是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因素。對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這種培養模式的探索要解決和協調好工廠實習與課堂學習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交織等問題。

在后續的研究中,要持續分析培養環節中的不利因素或低效率的部分,同時,總結培養過程中的共性的部分,制定相對更有穩定性的培養計劃,盡量減少導師的工作量。目前的培養模式中,要求導師對于學生的個人情況、素質、能力等方面十分了解,同時要預見性地設計學生的發展軌跡。如果通過共性部分的總結,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研究生科研能力發展規律,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導師們的勞動量,可以更集中地關注于研究生的科研短板。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培養模式仍有廣闊的進步空間,如何實現高效率的因材施教才是這種模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章麗萍,趙張耀,徐敏娜,葉忝銀.研究生課程體系的重塑與優化——浙江大學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6):38-41.

[2]任小中,王笑一,楊建璽.教育國際化視野下工科研究生課程體系的重構[J].教育現代化,2017,(4):5-6.

[3]李金龍.協同創新環境下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改革研究[Z].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

[4]才華,王兵,詹麗.高校學風建設現狀及改進策略[J].教學研究,2017,40(1):23-28.

[5]朱勝,譚俊,王曉明.創新型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文教資料,2006,(17):20-21.

猜你喜歡
工程化探究式培養模式
工程化原子重力儀綜述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軟件測試工程化模型及應用研究
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工程化應用進展
解譯全景世界,工程化遙感解譯又出新利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