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中國民樂揚琴的傳入與流傳

2019-04-17 10:17吳楚茵
參花(下) 2019年7期
關鍵詞:揚琴演奏技巧

摘要:揚琴具有音色明亮、音量宏大的特點,憑借其獨特的演奏技巧在中國民族器樂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將簡要分析中國民樂揚琴的傳入歷程,圍繞地方藝術流派的形成、演奏技巧的規范化發展、傳統民樂與新民樂的融合三個層面,探討中國民樂揚琴的流傳與未來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揚琴 中國民樂 演奏技巧

揚琴作為一種擊弦樂器,在16-17世紀由波斯傳入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地方戲曲的發展,逐漸演化出固定的流派與體系,促使揚琴躋身中國民族樂器行列中。近年來,社會文化建設發展推動了揚琴形制的改革,在擴大揚琴應用范圍的基礎上,使其彰顯出鮮明的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為受眾傳遞出其獨有的藝術魅力。

一、中國民樂揚琴的傳入歷程

揚琴于明清時期由波斯自海路傳入我國廣東沿海地區,在此階段的揚琴實則是一種外國進口的“洋琴”。隨著“洋琴”推廣范圍的擴大,民眾在其原有形態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了體積、質量的縮小,改動后便形成了民族樂器——揚琴,它具有體積小、易于攜帶等特點,常被民眾應用在歌唱器樂伴奏領域。然而在推廣使用的過程中,揚琴的音域狹窄、音量較小等弊端逐漸暴露出來,不適用于表演高難度曲目,為此,民眾又陸續針對揚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繼制造出八一型揚琴、四〇一型變音揚琴、電聲揚琴等,促使揚琴逐漸演化成為民族現代化國產樂器。經由改制后的揚琴體積明顯增大,共鳴箱的增設使其音量擴大,琴碼與琴弦數量的增多拓寬了其原有的音域,竹制琴筧、鋼制琴弦的替換改變了揚琴的音色,配合雕刻琴架等手法進一步彰顯出揚琴獨有的中國化特色與民族文化韻味。[1]

二、中國民樂揚琴的流傳與未來發展

(一)地方藝術流派的形成

揚琴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演化為多個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四個:其一是廣東揚琴,揚琴最早由波斯傳入我國廣東沿海地區,孕育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揚琴演奏家與作曲家,以嚴老烈先生為代表,他在小古曲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創作出了我國最早的揚琴創編曲目《旱天雷》。其二是四川揚琴,通過融合四川琴書藝術塑造出獨有的器樂曲牌特色,由李德才先生創作的揚琴獨奏曲《將軍令》,便由唱片形式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發行。其三是江南絲竹,該樂種具有細膩、輕盈、典雅等特點,例如《三六》這一作品中便將江南絲竹與揚琴中的“經過音”“裝飾音”等加花手法與演奏技法相結合,推動了揚琴在江南地區的發展。其四是東北揚琴,該流派主要融合了東北皮影戲的元素,以趙殿學先生為代表,由其創作的曲目《蘇武牧羊》便涵蓋了揉弦、顫竹、滑竹等特殊技法,而自制琴竹也給東北揚琴帶來了特殊的演奏技巧。

(二)演奏技巧的規范化發展

揚琴在我國傳播的過程中,其演奏技巧也得以不斷規范化,當前主要形成了八大技巧,包含彈弦、輪竹、點弦、撥弦、顫竹、滑竹、揉弦與勾弦。以彈弦演奏法為例,該演奏技法需調動肘、臂、腕、手等部位的聯合動作,演奏者的肘、腕、臂等部位保持松弛狀態,手部靈活操縱琴竹竹頭使其輕觸琴弦,保持向下有力、反上快速,確保發音結實有力、收音利落干凈,避免琴竹竹頭在琴弦長時間停留,導致音色發滯。揚琴琴弦的長短、型號都會影響到音色,演奏者需分別采用纏弦、鋼弦進行低音與中音的彈奏,保障低音醇厚有力、中音明亮優美,并強化對彈弦力度的把控。再以顫竹為例,該演奏技法將琴竹竹頭放置在琴弦上使其發出快速密集的跳動,形成獨特的音響效果。在運用顫竹技法時應堅持“去頭去尾”,利用大指壓住琴竹竹尾,利用中指、無名指分別頂住竹尾,借助杠桿作用使竹頭接觸琴弦產生顫竹效果,切忌出現翻手、甩手等動作,保持發音清晰流暢、提高音色質量。[2]

(三)傳統民樂與新民樂的融合

當前新民樂的崛起為揚琴創設了全新的發展平臺,該演奏形式在繼承傳統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融合了更多的現代音樂元素,塑造出嶄新的藝術表演形式。在此模式下揚琴的演奏形式、音樂風格也得到了創新。其一是站立式演奏方式,要求演奏者站立彈琴,結合現代服飾、伴奏音樂以及電揚琴等改制樂器,既能夠凸顯出新民樂的現代主義風格特點,同時也為演奏者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發揮獨有的音樂魅力。其二是音樂風格上的創新,以《采紅菱》為代表,該作品利用揚琴演奏主旋律,借助鼓點、打擊樂等創造出全新的編配效果,使整首樂曲旋律更加歡快流暢、熱情活力。再以《月牙泉》作品為例,借助炫技與十六分音符展現出樂曲的華彩部分,塑造出嶄新的音響效果,進一步凸顯出中國民樂揚琴的獨有藝術魅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揚琴在歷經四百余年發展沿革后形成了獨有的文化藝術體系,并隨著地方戲曲與說唱藝術的發展尋求到其特有的藝術氣質與創新著力點?;诖?,應在繼承傳統揚琴演奏文化的基礎上,針對其體積的大小、制作材質、演奏技巧進行創新設計,進一步凸顯出民族器樂特征,推動揚琴藝術的傳承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瑜.淺析揚琴中國化的內在原因[J].就業與保障,2017(23).

[2]張新昊.淺析傳統揚琴藝術的地方風格[J].北方音樂,2016(15).

(作者簡介:吳楚茵,女,華南師范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揚琴音樂表演)

猜你喜歡
揚琴演奏技巧
淺談當代揚琴藝術的發展概況
淺析中國揚琴樂器改革歷程
揚琴演奏基礎教學法研究
淺談中國平均律揚琴
關于古箏演奏技巧發展的若干思考
海頓弦樂四重奏《騎士》的作品風格和演奏分析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我的揚琴學習大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