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磚石建造術現代應用分析

2019-04-17 23:07蔣瓊
科學與財富 2019年22期
關鍵詞:磚石材料

蔣瓊

摘 要:傳統建造術中的磚石建造術在我國傳統建筑的發展史上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論是對于人們對傳統建筑的情感需求,還是對于傳統磚石建造術這一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傳統磚石建造術的傳承在今天的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磚石;建造術;材料

中國古代建筑以木構為主體,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工匠師徒之間的“言傳身教”維系建造術和工藝的傳承,一脈相承地發展至今。我國是砌體大國,磚石建造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傳統磚石建造術是中國傳統磚石建筑的結晶,是建筑的無形遺產。傳統磚石建造術發展過程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傳統磚石材料以及工藝技術,為我們研究磚石建造術的現代應用策略打好堅實的基礎。

1傳統磚石建造術的重新詮釋

1.1材料的拓展

磚石建造術是以磚石材料為物質載體的,因此在當代新的歷史時期,磚石建造術的發展有待于我們對于磚石材料的重新定義和診釋。磚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青磚紅磚,石材也不局限于傳統人工加工的天然石材,磚石材料可以擴展至當代的新型砌筑塊材,傳統磚石建造術的現代應用范圍也隨著磚石材料的重新診釋而大大擴展了。

1.2方法的拓展

現代磚的概念已經擴展到新型的多孔磚、混凝土砌塊,這些材料作為一種圍護材料都是因為要減小承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重量。傳統的青磚紅磚或石材由于自重較大,在當代的新型結構中很少用于圍護材料。而新型的多孔磚多半在砌筑完之后再用一些面層材料覆蓋,并沒有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其它特性。日本建筑師喂研吾設計的“?!笔呛_叺囊粋€小飯館,他在靠陸地一側的地方,立了一面開孔的磚墻,利用多孔磚的多孔性創造出一個半透明且有進深感的垂直面。

現代的石加工技術已經可以加工出各式各樣尺寸大小長短的石材,這樣就改變了傳統塊石的概念。傳統人工加工的石材往往尺寸都較大,而且石材作為貼面材料也很難實現。新型石材的出現,使石材可以更多地作為裝飾構件,如干掛石構件、石制百葉等。還有可以利用現代的加工手段使石材實現足夠小的厚度,這種石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透明性,某些重要建筑就可以利用石材的透明性進行采光,從而使建筑室內達到一種特殊的光效果。

在現代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盛行的時代,鋼筋混凝土鋼之所以成為良好的結構材料,與他們本身的性能有很大關系?,F代建筑的設計中,經常使用材料的組合從而充分發揮各種材料的特性,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同時表達了傳統磚石石砌建筑的堅固、自然、淳樸、地域化的特色。

利用鋼筋混凝土作為框架結構,在框架中砌筑傳統的青磚或紅磚,很好地滿足傳統和現代的審美情趣。韓國光州科學技術園體育館利用鋼框架結構中間填充砌筑磚墻,既體現了現代鋼架的結構力度,又實現了傳統磚墻的視覺效果。赫爾佐格與德梅隆設計的意大利石屋降碎石作為填充材料,填充于混凝土框架間,由于轉角處未設柱,碎石墻體顯得非常自由,像是墻體支撐著框架。

石墻的透光性砌筑,挪威奧斯陸教堂建筑位于南部地勢較低的地方,一個裸露的、填充有形體勻稱的石砌結構的鋼架,使室內空間變得很獨特。大廳的其余幾面布有雙層墻,上面裝有兩層高的光滑的隔板,高于填石的鐵架的水平線毫米。這對石塊墻產生了一種強有力的背景光照效果,強調了石塊之間的縫隙。上部石砌結構產生的強烈的封閉感與下部通向外面的光滑的通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光線穿過被框住的石頭墻,似乎它是一扇自然雕成的格子窗。

2.傳統磚石建造術當代應用范疇

2.1空間與形體

“在擺脫了過去的技術局限之后,我們所構建的物質的房屋繼續在提高空間質量和精神心理層面的品質上下功夫。建筑的過程將得到一個全新的含義,觸覺、視覺以及聲學特性營造出更具意識的空間,它在滿足直接表達感情需要的同時,還具有意識的空間,還具有信息的影響力”。

建筑的空間都是由一定材料的圍護來界定的,材料本身的形式和空間構成了建筑的形體??臻g是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價值所在,空間的感受取決于材料的屬性以及材料建構起來的建筑形體。影響人對建筑空間和形體感受的因素很多,如質感和色彩、比例與尺度等。材料的質感色彩反映了建筑空間和形體的界面特征,材料的尺度和比例與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能夠形成一定的對比。這些都影響著人對空間和形體的感受。

(1)質感與色彩

材料的形體形態和表面紋理給人們造成的視覺和觸覺印象,稱為質感。材料是構成建筑界面和塑造建筑空間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任何材料表面都具備一定的質地和紋理。質感對建筑界面起著形態構成和性格表達的作用。就視覺感受而言,磚和石本身就有一定質感,傳統的磚給人一種較為細膩的感覺,而傳統手工加工的石材給人一種粗糙的感覺。就觸覺感受而言,人們在使用建筑的過程中會以不同的方式接觸建筑。不同的材質給人以不同的觸感。觸感傳達著不同的建筑涵義。對材質質感的合理利用,可以在建筑形象的塑造中構筑視覺焦點,使建筑獲得可識別性。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產生不同的意境。勒?柯布西耶說過“建筑藝術是在光照條件下對體量的巧妙、正確和卓越的處理,色彩是被人們遺忘了的巨大建筑力',。因此,對色彩和光線的良好運用是實現人性化設計的重要手段。在各種審美要素中,色彩是最敏感的、最富表情的要素。磚石材料本身的色彩具有質樸、天然的特點。給人真切的感染力。在建筑色彩的運用上,既要符合時代精神,又要考慮地方風情,從而達到創造富有內涵的建筑空間的目的。

(2)尺度與比例

每種建筑材料都有自己合適的尺度和比例。磚石材料的具體“形態”,在審美上是一種“形”的要素。在空間中還體現著“力”的傳達方式,即視覺上的邏輯性。磚的幾何特點是尺寸小,在形成大體量的建筑時需要的數量很多,這就決定了單元體本身形狀簡單。便于施工的要求。長方體成了最佳選擇,磚各個方向的長度比大致為4:2:1,這樣的一個比例可以構成多樣性的組合,于是磚塊便可以廣泛使用。

石材則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變換不同的“形”。由于石材加工程度的不同,因而石材的尺度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大到尺度巨大的石窟建筑,小到尺度很小的碎石塊。石構建筑中石材的尺度具有很大的可變性。通過不同的方式用于建筑的不同部位,建造不同尺度的建筑。磚石建筑更多地應用于低層構筑物中,較多地貼近人的生活空間和尺度,創門與自然所形成的是恬靜幽雅的宜人環境。我國傳統的磚石民居都具有宜人的尺度,不過分夸張。

2.2結構與技術

材料是建筑的物質載體,結構則是構建建筑的必要條件。建筑空間和形體的建立要有相應的結構方式組織實現,結構方式往往又反映著材料的幾何力學特征。結構是建筑能夠滿足其使用功能的保證。一些有結構表現傾向的建筑師追求結構邏輯與建筑形象結合起來,體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結構與形體的統一、技術和藝術的統一。

同時結構需要技術的支持,隨著建造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發展,結構的表達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間。路易斯?康說過“建筑空間應讓人置身其間就能看清它是如何形成的。柱子、梁、磚石均在空間之中。

材料可以以具體形態,如構件形狀、尺寸等清晰地表達結構的傳力方式,體現出建構的理性。清晰的結構和明確的構件增強了建筑的邏輯可讀性,這種邏輯本身就具有洗禮上的震撼力,可以使人產生對建筑形態的分析判斷。建筑應當充分表達材料的性質,擺脫附加的裝飾,將材料展現出來,表達建構的真實效果。在追求建構邏輯性的同時也實現材料的美學價值。

參考文獻:

[1] 沈毅秀,蘭文江.轉的歷史文化點滴[J].磚瓦,2004,2:47-48.

[2]王瑛.對當代建筑全球化的幾點思考[J].新建筑,2001,5:65-67

[3]汪芳.清水磚建筑藝術特征[J].南方建筑,2003,3:72-76

猜你喜歡
磚石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和應用
可再生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
——以磚石材料為例
壘好“磚石”,芯片技術砥礪奮進正當時
——記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研究員江誠鳴
嶺南傳統磚石牌坊文物保護技術研究
壘好“磚石”,芯片技術砥礪奮進正當時
用各種材料來制版
新材料贏得新未來
傳統木建筑材料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最美材料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