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戰公文的發展歷史及語言特點綜述

2019-04-18 07:44陳文莉陳政權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語言特征發展階段

陳文莉 陳政權

【摘 要】作戰公文起源于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至今已經有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本文通過討論作戰公文的產生與發展,分析各時期作戰公文出現的文種及其語言特征,從縱向的角度梳理了作戰公文的發展脈絡和各時期的語言特點。

【關鍵詞】作戰公文;發展階段;語言特征

軍隊是國家機器,作戰公文是軍隊敘事、行事的文體,作戰公文隨著國家的征戰和軍隊的職能的實現而產生和發展。由于具有極強的封閉性和指向性,作戰公文與其他公文相比,在發展與語言使用方面體現出一定的獨特性,具有特色鮮明的語體特征。

(一)夏商周時期作戰公文的產生與發展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產生于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據史書記載,那時已經有了記載有關軍事、生產、立法、占卜等活動的早期應用文。最早的作戰公文應該是“誓”?!笆摹奔词膸?,禁戒之意。據《史記·夏本記》記載,夏王啟在位時,有扈氏不服,啟去征伐,戰前發布了一個誓詞,叫《甘誓》;夏王中康時,掌天地四時的官羲氏、和氏荒廢政務,中康命令一個叫胤的官員去征伐,做了一篇《胤征》的檄文。這兩篇名為“誓”、“檄”的誓師詞就相當于現在的“戰前動員令”,雖然都是后人根據傳說寫成的,但應該算是最早的作戰公文。

據考古發現,我國至今可識的文字材料,最早的是十九世紀末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的甲骨文。這些甲骨文大部分是商朝后期從武丁到紂九個君王的各種活動的記錄。這些記錄顯示了當時作戰公文行文簡陋,邏輯疏散,表達模糊的特點。

西周是一個版圖比殷更大的奴隸制國家,其國家機器也比商朝有所強化,加上西周文化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有了空前的提高,所以,其軍事活動也趨向于正規,作戰公文也越來越規范。與殷商時代的作戰公文一般內容比較狹窄單調、形式很不穩定、多數是占卜式和記錄式的形式相比,西周時期出現了命令性作戰公文:“誥”、“命”、“誓”?!罢a”用于訓戒將士;“命”用于指揮、任命;“誓”用于出師討伐時告誡將士,說明討伐理由。其中,最著名的是《牧誓》和《湯誓》。從形式上來看,《牧誓》較《湯誓》完善些,如行文開頭的稱謂具體而明確,正文層次更為清晰。在內容上,《湯誓》在歷數夏桀的罪行時,只是籠統的地說“夏有多罪”“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對敵罪行的表述比較簡單。而《牧誓》中確用了“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不迪”來細數商王的無道,并意識到鼓舞士氣在戰爭中的作用。從這兩篇“誓”可以看出,西周時的作戰公文,以散文體語言為主。這段時期的作戰公文研究的文史主要是《尚書》,尚書中所記錄的作戰公文,上起傳說中的堯舜,下迄春秋中葉的秦穆公?!渡袝穼⑽捏w分為“典、謨、訓、誥、誓、命”。其中,“誓”是作戰公文專用文種。賀本伯認為,“‘誓的寫作,從它產生時開始,就比較規范,后世也一直少有變化?!遍h庚堯認為,“《尚書》中所記錄的公文語言特點:一是篇章結構由松散逐步趨向嚴謹;二是根據不同對象,選擇不同語體;三是一些篇章采用了陳情、比喻等語言手段,突出了公文的生動性?!碑敃r,作戰公文的程式和用語特點與其他公文的程式和語用特點相差并不大。

(二)春秋戰國時期作戰公文的發展狀況

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戰亂頻發,軍事活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因而作戰公文的寫作也空前繁榮起來。這時候,各國內部和交戰雙方來往的軍事公文大量增加,出現了“檄”這一作戰公文文種?!凹按呵?,征伐自諸侯出,懼敵弗服,故兵出須名,振此威風,曝彼昏亂?!薄跋币卜Q“瞰”,春秋以前稱之為“誓詞”,直到戰國時才被稱為“檄”?!段男牡颀垺穼ⅰ跋摹倍x為,“檄,軍書也”,“奉辭先路,詳其意義即今之檄文?!边@段時期,雖然“誥、誓、命”等文種仍然在使用,但是,與商周時期的作戰公文相比較,“最大的進步就是公文語言的口語化,篇章結構進一步的完整化?!?/p>

(三)秦漢公文發展狀況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中國統一大業,并對作戰公文的名稱、用途和公文工作制度進行了改革。增加了文種“誡書”、“表”?!半窌庇置半贰被颉罢]敕”,用于對邊疆軍事將領進行訓導的軍用公文?!氨怼北九c“章”相同,是用于謝恩的公文。到魏晉以后,成為用于向上陳述軍情的作戰公文。唐宋至清,又成為敘述軍事成敗的降表。該階段的作戰公文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作戰公文的體式基本定型,制度基本確立;二是作戰公文的文風與文學作品的文風對立基本形成。漢時出現了言兵事的“疏”、“議”、“移”(“移”與“檄”等同),如晁錯的《言兵事疏》(《漢書·文帝紀》),就是講述如何對付當時匈奴侵擾的作戰公文。侯應的《罷邊備議》(《漢書·匈奴傳》),也是講述邊疆不可不守,后患不可不防的作戰公文。當時的“移”又分為文移和武移。另外,兩漢對公文制度在原有的基礎上還進行了改進,進一步確立了作戰公文制度,如用于作戰公文保密的用印制度和密封制度等。這個時期的作戰公文出現了駢體化現象,嚴重違背了作戰公文務實、明了的擬文宗旨。

(四)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作戰公文發展狀況

公元169年東漢建安年至公元581年隋朝建立近四百年,為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在“公文名稱、寫作程式、文件簽押、官印移交、公文用紙等方面,都有一些新規定?!边@時的作戰公文文種出現了“令”,“令”主要是由最高軍事指揮官發布的。同時,人們還建立了“押縫”制度,即開始實行承辦人在有兩頁以上的作戰公文紙的首尾紙縫間題字的辦法,目的既為了表示擬制人對所擬作戰公文的負責,更是為了防止作戰公文被篡改。這一時期的作戰公文出現“駢體公文初見端倪,冗長之風近一步發展”的現象。不過,這時期對于作戰公文文風本質的認識,也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如劉勰在談到“檄文”的寫作時認為:“植義飏辭,務在剛健……,必事昭而理辯,氣盛而辭斷?!庇纱宋覀兛梢酝茢?,當時對于作戰公文的認識是:“事昭而理辯,氣盛而辭斷?!睆膭③膶髧痰摹兑葡婵芬晃牡脑u價:“觀隗囂之檄亡新,布其三逆,文不雕飾,而意切事明,隴右文士,得檄之體也?!蔽覀兛梢钥闯?,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作戰公文的文體特征應該是“文不雕飾,而意切事明”;從劉勰對草寫檄文的主要要求:“凡檄之大體,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指天時,審人事,算強弱,角權勢,標蓍龜于前驗,懸鞶鑒于已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旨,煒曄以騰說?!钡母爬?,我們可以反觀當時作戰文公文的主要內容和功能。

(五)隋唐宋元時期作戰公文發展狀況

公元581年,北周勛臣楊堅奪取政權,建立了隋朝。與秦漢時期相比,隋唐宋元時期,尤其是唐宋時期的作戰公文的制作、制度與管理日益完善。唐沒有新增作戰文種,著名的作戰公文有駱賓王的《討武曌檄》(《駱丞集》)。南宋作為多戰之秋,出現了許多作戰公文。宋還增加了“御札”和“敕牓”兩種作戰公文文種。其中,“御札”是用于頒布重大作戰命令的文種,“敕牓”是勉勵將士的作戰文種。這一時期的作戰公文不僅思想深邃,邏輯嚴謹,而且語言明白曉暢,言簡意賅,鏗鏘有聲,句式起伏婉轉,氣勢流貫,表現力強。唐中期興起的古文之風,對于當時作戰公文克服六朝浮泛文風的流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元稹對白居易公文“當”、“實”、“直”、“盡”的四字評價中,我們可以推斷出,當時人們對作戰公文文體的理解和認識也無外乎如此。在公文格式方面,張清明認為:“至宋元,文書材料的結構與邏輯進一步嚴密,形成了起、承、轉、合的格式?!痹诒C苤贫确矫?,唐作戰公文的保密制度有“諸泄密大事應密者絞?!边@樣的論述。宋還專門設立了樞密院負責“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宋史·職官志》)。為了補救寫錯的公文,唐初采用了“貼黃”制度,這時的“貼黃”主要是為了寫摘要。宋沿用了“貼黃”制度,后來,又將增加了公文制作的日期、地點、緣由等內容的“貼黃”,也稱“引黃”。直至明朝崇禎時,又復稱“貼黃”。至元時,蒙語、俚語在作戰公文中隨處可見,出現了俗話納入作戰公文的現象,從而形成了對傳統的以文言文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作戰公文的沖擊。

(六)明清時期作戰公文發展概述

公元1368年,朱元章稱帝于南京,建立了明朝,進入明清作戰公文發展時期。明清的公文名目繁多,這時出現了“牒上”這種軍事上行公文。這種軍用公文只存在于明代?!胺哺魈幨赜羲R指揮上各府,皆用牒上?!钡S米鲬鸸奈姆N仍然是令、檄、移(武移)、表、奏、詔、令等。明著名的作戰公文有《討漢番平班師詔》(《皇明詔令》),涉及軍隊建設的公文有范濟的《上書言八事》(《明史·范濟傳》),于謙的《議和虜不便疏》(《明經世文編·卷一》),張居正的《論邊事疏》(《明史·張居正傳》)和譚綸的《練兵疏》(《明史·譚綸傳》)等。清作戰公文的特點與普通公文無二,也是“語言簡明,格式規范?!鼻逯淖鲬鸸募小吨I兵刑二部》(《康熙親御制文集》)。明確強調作戰公文的準確性和嚴肅性,對于貽誤軍機的懲罰也很嚴厲,如《明律集解·卷三》規定“若行移文書,誤將軍馬、錢糧、刑名重事緊關字樣傳寫失錯而寫補改正者,吏曲笞三十……,有礙調撥軍馬及供給邊防軍需錢糧數目者,首領官吏曲皆杖八十,若有規避故改補者,以增減官文書論,未施行者各減一等,因而失誤軍機者,無問故失,并斬”。明清作戰公文的保密制度也是相當嚴格,明建立了密疏制度。

太平天國時期,規定只有東、北、翼三王可具本章向天王上奏軍機要事。在文風改革方面,洪仁玕《在諠諭合朝內外官員人士》中限定:“一應奏章文諭,尤屬政治所關,更當樸實明曉”。洪秀全頒布的《戒浮文巧言諭》中規定:“嗣后本章稟奏以及文移書啟,總需切實明透,使人一目了然?!碧教靽鴮ψ鲬鸸牡恼Z言要求,對后世作戰公文語言的“精煉、切實、明了”文風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七)國民政府作戰公文發展、研究概況

南京臨時政府于1912年公布了公文程式條例,條例規定采用“令”、“咨”、“呈”、“示”、“狀”五種公文文種,從而廢除了幾千年來所使用的“制”、“詔”、“冊”、“敕”、“章”、“表”、“奏”、“題本”等公文文種。但是這時的公文語言特征是“虛詞浮文,堆砌術語?!?928年11月頒布的《公文程式條例》又規定,常用公文為:“令”、“訓令”、“指令”、“布告”、“任命狀”、“呈”、“咨”、“公函”、“批”九種公文文種。關于作戰公文的緩急等級劃分和保密制度,國民政府1933年8月頒布的《各部會審查處理公文改良辦法》將文件分為:急要件、重要件、次要件、先辦后呈件、密件和普通件。并規定,密件在“會稿簿及回單上均不注明事由,原件及附件應用火漆封固,封面注明稿號,派專員送?!?/p>

據唐早生在其《介紹幾本軍用公文寫作著作》中的不完全收集,國民時期出版的研究軍用公文寫作的著作有六冊。該書突出了軍用公文的特殊性,特別注重理論知識的介紹。

(八)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公文發展狀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公文工作,當時針對公文的各種程式和管理辦法的規定,都是基于公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軍事斗爭服務這一宗旨而制定的。1938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發布《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論與實踐》的指示函,對公文的程式和各種要求進行了規定。1942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又頒布了《陜甘寧邊區新公文程式》,對常用公文文種進一步作出了明確。1948年,東北行政委員會辦公廳發布了《簡明公文程式》和《公文處理辦法》。這些都充分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作戰公文的擬制和處理工作進一步趨于正規化、系統化、科學化。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用公文的研究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發展態勢,并先后4次對作戰公文問題作出了規定。1992年3月30日軍委辦公廳頒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機關公文處理條例》([1992]6號文件)。2005年10月2日中央軍委又再次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軍隊機關公文格式》(以下簡稱《格式》)?!稐l例》對軍隊機關公文的文種、格式、行文規則、發文辦理、收文辦理、公文立卷歸檔、公文管理等進行了新的規定?!陡袷健窂姆秶?、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公文用紙主要技術指標、公文用紙幅面及版面尺寸、公文中圖文的顏色、排版規格與印制裝訂要求、公文中各組成要素標識規則、公文的特定格式、印制二維條碼的公文以及示例等11個方面對公文的格式進行了規定,標志著我軍公文的擬制與管理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階段。

4000多千年來,我國的作戰公文發展的特點在于:由于口語與書面語分支較早,所以,歷代的作戰公文語言都采用文言文擬制。但是,文言文始終與豐富、生動、通俗的口頭語言脫節,所以作戰公文始終呈現單音字多,一詞多意帶來的岐義現象嚴重,句式變化少等特點。這些不足,與幾千年駢體文風的雕章琢句、玩弄辭藻、規避取巧、浮泛逢迎的頹風陋習結合起來,形成了嚴重影響作戰公文準確性與表達力的一大障礙。1930年,國民政府提出了公文要用白話文的要求,這種矛盾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才一改舊貌,使作戰公文語言從以文言文為主過渡到完全使用白話文,這是作戰公文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新中國成立以后,對作戰公文的體式、規格、保密要求等做了進一步規范?,F代高技術戰爭戰場環境的瞬息萬變和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對作戰公文語言運用和保密機制要求更高,對于現代作戰公文的語言特點的總結也各有側重,不過“快、精、準、實”應該是現代戰爭對作戰公文的最基本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閔庚堯.中國古代公文簡史[M].檔案出版社, 1988.

[2]張清明.文書學及實用公文[M].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4.

[3]胡明波.中國古代公文名稱演變及分類[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3).

[4]劉凱.民國時期公文規范化進程研究[D].云南大學, 2015.

猜你喜歡
語言特征發展階段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品牌化開發路徑研究
創業企業階段性動態管理模式研究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中黑人英語的語言特征
茶藝英語的中國英語研究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政府角色轉換探析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