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護理中協同護理模式的應用及對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

2019-04-25 05:41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9年30期
關鍵詞:復查家屬依從性

吳 嬌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廣東 珠海 519015)

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但多數患者存在糖尿病知識匱乏、治療依從性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血糖控制效果[1-3]。心理性胰島素抵抗(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PIR)是指“盡量拖延開始胰島素治療時間”這一心理障礙,不利于患者的遵醫行為,對血糖控制的負面效果影響極大。協同護理模式在高血壓等慢性病以及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其強調集體協同,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充分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在常規責任制護理的基礎上,以現有資源最大限度激發患者的積極性[4-5]?;诖?,本研究給予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PIR患者協同護理模式干預,臨床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本研究,設為對照組;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設為觀察組。本研究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對象均簽署相關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6];(2)具備完整的行為和認知能力;(3)存在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疾??;(2)妊娠糖尿病、肝炎、甲亢等疾病引起的糖調節異常。對照組男37例,女28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53.60±8.46)歲;體重56-81kg,平均體重(61.75±6.52)kg。觀察組男39例,女29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52.83±8.67)歲;體重52-79kg,平均(62.10±6.85)kg。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包括:(1)發放宣傳手冊、床旁教育等進行出入院知識宣教;(2)告知患者日常飲食宜少食多餐,定量、定時進食,遵循低脂、低糖、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適當蛋白質的原則;(3)指導患者進行瑜伽、慢跑等有氧運動,告知日常運動要適度。

1.2.2 觀察組在常規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加強協同護理:(1)聘請專家每月進行疾病相關知識、運動及飲食等知識講座;向家屬強調定期復查的重要性,督促患者遵照醫囑復查血糖、電解質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2)患者入院后,分別在第2d、第7d及出院前1d與患者進行訪談,內容圍繞患者對胰島素的益處、生活管理、認知、態度、注射及不良反應等6個維度逐條展開,對患者存在的關于胰島素使用困惑進行解答;患者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了解血糖控制、胰島素使用、飲食、運動及注射情況,尤其注重胰島素注射的感受及行為的變化,對患者進行鼓舞,并告知家屬進行督促。訪談中注意尊重患者,認真聽取患者內心傾訴,表示同情以取得患者信賴。同時由責任護士建立檔案,記錄患者血糖等指標水平,依據病情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加強對患者家屬的知識宣教,進行相應心理輔導,鼓勵患者和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強調患者自我心理管理和自我護理的重要性。(3)依據患者體質、檢測指標及病情狀況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①保證患者蛋白質攝入量≥1.0kg/d,以動物蛋白為主,補充氨基酸,對于營養不良患者,可上調至1.5kg/d;②嚴格控制液體攝入,避免機體內水分過多所可能造成的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及水腫;③視患者自身營養狀況和每日活動強度調整日常攝入熱量,維持于150kJ/kg左右,且碳水化合物應占比1/3,鼓勵患者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④對患者進行持續飲食干預隨訪,定期檢測營養狀態并調整干預方案。(4)建立糖尿病病友群,鼓勵患者相互監督血糖水平,相互鼓勵,交流治療心得;讓家屬充當護士與患者間溝通的橋梁,輔助干預措施的實施,給予患者心理支撐,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干預30周后,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測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2)統計兩組患者30周內是否按時首次復查,記錄停用胰島素人數及復查次數。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血糖水平

干預前兩組FBG、2hPG及HbA1c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均低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復查及胰島素使用情況

觀察組復查及胰島素使用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糖尿病是全球范圍內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可由遺傳、環境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引發,其機體胰島素水平較低或敏感性相對降低,進而發生血糖調節功能障礙[7]。臨床實踐表明,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既往治療方法是醫師依據臨床經驗及治療原則為患者制定胰島素治療方案,患者僅為被動接受,出院后的治療依從性較差[8]。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FBG(mmol/L) 2hPG(mmol/L) HbA1c(%)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65) 8.96±0.64 7.68±0.83a 11.97±0.96 8.67±1.09a 7.46±0.94 6.79±0.25a觀察組(n=68) 9.03±0.55 6.55±0.82a 12.04±1.01 7.76±1.18a 7.53±0.87 6.16±0.43a t 0.677 7.897 0.409 4.614 0.446 10.268 P 0.499 0.000 0.683 0.000 0.656 0.000

表2 兩組復查及胰島素使用情況對比n(%)

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及營養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指導方案,合理膳食,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是改善患者健康狀態的根本和最佳方法[9]。本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協同化護理,患者干預后FBG、2hPG及HbA1c水平較干預前明顯下降,且優于接受常規干預的對照組,提示協同護理干預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單一護理模式,能夠充分調動患者及家屬,將其緊密聯系為一個小團體;同時向患者宣教發病機制、常用藥物及不良反應、提供飲食指導、強調遵醫囑復查及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等措施能夠有效優化患者飲食結構,增強血糖控制效果。本研究觀察組復查及胰島素使用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圍繞患者對胰島素的益處、生活管理、認知、態度、注射及不良反應等6個維度進行干預,解答患者疑問、取得患者信賴,同時調動家屬的監督作用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性胰島素抵抗,通過電話隨訪解答疑問則可給予最大程度的心理和生理支持。此外,建立糖尿病病友群、調動家屬積極性等措施讓患者、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更加及時、方便的監督病人的血糖監測、運動、藥物治療及飲食等,增加了治療參與積極性,從而顯著增進患者治療依從性,與馮小芬等[10]研究中同伴教育干預能夠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協同化護理干預模式對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顯著積極意義,患者、家屬及醫院協同合作,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利于改善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復查家屬依從性
擋風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屬訴至法院獲賠償
辛永寧:慢性乙肝患者隨訪復查的那些事兒
考試中的糾錯和復查技巧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肺結節≠肺癌,發現肺結節如何復查?
計劃行為理論在藥物依從性方面的應用
勘 誤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河北鄉村端午文藝活動慰問農民工家屬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