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019-04-25 00:09劉杰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初中教學

劉杰鋒

【摘要】?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實施,教育的變革越來越迅速。對于教學來說,核心素養成為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以及提升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學生們在學校進行德育教育和道德養成的基礎,這門課程的實施對于學生們核心素養的提升以及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課 核心素養提升 初中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146-01

引言

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核心素養的提升,導致學生們缺乏核心素養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應該跟隨教育變革的趨勢,優化自身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們不斷提升核心素養。要想在這門課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們自覺地將核心素養能力與學習結合在一起,從而不斷地提升自身地思維、知識結構、素質能力。本文將從以下幾點研究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合理布置作業,提升社會參與素養

布置作業是對課本內容的鞏固和補充,也是初中教師主要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作業布置中體現社會現象,讓學生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融入社會,用專業的詞語表達自身對社會問題的看法以及意見,能夠幫助學生們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作業布置上可以選取社會話題讓學生們進行訓練,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們在思考作業的樂趣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魅力。比如今年的“滴滴遇害事件”、“疫苗造假”、“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等等社會熱點事件都可以作為學生們的課下作業,讓學生們根據自己關注的熱點結合課本知識寫出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們形成公民意識,積極地融入社會,有利于提升社會參與素養,形成完整的價值觀,。

二、準確運用教材,培養自主發展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材從生活為出發點,呈現的課本內容知識很零散,因此教師對于教材的整合難度很大,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并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整體的講解,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要將知識完整化、系統化方便學生們構建完整的知識網。教師不僅要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還要剖析課本知識背后的思想高度。這樣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形成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例如:《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中第四單元的內容是《探問生命》,以這一單元為例,第八課《生命可以永恒嗎》《敬畏生命》這兩部分的內容剛好符合答題思路的“三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初中教師可以根據這節課的內容講解答題思路,在第一節的內容講解了生命的含義,并向學生們提出問題“生命是否可以永恒?”,第二節的內容剛好詮釋了第一節的內容。這樣,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鍛煉思維,形成了合理嚴謹、容易理解、富有邏輯的知識網,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活學活用,逐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自主發展素養。

三、創設教學情境,構建素質教育平臺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初中教師的角色是輔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引導學生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需要達到的核心素養高度。

比如:初中教師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秩序與規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結合社會事件“禮讓行人”“霸座事件”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在學生表演以及觀看的過程中,就會不由自主地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對于這些事件發生引起的社會影響進行討論、分析思考,并在表演、思考的過程中得到社會啟發。學生們會在課堂角色扮演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形成自身的道德觀念以及法治意識,潛移默化地增強了自身的法治觀念。初中思品教師輔助學生在生活中做到對社會負責、保護環境、合作擔當的意識,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

四、多開展課外教學活動,拓展素質教育途徑

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在課堂中完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們的實踐感受。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參與到社會中去,充分感受社會道德法治的力量,形成邏輯性、理智性強的核心素養。只有讓課堂內容回歸社會,用學生們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進行感染,才能吸引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也能幫助學生們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們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相信學生、輔導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的任務很艱巨,需要初中教師的不斷反思、學習、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楊永文.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28-29.

[2]周佳青.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18(09):171-172.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課初中教學
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對農村初中后進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探討
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參與意識的路徑選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
關于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文化遷移的探討
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淺談初中班級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