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名城的復興及其啟示
——來自景德鎮的調研報告

2019-05-10 07:01
江西社會科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景德鎮陶瓷文化

歷史文化名城是延續中華歷史文化文脈的重要載體,也是世人觀察中國厚重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當前經濟建設大潮中,歷史文化名城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傳承與發揚的關系,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景德鎮在經歷了轉型的陣痛、發展的迷茫之后,敏銳把握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機遇,走出一條歷史文化名城復興的成功之路,讓陶瓷文化煥發生機活力,讓陶瓷文化產業實現蓬勃發展,重新綻放千年瓷都新風采。

景德鎮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為了找到景德鎮成功的“達芬奇密碼”,以中宣部組織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活動為契機,我們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景德鎮開展調查研究。調研組重點圍繞陶瓷文化的傳承創新等問題,先后召開28次座談會,實地考察了41家政府部門、文化單位和陶瓷文化類企業,采訪了122名陶瓷藝術家、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等,發放了1000份調查問卷,調取了55宗相關檔案資料,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景德鎮陶瓷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

景德鎮有著悠久的制瓷歷史?!陡×嚎h志》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保?]景德鎮從漢朝開始制瓷,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唐代,景德鎮所制瓷器有“假玉器”之譽,武德年間,入貢朝廷,于是“昌南瓷名天下”。五代時期,景德鎮在南方最早燒造出白瓷,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景德鎮因成功燒造出青白瓷而著稱于世,并躋身于宋代名窯之林,也因瓷器底款標注宋真宗年號“景德”而更改鎮名。元代,景德鎮成功燒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紅瓷。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設置“浮梁磁局”,為皇宮監燒和征調瓷器。明代,皇家在此設置御器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永樂時成功燒造出玲瓏瓷,成化時斗彩工藝開創了我國彩瓷的新時代,景德鎮一躍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清代,朝廷派督陶官到景德鎮監督制瓷,在仿制古代名窯瓷器、仿造其他手工業品及制作專供外銷的“洋器”等方面都獲得巨大成功,窯業達到鼎盛。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的景德鎮著力于瓷業的發展,在原有小作坊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一批大型國營瓷廠,通稱“十大瓷廠”,生產的代表性瓷器,設計獨特、制作精美、做工精良,成為當時的標桿性產品。

景德鎮有著完備的陶瓷產業體系。千年不熄的窯火,不僅催生了陶瓷企業的集聚發展,還直接促進了陶瓷教育、科研、生產、貿易以及窯爐、包裝、印花、物流、文博等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景德鎮陶瓷大學等陶瓷高等學府,國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中心和國家、省、市三級陶瓷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成為陶瓷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景德鎮有著廣泛的國際影響。世界認識中國從瓷器開始。在16世紀英國博物館的地圖上,中國城市只標有3個:北京、長安、景德鎮,充分體現了景德鎮在世界上的地位。景德鎮陶瓷作為“中國制造”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商品”,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特色,“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對世界尤其是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產生了深刻影響。從宋朝開始,景德鎮的瓷器就遠銷亞歐非50多個國家。18世紀,有2億多件景德鎮瓷器銷往歐洲。也正是在這一世紀,法國人殷弘緒在景德鎮生活7年,把制瓷技術從景德鎮傳到歐洲。19世紀,德國地質學家、柏林大學校長李?;舴野丫暗骆偢邘X村所產優質瓷土命名為“高嶺土”(kaolin),并介紹給世界,開啟了中國陶瓷與世界對話的新篇章。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學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一書中把“海上絲綢之路”稱為“陶瓷之路”,書中有這樣的表述:“在中世紀時代,東西兩個世界之間,連接著一根堅強有力的陶瓷紐帶,它同時又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保?]

二、新發展彰顯新面貌:古老瓷都煥發“年輕態”

景德鎮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名的城市,也是一座“因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的深度開放城市。西方工業革命之前,景德鎮就在中國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把陶瓷做成了世界性的大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景德鎮確立了“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游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的發展定位,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使傳統陶瓷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成為世界陶瓷文化的引領者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者。

(一)活態傳承激活陶瓷歷史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保?]景德鎮結合實際、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御窯遺址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走出了一條優秀陶瓷歷史文化資源“活態”保護傳承之路。

第一,千年窯業遺址得到整體性保護。作為享譽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鎮擁有數量眾多、保存完好的陶瓷文化遺存,散布在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三洲四碼頭,四山八塢,九條半街,十八條巷,一百零八條弄”里,老窯址、老里弄、老街區遍布全城,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御窯廠、高嶺古礦等30多處陶瓷遺跡屬于沒有同構性的世界精品級文化資源。尤其是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是國內唯一一處能全面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這座御窯廠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結束于清宣統三年(1911),歷經明清兩朝27位皇帝,為皇家燒造御用陶瓷長達542年,所孕育的御窯文化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喚醒了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意識。2015年,景德鎮把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列為“一號工程”,制定相關法規制度,推進重大文化保護項目建設,并對遍布全城的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延續千年陶瓷文脈。2017年1月,御窯廠遺址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目前,景德鎮正在按照申遺OUV(突出普遍價值)體系要求,整體活態復蘇1000年陶瓷文化遺跡、600年御窯文化遺址和100年陶瓷工業遺存,著力打造具有“世界風范、古鎮風韻、時代風貌”的陶瓷文化遺產樣板區。

第二,千年非遺技藝得到系統性傳承。如果說物質遺存造就了景德鎮的獨特顏值,那么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潤澤了這座古老瓷都的內在氣質。手工制瓷技藝和傳統窯爐作坊建造技藝,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作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代表了我國歷史上瓷器制作的最高藝術成就。正是憑借這些世代相傳的非遺技藝,景德鎮贏得了世界瓷都的金字招牌和歷史地位。從2009年開始,景德鎮相繼復燒了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等歷代典型瓷窯,相繼建設了陶瓷博物館、陶溪川、三寶瓷谷等一批獨具特色又充滿活力的文化傳承基地,精心制作了18集《匠心冶陶手工制瓷技藝紀錄片》等影像資料,給后人留下了完整的可觀賞、可復制的獨到技藝。截至2018年6月,景德鎮擁有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6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8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7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43人,遠高于其他產瓷區(表1)。

表1 主要產瓷區國家級工藝美術(陶瓷藝術)大師統計表 單位:名

特別是,景德鎮陶瓷教育、科研、文博等機構與直接生產制作陶瓷的世家、企業、作坊一道,共同唱響了陶瓷技藝傳承的“協奏曲”。比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文躍,在江西省陶瓷工藝美院專門開辦非遺粉彩班和墨彩班,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由“一傳一”變成“一傳多”,一大批年輕的傳統技藝傳承人脫穎而出。像他這樣的非遺傳承人在景德鎮比比皆是。因非遺活態傳承成果顯著,景德鎮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非遺保護數字化建設試點城市,“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入圍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候選名錄。

第三,千年匠心得到集成性呵護?!肮げ粎捚浞?,技不厭其精,料不厭其稀”;“一腳壓一腳,毛病不過腳”。這些耳熟能詳的諺語,見證了千年匠心的薪火相傳。正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在土作、水洗、火燒的精雕細琢中,景德鎮形成了“鍥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千年匠心,這是支撐這座古城千年窯火不熄的瓷魂。一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就是一部匠心傳承史。景德鎮制瓷工藝從開礦到包裝,分工極其細致繁雜?!短旃ら_物》記載:“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鼻О倌陙?,72道工序中,無數陶瓷工匠從少年學徒開始,往往一輩子只專注一道工序,在傳承創新、兼收并蓄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個性,將每道工序都做到細致、精致、極致。目前,景德鎮有陶瓷技能人才44578人,陶瓷行業專業技術人員6564人,陶瓷行業高技能人才3945人。

千年窯業遺址、千年非遺技藝、千年匠心,形成了活態傳承,鑄就了千年瓷都。保護傳承千年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昔日的輝煌、開啟今天的成就、打造未來的希望。

(二)融合發展提升陶瓷文化產業

景德鎮用融合撬動陶瓷行業,大力實施“陶瓷+”戰略,保護、放大、用好世界瓷都這個品牌,把品牌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陶瓷文化融合發展,培育了許多新型業態。

第一,“陶瓷+創意”。景德鎮陶瓷產業創新創造非?;钴S,形成了以高技術陶瓷為引領、以陳設藝術瓷和日用陶瓷為特色、以創意陶瓷為后發優勢、以建筑衛生陶瓷為補充的多元化發展格局。特別是高技術陶瓷發展迅猛,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幾乎空白發展到目前60.9億元的規模,是各類陶瓷產品中增速最快的(表2)。同樣快速發展的,還有創意陶瓷。2017年,景德鎮藝術陳設瓷產值達126.2億元。在景德鎮聚集的陶瓷從業者們,積極推動陶瓷藝術的融合創新,用新的美學思維、新的審美觀點、新的繪瓷技法、新的制瓷工藝,創作了大量具有現代韻味、符合當代特征的優秀作品,形成了以陶瓷為核心的跨界混合業態。比如,通過建設中央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研究院、陶溪川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和3D陶瓷打印體驗館等文化場所,景德鎮建立起了手工制作——工業設計——陶瓷藝術“三位一體”現代服務業文化綜合體。景德鎮還引進了知名設計公司洛可可,推動陶瓷與設計、創意的深度融合。中國焦版畫創始人錢大統,2008年來到景德鎮,10年時間里,他一直探索如何將西方繪畫藝術與景德鎮傳統陶瓷釉下彩技法有機融合,創造了釉下西畫這一全新的陶瓷繪畫品種。香港樂天陶社社長鄭祎,2005年租賃雕塑瓷廠老廠房,將其改建成樂天陶社基地,啟動國際駐場藝術家項目,從世界各國邀請陶藝大師免費對外授課,并辦起了“創意市集”,使年輕陶藝愛好者的作品有了展示和交易的平臺,留住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讓創意逐步在景德鎮生根開花結果。如今,越來越多貼近生活、貼近市場的精巧創意正在瓷都不斷涌現,創意工廠、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表2 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陶瓷產業產值對比表 單位:億元

第二,“陶瓷+聚集區”。景德鎮利用老窯址、老廠房、老作坊,打造了以陶溪川、雕塑瓷廠、建國瓷廠為代表的陶瓷藝術家創意工作室聚集區,建設了以陶瓷工業園和新都民營陶瓷園為代表的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構建了國際陶藝村、三寶瓷谷等藝術部落,以及紅店粉彩工廠和明清窯作遺存園等陶瓷文化創意街區,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在集聚效應下成為陶瓷業界最具活力的新業態。目前,景德鎮有各類陶瓷企業、作坊、工作室等文化創意產業實體677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100家,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3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3家。

第三,“陶瓷+互聯網”。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非?;钴S,促進了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見表3),網商發展指數列江西省首位。全市從事陶瓷電商的企業9847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全國各大交易平臺注冊有交易的陶瓷網店50148家。2017年,完成全平臺電商交易額318.2億元,連續4年入選全國“電商百佳城市”,并涌現出三河村、石嶺村兩個“中國淘寶村”。其中,三河村2008年就出現了網店,至2017年,已有31.2%的村民開起了網店,集聚了2147戶電商,陶瓷線上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的電商有107戶。

表3 近3年景德鎮陶瓷電商貿易額比較

第四,“陶瓷+私人定制”。伴隨著80后、90后消費群體的崛起,私人定制越來越成為年輕愛好者的新需求。陶瓷因其可塑性強,較好地滿足人們求美、求新、求異的個性化心理,成為私人定制的時尚載體。景德鎮擁有眾多各有專長的陶瓷生產企業、陶瓷教育科研機構、陶瓷專業人才組合而成的生產體系,擁有領先世界的藝術陶瓷、高端日用陶瓷設計生產能力,為滿足客戶個性化表達、定制化需求提供了條件。近年來,景德鎮順應市場新變化,創造并完善了定制服務,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比如,三寶國際瓷谷工坊“山云瓷谷里”的創作者們,在2017年春節前,為兩家知名企業定制兩款“二次元”卡通雞瓷盤,售價1298元,僅春節期間就賣出1000多個。從飯碗、茶具、首飾到鐘表,私人訂制為古老的陶瓷手工藝創新營造了新空間。

第五,“陶瓷+旅游”。景德鎮是中國獨有的以陶瓷文化為特色的旅游城市,被國家文化旅游部門列為向海外推出的35個景點之一。近年來,景德鎮充分整合陶瓷文化資源,打造陶瓷主題景區,加快建設旅游名城。目前,景德鎮擁有國內唯一一個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5A級景區——古窯民俗博覽區和7個國家4A級景區。景德鎮還依托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國際友好城市旅游聯盟等平臺,經常舉辦博覽會、文化交流、學術研修、游學培訓等活動,打造“省內融合、區域合作、國際對接”的大旅游格局,連續多年實現旅游產業高速增長。旅游接待總人數從1980年719人次增加到2017年5454.8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4.5萬元增加到528.89億元,特別是境外游客達到63.65萬人次,占江西省的33.7%;旅游創匯2.85億美元,占江西省的45.24%。

正是通過系列“陶瓷+”的融合發展,景德鎮著力打造陶瓷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推動陶瓷文化產業形成“從無序到有序、從分散到集中、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格局。

(三)多元傳播成就“一帶一路”文化使者

景德鎮陶瓷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是弘揚絲路精神的重要載體。景德鎮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戰略機遇,大力促進對外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當好“一帶一路”的文化使者,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華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第一,講好陶瓷故事,體現中國價值。景德鎮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和重要貨源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流通的有三種主要貨品——絲綢、瓷器和茶葉,景德鎮就擁有其二,瓷器和茶葉。在陶瓷貿易方面,僅荷蘭東印度公司,1602年到1682年的80年間,就將1010萬件中國陶瓷運銷到荷蘭和世界各地;在茶葉生產方面,唐代景德鎮茶葉稅占全國的八分之三強。

進入新時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景德鎮以陶瓷為載體,先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21個產瓷地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進行戰略合作。僅在2017年,景德鎮官方就組織或參與了9場國家對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傳播中國陶瓷文化,均引起了強烈反響。2017年4月,景德鎮在荷蘭代爾夫特市舉辦“故宮瓷器·皇帝御用暨景德鎮御窯陶瓷特展”,為期4個月,吸引了包括荷蘭王后馬克西瑪在內的眾多荷蘭民眾前來觀展。2017年7月G20漢堡峰會期間,在德國成功舉辦“感知中國·匠心冶陶——景德鎮陶瓷文化展”,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傳承千年的中國陶瓷文化。2018年7月南非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景德鎮在約翰內斯堡舉辦了“感知中國·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第二,打造陶瓷精品,展示中國形象?!皣Y尚瓷”,作為中國符號的景德鎮陶瓷一直擔當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的重要禮品和駐外使領館的專用瓷。據不完全統計,歷年來景德鎮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組織承制禮品瓷達300多批次。2016年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5次將景德鎮陶瓷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美英等國領導人。

近年來,景德鎮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經貿合作平臺,外貿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長。2017年,景德鎮出口總值達到55.07億元,增長29.3%,增速位居江西省第一。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景德鎮連續15年成功舉辦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開展國際性、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展示推介、經貿合作等活動。

第三,虹吸陶瓷人才,凸顯中國魅力?!肮そ嘲朔絹?,器成天下走?!本暗骆倧墓胖两穸际且蛔鶝]有圍墻的城市。這種開放和包容,不僅使景德鎮能工巧匠輩出,更造就了如今“景漂”涌動、“老外”扎堆的獨特景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3萬多名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在景德鎮創新創業創作,相當于景德鎮主城區常住人口的5%,其中有5000多人屬于“洋景漂”,大多來自歐美日韓,不乏國際古陶瓷專家、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教授等文化人士。調查問卷顯示,89.5%的“景漂”屬于“常住型”和“候鳥型”,每年都會不定期來景德鎮;78.9%的“景漂”從事陶瓷藝術創作、文化交流、陶瓷收藏及瓷文化研究(見表4)。比如,51歲的英國物理學博士蓋博天曾是一家跨國銀行的亞洲區高管,5年前辭職來到景德鎮與人合作制瓷,經過4年研發,燒制出的第一批產品,擺在了倫敦頂級陶瓷專賣店的櫥窗里??梢哉f,數萬“景漂”背后的虹吸現象折射出中國陶瓷文化的強大吸引力,也正是這樣源源不斷流入的“洋景漂”,讓景德鎮瓷器再次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載體。

表4 “景漂”群體情況統計表

景德鎮文化共創共享、開放包容的理念,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和扶持政策,不但吸引了眾多“景漂”,而且讓一大批從景德鎮走出去的企業家、學者、藝術家,又紛紛回到景德鎮,形成“景歸”現象。據調查統計,最近兩年景德鎮的“景歸”數量近2萬人,其中,陶瓷文化領域有近1萬人。陶溪川就是“景漂”“景歸”代表性的創業平臺和創意孵化器,每到周末,這里都會舉辦創意集市,展示銷售創意和傳統陶瓷,常常到晚上10點,依舊燈火通明。為了幫助更多的年輕人打開眼界,陶溪川每年都會組織優秀青年藝術家出國參加藝術交流展會,同時依托美術館和國際藝術家工作室等,引進新的藝術形式和理念,給年輕人以創作啟發。從2017年開始,陶溪川積極開拓線上陶溪川板塊,打造線上“O2O”平臺。陶溪川還為4800余位“景漂”“景歸”提供了一個“造夢空間”,不收租金、統一裝修、統一管理。問卷調查顯示,目前在陶溪川創業的青年創客多達8227人,其中,45.3%的創客是80后,53.7%的創客是90后;43.6%的創客來自省內,56.4%的創客來自省外及國外;36.3%的創客月銷售收入在5000至10000元,13.8%的創客月銷售收入在10000元以上(圖1)。

景德鎮充分依托陶瓷文化資源,全面策應“一帶一路”倡議,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符號、講述中國故事的平臺、傳播中國聲音的窗口。

(四)塑形鑄魂擦亮瓷都名片

曾經有一段時間,“不來景德鎮遺憾,來了景德鎮傷感”成為流行語,很多人到了景德鎮卻找不到世界瓷都的感覺。城市臟、亂、差、堵的問題,一度讓景德鎮人的自信深受打擊。傳承弘揚中國陶瓷文化,必須擦去景德鎮這顆陶瓷文化珍珠上的灰塵。黨的十八大以來,景德鎮以瓷為魂,把彰顯陶瓷文化元素和底蘊,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和全過程,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啟動“雙創雙修”(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實行全域化規劃、景區化建設、精細化管理,在治山理水、顯山露水上下功夫,城市功能更全了,城市環境更美了,城市品位更高了,告別了“草鞋碼頭”的歷史,成為美麗宜居的生態家園。

第一,厚植文化底蘊。走進景德鎮大街小巷,大到山體壁畫、城市建筑,小到燈柱、垃圾桶,一街一景、一巷一品、一橋一形,或是瓷質,或是瓷形,或是瓷事,普遍融入陶瓷元素,讓來這里的人感知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陶瓷文化。遍布城市角落的陶瓷博物館,也是景德鎮的一大特色,可以說景德鎮就是一座“博物館之城”。目前,景德鎮登記注冊的博物館共21家,其中非國有14家,按全市常住人口計算,每7.9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遠高于全國每40萬人擁有1座博物館的平均水平,這還不包括散落在全市的近百家形形色色的私人藝術館。其中,中國景德鎮陶瓷博物館占地面積近5.5萬平方米,是國內目前最大的一座具有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特色的陶瓷專題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和漢唐以來陶瓷珍品重器3萬余件 (其中國家珍貴文物500余件),自2015年開館以來,接待人次年均增長40%。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熏陶,讓生活在景德鎮的市民對景德鎮陶瓷文化充滿自豪與自信,對景德鎮陶瓷文化有高度的認知和認同。

第二,修復城市生態。窯爐是陶瓷發展伴生物,窯爐史影響著陶瓷史。從龍窯到馬蹄窯、饅頭窯、蛋型窯,再到隧道窯、梭式窯、輥道窯,從柴窯到煤窯、油窯,再到氣窯、電窯,反映了景德鎮整個瓷業發展的歷程。20世紀80年代,景德鎮城區集中著183座煤燒圓窯、22條煤燒隧道窯,分布著數以千計的坑道烘房和煤燒烤花爐,每座窯爐排放的煙塵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幾十倍,每月自然降塵量高達54噸/平方公里,陶瓷產業一度成為景德鎮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景德鎮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上,高度重視陶瓷產業的節能環保,實現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一方面,加快制瓷技術的革新,逐步淘汰了柴窯、煤窯,并推廣廢瓷廢料的回收循環利用,減低污染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市共有各類窯爐1588座,大多以天然氣、液化氣、電力等清潔能源為主,公斤瓷熱耗由20000大卡降至2000大卡左右。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高技術陶瓷、手工制瓷,探索出了以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城市轉型的模式。同時,推動陶瓷生產向園區集中,統一規劃和管理,加強陶瓷企業污染防治。通過系統改造“老行業、老產業、老廠房”,現在人們走進陶瓷生產園區如置身景區,走進陶瓷生產的企業如置身藝術館,景德鎮陶瓷產業實現了華麗轉身,昔日“百條烏龍漫天舞”的場景一去不復返。2006年以來,萬元GDP能耗大幅度下降 (見圖2),其中,2017年的萬元GDP能耗下降了8%,比全省平均值多下降了3.1個百分點。2017年,景德鎮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7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1.4%,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達標率為93.8%,飲用水各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重現了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

第三,建設宜居宜業家園。景德鎮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國家三線重點老工業城市。20世紀90年代,由于市場競爭等因素,景德鎮國有瓷廠相繼關停,6萬多陶瓷產業工人下崗,給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帶來嚴重挫折,不少陶瓷從業人員生產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陶瓷產業陷入低谷拖了經濟發展的后腿又影響了城市的建設,破爛、破舊、破損問題隨處可見。近年來,按照規劃導向、問題導向、民生導向、功能導向,景德鎮全面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增建綠地濕地、拆除“兩違”建筑、優化城市路網、改造棚戶區等一系列措施,打了一個城市建設管理的翻身仗。從棚戶到樓房,從“蝸居”到“宜居”,“棚改”圓了棚戶區老百姓的“安居夢”,讓居民的生活變得更加亮堂起來。美國《紐約時報》曾大篇幅關注和報道了景德鎮的巨變,引發國內外熱烈反響。

景德鎮陶瓷產業的復興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獲得感,很好地解決了老百姓的就業問題,大大提高了居民收入。目前景德鎮陶瓷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多達15萬,接近城區人口的四分之一。問卷調查顯示,景德鎮一半以上的陶瓷民營企業和個人經營者以制作藝術瓷和仿古瓷為主,依靠手工和畫技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熟練的陶瓷生產技術工人月收入達萬元以上。2017年景德鎮人均存款余額達到37817元,比江西省平均水平高427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283元,位居全省第三,比全國人均水平高出三成。

景德鎮通過塑形鑄魂,推動城市從建設到管理、從形象到功能、從“面子”到“里子”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三、新思想激發新活力:鳳凰涅槃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實踐論和方法論。[4]景德鎮在改革開放中鳳凰涅槃、崛起復興的生動實踐,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傳統文化要有新活力,必須有新思想的引領。

(一)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薄皼]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這些深刻論述不僅凸顯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更為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讓文化復興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行穩致遠。

文化稟賦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景德鎮作為世界瓷都和“最早的工業城市之一”,有著近2000年的冶陶史、1000年的官窯史、600年的御窯史,擁有厚重的歷史積淀和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從高嶺土的廣泛應用到元青花瓷器的誕生,從“一帶一路”上的景德鎮外銷瓷到精湛的御窯工藝,對世界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所無法比擬的,也是景德鎮的最大財富和引以為自豪的資本。

文化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內核。景德鎮陶瓷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不僅僅體現在精湛的技術工藝、豐富的藝術內涵上,更蘊涵著內在的文化精神,包括永不止步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廣納英才的博大胸懷以及兼容并蓄的開放意識。這些寶貴的精神與新發展理念和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高度契合,正是源于這樣一種文化精神、文化之魂,城市的發展才能蒸蒸日上、生生不息。

人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在景德鎮,成千上萬本土的陶瓷工匠歷經了發展的低谷、改革的陣痛,重新找到自信、找到希望。他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一道,盡情地馳騁著藝術想象力,揮灑著智慧和汗水,追逐著光榮和夢想,共同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和絲路精神。前不久,新華社就專門組成調研組,剖析景德鎮的新氣象,從景德鎮人文化自信的故事中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和新的發展方向。

(二)永葆優秀傳統文化勃勃生機,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中,只有做好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轉化發展,才會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更有影響力。景德鎮有創新的基因,自古陶瓷能工巧匠輩出,產品創新層出不窮,這種創新創造的文化,在今天的景德鎮人身上依然延續。景德鎮這座傳統手工業城市,之所以能夠在新時代實現傳統陶瓷文化和產業的繁榮興盛,絕不僅僅是因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立足傳統文化、城市發展和百姓期盼,進行現代化的創新創造,用創新創造撬動內在源動力和新活力。

新活力源于思維理念的創新創造。景德鎮的發展實踐證明,只有堅決拋棄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的發展之路,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把經濟增長對物質資源的過度依賴轉變到更多依靠文化資源和文化創新上來,致力于文化與創意、旅游、設計、電子商務等深度融合發展,以創新激發內生動力,以創新引領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才能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活力源于體制機制的創新創造。面對傳統陶瓷產業一度陷入困境,景德鎮選擇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對原有廠房資源進行租賃拍賣、改造升級,將其打造成為各類孵化基地、創業平臺,吸引了各類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不斷向景德鎮聚集,既有獨立法人模式,也有“公司+工作室”模式;既有陶溪川、樂天陶社等文化街區、集市,也有星羅棋布的手工作坊。正是創新創造,才能推動產業集聚化、多元化發展,為傳統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各種新業態、新功能、新產品不斷涌現。

新活力源于人才要素的創新創造。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在推動陶瓷產業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景德鎮注重在引才、留才上下功夫,專門組建了“景漂景歸人才服務局”和“招才引智局”,出臺系列“人才新政”,并依托一批文化創意園區,為開展文化交流、藝術切磋、創新創業搭建平臺。我們認為,人才是驅動創新的引擎,依靠人才驅動創新,激發產業動能,正是實現長遠發展的路徑支撐,只有充分發揮人才在創新引領中的關鍵作用,加大識才、用才、容才、聚才的力度,才能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生動局面。

(三)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必須堅持開放包容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景德鎮再現昔日榮光、當好“一帶一路”文化使者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推動景德鎮陶瓷這張“名片”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必須堅持開放包容。

文化繁榮興盛要有開放的性格。開放包容是景德鎮陶瓷文化與生俱來的基因,正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這樣一種品格,推動著景德鎮陶瓷文化不斷走向歷史高峰。從琺瑯彩到“紋章瓷”,從“克拉克瓷”到鄭和七下西洋,無不充分展示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鑒??梢哉f,景德鎮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聯通世界的故事、一個全球化的故事。

文化繁榮興盛要有開放的姿態。在景德鎮無論是“家傳派”“學院派”還是“跨界派”“西洋派”,都能在這塊文化的沃土尋到真諦,找到靈感。當前,只有以更加寬廣的視野交匯融合,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兼收并蓄,架起與世界對話的橋梁,才能給文化發展注入新的能量,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文化繁榮興盛要有開放的平臺。景德鎮陶瓷文化“走出去”能夠有所作為,得益于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無論是借助國家重大外交活動進行推介,還是在故宮博物院等國家高端平臺辦學辦展,景德鎮瓷文化多次借助國家層面平臺走出國門,其產生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與日俱增。我們認為,要更多地抓住中華文化走出去這一機遇,借助高端平臺開展高水平、高層次、高規格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眻猿忠匀嗣駷橹行?,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價值立場。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傳承創新實踐,充分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景德鎮的千年窯火和無數的創新創造,都源于群眾的首創;歷史上景德鎮瓷業上的每一次飛躍,如“瓷石+高嶺土”二元配方的發明、四大傳統名瓷的問世,無不凝聚著成千上萬陶瓷工人的聰明智慧和默默奉獻。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只有更加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更加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無窮創造,文化的創新發展才能擁有持久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才能不斷開創新局面。

要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學者認為,未來中國的創新方向將“由以企業為創新主體,轉向兼顧企業主體地位的同時,最大限度激化大眾創新創業兩個方向并進”[6]。景德鎮堅持“頂天立地”和“螞蟻兵團”相結合,在大力培育龍頭支柱企業的同時,積極推進以陶瓷為主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資金投向創業創新領域,努力以創業帶動就業,從陶瓷園區到文化集市,從孵化基地到跳蚤市場,到處是活躍躍的創造,景德鎮也日益成為投資的“洼地”、人才的“高地”、創新創業者的“樂土”。改革開放點燃了創新創業的火種,必須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給想創業、能創業的人提供更多機會、更大舞臺,更充分地激發和釋放社會創造力。

要始終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良好的全民創業氛圍,不僅讓眾多的創業者展示才華、圓夢出彩,也很好地落實了共享發展理念。如今,景德鎮城市居民五分之一“端陶瓷碗”,二分之一“享陶瓷?!?,城區居民人均陶瓷產值收入超過5萬元。這就充分印證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四、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文化復興的應有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嶄新階段,這也為包括景德鎮在內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復興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新的時代機遇。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景德鎮陶瓷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產業體系完整、人才資源豐富、創新基礎扎實、發展前景廣闊、國際影響廣泛,但也必須清醒看到,要擔負起陶瓷文化繁榮興盛的歷史使命,景德鎮依然有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市發展與文化保護的矛盾,遺址遺存的保護進度趕不上城市建設和擴張的速度;創新與守成的矛盾,中小企業創新投入不足,市場上產品雷同,存在同質化競爭;大生產與小批量的矛盾,盡管滿足陶瓷消費個性化需求的小作坊星羅棋布,但是規?;?、標準化生產的現代化大企業卻鳳毛麟角,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匱乏,難以形成大產業的格局;大擔當與小平臺的矛盾,對外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事關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大使命,既要地方上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又要在更高層面從戰略高度、全局視野來謀劃搭建更大、更廣的平臺。要破解這些難題,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是固根守魂,構建共有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蓖七M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承發展,是堅守中華文化根本、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增添中華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要守護陶瓷文化圣地。健全陶瓷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推進御窯廠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手工制瓷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加快完成御窯廠遺址博物館建設,設立國家陶瓷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和國家文化公園,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以陶瓷文化實物載體維系民族精神。要打造陶瓷文化傳承基地。加大陶瓷文化挖掘闡發傳播力度,積極推動陶瓷文化歷史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把陶瓷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和全球華文教育。加強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設立中國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等各類交流和學術研究機構,在國內中心城市建立景德鎮陶瓷文化對外窗口,與國外中小學校、藝術院校建立聯系,開展國際陶瓷文化學術研究、游學培訓、交往交流等活動,促進形成陶瓷文化教育的大格局。要筑牢弘揚工匠精神高地。景德鎮工匠精神綿延千年、執著堅韌,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工匠、厚待工匠的良好氛圍,讓“工匠光榮”變成“風向標”,引導廣大從業者爭當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大力推廣傳承師徒制,發展工作室和作坊,設立工匠創業和獎勵基金,為培育、發掘更多的工匠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求新思變,打造國際陶瓷創意之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本暗骆傋鳛樘沾伤囆g的風向標、陶瓷制品價格的晴雨表、陶瓷信息的發布窗口、陶瓷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創新創造之路上,必須接續前人步伐,著力推動文化創新,攀登陶瓷藝術新高峰。要構建陶瓷文化創新生態。推進文化、藝術、設計、生活等各元素融入陶瓷,突出景德鎮陶瓷產品“藝術陶瓷生活化、日用陶瓷藝術化”的特色。著力培育陶瓷文化產業新產品、新模式,打造集陶瓷藝術創新、陶瓷文化科研、陶瓷創客創業、陶瓷教育培訓為一體的陶瓷特色小鎮。要激發陶瓷文化創意。以文創街區、創意園區為空間載體,推動陶瓷跨界融合發展,推動創意設計及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陶瓷文化衍生品,把景德鎮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陶瓷文化全產業鏈創新高地。要培育陶瓷創新人才。充分利用陶瓷院校和陶瓷藝術研究力量的優勢,整合各級陶瓷研究所、藝術院校等資源,加大培養陶瓷創新人才,加快補齊職業技能培訓短板,大力培育高技能陶瓷人才,推動陶瓷產品和服務的品質革命,密切與國內外高端教研機構的交流合作,著力引進一流藝術設計大師,打造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

三是揚優成勢,培育世界瓷都新增長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要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插上騰飛的翅膀。要打造大主體。深化陶瓷領域改革,培育若干陶瓷行業龍頭企業,支持優質陶瓷企業上市。建立陶瓷文化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打造知名國際品牌。設立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引導基金,引進國內外有實力有影響力的陶瓷企業轉移落戶。要建設高平臺。創建景德鎮中國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舉措。建設國家陶瓷文化科技創新中心和高端陶瓷研發設計共享平臺,推動產學研用有機融合,探索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在陶瓷設計和生產中的應用。要培育新業態。完善陶瓷文化產業鏈,開發陶瓷文化衍生品,重點發展藝術陶瓷、高技術陶瓷、高檔日用和建筑衛生陶瓷、陶瓷材料和智能制造、陶瓷創意與設計、陶瓷博覽交易、陶瓷文化旅游、陶瓷產業鏈金融服務等八個產業集群。高品質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把景德鎮打造成國際一流的文化旅游名城和世界著名的陶瓷旅游目的地。

四是登高望遠,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痹诋斀駮r代,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如何在未來發展中占領世界文化的制高點,是中華文化發展和傳播的重大課題?!暗歉叨幸娬哌h,順風而呼聞者彰?!敝挥袠O大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才能讓世界更多地了解“發展中的中國”和“開放中的中國”。要拓展交流廣度。用陶瓷這一世界語言,在“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建立陶瓷文化交流傳播窗口和基地,同時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推動更多陶瓷精品、瓷樂表演、非遺項目走出國門、走向全球。要提升交流高度。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借助國家級平臺,進一步發掘、提煉、展示景德鎮陶瓷文化,更好地傳播中國價值和中國精神,提升中國陶瓷文化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要加強交流深度。以瓷為媒,廣泛開展國際性的研學、游學、訪學、培訓以及產品合作、技術交流等活動,探索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民意相知、民情相融的有效途徑,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方面做出獨特貢獻,為我國其他文化元素“走出去”提供景德鎮范例。

改革開放謀新篇,古城展翅欲高飛。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景德鎮要實現陶瓷文化的跨越發展,就必須將文化底蘊、工匠精神、民族品格有機融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開放再擴大,演繹更多魅力四射、精彩紛呈的景德鎮故事,讓承載中華文明精髓的陶瓷文化閃耀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輝。

猜你喜歡
景德鎮陶瓷文化
景德鎮陶瓷夏令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區
我在景德鎮遙望耀州瓷——兩個“瓷都”相距千里
載歌載舞話陶瓷——瓷之舞
誰遠誰近?
陶瓷藝術作品
德化陶瓷 閩中精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