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古詩詞教學充滿靈秀之美

2019-05-14 23:53李莎
教師·下 2019年3期
關鍵詞:創設情境

李莎

摘 要:古詩詞教學,應用古詩詞承載的文化內涵熏陶學生。教師在提高自身文學素養的同時,要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創設情境,帶領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知、體會情感,同時運用多種策略帶領學生入情悟境。

關鍵詞:創設情境;研讀磨句;對比賞析;遷移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2-12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09-0045-01

一、創設情境,在朗讀對話中感知

漢語言文學講究審美、感悟、體驗、直覺。就這首《憶江南》而言,首先從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入手,通過個別讀、輪讀、師生對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節奏感,于無痕中感受對偶的特點和妙處。同時,在反復誦讀中,在柔美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圍繞“日、花、火”等意象展開想象,并連續地、完整地、有語文味地描述出來,將詞句還原成畫面——清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朝陽映著江邊欣然怒放的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碧波蕩漾,一江春水那樣綠,綠得像蘭草。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艷,江水共長天一色”。當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變成明艷的畫面,學生的情感被喚醒了,詞的情境也更濃郁了。他們通過自己的誦讀把仿佛看到的、感受到的情景傳達出來,于是,心中有象,由點到畫,畫面逐漸豐滿,變得靈動美好。

二、咬文嚼字,在研讀磨句中內化

這里的咬文嚼字絕非逐字逐句地去解釋,而是覓詞眼、品佳句。在課堂上挑起矛盾:“‘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明明是寫景,為什么不說‘江南美,而說‘江南好呢?”那么《憶江南》蘊含著一種怎樣的情感呢?朝花夕拾,離開江南十二年后,此時的詩人已經六十七歲,年邁多病,仕途失意,路途遙遙,要想回江南已是難再實現。于是他只能在洛陽香山腳下,深情地遙望江南,將一腔思念,托付于《憶江南》 。究竟是什么使得詩人離開江南十二年之后還是“不能不憶江南”,乃至于要追問“何日更重游”,渴望“早晚復相逢”?如果僅是因為江南秀麗的風光,這個理由似乎不夠充分,何況洛陽的景色和江南相比應該說各有千秋。在初步了解詩意之后,教師引入一些背景資料。

“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弊穯枌W生:“嬰兒啼”是怎樣啼?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漸漸明白,在白居易的心里,江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方——他想念的不僅僅是一個地方,而是曾經在江南度過的那些美好的歲月。

三、整合資源,在對比欣賞中升華

教學《憶江南》如果糾結于絢麗的意象,止步于詩詞表面所凸顯的情感,對詩人復雜的內心世界缺乏深入挖掘,采用封閉而線性的教學模式,那么在課堂上很難組織起有價值的對話,更難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所以,當學生心中有了明艷的江南的畫面,應將另外兩首《憶江南》的詞引入教學,引導學生了解詩人與江南的情感淵源,感受詩人身在中原、心系江南的情感,以及詩人對美好的逝去歲月的無比眷念的人生感觸,去和詩人一同回憶那個溫暖的江南?!吧剿略轮袑す鹱?,郡亭枕上看潮頭”“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追問學生:當把這三首詞連在一起讀的時候,我們發現,白居易懷念的僅僅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景嗎?還有什么?十二年,他無數次夢回江南,夢里有什么呢?當我們試著從“人”的角度來解讀文本,文本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材料,而是有了人的感情,教學也就找到了突破口。

四、遷移運用,在實踐中模仿創造

在中國,《憶江南》這個詞牌自此成為歷代詞人贊美各地山川及風土人情的首選,且多以“某地好”開頭。在課堂中,當學生通過反復感悟和誦讀,情感達到高潮時,讓學生仿寫《憶江南》,小詩人們詩興大發,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詞躍然紙上——“敦煌好,梵鈴傳四海。燕山大漠沙如雪,莫高洞壁彩勝薰。能不憶敦煌?”“桂陽好,景色宛若畫。千山挺立恰天柵,萬胡柔臥似綢緞。能不思桂陽?”“桂林好,情意剪不斷。青山四面鏡中臺,碧水連天夢里畫。能不憶桂林?”學生們在模仿中創造,學會了遷移運用。

其實,詩詞讀到最后應該成為學生整體素養的一種元素,而這種元素,隨著歲月會放大,會增值,乃至在學生的世界觀中都有古詩詞的積淀。

參考文獻:

[1]朱紅梅.驀然回首,那“詩”卻在燈火闌珊處——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中的意象還原[J].考試周刊,2015(20):42.

[2]吳永梅.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B版),2014(7):131.

猜你喜歡
創設情境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再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注入活力奏響高中政治課堂美麗的華章
英語教學中的愉快教學嘗試
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
也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