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問題探析

2019-05-16 12:56李璐
現代交際 2019年8期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問題

摘要:隨著“軟實力”在我國學術界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其研究范圍也從最初的國際政治領域延伸到高等教育領域。民辦高職院校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產物,軟實力的建設對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建設現狀及問題的研究,提出其軟實力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 軟實力 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005-02

民辦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極具發展勢頭的有生力量,其中致力于職業教育的高職院校在20世紀80年代創建以來,歷經30年,數量和質量上都有顯著的提高。

民辦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基地,使學生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然而我國的職業教育尤其是民辦職業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短板,這從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相對較低的第一志愿錄取率、新生報道率、就業率,人才引進難、流動率高、結構不合理等方面就可見一斑。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按照國家計劃,我國將大力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曙光,也讓民辦高職院校再次迎來了發展契機。

一、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軟實力認識不足

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建設認識不足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是董事會層。企業家辦學就不可避免功利思想,追求利潤最大化是民營企業的唯一目標。董事會所考慮的往往是學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及人、財、物上的投入、產出問題,他們更關注現實矛盾與利益的平衡,不能也不愿站在軟實力的高度去思考學校建設。其二是領導層。民辦高職院校的校級領導班子,往往是各地方高?;蚋呗氃盒M诵莸男<夘I導,他們對民辦教育體制了解不深,看到的也多是民辦高職院校和公辦高校的差距,他們想盡快改變這種局面,甚至照搬前任高校的模式,大刀闊斧地在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人事制度、分配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和調整,他們更為熱衷顯性成果建設,自然無暇顧及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的建設。當決策層的工作重心不在于軟實力建設上,由此下推到執行層、操作層就更不會思考軟實力建設的問題,也多不會從軟實力角度去審視自己的工作。

(二)大學精神缺失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絕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無法處理好獨立性與依附性、學術性與功利性之間的矛盾,過多地在乎自身利益。在利益的驅動下,民辦高職院校只專注于如何利用現有的政策擴大規模聚攏資源;學校的部分決策者關心的是如何“滿足自身需要”,在辦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還一味擴大招生,片面追求就業率而想法設法降低教育門檻,缺乏開拓意識和人本精神;個別學校的一些“大師”在學術上弄虛作假,或“走穴牟利”,缺乏奉獻精神和道德品格;學校的學生們專注于為謀求“飯碗”而進行的學習,沒有探索意識和奮斗精神。這些不良的影響直接滲透到校風、教風、學風之中,使其服務社會、培養人才的功能受到沖擊,大學精神的缺失,勢必使民辦高職高專失去生命力,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三)管理不到位

首先,民辦高職院校與生俱來的“盈利”思想,使管理者難以脫離企業管理的理念,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并獲取利益最大化,缺乏民主意識和服務精神,使教職工產生消極對立情緒,不利于學校事業發展。其次,民辦高職院校 “官本位”的思想使董事會高度集權,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官僚主義明顯,聽不進去反對聲音,行政權力超過學術權力,使學術難以自由,使教師無法得到尊重。其三,民辦高職院校不重視制度的建設,制度作為剛性的管理手段,可以對學校的一切活動起到規范作用,但是在很多民辦高職院校,都存在人事制度不健全,校內分配制度不合理,績效考核制度不科學等問題。四是民辦高職院校管理方法強硬,以硬性手段“管、卡、壓”,如有些民辦高職院校要求教師上下班打卡,對教師出勤時間明確規定,對違反考勤者嚴厲處罰;有些民辦高職院校要求學生出早操、上早晚自習,但不對實際效果進行檢驗;有些民辦高職院校寒暑假期間不全額給教職工發放工資,甚至剝奪教職工的休假權利又不發放相應的補貼,這樣的硬性管理與現代管理理念無疑是背道而馳的,無疑是在醞釀師生的反感情緒,不利于學校的長治久安。

(四)忽視外部影響力

首先,民辦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不到位。高校對社會服務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其科學研究成果在國家、地方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科技進步中起到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學校教職員工職稱、學術水平等原因,民辦高職院校的整體科研水平不高,很少涉足地方產業,開展橫向研究不積極;另一方面,由于民辦高職院校師生自身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的問題,使學校在深入社會,從事文化宣傳、幫扶弱勢群體等公益方面服務不足。其次,學生影響力發揮不到位,這里涵蓋了在校生和畢業生兩個方面。一是民辦高職院校處于高校錄取最后一個批次,所招收的學生一般成績較低,自我學習能力弱,而學校如果引導不夠,這些學生在各類學術競賽、社團活動、社會志愿服務上就會表現平平,甚至不屑于參與,導致社會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認可度不高;二是已畢業生影響力也可稱為校友影響力,他們已經步入社會,其社會適應力、行業成功率、社會公益事業參與度和用人單位滿意度都是其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他們的成功是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肯定,而民辦高職院校對已畢業生缺乏常態管理,沒有校友會、校友群,導致很多校友對母校沒有歸屬感,有些考上研究生的畢業生還羞于談及自己是民辦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有些甚至對母校詬病不絕。最后,維護自身形象意識不強。

二、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建設思路

首先,民辦高職院校要對軟實力建設有足夠的重視,認識到軟實力的提升是成功辦學的前導,要加大軟實力建設上的投入力度。

其次,凝聚精神力量和價值。對于任何一個社會個體來講,精神力是其實現健康成長,進而達成對事業、理想的追求,并贏得社會認同和尊重的內在精神力量,它既是個體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個體光輝與魅力的體現。

其三,培育大學文化。學校是知識的殿堂,但知識的豐富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繁榮。知識可以促進人們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但是它并不能保證人們能將其向正確的方向轉化,也很難幫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民辦高職院校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培養,使知識能向有助于社會進步的方向轉化并提高。

其四,完善制度建設。在制度建設上要把握好四個基本特征,即民主、科學、人文、開放。民主,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科學,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師的物質精神需求,使校園生活張弛有度;人文,是校園之本,要體現人文情懷,注重情感交流;開放,是發展之源,要打破傳統觀念,關注社會發展和變革,創新校園管理機制。

其五,加強對外影響力。民辦高職院校成立時間短,辦學形式特殊,難免被置于社會評價的被動位置,所以,一定要基于對自身特色的思考,去提升外部影響力。民辦高校要注重培育名師,善于應用校友資源擴大自身聲譽,還要不斷加強國內外的合作交流,提升學校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韓嚴明.中國高校必須強力推進特色發展——研讀潘懋元先生高校特色發展理論之感悟[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2]李璐.產權異質視角下薪酬差距影響企業績效的機制與路徑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4).

[3]段立清.論大學軟實力建設[D].湖南大學,2013.

[4]李璐.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影響力研究[J].通訊世界,2018(8).

責任編輯:孫瑤

猜你喜歡
民辦高職院校軟實力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對職后培訓激勵制度分析
“互聯網+”時代民辦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