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式學習(PBL)研究及其對大學英語拓展類課程教學的啟示

2019-05-21 11:46俞曉清杜青青
甘肅教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拓展課程教學模式

俞曉清 杜青青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方式;拓展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84—02

一、概述

項目式學習方式(PBL)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方法,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基于學科的理論與概念,借助各種資源,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相關項目,從而獲取技能與知識。項目式學習最初由效率專家戴維·斯尼登提出;之后由約翰·杜威(1916)及其學生屈伯克進行發展和推廣,形成了項目式學習的概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PBL被引入二語教學(Hedge, 1993),并得到了廣泛應用。

二、國內外PBL相關研究

1. 國外相關研究。國外的項目式學習方式相關研究已碩果累累:Dornyei (2001),研究發現項目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者的自信心;Slavin(1995)研究發現項目式學習提升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學習動機;Beckett and Slater (2005)研究表明,習得者們覺得項目活動能有效地幫助他們衡量自己的所學及學習方法。

2. 國內相關研究。20世紀90 年代,項目式學習方式理論引入中國,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劉景福,鐘志賢(2002)介紹了項目式學習方式的理論和特點及其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前景;鄧媛,王湘玲(2009)研究發現項目式學習方式能在自主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環境三方面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高艷(2010)發現項目式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與創新能力。

三、項目式學習理論框架

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來源于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因此該理論認為“情境”、“ 協作”、“ 會話”和“ 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2.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1916)中闡述了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即“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并闡述了“三中心論”的教育思想體系:以經驗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

3.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搜集有關資料,通過積極思考、自己體會、“發現”概念和原理,因此他設計了發現學習的程序:1). 提出問題,2). 創設問題情境,3). 提出假設,4). 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四、項目式學習的要素和特征

1. 項目式學習的要素。項目式學習有四個最基本的要素:內容、活動、情境和結果。

內容是指學習的目的或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必須是現實生活中有價值的真實問題,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探索性。

活動是指學習者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借助一些科技手段開展研究和探索,活動包括計劃制定,任務分配,資料收集,成果制作等。

情境是指為學習者提供探究學習的環境,包括物質實體環境或信息技術形成的虛擬環境。

結果是項目式學習的學習成果,是學生在進行項目活動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探究式學習技能,并使學生能夠運用到終身學習當中。

2. 項目式學習的特征?;谝陨虾诵囊?,項目式學習呈現出這樣的特征:1). 項目式學習是基于一個話題或主題開發多技能的活動;2). 項目活動是一個能徹底將語言學習和內容學習結合在一起的的多功能學習工具;3). 項目式學習能夠使學生隨著項目活動中所承擔的責任,逐步提升自學能力;4). 項目式學習通過學生探索時涉獵的其它學科知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律力和責任感,協作、研究和學習技能,以及跨課程的學習能力;5). 項目活動是由成果制作驅動的學習,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及其在真實環境中的獨立能力和協作能力。

五、項目式學習的積極效益

大量相關研究證明項目式學習在二語教學方面有著積極效益(Stoller,2006):1). 使學習者接觸并獲得真實的體驗和語言;2). 加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參與度、投入程度、參加意識、興趣導向和創新力;3). 提升學習者的語言技能,不斷提供輸出成果的機會,加強學習者的協商意向;4). 提高學習者的團隊工作能力(社交技巧、協作技巧、合作技巧;5). 深化內容知識;6). 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自我意識、自尊、學習態度、使用語言的輕松程度及成果滿意度;7). 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能力、自我驅動能力及承擔自主學習的意愿;8). 提升學習者的決策能力、分析能力、批判式思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六、實施步驟

作為有效促進語言和內容學習的方式,項目式學習實施步驟分為以下六個方面:

首先是選定項目,在內容驅動下,項目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太難;項目任務必須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學生必須有真正的選擇權。

其次是計劃制定,包括項目的目標、實施的時間安排、組員分工及實施細則,制定時,項目組負責人一定要考慮到每位組員的能力,使每位組員都有機會參與任務。

再次是活動探究,指學生借助不同研究工具收集信息并加工總結,最后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能力、協作能力、知識捕捉能力都在該過程中得以展現和提高。

另外是作品制作,是項目式學習的最終形式,它包括書面研究報告、視頻展示、講演或表演等,所有成員參與才能達到該學習目標。

最后是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兩者是同時發生的,成果展示可以是小型報告會、比賽、演講等,完成交流后,學生和教師要對成果和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學生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教師的評價要細致到小組的表現、計劃、交流和成果,以便幫助學生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知識和技能的積累。

七、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和任務

項目式學習中,教師不再只是教學內容的講解者,而是整個項目式活動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及評價者,Thom Markham (2012)提出了以下六個教師任務。

(1)建立良好的項目式學習氛圍,教師要采用合理的驅動激發模式,提供恰當的條件,使學生有信心并努力參與項目任務,幫助學生設計有意義的項目,同時嚴格要求學生掌握學習的核心內容,制定學習過程中的相關規則。

(2)教授所學內容的核心,核心學習內容是項目式學習的目標,教師必須制定學習準則,幫學生收集信息中的核心概念,進行深度的理解和學習,并解決項目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當學生的信息不夠全面或需要指導時,教師要及時補充并講解,并給出學習成果的評分標準和使用科技輔助的原則。

(3)培訓學生項目執行能力,這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反應力,懂得何時和如何同學生交流,因為教師的每個表情、動作、眼神、話語都會讓學生感受到對自己的評價,此時教師不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名顧問或導師。

(4)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在分好組的同時,教師要培訓組員進行團隊協作學習,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責任和角色,并不斷地引導學生,解決提出的問題,對不愿意參與協作學習的學生要慢慢疏導,培養學生的耐心和團隊精神。

(5)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教師要制定標準和成果評價方法,說明預期成果,并隨時反饋學生的項目執行情況。

(6)引領項目式教學,教師要不斷反思改進項目式學習教學方法,構建出一個合理的項目管理體系,在和其他教師交流學習的基礎上,推廣項目式教學。

八、項目式學習對大學英語拓展類課程教學的啟示

1. 加強學生意識。目前,大部分學生對項目式學習還處于了解和適應階段,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給學生多提供信息,讓學生了解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及其在社會工作中應用中的必要性,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項目學習成果,也可以邀請參與過項目學習的學生和當前學生交流,了解項目式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當前社會對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式學習。

2. 拓展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拓展課針對英語能力較好的學生開設,學生們對后續英語學習有著不同的見解和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設計課程教學時,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潛在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在目標情境下的實際應用能力。

3. 加強師資培訓。項目式學習的成果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授、引導和評價,所以教師的知識結構也是項目活動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身處信息瞬息更新的時代,教師要不斷地深造,并豐富自己的知識框架,因此,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國內外的教學機構交流和學習,并把最新的信息,最優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

總之,項目式學習方式能夠有效驅動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要求,因此,項目式學習方式可以為大學英語拓展課教學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使教師們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之上,將項目式學習方式的教學方法引入課堂,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

猜你喜歡
拓展課程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從學科本質走向學習本質
“拓”我視野,“展”我才能
小學數學拓展課程建設的研究探討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