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品種小麥籽粒中苜蓿素含量的比較研究

2019-05-23 07:43丁莉莉王玉琪錢玉梅王文婷李秀麗
農產品加工 2019年9期
關鍵詞:苜蓿籽粒小麥

丁莉莉,王玉琪,錢玉梅,王文婷,李秀麗

(宿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0 引言

小麥屬于單子葉植物,也是人類主食的三大谷物之一。小麥籽粒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少量的脂肪、糖類、礦物質元素、B族維生素,以及少量維A、維E、維C等。因此,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天然食品源[1-2]。

小麥是世界各地種植最早、種植面積最廣泛的禾本科植物之一[3-4]。小麥的分布范圍極其廣泛,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由于受品種、氣候、地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種植小麥的產量水平和營養成分等各有差異[5]。如今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人員對小麥的品質特點及其營養成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學者對小麥中的營養成分進行了系列研究的結果顯示,不同小麥品種之間微量元素的含量、游離氨基酸含量、礦質元素的含量和維生素的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所研究的品種中鐵含量最高的小麥品種是32882,為48.23 mg/kg;鋅含量最高的是G49,為60.15 mg/kg;硒含量最高的是06G197,為0.072 mg/kg[6]。而有關小麥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的研究表明,小麥中游離氨基酸含量一般是在開花后就持續降低,且與成熟期籽粒蛋白質含量呈顯著正相關[7]。另外,黑麥礦質元素的含量高于普通小麥[8],總維E含量與籽粒色素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而B族維生素含量與籽粒色素含量不存在顯著相關性[9-10]。不同品種小麥籽粒中糖含量、類胡蘿卜素含量、戊聚糖含量、β-葡聚糖含量也不盡相同。例如,小麥糖含量隨著收獲期的延遲呈出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北方地區小麥品種中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高于南方地區,不同品種小麥的總戊聚糖含量差異不顯著,小麥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由于品種和產地的不同而呈現出差異性[11-14]。但至今對不同品種小麥中苜蓿素含量的比較研究未見報道。

苜蓿素(Tricin),又稱小麥黃素、麥黃酮,屬于黃酮類物質,其別名為5,7-二羥基-2-苯并吡喃-4-酮[15]。苜蓿素廣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過敏、松弛平滑肌和調節植物生長等作用;還能抑制動物小腸蠕動收縮、增加血液中甲狀腺素的含量和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16-18]。苜蓿素在苜蓿、大麥、竹葉、地膽草、軟蒺藜、野菊花等植物中多有檢出[19-24]。

目前,鑒于對小麥中苜蓿素含量研究的缺乏,試驗以小麥的苜蓿素含量為考查指標,在確定其最佳提取工藝流程的前提下,精確測量出26個不同品種小麥中苜蓿素的含量并進行分析,為以后小麥的深加工和高效合理利用提供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選用的小麥品種,宿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提供;苜蓿素標準品,北納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無水乙醇,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乙酸乙酯、甲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不同品種小麥與產地見表1。

表1 不同品種小麥與產地

1.2 試驗方法

將26個不同品種小麥去雜清洗后晾干,然后磨粉并過120目篩子,將小麥粉烘干至恒質量,裝袋密封,貼好標簽,保存備用。

苜蓿素含量的測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將小麥待測液在其確定的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吸光度。每個品種小麥待測液平行測定5次,試驗重復3次,記下數據。然后,根據苜蓿素標準曲線的線性關系,計算出每個樣品中苜蓿素的含量。苜蓿素標準曲線的制作和小麥粉中的苜蓿素的提取工藝參見課程小組的前期文獻[25]。

1.3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利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和SPSS 16.0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繪制

精密稱取苜蓿素標準品1.0 mg,加入1 mL甲醇溶液,在60℃下水浴加熱使完全溶解,制成質量濃度為1 mg/mL的標準溶液,充分搖勻備用。用微量移液器分別移取苜蓿素標準溶液20,40,80,160,200,400μ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稀釋定容,充分搖勻,即得苜蓿素的質量濃度為2~40 μg/mL的標準品溶液。以甲醇溶液作為空白對照,于波長190~500 nm處掃描最大吸收峰,確定最大吸收波長。分別將配制的不同質量濃度的苜蓿素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以質量濃度C與吸光度A進行線性回歸繪制標準曲線,并求出回歸方程。

苜蓿素的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苜蓿素的標準曲線

2.2 山東省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分析

山東省小麥品種苜蓿素含量見圖2。

圖2 山東省小麥品種苜蓿素含量

山東省不同品種小麥中苜蓿素的含量有明顯差異,其變化范圍為8.090~32.800μg/g,標準偏差分布在0.075~0.139。其中,煙農19苜蓿素的含量最低,為8.081μg/g;山農20苜蓿素的含量最高,為32.793μg/g,約為煙農19苜蓿素含量的4倍;其余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集中在11.000~22.000μg/g。

2.3 安徽省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分析

安徽省小麥品種苜蓿素的含量見圖3。

圖3 安徽省小麥品種苜蓿素的含量

安徽省5個品種小麥苜蓿素的含量有所不同,變化范圍為8.600~15.700μg/g,標準偏差在0.058~0.139,波動幅度偏大。苜蓿素含量最低的是安農0711,為8.571μg/g;苜蓿素含量最高的是皖麥51,為15.608μg/g,約為最低含量的2倍;紅皖88和皖麥36中苜蓿素含量較為接近。

2.4 河南省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分析

河南省小麥品種苜蓿素含量見圖4。

圖4 河南省小麥品種苜蓿素含量

河南省6個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變化不同,其范圍為 6.500~12.100μg/g,標準偏差為 0.058~0.122。豫麥158與豫農035中的苜蓿素含量差距較??;苜蓿素含量最低的矮抗58與苜蓿素含量最高的鄭麥005相差4μg/g左右。

2.5 江蘇省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分析

江蘇省小麥品種苜蓿素含量見圖5。

圖5 江蘇省小麥品種苜蓿素含量

江蘇省4個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變化范圍為6.300~13.200 μg/g,標準偏差為 0.075~0.117。苜蓿素含量最高的淮麥28約是苜蓿素含量最低的淮麥32的2倍;淮麥22和徐麥31中苜蓿素的含量相差1.5μg/g左右。

2.6 河北省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的分析

河北省小麥品種苜蓿素的含量見圖6。

圖6 河北省小麥品種苜蓿素的含量

圖6 直觀地表現了小麥中苜蓿素含量的變化,苜蓿素含量主要集中在10.000μg/g左右,標準偏差為0.048~0.075,是小麥苜蓿素含量波動程度最小的省份。

2.7 26個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相關性的分析

26個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相關性的分析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煙農19與淮麥32、邯5316中苜蓿素的含量具有差異;山農22與濟麥22、藁優2018中苜蓿素的含量具有差異;濟麥22與藁優2018,紅皖88與皖麥51,安農0711與邯6172,皖麥36與徐麥31,淮麥32與邯5316中小麥苜蓿素的含量均具有差異性。矮抗58與周麥27,與淮麥22中苜蓿素含量不同;金禾9123分別與山農20,煙農19,良星66,紅皖88,皖麥51,安農0711,矮抗58,淮麥32,淮麥28,邯5316,邯6172這11個品種小麥苜蓿素的含量均不同,故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均具有較大差異。豫麥158與皖麥36、徐麥31中的苜蓿素含量具有顯著差異性,鄭麥005分別與邯6172,洛麥24,安農0711中的苜蓿素含量也具有顯著差異性。

河南省的周麥27與矮抗58存在顯著性差異,河北省的金禾9123與邯5316,與邯6172的苜蓿素含量也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得出相同地區不同品種小麥的苜蓿素含量不同。江蘇省的淮麥22與河南省的矮抗58,河北省的金禾9123與山東省的山農20,煙農19,良星66,與安徽省的紅皖88,皖麥51,安農0711,與河南省的矮抗58,與江蘇省的淮麥32,淮麥28中的苜蓿素含量均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小麥的苜蓿素含量也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3 結論

試驗利用了溶液浸提法提取小麥籽粒中的苜蓿素,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法測得來自5個省份的26個小麥品種中苜蓿素含量?;趯Σ煌贩N小麥苜蓿素含量的比較發現,在試驗所選擇的品種中,山農20中苜蓿素的含量最高,為32.793μg/g,苜蓿素含量最低的是淮麥32,為6.290μg/g,其余品種小麥的含量大都處于6~20μg/g。

表2 26個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相關性的分析

由不同品種小麥中苜蓿素含量的相關性分析得出,不同地區的小麥中苜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差異,相同地區的小麥苜蓿素含量也各不相同,由此推斷,不同品種小麥苜蓿素含量均具有差異性,但大部分品種小麥中苜蓿素含量的差異較小。

通過試驗得出不同小麥籽粒中均含有苜蓿素,苜蓿素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差異性。試驗流程為今后測量小麥中的苜蓿素提供了方法,此次相關數據也為進一步研究小麥其他組織結構中苜蓿素含量提供試驗依據,為今后研發苜蓿素功能性食品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苜蓿籽粒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山西省主推小麥品種籽粒形態性狀分析
籽粒莧的飼用價值和高產栽培技術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不同種植區隴東苜蓿營養價值的比較研究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苜蓿的種植技術
油菜聯合收獲籽粒受力分析及損傷評價
哭娃小麥
苜蓿鮮草不可作為單一飼料喂牛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