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2019-06-03 02:22洪秋妹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10期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國際化

洪秋妹

[提要] 本文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從辦學理念、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以開放化的國際辦學理念為指引,基于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標,設置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強化外語教學,并融入文化類課程。加強師生的對外交流,開展聯合辦學,吸引國外留學生,實現培養方式的國際化;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文受到常州工學院教改項目:“立足全英文專業建設,創新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編號:A3-4403-16-012)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1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經濟發展對國際化高素質人才產生了迫切需求,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日漸明晰。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應不斷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旨在培養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技能,能夠適應涉外業務發展的外貿人才,因此其國際化、外向型優勢尤為明顯。鑒于此,本文嘗試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辦學理念的國際化

服務地方、服務基層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共同的辦學理念,但是學校更應有其相對獨立的辦學理念。要自覺把自身放在一個開放的教育背景下來思考學校的未來發展,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來提升學校自身的建設。要牢固樹立國際化的辦學理念,面向世界,明確開放的發展戰略。與此同時,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包括地方特色,學校特色,尋求專業發展特色,進而為地方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提供資源,從而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背景下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比如寧波大學自辦學以來就倡導開放式的辦學理念,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善于利用國際化資源,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建立了校級合作關系,并將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始終貫穿于該校的發展進程中,在短時間內走出了特色化的國際化發展。

二、培養目標的國際化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化市場環境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應當在素質體系、知識體系、能力體系方面加以提升,以符合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培養目標國際化是指在制定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需要考慮國際化市場環境對國貿專業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制定符合國際化人才標準的培養目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包括:第一,國際化經貿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具備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體魄;第二,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國際化經貿人才不僅要能夠適應世界經濟和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變化,具備洞悉問題、提煉問題,綜合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以及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獨立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工作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三,國際化經貿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及國際貿易專業知識,還需要擁有國際化的視野,熟知國際準則,了解國外市場運作規則和相關法律法規,掌握最新行業知識,始終站在專業、行業的前沿。

鑒于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夠熟練使用英語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國際化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金融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外貿業務、管理、調研、宣傳策劃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三、課程體系的國際化

(一)設置與國際化對接的專業課程體系。專業課程的體系設置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課程設計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首先必須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意識,按照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才的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在保證國貿專業課程設置系統性的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社會發展的需求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化人才應具備的知識,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提高國際化課程的比例和建設水平。通常情況下,國際化經貿人才的課程群設置可以分為經濟類課程群、實踐性課程群和語言類課程群。經濟類課程群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內容,實踐性課程群能夠把國際經貿人才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語言類課程群能夠使國際經貿人才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基于此,結合學校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集中實踐四個模塊的課程體系框架,在通識課和專業基礎課模塊,設置《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大學英語》、《英語聽說》等課程,著眼于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強化語言溝通交流,以培養學生扎實的經濟學以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在專業課和集中實踐模塊,設置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商務談判、外貿英語函電、外貿業務實訓、國際商務實踐模擬等課程,形成了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核心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群”。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商務函電寫作、外貿流程、國際結算等知識,具有較強的交流能力和談判能力,為從事國際經貿業務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結合國際化要求以及社會、行業發展的實際,開設《跨境電子商務》的特色課程,以培養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外貿人才。

(二)將外語教育和跨文化能力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目前“一帶一路”實施和“走出去”企業的需求,一是要加快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凸顯國際化的專業特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該保持英語教學的不間斷。在低年級,開設大學英語、英語聽說等課程,在高年級,除開設外貿英語會話、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閱讀與翻譯外,可以選擇將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談判開設成雙語課程或全英文授課課程,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并提高其專業知識能力;二是培養跨文化能力。目前,外語交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文化、教育領域,對外交流合作越來越依賴雙方思想文化層面的相互理解與認同,因此跨文化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在開設大學外語必修課的同時,要同步將跨文化類的課程,如《跨文化商務溝通》納入課程體系,豐富國際化人才的文化內涵。

(三)將經濟貿易和文化類課程納入國際化人才必修課。不掌握經濟學基礎知識,不能解讀中國及其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在對外交流中就成為短板,并由此會局限自身的崗位適應能力。因此,在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時,在將經濟學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基礎知識納入必修課的同時。應適當將文化類課程納入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體系,要求國際化人才能夠了解本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作為國家形象代表的國際化人才,要做到正確看待自我和他者,必須將溝通建立在熟知雙方基本國情的基礎之上。在具體操作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必須修讀一門文化藝術類課程,從而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培養方式的國際化

(一)強化師生的國際化交流。大力開展留學生教育、拓展海外辦學市場,既能提高地方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又能為本校學生營造多元文化的校園環境,給他們提供對外交往和運用外語能力的實踐機會。因此,學生的國際交流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暑期夏令營、學分互認、獎學金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出國交流學習機會促使國內學生走出去;另一方面吸引國際學生,招收留學生班,從而加快學生國際化交流的進程。

與此同時,教師的國際交流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具有國際知識和經驗的教師可以直接推動教學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地方大學應采取多種形式選派教師出國訪問進修,同時面向國外招聘教師和學者,或者聘用國外教師短期授課,使師資隊伍趨向國際化,也使教學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二)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學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雙語教學的目標體系也是國際化經貿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關鍵內容。從培養目標上來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傳統的培養目標是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夠熟練運用外語進行商務談判和函電往來,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而雙語教學目標體系包括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雙語教學的能力體系兩大部分,能夠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立體模式的發展要求,因此高校應當積極確立以培養外貿實務型人才為主,進一步提升到培養實務型人才與語言型人才并重的立體模式。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更要學會應用外語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把專業技能應用到國際貿易業務中,從而打開國際視野,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團體意識,在實踐中激發潛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聯合培養等開放式辦學。開放性辦學是現階段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校辦學模式轉變的基本要求。高校對所需的國際化人才,要從目前國際化人才基本素養、類型等方面入手,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特色,思考人才培養優化的問題。同時,高校還須發揮好世界高等教育的聯接作用,將自身建立的大批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合作資源,在“一帶一路”框架進行教育資源的重新整合與聯接,保障人才培養方向、人才培養標準符合國家對外開放發展新格局。借助中外合作辦學平臺,充分利用學校組團出訪和接待來訪的機會,積極尋求與國外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豐富各種性質的學生交流項目,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國際交流學習機會。學??膳c國外大學簽署學分互認的校際協議,學生根據協議跨校修讀課程,經審查后予以承認。這種聯合培養的方式能增進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國際交流與交往能力,也獲取了國際教育資源。地方大學還可以與國外大學訂立短期培訓課程、暑期夏令營等協議,為學生提供一個置身于外語環境之中學習外語的機會。

五、教學方法的國際化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要國際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要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外語水平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鼓勵教師采用國際通行的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研討式、探究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適應性的人。

(一)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改革教學機制。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機制是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首先,要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足去自由選擇所修課程,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個性特征來選擇與自己學習方式相適應的教師,真正做到學分制的人才培養;其次,為滿足國際化經貿人才的需求。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分成兩大塊內容,也就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在第一課堂中,學生要重點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最后把考試作為測評方式,把考試成績作為個人理論知識掌握的衡量標準。在第二課堂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教學目標,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更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方式長期把學生置于課堂的被動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真正有效的課堂應當具備師生互動的特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要改革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研究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要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來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創新人才。首先,應當充實課堂教學的內容,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網絡資源來增加并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改變“粉筆+黑板”的模式,廣泛采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形成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改變原有知識的傳播途徑,以此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推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課程平臺和手段,開展輔導、討論、答疑、考核等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活動;其次,應當改變傳統的測評制度,改變把試卷成績作為唯一測試標準的測評模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創造性成果。在考試測評的基礎上增添新的考試內容,多一些能力試題,也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增加方案設計、案例分析、課程論文、社會調查等課外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探尋解決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書丹.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西安建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劉秀玲,黃凌宇,王景濤.國際化人才本科培養方案的設計——以大連民族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2(7).

[3]陳海燕.一帶一路背景下國貿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對外經貿,2015(12).

[4]曾明,徐晨.地方綜合性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5]蘭飛,蔣園園.論國際化與本土化融合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財會月刊,2016(15).

[6]詹君恒.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全英文教學模式探索——基于華僑大學泉州校區的問卷調查[J].大學(研究版),2017(3).

[7]董鴻飛.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3(17).

猜你喜歡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及問題分析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及問題
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應用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應用型經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
當前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