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品管圈對降低初產婦會陰切側率效果觀察

2019-06-04 06:09周建凌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9年11期
關鍵詞:切率圈員助產士

周建凌

(廣西鐘山縣人民醫院,廣西 賀州 542699)

分娩是大多數女性必經的生理過程,至今在關于分娩方式的選擇上仍存在爭議,但自然分娩始終是各界學者廣泛推崇的一種術式[1]。會陰側切術是臨床產科分娩過程中的常用術式,但術后不可避免會出現會陰傷口疼痛,術后感染、出血機率增加,嚴重甚至會誘發會陰裂傷,對產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如何降低會陰側切率成為近年來臨床探討的熱門話題[2]。品管圈是目前公認的一種高效管理模式,本研究于2018年4月試圖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初產婦當中,觀察其對降低會陰切側切率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陰道分娩的113例初產婦作為觀察組,產婦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6.02±4.14)歲,孕38~41周,平均(39.86±1.25)周;另選取2018年4月~2018年6月未實施品管圈活動的112例初產婦作為對照組,產婦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6.16±4.28)歲,孕37~41周,平均(39.25±1.37)周。納入標準:①產前檢查無異常,適合陰道分娩者。②單胎頭位順產,精神、智力正常,無認知與溝通障礙。③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胎兒窘迫、子癇前期、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產婦。收集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所得數據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觀察組進行質量控制循環活動。具體流程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組:我科于2018年4月成立,由10名成員組成,1名護士長為圈長,8名助產士為圈員,1名副主任護師擔任輔導員。圈長負責主持圈會,提出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措施,并分配協調圈員工作;圈員負責收集數據、會議記錄、匯編、統計資料,輔導員負責監督、協助活動推廣,根據圈選者的無記名投票,質量控制圈組的名稱被確定為“保護圈”。(2)選定主題,擬定活動計劃: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全體圈員討論了本科需要解決的四個問題,并使用評估方法從護士的重視程度、緊迫性、可行性以及圈員的能力、綜合評定等進行評分??偡值谝坏拇_定為本次活動主題,即“降低會陰側切率”[3]。(3)現狀把握:分析影響會陰率的問題產生原因及發展對策。WHO推薦的合理會陰側切率20%。但在國內,會陰側切率高達85%~90%。(4)目標設定:以評估圈員能力60%來改善,依據改善前現狀把握柏拉圖分析結論78%為改善重點。目標值=現況值-(1-現況值)×改善重點×圈改善能力=51.4%-(1-51.4%)=78%。(5)原因分析:通過頭腦風暴,圈員討論了產婦高會陰率的所有可能原因。根據80/20原則,前四名分別為助產士觀念封建傳統、助產技巧有待提高、綜合評估方法不當、產婦在產程中不配合被選為主要原因。(6)制定對策:①改變傳統助產理念:鑒于傳統觀點認為會陰側切口,可以防止嚴重的會陰裂傷和產后骨盆肌松弛,可以找到相關的循證基礎。我科通過信息交流和反饋,組織助產士培訓和學習,改變會陰側切的傳統觀念,盡可能減少的人為干預。②加強培訓:圈長和輔導員負責培訓和評估該部門所有助產士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以掌握新的助產技術。③提高會陰條件評估的準確性,嚴格把握會陰側切的指證,根據產婦的個人情況和綜合情況,杜絕“一刀切”的現象,強調時間和動態評估,為避免會陰側切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將會陰側切納入助產質量評價指標范圍,以促進產科質量。④完善產婦的產前教育:全面改進所有孕產婦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內容,使他們不僅了解與助產配合的重要性。同時也幫助產婦掌握盡可能多的分娩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他們的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通過開展QCC活動,觀察兩組產婦會陰側切率及產后并發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會陰側切率

觀察組產婦會陰側切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產后并發癥

觀察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通常臨床上實施會陰側切主要是為了防止更嚴重的會陰組織損傷,但隨著大樣本數據的比較分析逐漸展開,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會陰側切會增加會陰組織損傷,反而不進行側切可減少會陰組織損傷[4]。盡管我國會陰側切率已有所控制,但仍未達到等級醫院審查對會陰側切率應低于50%的要求,降低會陰側切率成為臨床婦產科醫護人員追求的目標之一。

表1 對比兩組產婦會陰側切率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

2018年4月,我科開始實施品管圈活動,即質量控制循環,完善常規助產方法,改進分娩過程。助產士嚴格控制會陰切開指征,繼而使規避會陰側切具備了較高的合理性與準確性;改變初產常規會陰側切的概念,提倡盡可能少的人工干預,最后加強孕產婦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通過對產婦分娩方法和技術的宣教,使其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得到了適應,從而提高了與醫療干預的合作程度,間接地實現了保護產婦會陰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婦會陰側切率由品管圈活動開展前的50.89%下降至20.35%,并發癥發生率由實施前的30.36%下降至7.08%,本研究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按目標完成了“降低會陰側切率控制目標”。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會陰側切率方面的應用值得肯定,同時有助于減少產后并發癥,促進產婦產后康復。但是,這一結果仍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界限,我們將在臨床進行深入推廣,擴大研究樣本,以期為廣大產婦提供高效服務。

猜你喜歡
切率圈員助產士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
助產士主導鎮痛分娩管理模式在產科中的應用效果
依托PDCA管理推進全科品管圈活動的開展
全球還需900萬護士和助產士
改良式助產手法后降低會陰側切率的臨床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腫脹發生率中的應用研究
品管圈對增強CT檢查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隱形矯治患者佩戴矯治器依從性中的應用
無創助產技術降低會陰側切率的效果分析
我國助產士專業體系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