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創新補助與企業創新升級

2019-06-05 03:19王鳳榮鄭文風李亞飛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綠色發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王鳳榮 鄭文風 李亞飛

摘要:“兩高一?!逼髽I作為我國粗放型發展模式伴生的經濟存量,能否創新升級是我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以“兩高一?!鄙鲜泄緸檠芯繉ο?,從創新能力與企業升級兩個角度考察政府創新補助的激勵效應,探索源于企業、產業和要素市場差異的激勵效應異質性,及政府創新補助在產業綠色發展中的微觀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政府創新補助總體上有助于“兩高一?!逼髽I創新升級,但異質性特征明顯,政府創新補助在要素市場扭曲地區充分發揮了“支持之手”的作用,而在資本密集型“兩高一?!逼髽I中呈低效率激勵。進一步研究發現政府創新補助有效地緩解了企業創新升級渠道對我國產業經濟綠色發展的阻礙作用。通過提高監督檢查力度、甄別企業類型及所屬地區環境、區別發放政府補助,可有助于政府創新補助的高效配置,加速“兩高一?!逼髽I創新升級。

關鍵詞:政府創新補助;企業創新升級;“兩高一?!?上市公司;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101(2019)03-0101-09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中國經濟正處在由粗放型增長模式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時期,依靠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投入的傳統增長模式面臨瓶頸。黨的十九大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企業創新作為經濟創新驅動最基本的動力來源,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持續廣泛的關注。在影響企業創新的因素中,政府補助作為企業獲取現金流的直接途徑,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熊勇清等,2013)。因此,研究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升級的影響,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創新能優化要素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創新能力強的公司擁有比較優勢,未來更具競爭力(Cao等,2013)。以產業鏈和價值鏈位置的提升、生產率提高、利潤增長推動的企業升級正是創新能力的體現(李林木等,2017)。Reeg(2013)認為企業升級質的體現是指企業創新,包括產品、工藝流程、生產組織方式方面的質的改進;量的體現在于企業的成長狀況,包括企業生產能力、利潤、營業額、資產、就業方面的可持續增長。筆者借鑒Reeg(2013)、李林木等(2017)分別從創新成果和成長狀況兩個維度衡量企業升級的質與量方面。

自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和國家環??偩值摹毒G色信貸指引》中指出要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以及總供給量與總需求量相比出現過剩的“兩高一?!毙袠I盲目擴張以來,“兩高一?!碑a業轉型升級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業占比大,工業能耗高,不良影響突出,因而作為我國粗放型發展模式伴生的經濟存量,“兩高一?!逼髽I能否實現升級是我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但現有研究鮮有立足于企業升級,尤其是從“兩高一?!碑a業轉型視角研究政府補助與企業創新的文獻,從企業生命周期及企業所處行業特征角度的研究也寥寥無幾。筆者利用“兩高一?!鄙鲜泄鞠嚓P數據實證檢驗企業創新升級能力,為產業政策提供經驗證據。

研發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正外部性、收益不確定性以及投資回報周期長、高風險等特點導致的“市場失靈”問題削弱了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郭玥,2018)。此時政府的介入和干預成為國家創新政策和產業政策運用的理論依據,而政府補助的作用效應爭論已久。一方面,政府補助直接干預資源的有效配置,以現金補貼方式激勵企業實施創新活動(Kang和Park,2012),即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存在擠入效應(陸國慶等,2014)。國內外研究均支持擠入效應假說(Wolff等,2008);肖興志等,2013;張杰等,2015)。而政府補助的信號傳遞機制(Kleer,2010)間接帶動外部投資也有力支持了企業創新活動。另一方面企業將獲得的政府補助過度投資及“尋租”(毛其淋等,2015)帶來的策略性創新(黎文靖等,2016),可能降低企業自主研發投入(郭曉丹等,2011),也即政府補助對企業自主創新產生擠出效應。

綜觀現有政府補助激勵效應的研究,大多選取政府補助總額為研究內容,部分針對受優惠企業創新活動的事后評價,存在選擇偏差問題(Jaumotte和Pain,2005)。而我國政府補助種類繁多,既包括技改、節能環保、項目開發等事前補助,也包括稅收減免、財政獎勵等事后補貼。為更貼近企業升級、產業轉型的研究目的,筆者篩選出“兩高一?!逼髽I政府創新類補助,剔除事后補貼對事前創新補助的影響,更有針對性地研究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升級影響的政策效應①,進一步探尋創新補助對產業發展效率的作用機制。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兩高一?!逼髽I的創新能力:政府創新補助的激勵效應

創新投資周期長及高風險的特點,使企業創新行為易遭受外源融資約束,無償提供的創新補助相當于直接緩解了企業創新活動所需的融資壓力;且能對外釋放積極信號,為企業爭取到更多的社會資源,有助于增加企業創新投入(楊洋等,2015;郭玥,2018)。同時企業獲得創新補助相當于獲取了政府支持,創新風險得到部分分擔。但創新活動產生的“搭便車”現象,可能造成政府補助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替代,反而弱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尤其對處于行業技術領先或產品市場需求劇增的企業,這種擠出效應更明顯(Lee等,2010)。但政府創新補助的實施也需要政府強有力的監管,如果政府監管不嚴,可能使得資助流向其他利潤率較高的投向,從而無法達到政府預期效果。

筆者以研發投入測度企業創新能力,在以上分析基礎上提出如下兩個競爭性假設。

假設1a:政府創新補助會促進企業創新活動,會增加企業創新投入,提高創新能力。

假設1b:政府創新補助會替代企業創新活動,會減少企業創新投入,削弱創新能力。

“兩高一?!逼髽I大多屬于關系國計民生的傳統支柱型產業,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升級的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增加企業新產品數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以專利數量為代表的創新產出。這一過程不僅從企業“量”的成長方面體現了企業創新升級水平,更從“質”的方面衡量了企業升級。但“兩高一?!逼髽I的環境負外部性更是當前我國經濟綠色發展時期要著重解決的問題,因此“兩高一?!逼髽I能否實現升級是我國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政府創新補助從“質”與“量”兩方面促進“兩高一?!逼髽I升級。

(二)政府創新補助激勵效應的異質性

政府補助對技術創新的政策效應在企業性質、規模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發展的不平衡(郭炬等,2015)。筆者從企業生命周期、行業要素密集度及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程度異質性三方面深入考察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

企業特征的影響。企業是具有生命狀態的組織,會經歷創立、成長、遷址、合并及倒閉等“類人口學”過程,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生命周期的異質性對各類企業行為決策都會產生影響(王鳳榮等,2012)。具體到企業創新行為來說,年輕企業有更迫切的創新動機和強烈的創新意志,但其缺乏創新資金,對創新失敗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差,因而創新行為具有較強的外部依賴性;成熟企業資金流動性約束較低,創新更多依賴自身的研發投入。二者創新資金來源差異決定了政府創新補助產生的影響有所不同。而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會對企業R&D決策產生差異性影響(肖興志等,2013)。非國有企業多以盈利為首要目的,往往希望通過技術創新獲得較高的收益,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尤其對民營企業來說,現階段經濟新常態下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依然存在,面對融資約束及研發行為的正外部性溢出,政府補助相當于對民營企業外源性融資(張彩江等,2016)。而國有企業大多承擔維持地方就業、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等社會性責任,導致其對待企業創新轉型發展時更加謹慎。此外國有企業具有政府干預和預算軟約束特征及國有企業經營者特有的晉升考核體系,往往使其不愿進行風險大、回報不確定和持續時間長的創新活動,因而可能導致政府給予國有企業補助無法完全發揮其應有的激勵作用(白俊紅等,2011)。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假設3:政府創新補助對年輕企業及非國有企業創新行為影響更大。

行業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影響。行業特征是影響企業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Symeonidis,1996)②,不同類型行業特征決定了政府補助的激勵效應不同?!皟筛咭皇!逼髽I大多數屬于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按照二位碼分類多具有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特征。2012年《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特別強調通過污染密集型產業升級轉變我國工業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因此,筆者將“兩高一?!逼髽I劃分為資本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其中,資本密集型創新效率最高(黃山松等,2011)。這是因為企業創新活動需要長期資本投入,資本密集型企業更傾向于利用自身資本要素優勢進行技術創新(聶輝華等,2008)。根據要素效用邊際遞減規律,政府創新補助增加,創新邊際效用遞減,政府補助對其創新行為擠出效應可能更大。而相對于高能耗和產能過剩行業來說,高污染行業對社會影響更大,但因為其產品有市場需求,其治理也更加困難。政府補助恰好為高污染行業技術改造提供相應資金支持,有利于企業增加創新活動。

由此,我們提出假設4:“兩高一?!逼髽I中,資本密集型企業政府補助擠出效應更大;而政府創新補助對高污染型企業創新活動支持更大。

地區市場化程度的影響。我國市場化進程由于各地區資源稟賦、地方政策不同,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這就導致不同地區創新主體的創新投入和產出效率可能存在差異。一方面,“兩高一?!逼髽I受政府行政壟斷嚴重,各級地方政府對要素資源配置管制和干預導致要素市場扭曲(張杰等,2011)、財政補貼及激勵政策扭曲(Gill等,2007),使“兩高一?!逼髽I創新行為對政府補助可能存在變異反應。另一方面,要素市場扭曲滋生的尋租行為可能會導致政府補助的信號傳遞作用被削弱(楊洋等,2015),造成企業創新效率損失。因此可能出現經濟發達地區企業更具創新意識,創新投入資金來源更多元化,但企業創新活動卻隨著政府創新補助的增加反而邊際效應遞減的現象。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提出假設5:要素市場扭曲程度越高,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支持之手”作用越大。

三、數據選取與研究設計

(一)樣本及數據來源

筆者采用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在包含多種補助類目的政府補助項目中采用選取關鍵詞的方法,手工整理了政府補助中屬于前期支持的創新補助項目,包括技改、研發、節能改造、轉型升級等。若數據庫未明確說明或數據缺失,將手工從上市公司年報中補充。

《綠色信貸指引》中“兩高一?!毙袠I自2007年頒布,考慮政府創新補助的滯后效應,選取2009—2015年A股“兩高一?!鄙鲜泄緸闃颖?,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年報、Wind資訊和國泰安CSMAR數據庫。截止目前尚未有文獻或報告明確“兩高一?!本唧w細分行業。筆者根據《綠色信貸指引》中“兩高一?!倍x,首先與國民經濟二位碼行業匹配,其次將上市公司行業代碼與上述匹配后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兩高一?!毙袠I二位碼再匹配,初步選定研究范圍為881家上市公司。為了更好地界定企業是否為“兩高一?!鄙鲜泄?,我們查閱公司年報核對其主營業務,并剔除公司政府補助項目和創新活動披露不完整樣本點,最終確定184家企業,626個公司—年度樣本點,涉及20個細分行業。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選擇

1. 模型設定。為了檢驗政府創新補助對“兩高一?!逼髽I創新能力的影響,考慮到政府創新補助和企業創新投入間可能存在非線性關系,設定基本回歸模型如下:

innovit=α+β1subsidiesit+β2subsidiesit2+β3controlsit

+εit(1)

被解釋變量innov為企業創新投入,解釋變量subsidies為政府創新補助。政府創新補助各年間變動較小,因此本文采用當期政府創新補助與企業創新投入產出同期值進行回歸③。本文采用的樣本數據為非平衡面板,可以用混合OLS方法進行回歸。

利用模型(2)檢驗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升級的影響:

promotionit=α+β4subsidiesit+β5controlsit+εit(2)

被解釋變量promotion為企業升級指標,分別代表企業創新產出和企業經營績效。

2. 加入交乘項的模型設定。在模型(1)基礎上,加入政府創新補助與企業、行業和地區市場化特征的交乘項,設定模型如下:

innovit=α+β1subsidiesit+βicharacterit+βjsubsidiesit×characterit+εit(3)

其中變量character表示公司所處生命周期階段、公司是否具有政府背景、是否為資本密集型行業、是否為高污染行業和地區要素扭曲程度五個變量,subsidies×character意味著以上五個變量與政府創新補助的交乘項。

3. 主要變量選取及說明。

(1)被解釋變量的選取。innov為企業創新投入。本文以營業總收入標準化的研發投入作為企業創新投入的代理變量,衡量企業創新能力。借鑒李林木等(2017)對企業升級內涵的界定,選取創新產出innov1測度企業升級“質”的表現,其有兩種度量方式,專利數和新產品銷售額。由于上市公司未披露新產品銷售額,而從專利申請到授權獲批時間較長,不確定性較高(周亞虹等,2015),因此專利申請數更能反映當期的創新產出。Promotion則以營業利潤率④來測度企業升級“量”的表現。

(2)解釋變量。政府創新補助強度subsidies(周亞虹等,2015),由政府創新補助與營業總收入比值來衡量。因為量級存在差異,為了便于考察,將政府創新補助擴大100倍。

公司年齡age。采取虛擬變量,大于等于中位值的企業認為是成熟企業,記為1;小于中位值定義為年輕企業,記為0。

企業屬性govback。將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或機關事業單位的企業歸類為具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周亞虹等,2015),記為1;其他界定為不具有政府背景,記為0。

企業資本要素密集度capital高于中位值的企業劃分為資本密集型企業,記為1;小于中位值的劃分為其他類型企業,記為0。

企業是否屬于高污染企業pollution。將銀監會《綠色信貸指引》、環保部《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和Wind數據庫行業代碼匹配,將高污染企業⑤記為1,其他企業記為0。

要素市場扭曲程度distortion。本文以要素市場扭曲程度來衡量市場化程度差異(張杰等,2015),設定其為虛擬變量,大于等于中位數的地區記為要素市場扭曲程度高的地區,取值為1;相反取值為0。

(3)控制變量。與現有文獻類似,選取公司、行業和地區層面影響企業創新的特征變量包括ROA、杠桿率、總資產對數、流動資產周轉率、利息保障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企業現金量等;行業層面的控制變量為二位碼行業特征;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市場中介組織的發育和法律制度環境評分和公司注冊地GDP增長率。

主要變量定義、計算方法見表1。

(三)描述性統計

表2給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梢钥吹?,“兩高一?!逼髽I間創新能力innov及政府創新補助強度subsidies存在較大差異,我們的研究是有價值的。

四、實證結果分析與穩健型檢驗

(一)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升級的激勵效應

根據模型(1)回歸結果見表3(1)、(2)列??梢钥吹?,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二者正相關關系表明政府創新補助促進了企業創新投入,有助于提高“兩高一?!逼髽I創新能力,假設1a得證。當我們加入政府創新補助二次項后,其系數顯著為負,說明政府創新補助與企業創新能力呈倒U型關系。這表明企業創新能力達到峰值后,政府創新補助的增加會擠出企業創新投入,從而降低其創新能力。

表3(3)、(4)列呈現了政府創新補助與創新產出之間的關系,結果與創新投入類似。一方面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升級有顯著正向影響,但補助二次項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政府創新補助與企業升級間倒U型的關系。當政府給予“兩高一?!逼髽I過多創新補助時,可能影響企業升級,進一步可能影響產業轉型升級。

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升級的影響更直觀的“量”的體現是企業經營績效,對二者之間的回歸結果見表3(5)、(6)列。無論是否控制相關控制變量,回歸系數均顯著為負,政府創新補助并不利于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將營業利潤率替換為其他幾個衡量企業升級“量”化指標時上述結果仍然成立。

(二)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升級影響的異質性分析

1. 企業特征影響分析。對企業所處生命周期和企業性質進行全樣本回歸,結果見表4⑥,其中(1)、(2)列為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能力影響的回歸結果,(3)、(4)列為企業升級的回歸結果。比較(1)和(3)列,age前系數均為負,subsidiesage顯著為正(列(3)交乘項為負,但不顯著),說明“兩高一?!背墒炱髽I本身創新意愿較低,但政府創新補助促使“兩高一?!背墒炱髽I增加其創新投入,這將有利于其以技術創新促轉型發展。該結論與張璇等(2017)所得結論相反⑦,我們認為這正是“兩高一?!逼髽I的特殊之處,其社會性特征決定了其在選擇創新轉型時會慎之又慎,但政府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產業政策對成熟型“兩高一?!逼髽I產生了積極影響。

(2)和(4)列為政府創新補助對有無政府背景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分析。從回歸結果看到,govback系數顯著為正,顯示對有創新意愿而沒有政府背景“兩高一?!逼髽I來說,政府創新補助相當于外源性融資,對企業激勵效應十分顯著,假設3部分得證。subsidiesgovback系數為負,且遠大于govback系數,表明政府創新補助對有政府背景企業創新有擠出效應。

2. 行業與地區維度的政府創新補助效應分析?;谛袠I要素密集度特征分析企業創新升級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見表5。(1)、(3)列用來分析“兩高一?!逼髽I資本密集型特征。從創新投入(1)列看,capital系數在創新投入項顯著為正,在創新產出項在5%水平顯著為負,說明“兩高一?!逼髽I創新投入增加,但其創新產出卻減少了,資本密集型“兩高一?!逼髽I創新效率相對較低。這與黃山松等(2011)結論相反,再次證明“兩高一?!逼髽I創新行為的特殊性。subsidiescapital系數均顯著為負,顯示政府創新補助有顯著的擠出效應。因為(3)列中capital系數與subsidiescapital系數同為負,表明假設4中政府創新補助對“兩高一?!辟Y本密集型企業創新產出擠出效應更大得證。

比較(3)、(4)列“兩高一?!逼髽I高污染特征。subsidiespollution系數均不顯著,說明“兩高一?!备呶廴酒髽I對政府創新補助的邊際效應與其他類型企業無差異,因而政府對“兩高一?!碑a業實施無差別限制性產業政策是合理的。

表6從地區市場化維度考察政府創新補助效應。distortion系數為負,顯示要素市場扭曲程度與企業創新行為負相關,即要素市場扭曲程度越低,企業創新活動越多。這與企業融資渠道更豐富,信息化程度更高等因素密切相關的;而要素市場越扭曲,意味著企業外源性融資渠道越少,甚至存在尋租行為,這均會減少企業創新行為,這是符合現有研究結論的。但subsidiesdistortion系數遠大于distortion系數,表明政府給予企業創新補助增加了企業創新活動,擠入效應明顯。這也說明要素市場扭曲有較強的糾正作用,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政府創新補助充分發揮了“支持之手”的作用。假設5得證。

(三)穩健型檢驗

為了剔除潛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運用反向因果和工具變量法對政府創新補助與企業創新升級間關系再檢驗。借鑒楊洋等(2015)的做法,用t期政府創新補助數對t-1期企業創新投入的行業均值做回歸。結果顯示所有政府創新補助系數和相關交乘項系數均不顯著,這表明政府創新補助對“兩高一?!逼髽I創新投入是前向補貼,不存在反向因果關系。而以當期總資產標準化的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內源性融資回歸所得系數作為政府創新補助的工具變量(張彩江等,2016),利用模型(1)、(2)回歸的實證結果均與之前結果一致。⑧

五、拓展性研究:政府創新補助是否有助于產業綠色發展

產業轉型是企業創新升級的最終落腳點。當前以經濟綠色發展為經濟增長模式的目標導向下,有必要考察“兩高一?!逼髽I升級對產業綠色發展的影響,并進一步探討政府創新補助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效果。對“兩高一?!碑a業來說,以兼顧經濟效率與綠色效率的綠色經濟效率度量其產業綠色發展效率,既符合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又能考察是否滿足綠色發展的需求。本文借鑒Sueyoshi等(2017)非徑向DEA模型測度“兩高一?!碑a業的綠色經濟效率值。

其中投入要素包括資本、勞動和能源,勞動投入選用分行業就業人員全時當量;采用永續盤存法估算資本投入(張軍等,2003;雷輝等,2016),以分行業能源消費總量作為能源投入量。選取分行業工業增加值作為經濟綠色發展過程中的期望產出,分行業工業廢氣排放量作為非期望產出。以GAMS估計所得綠色經濟效率值eff為被解釋變量,其他變量與上文相同。分別按照模型(6)、(7)回歸,結果見表7。

effit=α+β1innovit-1+β2innovit-1×subsidiesit-1+controlsit-1+εit(6)

effit=α+β3innov1it-1+β4innov1it-1×subsidiesit-1+controlsit-1+εit(7)

企業創新innov與innov1系數為負顯著,表明當前“兩高一?!逼髽I創新升級并未起到促進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的作用。企業雖實施創新行為,但更多地體現在實用新型方面,發明專利數量相對較少;而以尋租實施的策略性創新導致企業并未實施實質性創新(黎文靖等,2015)。innov×subsidies與innov1×subsidies系數顯著為正,表明政府創新補助可以緩解企業創新升級對綠色經濟效率的負向影響。

上文中想要探討當前我國政府創新補助的量是否合意的問題,也許從這里可以得到解答。政府創新補助對“兩高一?!逼髽I創新能力和創新產出的激勵作用呈倒U型,對“兩高一?!碑a業綠色發展效率有促進作用;而“兩高一?!逼髽I創新升級負向影響該產業綠色發展效率。結合倒U型曲線特征,筆者推斷當前政府創新補助位于倒U型曲線右半部分,即隨著創新補助增加,企業創新投入與產出減少,產業綠色發展效率遞增。這一邏輯推演表明當前應當繼續增加政府創新補助能解決企業創新升級、產業綠色發展的問題。但破解“無限增加政府創新補助才能促進企業創新”難題的渠道更應當在于提高企業創新效率及技術創新的成果轉化率。

六、結論與啟示

“兩高一?!逼髽I作為我國粗放型發展模式伴生的經濟存量,能否創新轉型是我國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選擇我國獨特的“兩高一?!鄙鲜泄緸檠芯繉ο?,整理了2009—2015年政府創新補助數據,從企業創新能力和企業升級兩個角度考察政府創新補助的激勵效應。實證結果發現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升級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并未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對于不同特征的“兩高一?!逼髽I,創新補助作用有所不同,因而政府實施補助的方向和力度也應當有所不同。這對政府實施差異性財政支出提供了經驗證據。本文還進一步探究了政府創新補助激勵企業創新升級所產生的產業綠色發展效應,研究發現,政府創新補助能有效促進產業綠色發展。

上述研究發現的啟示和政策含義在于,激勵“兩高一?!逼髽I升級的政府創新補助對促進企業創新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當前政府創新補助對“兩高一?!逼髽I創新活動仍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這不僅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也需要政府實施諸如提高監督檢查力度、增加罰金額度等約束行為,以更高效地激勵企業提高創新效率與產出效率,更好地促進“兩高一?!碑a業綠色轉型發展。(2)通過甄別不同類型、不同地區企業,區別發放政府創新補助,不僅有利于政府補助配置到更高效的企業,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更避免了尋租造成資源浪費。

注釋:

①企業創新活動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本文界定企業創新行為僅指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

②聶輝華等(2008)指出行業特征包括要素投入程度、技術機會等方面。

③采用滯后一期的政府創新補助對企業創新投入產出進行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④采用企業成本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作為企業升級的代理變量,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⑤根據2008年環保部《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將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制藥、輕工、紡織、制革共14個行業歸為重污染行業。

⑥限于篇幅,本文所有實證結果均未顯示無交乘項時的回歸結果,如有需要請向作者索取。

⑦張璇等,《信貸尋租、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經濟研究》,2017(5):161-174。在其文中討論的是企業規模,一般認為企業存續期越長,企業規模越大,因此可以將企業年齡與企業規模同等對待。

⑧限于篇幅,我們沒有列出相關檢驗過程和具體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參考文獻:

[1]熊勇清,陳江勇.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影響因素認識的差異與啟示——“政、企、銀”視角的比較[J].經濟經緯,2013(2):83-88.

[2]Cao J, Jiang F, Ritter J R. Patent-and Innovation-Driven Performance in Venture Capital-Backed IPO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5(1).

[3]李林木,汪沖.稅費負擔、創新能力與企業升級——來自“新三板”掛牌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7(11):119-134.

[4]Reeg C. Micr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Upgrading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Literature Review[J]. DIE-Deutsches Institutfür Entwicklungspolitik,2013(15).

[5]郭玥.政府創新補助的信號傳遞機制與企業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8(9):98-116.

[6]Kang K N, Park H.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R&D Support and Inter-firm Collaborations on Innovation in Korean Biotechnology SMEs[J]. Technovation,2012,32(1):68-78.

[7]陸國慶,王舟,張春宇.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創新補貼的績效研究[J].經濟研究,2014(7):44-55.

[8]Wolff G B, Reinthaler V. The Effectiveness of Subsidies Revisited:Accounting for Wage and Employment Effects in Business R&D[J]. Research Policy,2008,37(8):1403-1412.

[9]肖興志,王伊攀,李姝.政府激勵、產權性質與企業創新——基于戰略性新興產業260家上市公司數據[J].財經問題研究,2013(12):26-33.

[10]張杰,陳志遠,楊連星,新夫.中國創新補貼政策的績效評估:理論與證據[J].經濟研究,2015(10):4-17+33.

[11]Kleer R. Government R&D Subsidies as a Signal for Private Investors[J]. Research Policy,2010,39(10):1361-1374.

[12]毛其淋,許家云.政府補貼對企業新產品創新的影響——基于補貼強度“適度區間”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6):94-107.

[13]黎文靖,鄭曼妮.實質性創新還是策略性創新——宏觀產業政策對微觀企業創新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6(4):60-73.

[14]郭曉丹,何文韜.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R&D補貼信號效應的動態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1(9):88-93.

[15]Jaumotte F, Pain N. An Overview of Public Policies to Support Innovation[R].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2005.

[16]楊洋,魏江,羅來軍.誰在利用政府補貼進行創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場扭曲的聯合調節效應[J].管理世界,2015(1):75-86+98+188.

[17]Lee E Y, Cin B C. The Effect of Risk-Sharing Government Subsidy on Corporate R&D Invest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Korea[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0,77(6):881-890.

[18]郭炬,葉阿忠,陳泓.是財政補貼還是稅收優惠——政府政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25-31+46.

[19]王鳳榮,高飛.政府干預、企業生命周期與并購績效——基于我國地方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金融研究,2012(12):137-150.

[20]張彩江,陳璐.政府對企業創新的補助是越多越好嗎[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11):11-19.

[21]白俊紅,李婧.政府R&D資助與企業技術創新——基于效率視角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1(6):181-193.

[22]Symeonidis G. Innovation,Firm Size and Market Structure[R].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1996.

[23]黃山松,譚清美.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業創新效率變動的實證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方法[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7-33.

[24]聶輝華,譚松濤,王宇鋒.創新、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基于中國企業層面的面板數據分析[J].世界經濟,2008(7):57-66.

[25]張杰,周曉艷,李勇.要素市場扭曲抑制了中國企業R&D[J].經濟研究,2011(8):78-91.

[26]GillI S, Kharas H J. BhattasaliD.,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M].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7.

[27]周亞虹,蒲余路,陳詩一,方芳.政府扶持與新型產業發展——以新能源為例[J].經濟研究,2015(6):147-161.

[28]Sueyoshi T, Yuan Y, Li A et al.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among Radial,Non-radial and Intermediate Approaches for DEA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J].Energy Economics,2017,67:439-453.

[29]張軍,章元.對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計[J].經濟研究,2003(7):35-43+90.

[30]雷輝,潘欣.中國分行業資本存量的測算及行業間投資效率比較分析:1990~2014[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6(6):40-52+63.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and Enterprises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Wang Fengrong, Zheng Wenfeng, Li Yafei

(Economics Institute Academ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economic stock of "two high and one surplus" enterprises associated with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in China, whether we can innovate and upgrade is the key to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akes "two high and one surplus"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vestigates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terprise upgrading, and then explores the heterogeneity of incentive effects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ces among enterprises, industries and factor markets, and the micro-mechanism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i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are in favor of the innovation upgrade of the "two high and one surplus" enterprises, but the heterogeneity is obvious, and the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have fully played the role of "support hand" in the distorted area of factor market. And in the capital-intensive "two high one surplus" enterprises are inefficient incentives.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mpedimen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channels to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By improvin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discriminating the type of enterprises and their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iating government subsidies differently, it can be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and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two high and one surplus" enterprises.

Key words: government innovation subsidies,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two high and one surplus", listed enterprises, green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綠色發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行為公司金融理論的現實意義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