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底黏膜下腫物的應用研究▲

2019-06-13 06:50劉澤峰黃宗聲郭先文曾義慶周慶南卓文金
微創醫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尼龍繩胃底荷包

劉澤峰 農 兵 張 國 黃宗聲 郭先文 曾義慶 周慶南 卓文金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南寧市 530021)

隨著消化內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胃內隆起性病變被發現,目前內鏡下手術已成為消化道黏膜下腫物(submucosal tumor,SMT)的重要治療手段,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常用手段之一。胃內腫物的位置不同,ESD的治療難易程度亦不同,胃底部常需倒鏡操作以及有些部位因胃鏡難以靠近且胃壁薄等原因增加了ESD治療難度及風險。本研究對29例行ESD治療的胃底黏膜下腫物患者進行療效分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因消化道癥狀行胃鏡檢查,提示胃底黏膜下隆起性病變患者29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齡(54.41±8.87)歲;病灶直徑(1.61±0.73)cm;超聲內鏡檢查顯示腫物位于黏膜下層3例,位于固有肌層26例。所有患者進行術前評估,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基礎疾病,以及病變的大小、位置、來源、層次等。

1.2 主要器械 電子胃鏡(Olympus GIF-Q260J),微探頭超聲(Olympus MAJ-935),CO2氣泵(杭州安杰思CR4500),透明帽(Olympus D-20l-l2402),高頻電切裝置(愛爾博V10200D),注射針(ENDO-FLEX NET2422-c4),Olympus Hook刀(KD-620LR),IT刀(Olympus KD-611L),Dual刀(Olympus KD-650L),熱活檢鉗(Olympus FD-412LR),鈦夾(南京微創ROCC-D-26-195),尼龍繩圈套器(常州樂奧醫療),尼龍繩輸送器(常州樂奧醫療)。

1.3 方法

1.3.1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均為我院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在術前均行胃鏡及超聲內鏡檢查,病變直徑>2 cm且腫物在胃腔內生長大于1/2者加行CT檢查,以了解病變部位、大小、形態、起源等;術前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檢查;完善心電圖、胸片等檢查評估心肺功能,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麻醉下完成ESD術。操作步驟如下。(1)標記:內鏡進入后倒置內鏡觀察胃底病灶范圍及邊界,并用氬氣刀探頭做點狀電凝標記;(2)黏膜下注射:沿病灶周圍行多點黏膜下注射美蘭甘油果糖氯化鈉注射液,使腫物周圍隆起;(3)切開病灶外側緣黏膜:用Dual刀切開病灶外側緣黏膜;(4)剝離腫瘤:用IT刀沿病變四周逐步剝離腫瘤直至瘤體完整剝離;(5)創面處理:完整剝離瘤體后對創面可見小血管用電凝止血鉗處理,穿孔及創面較深者使用鈦夾或鈦夾聯合尼龍繩荷包縫合封閉。見圖1。

a

b

c

d

e

圖1 胃底腫物ESD手術過程(a:胃底腫物;b:胃底腫物ESD剝離過程中;c:胃底腫物ESD完全剝離后;d:采用鈦夾及鈦夾聯合尼龍繩圈套器閉合處理創面;e:ESD完整剝離后的腫物)

1.4 術后處理 測量切除后病灶標本的最長徑和與之垂直的長徑,檢查是否完整切除,用福爾馬林固定后送病理檢查。術后置入胃管,并給予禁食、靜脈補液、抑酸等處理,穿孔患者視情況使用抗生素。術后觀察有無嘔血、黑便、腹痛、遲發性出血及穿孔等并發癥。

1.5 隨訪 出院后4周電話隨訪,并于術后3個月返院復查電子胃鏡,觀察術后創面愈合情況。根據創面愈合情況及術后病理結果,復查間隔可延長半年至一年。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 29例患者的胃底黏膜下腫物均完整剝離,2例術中出血較多,最大出血量約20 mL,止血后繼續ESD治療;術中穿孔4例,術后用鈦夾聯合尼龍繩封閉創面,手術時間(70.1±29.3)min。切除標本病理結果顯示:胃腸道間質瘤25例,平滑肌瘤4例。ESD術中創面少量滲血者予電凝止血,術后鈦夾封閉創面21例,鈦夾聯合尼龍繩荷包縫合封閉創面8例,無術后遲發性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發生。術后住院時間(5.3±1.2)d。

2.2 隨訪情況 患者出院后4周電話隨訪均無特殊不適,術后3個月復查胃鏡見胃底創面瘢痕樣改變,部分可見鈦夾及尼龍繩殘留,無復發。

3 討 論

消化道黏膜下腫物(SMT)是指來源于消化道黏膜上皮層以下組織的消化道病變,多位于上消化道,臨床上最常見的SMT是胃腸道間質瘤[1]。不同的上消化道部位其SMT種類亦不相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對1 743例SMT患者的回顧性分析發現,胃底部以胃腸間質瘤(61.5%)及平滑肌瘤(35.5%)多見[2]。胃腸道間質瘤多位于胃底及胃體,平滑肌瘤多位于食管及胃底賁門部[3-4]。本研究中胃底SMT病理結果顯示,胃腸道間質瘤25例,平滑肌瘤4例,與既往相關報道大致相同。

ESD可一次性完整地剝離病變,最先應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療,現已廣泛應用于黏膜下層及更深層次消化道腫物的治療。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對部分SMT治療亦由外科手術逐漸過渡至內鏡下治療。Bang等[5]通過對ESD治療黏膜下腫物的系統性分析,指出了ESD對黏膜下腫物治療的可行性。針對腫物直徑<5 cm的SMT患者,ESD治療與腹腔鏡手術相比,有治療時間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點[6]。Zhang等[7]和Yu等[8]通過對內鏡治療胃腸道間質瘤(<5 cm)患者長期隨訪結果分析,指出內鏡治療胃腸道間質瘤安全、有效;而不同部位、大小的SMT行ESD難易程度亦不相同,其中胃底由于其胃壁薄、血供豐富、空間小,操作時需反復倒鏡,且SMT多起源于固有肌層,操作難度大,易發生穿孔、出血等并發癥。許秋泳等[9]對53例胃底固有肌層腫物患者行ESD治療,其中發生穿孔8例,穿孔率15.1%。相關研究結果顯示[10-11],胃ESD術中發生穿孔的概率為4%~5%,可見胃底ESD穿孔率明顯高于胃內其他部位。本研究的29例患者中,2例術中出血較多,均行鈦夾止血,2例發生術中被動穿孔,2例術中轉內鏡全層切除術(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時主動穿孔。被動穿孔與腫物大小及起源深度相關,腫物源于固有肌層靠近漿膜層或相連時,應改行內鏡全層切除術繼續治療,變被動穿孔為主動穿孔,從而更加安全、完整地切除腫物。本研究中有2例在行ESD過程中發現腫物靠近漿膜層或部分腫物未完整切除而改行EFTR或局部EFTR治療。

為減少ESD術后遲發性穿孔、出血等的發生,創面的封閉至關重要。對于穿孔及腫物剝離后大而深的創面建議采用荷包縫合法閉合,荷包縫合法可有效閉合穿孔,而且有操作簡單、耗時短、并發癥少等特點[12]。我院消化內鏡中心對17例內鏡治療時發生穿孔患者行鈦夾聯合尼龍繩荷包縫合,觀察封閉時間、術后并發癥及3個月后胃鏡復查結果等,指出鈦夾聯合尼龍繩荷包縫合對胃穿孔安全有效,是治療胃穿孔的重要手段[13]。本研究中根據29例胃底SMT患者ESD剝離后創面的大小、深度,采用單用鈦夾縫合、鈦夾聯合尼龍繩荷包縫合等方法封閉創面,復查胃鏡顯示術后創面愈合良好,見瘢痕樣改變,部分見鈦夾、尼龍繩殘留。

對胃底黏膜下腫物行ESD治療的經驗體會是:(1)把握胃底腫物ESD的適應證[14];(2)盡量選擇治療型胃鏡,因其具有較大工作管道和沖水管道,利于抽吸液體和止血操作,同時胃鏡前后可調節角度應在200°左右;(3)層次較深的腫物在治療過程中采用ESD操作難度較大時,可及時改行主動全層切除術,并采用鈦夾或鈦夾聯合尼龍繩圈套器進行荷包縫合;(4)注意控制充氣量,可根據病變位置調整充氣量,使治療鏡接近病變處進行操作;(5)胃底部血運較豐富,治療時易發生出血,需注意預防性止血,注意血管網和多支血管走行路徑,術中應避免粗暴操作,在剝離過程中發現血管,要積極預處理,小血管可使用Dual刀進行電凝處理,大血管則使用熱活檢鉗充分電凝;(6)注意遲發性出血的預防,在腫物完全剝離后要及時進行手術創面的血管處理,可使用亞離子血漿凝固術或熱活檢鉗進行燒灼止血,必要時采用金屬鈦夾進行止血;(7)術前應注意使用超聲內鏡或CT明確胃底腫物的性質及生長方式,尤其是病變直徑≥2 cm的腫物,注意保持術中視野清晰,黏膜下注射使病灶充分隆起,在進行剝離時要注意IT刀與肌層方向平行,避免切得過深;(8)穿孔時注意有無胃壁漿膜層出血,必要時可將胃鏡伸入腹腔內倒鏡觀察漿膜層,找到出血血管并及時處理;(9)注意手術體位的選擇,盡量使手術部位在高位,不被水或血覆蓋,利于術野清晰,操作方便;(10)采用牙線輔助牽拉,可以降低手術難度,減少手術時間及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ESD治療胃底腫物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但因胃底部操作難度大且易發生并發癥,初學者應先熟悉掌握胃竇等較容易部位的操作后再進行胃底腫物的ESD治療。

猜你喜歡
尼龍繩胃底荷包
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急診胃鏡療效分析
剪下個荷包樣
“帶刻度”尼龍繩裝置在腸道帶蒂息肉尼龍繩套扎術中的應用價值
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套扎術的護理體會
多種評分系統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改良三明治法與序貫聯合套扎分別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效果
尼龍繩裝置藝術
小話癆
綻放的精靈
關于一種新型節能小廣告清除器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