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對大學專業的了解程度和報考意向現狀調查研究

2019-06-17 12:36
中國校外教育 2019年18期
關鍵詞:門類意向高中生

(東北師范大學)

一、現狀調查

2017年,我國教育部正式頒布《高考改革方案》,并計劃于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此次方案中所強調的“走班制”教學、“3+3”新高考模式等內容均要求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學習特點及時適時地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課程選擇,進而為大學的專業學習提前做好準備?!斑x專業先選課”“選課即選專業”,可見此次改革對高中生關于專門課程(即專業)的知識儲備提出了高度要求。為迎合當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我們應全面了解當前高中生對大學專業的了解程度現狀及其關于專業報考的初步意向,以增進未來中學生涯教育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已有研究表明,高中生普遍對大學專業缺乏了解。王處輝等人的研究指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自己未來想報考的大學和專業缺乏了解,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對自己的報考意向尚不明確。梁淑琴關于山西省十二所學校的5865名在校高中生的研究具體表明,32.8%的學生根本不了解大學及其專業設置,而了解大學及其專業設置的學生只占9%。劉慧的研究也發現,我國高中生普遍對職業世界缺乏了解且欠缺一定的職業規劃能力。

職業的選擇與大學專業的選擇密不可分。已有研究表明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能夠對高中生的職業選擇造成影響,性別(或性別角色認同)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職業、文化程度及家庭經濟條件)。

性別角色認同影響高中生的職業選擇。如男生認為較好的職業包括司機、工程技術人員、軍隊干部,等等。而女生對此選擇不多。女生選擇較多的職業有翻譯、導游、護士等,男生則對這些職業很少選擇。社會學相關研究結果也表明,我國高等教育中存在著專業領域間的性別分化現象,男生一般傾向選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專業,女生則傾向選擇語言、藝術、教育、歷史等人文社科類專業,而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中,男女生的比例比較接近。一些研究也針對上述性別差異嘗試解釋,認為可能與男女學生的性別社會化過程有關。伴隨性別社會化發展,男女生所形成的性別認同致使專業選擇的逐步分化。此外,國外有關研究也指出,男女生在專業內容上存在很大的性別差距:男性更可能攻讀數學、科學和商學領域;而女性更可能攻讀人類學、社會科學和教育學領域。同時研究者提出,大學預備期的差異可能是造成多數大學專業內容上存在性別差距的原因(Jamin D.Speer,2017)。已有的相關研究雖證實性別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但研究者均未考察性別因素對學生專業或職業了解程度的具體差異,且以往研究以“專業”或“有意選擇(報考)的專業”等統稱作為調查問題的出發點,專業劃分標準只是依據簡單的大類方向(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研究內容較為籠統,不夠具體,未能體現出不同大學專業類別之間的特殊性和差異性。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簡稱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高中生的職業選擇也具有重要影響。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是反映家庭經濟狀況的指標,一般是通過父母職業、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或家庭經濟條件)進行測量(曲可佳,2013)。已有研究結果表明,首先,父母職業會對關于孩子職業選擇的變量產生影響,如職業價值觀,等等(Iciar Pablo-Lerchundi et al.2015);根據家庭資本理論,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僅指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還包括相應的能力和技能,及融入到父母教養行為之中的自我效能信念等,這些都影響子女對其未來職業成功需求技能的掌握;而家庭收入及財富狀況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自己職業選擇意向的認知?,F有相關研究多數還局限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職業選擇、職業價值觀等問題的影響,而具體考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專業了解程度和專業選擇的研究甚少。本文立足于相關研究的理論成果之上,創新性地提出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即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學生(以高中生為主)對大學專業了解程度和專業選擇意向。

本次調查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兩點:(1)為彌補以往研究對高中生大學專業了解和選擇過于籠統的局限,采用專業劃分更為具體的調查工具,了解高中生對具體的大學專業的了解程度和報考意向;(2)全面分析探討性別和家庭經濟地位對高中生了解和選擇大學專業的影響。

二、方法

1.被試

選擇全國七個省市的9所高中達成項目合作并進行抽樣調查,采用網絡調研的方式發放網絡問卷,最終回收得到有效問卷1914份,問卷省市分布情況見下表1。

2.研究工具

針對本研究特點,自行編制的高一學生學業生涯選擇的現狀調查問卷主要由三個分問卷組成:個人背景信息調查問卷、大學專業了解度調查問卷及大學專業報考意向調查問卷。

個人背景信息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基本情況(性別、學校所在地等)及家庭基本情況(父母職業、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經濟條件,三者統稱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下同)。其中父母職業包括6種類別,分別賦予1~6的分值:(1)無業;(2)服務業和體力勞動員工(例如,工人、農民、服務員,等等);(3)從事事務性工作的員工(例如,秘書、業務員,等等);(4)軍人或警察;(5)公務員或者專業技術人員(例如,醫生、教師、工程師,等等);(6)領導干部(例如,科長、主任、經理,等等)。父母受教育程度按照“小學或小學以下”“初中(含初中未畢業)”“高中或中專(含高中未畢業)”“大專(含夜大、電大)”“大學大學”“研究生(碩士或博士)”6個類別排列,依次賦予1~6的分值。家庭經濟條件則通過“家中所有物”進行間接地具體化測量(任春榮,2010),題干通過列舉13個常見家庭用品讓被試依據自己實際情況判斷“有”否,每項家庭用品計1分,最后利用計數算出總分作為家庭經濟條件的指標值,其分值范圍在0~13之間。

大學專業了解度調查問卷,以教育部官方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目錄(2012年)》為基準,采用4點計分法(1—很不了解、2—不太了解、3—比較了解、4—很了解),全面調查高一學生對大學現行12個專業門類、92個專業的了解程度。

大學專業報考意愿調查問卷,即對大學專業了解度調查問卷內容的擴展和補充,全面調查目前高一學生關于大學現行12個專業門類的實際報考意愿情況,并分為“有意向報考”“無意向報考”和“不確定報考”三種;采用0、1計分,0表示未選中,1表示選中。最終通過計算人數百分比作為該部分的考察指標。

3.實施步驟

與全國七個省市的高等中學教師達成項目合作,通過分享網絡問卷鏈接或二維碼,合理利用師生聯系網隨機向高一年級學生發放網絡問卷,組織學生自主進行網絡作答,限期一個月。

4.數據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1914份有效問卷進行全面統計分析,采用Excel軟件繪制基本數據圖表。

三、結果

1.高一學生整體對大學專業了解度和報考意向現狀

(1)高一學生專業了解度總體概況

(注:平均得分1~4代表了解程度由低到高,1很不了解、2不太了解、3比較了解、4很了解,下同。)

高一學生對我國現行12個大學專業門類(下含92個專業)的了解程度現況如圖1。圖上直觀顯示,高一年級的學生對12個大學專業門類的了解度平均得分均在2分左右,甚至多數小于2分,即普遍處于“很不了解”到“不太了解”的水平;目前對高一學生而言,其了解度較高的三類專業分別是歷史學、文學和教育學;而了解度較低的三類專業分別是管理學、農學和工學;同時,結果發現,了解度平均得分大于2分的專業門類主要包括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和藝術學,這些專業門類均與學生在中小學接受教育的學科內容有所聯系。

(2)高一學生專業報考意向總體概況

(注:圖上顯示各專業門類有意報考、無意報考、不確定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情況。)

高一學生對我國現行12個大學專業門類(下含92個專業)的報考意向現況如圖2。圖上直觀顯示,有意向選擇經濟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等專業門類人數的較多(人數百分比>30%),而選擇哲學、歷史學、工學、農學等專業門類的人數較少(人數百分比<20%),且在無意向選擇的專業門類中,哲學類和農學類出現人數超過半數的情況,預測未來將存在報考危機;此外在增設的“不確定”專業門類一欄中,所有專業均有近20%至30%左右的人存在不確定性,據此可得出多數高一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學業生涯仍未明確,尚處在一個動態變化中。

2.性別對高一學生大學專業了解度和報考意向的影響

(1)不同性別高一學生的專業了解度差異

對不同性別高一學生在大學專業了解度上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詳見上表2。結果顯示,男生在多數專業門類的了解程度平均得分上均大于女生;且相對而言,女生對于文學類和藝術學類的了解程度較高,而男生則對理學類、工學類和農學類的了解程度較高。

(2)不同性別高一學生的專業報考意向差異

對不同性別高一學生的專業報考意向進行卡方檢驗,詳見上表3。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高一學生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以及藝術學這九大專業門類上的有意報考人數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相較于女生,男生更傾向于選擇經濟學類、理學類、工學類和農學類,而與男生相比,女生則更傾向于報考法學類、教育學類、文學類、醫學類和藝術學類。

3.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高一學生大學專業了解度和報考意向的影響

(1)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一學生的專業了解度差異

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一學生的大學專業了解度進行差異檢驗,詳見上表4。結果顯示,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的高一學生在對經濟學類、文學類、歷史學類、理學類、工學類、醫學類、管理學類和藝術學類這八大專業門類的了解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低的高一學生對經濟學類、文學類、歷史學類、理學類、工學類、管理學類和藝術學類的了解程度顯著最低;而在對醫學類的了解程度上,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低的高一學生僅顯著低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高的高一學生,而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中等的學生無顯著差異。

(2)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一學生的專業報考意向差異

運用卡方檢驗比較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一學生在大學專業了解度上的差異,詳見上表5。結果顯示,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的高一學生在經濟學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和醫學類這五大專業門類上的報考人數比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較低的高一學生選擇醫學類、農學類的人數最多(相較其他兩種水平而言,下同),選擇經濟學類的人數最少;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較高的高一學生選擇經濟學類、理學類和工學類的人數最多,選擇農學類、醫學類的人數最少。

四、討論

高一學生整體對大學專業的了解程度普遍較低。研究結果發現,在專業了解度方面,目前高一學生對大學專業的了解程度普遍處于“不太了解”的水平,相關信息儲備尚少,需要依賴他人加以引導。同時結果還發現,高一學生對與自己學科內容有所聯系的專業門類表示“較為了解”,例如,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和藝術學,等等。這一結果很可能是由于學生先前對某類專業的相關知識或技能有過一定的切身體會或經驗積累,從而有效提升了后期對該專業的熟識和再認程度。此外在專業報考方面,多數學生傾向于報考經濟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等專業門類,而選擇哲學、歷史學、工學、農學等專業門類的人數較少。這種現象似乎暗示了目前社會大眾對部分大學專業門類仍存在刻板印象,如有些學生認為經濟學、醫學等類專業就業前景好,提升空間大;而哲學、歷史學等類專業的知識較為枯燥且發展空間有限。受這種傳統思想的直接影響,學生對于報考不同專業的心理傾向逐漸產生差異。綜上所述,建議在生涯教育中,第一,加強大學專業知識的普及力度,特別是針對那些高中生“更不了解”的專業門類。第二,學校、家庭和社會應通力合作,共同加強面向高中生的學業生涯教育和相關指導,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學科教學中應注重“滲入式”地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具體可通過利用視頻錄像、文本文字等信息化途徑,提高學生對相關專業或某一職業領域的了解度,培養學生興趣,逐步引導他們獨立做出適合自己的學業生涯選擇。

不同性別的高一學生在專業認知及專業報考意向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高一學生在對大學專業門類的了解程度和報考意向上均會出現明顯的性別分化現象,相對來講,女生更了解文學類和藝術學類專業,而男生則表示更了解理學類、工學類和農學類專業。進而與之對應,女生更傾向于法學、教育學、文學、醫學和藝術學類專業,而男生則傾向于報考經濟學、理學、工學和農學類專業。這一結果也與以往相關研究的結果幾近一致?!靶詣e社會化”的有關觀點對上述現象做出解釋,認為這是通過兩性學習獲得符合自身性別角色,承擔不同社會責任和權利的過程,如女生會較多選擇那些充滿“女子氣”或是承擔養育功能的專業領域,男生則會較多選擇那些需要分析思維、風險性高的專業,以在未來能更好地承擔各自的社會責任(陸根書,2009)。建議在未來的生涯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生涯引導的同時,應盡力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要從一種發展性的視角客觀看待男女生在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能上的差異,避免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局限和干擾。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也會造成高一學生關于大學專業的了解程度及報考意向上的差異。相較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中、高的群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低的高一學生對多數專業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且他們的報考意向會相應受到限制,如他們在選擇專業時多傾向于報考醫學類和農學類專業,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平高的學生則多傾向于報考經濟學、理學和工學等類專業,二者的報考意向截然不同。低家庭經濟地位可能會成為學生獲取生涯相關信息的局限,影響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選擇。因此這類學生更需要生涯教育來幫助其豐富生涯信息和生涯探索的方法。建議在生涯教育中,加大對家庭經濟地位較低的學生的關注,幫助其打破家庭經濟地位的束縛,探索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猜你喜歡
門類意向高中生
梁潮印風得意忘象篇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供應趨緊,養殖戶提價意向明顯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東方留白意向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應用解析
基于UTAUT的個人云存儲用戶使用意向實證分析
千奇百怪的動物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批評話語分析中態度意向的鄰近化語義構建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作戰門類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