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康復機器人、減重平板訓練聯合用于腦卒中偏癱康復的效果觀察

2019-06-18 00:49黃春紅宋雅楠張苗馬星
貴州醫藥 2019年5期
關鍵詞:步行肌力偏癱

黃春紅 宋雅楠 張苗 馬星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1.神經內科;(2.中心實驗室;(3.核醫學科,上海 200137)

腦卒中偏癱是一種常見疾病[1]。步行障礙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功能障礙,大約有1/2左右的腦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的3個月內依舊無法獨自行走。有研究顯示,減重平板訓練自投用于臨床上可有效增強患者的步行功能,但在訓練過程中,此法存在一個不足,即如果不能對患者的裸關節、偏癱側膝進行有效控制,將會極大降低訓練效果,同時也導致患者極易在訓練中發生偏癱步態[2]。本文主要分析下肢康復機器人、減重平板訓練聯合用于腦卒中偏癱康復的效果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選取我院接收治療的腦卒中偏癱病人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3~66歲,平均(54.32±2.34)歲。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4~67歲,平均(54.32±2.64)歲。納入標準:(1)根據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1995年)中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3]確診為腦卒中偏癱者;(2)首發病,經MIR檢測或顱腦ct后明確診斷為腦卒中偏癱者;(3)各項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意識清醒,可主動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及康復者;(4)患病時間<6周者;(5)下肢伸直痙攣性癱瘓,踝關節肌力MMT分級≥3級,踝關節肌張力改良Ashworth痙攣量表(MAS)分級≥1級,下肢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28分。排除標準:(1)伴隨腦炎、顱腦外傷者,或是小腦、雙側腦等部位存在損害者;(2)伴隨有嚴重的全身性疾??;(3)患有嚴重的認知障礙(MMSE≤17分);(4)合并有惡性進行性高血壓;(5)精神癡呆或語言障礙者;(6)下肢患有骨關節疾病或是存在神經系統疾病史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首選的訓練方案為常規康復治療及減重平板訓練,方法:全部患者均行神經促通技術、平衡功能訓練、功能性電刺激以及生活技能訓練等常規康復治療,同時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加用步態訓練臺及電動減重裝置展開減重平板板訓練,減重量則是在減至30%開始,之后結合患者的康復程度,將減重量降低至0%~15%范圍內,速度以0.4 m/s為主,范圍保持在0.2~0.5 m/s,平板坡度開始度數設置為0°[4]。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選擇下肢機器人訓練,方法:將下肢康復機器人的模式設置在指定模式以此控制患者膝蓋與裸關節,之后基于正常模式的基礎上開始開展重復運動。在步行訓練中對偏癱下肢的擺動運動產生一定的輔助作用,以此保證足背屈,避免出現膝過伸,確?;颊邇赏炔介L等于站立時間,訓練開始時,治療師需要站立在患者背后,以此確?;颊叩能|干正直、髖伸展以及骨盆旋轉[5]。隨著患者步態逐漸得以改善,最后能獨自步行,起始時間則設定在10 min,之后結合患者的康復程度,時間合理增加至20 min,1次/d,訓練時間為三周。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的觀察指標為Berg平衡量表評分(根據Berg平衡量表評分準則評估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總分為56分,分值越大,表明功能改善情況越好。)、康復效果(以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評定所有患者的康復效果。)及肢體肌力改善情況(總分為10分,分值越大,肢體肌力改善情況越理想)

2 結 果

2.1 Berg平衡量表評分比較 訓練前,兩組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為觀察組(27.63±7.26)分VS對照組(27.86±7.62)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為觀察組(52.36±3.54)分VS對照組(42.35±4.53)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6,P<0.05)。

2.2 肢體肌力改善情況比較 訓練前,兩組患者的肢體肌力改善情況為觀察組(1.58±0.61)分VA對照組(1.59±0.8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的肢體肌力改善情況觀察組(3.57±1.11)分VS對照組(2.76±1.31)分,觀察組較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8,P<0.05)。

2.3 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肢體肌力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康復效果對比[n(%),N=40]

3 討 論

減重平衡板是基于神經可塑性、大腦功能重組的基礎上的一種功能訓練手段,借助懸吊方式給予患者一定的力量支持,降低體重,減少下肢承受的重力,且再一次進行分配,減小腿部承受的負擔,以此保證患者能始終維持正確的直立位,進而使之可在初期康復治療未具備足夠承受力及維持平衡的狀態下開展直立位訓練,最終增強步行能力,提前康復時間[6-7]。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是一種新研制的康復治療技術,是基于減重步行訓練裝置的基礎上,根據機械動作輔助引導系統研制出來的。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可提供模擬正常步態的運動引導,同時還能開展被動步行、助力步行等類型步行訓練,可最大限度提供步行過程中的感知覺輸入,有利于腦部形成運動記憶軌跡[8]。此外,訓練難度依次上升,可強調最終的主動參與。從神經學角度分析,對患側肢體進行反復訓練能產生有效的神經突觸增強作用,增加運動誘導的神經可塑性[9]。利用這種康復訓練機器人進行步行康復訓練,不僅減輕了治療師的工作強度,而且進行訓練參數重復性好,時相指標可以準確設定,能夠有效加快康復進程,提高療效[10]。本文結果顯示,訓練前,兩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肢體肌力改善情況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肢體肌力改善情況較對照組對應值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肢體肌力改善情況較對照組對應值較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下肢康復機器人、減重平板訓練聯合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效果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中推薦。

猜你喜歡
步行肌力偏癱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膈肌訓練在腦卒中中促進偏癱康復恢復中的應用
步行回家
攀山擅離步行道自拍,不幸墜落身亡誰擔責?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從步行到奔跑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