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館搭建微服務大廳的研究思考

2019-06-18 01:30胡鵬華
神州民俗 2019年3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開發數字化

[摘? 要]群眾文化服務是文化館建設的主要內容,隨著人民文化需求增加與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文化館的服務亟需尋找轉型,數字化的建設是大勢所趨,如何通過文化館微信公眾號的研發建設實現文化館掌上服務與數字化轉型,是本文研究與思考的主要內容,本文將通過對廣州市文化館微信服務大廳的建設探討文化館如何搭建微信公眾號服務,帶動文化館服務走向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

[關鍵詞]微服務大廳;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開發

一、引言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卓有成效,基本建設完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成,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但同時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的突出問題就是資源配置不均衡,數字化建設處在起步階段,許多服務仍無法實現區域覆蓋。如何運用信息科技、互聯網、移動技術等實現群眾文化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是文化館發展的必然要求,廣州市文化館建設微服務大廳,將傳統文化服務搬到掌上實現服務的線上線下結合,本文以此為例研究思考數字化文化館服務的移動服務建設。

二、文化館微信服務現狀

2015年1月,國務院提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的要求;同年3月,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提出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數字化和網絡建設。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與應對互聯網的大環境趨勢,國內公共文化事業單位相繼開展數字化服務建設?,F階段,由于微信迅猛的發展與擴張,在國內的社交影響力巨大,成為許多市民群眾日常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因此許多文化館也借助微信開啟數字化文化服務的大門,通過微信公眾號這一傳播渠道,將文化館的相關資訊、新聞、公告、活動、培訓、演出等信息傳播出去,利用微信龐大的用戶群體實現服務傳播的擴散。但是由于文化館微信公眾號服務起步較晚,許多文化館的服務僅提供相關惠民信息發布與傳播,少有開通報名渠道、也少有互動形式、更少有其他文化館的相關服務對接,目前的文化館微信公眾號服務還相對比較單一,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微信公眾號服務與文化館服務的研究思考

(一)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

新媒體時代,微信已成為許多公共文化服務企事業單位的服務載體,旅游購票、博物館文物講解、圖書館借閱等都陸續開啟微信公眾號服務。目前大多數公共文化服務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還比較單一以“資訊”或“資訊+活動”為主,“資訊”是單位以圖文推送相關新聞資訊信息,“資訊+活動”是除了新聞信息之外增加了相關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比如圖書館增加了續借檢索功能,而博物館增加掃碼獲取展品資料功能等,但目前許多文化館更多的服務仍停留在資源信息推送的模式中,形式比較單一,不能讓用戶產生較強的依賴,容易導致粉絲用戶的流失,無法實現真正的微信服務。文化館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需要整合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將現有服務模式轉變成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讓用戶能夠長期在公眾號查詢獲取所需服務,才能使用戶產生依賴,實現效益。

(二)文化館數字化與微信公眾號應用的啟發

1、微信服務具有強大的群眾基礎

在騰訊發布的《微信發布2018數據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如今微信已有超10億的用戶規模,且每個月有10.825億位微信用戶保持活躍狀態,名副其實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社交軟件。微信公眾號的注冊總量已經超過2000萬個,現如今從企業商家到政府單位甚至個人不少均已實現公眾號服務。隨著微信的巨大流量及服務的不斷覆蓋,市民用戶獲取服務的方式也從傳統模式向移動端發生轉變,微信也成為公共文化數字化發展的入口之一,群眾文化藝術館若能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公共文化信息服務,不僅能夠拓展市民用戶參與的積極性,還能為用戶提供便捷、多元、智能的信息服務,提高文化館與市民的聯系,增加市民滿意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

2、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的必要性

文化部于2017年8月印發的《“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適應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館的服務需要改變傳統的模式,借力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浪潮,為市民提供均等、高效、便捷的公告文化服務。

文化館開展微信服務是數字化建設的基礎,隨著微信公眾號的發展與不斷成熟,如何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再開發實現文化館服務的數字化搭建成為文化館數字化建設與應用創新的新啟發,如何應用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基礎,進一步設計、研發、提升,將微信公眾號與文化館的服務進行深度融合,使文化館原有的傳統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的結合,為市民開展活動、場地、培訓等公共文化的數字化服務。

3、文化館傳統的服務模式亟需轉變

傳統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是以線下服務為主的活動、培訓、展覽等,用戶報名活動、工作人員記錄、開展培訓等基本以人工完成為主,工作量大、容易出錯、效率極低,也導致文化館需要耗費大部分人力物力進行監管,公共文化服務的推廣與發展顯得力不從心。傳統的線下服務模式亟需轉變,只有將文化館服務與線上模式、移動端結合,才能夠在拓寬服務面的同時提高市民參與樂趣、提高館員管理效率。

(三)文化館微信服務面臨的問題

信息單一,無針對性。許多群眾文化藝術館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信息服務基本以新聞資訊、活動回顧、等信息為主,且絕大多數已建設公眾號的群眾文化藝術館發布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單一,無針對性,使得公眾號無人問津。

菜單單一,內容空洞。雖然目前大部分群眾文化藝術館都已經開通微信公眾號進行移動信息服務,但是移動信息菜單服務的內容仍然比較空洞,有些館不僅沒有建設自定義菜單,甚至沒有服務導航功能,市民關注公眾號只能獲取簡單的圖文內容,內容空洞,市民無閱讀興趣。

服務單一,互動性差。簡單的信息推送服務市民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并不能獲取到更多的資源信息,局限于一些簡單操作和動態推送不僅使得文化館公眾號服務單一、互動性差,同時也沒能充分利用文化館現有資源,未能結合本館資源與平臺優勢,使得市民對文化館微信服務的粘性降低。

綜上所述,文化館使用微信公眾號只是簡單利用了推送服務而沒有進行內容應用豐富性的深入開發,導致了文化館無法充分利用微信的便利性,文化館的移動信息服務也因此停滯不前。為了更全面的為用戶提供移動化的信息服務,文化館需要在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應用開發,把文化館服務應用便捷全面地呈現在公眾號中,一目了然,操作簡單,充分做到讓市民知應用、易使用、愛應用。

四、廣州市文化館微信服務大廳建設與應用

(一)明確微信服務大廳定位

文化館服務結合微信平臺,為市民參與活動提供新的途徑,為館員的日常管理方式提供新的思路,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新的模式,讓文化館服務向數字化建設發展。廣州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服務秉著讓市民知應用、易使用、愛應用的服務理念,在開通微信公眾號后進行了應用的深入研究探索,明確了文化館微信公眾號的定位。

廣州市文化館微信服務將以“以人為本”的設計開發原則建設人性化、多元化、實用化的一站式微服務大廳,讓市民不僅滿足于公眾號的資訊服務,還可一站式獲取文化館的活動、培訓、展覽、非遺文化、數字資源等等各種文化館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時還能實現掌上微文化館的功能,讓市民直接在微信報名活動、觀看視頻、獲取服務。微信公眾號的服務需要實現設計簡潔、提示清晰、操作簡便的。

(二)服務模塊設計與服務流程梳理

微服務大廳的設計需要方便適配所有移動手機機型,內容區域需要隨著屏幕分辨率的不同而能夠自動伸展,模塊設計的視覺上要與界面的美感整合,保持視覺平衡,將主要內容放置最佳視域區。

綜合廣州市文化館的服務需求及服務定位,整合市民應用需求,經過多次會議研究探討,形成了廣州市文化館微服務大廳的服務模塊設計,微服務大廳集合了文化館多項服務,模塊劃分主次分明。首頁上方滾動播放文化館精彩活動;中間是宮格布局與列表式布局相結合的文化館服務,將最主要的服務用宮格布局的模式設計在首頁的顯眼位置,往下是市民用戶的個人中心,再往下是列表展示文化館正火熱進行中的活動預約、培訓報名,以及最后的精彩活動回顧。頁面下方采用選卡式布局開展豐富的導航信息服務。

關于微服務大廳的業務服務流程的設計需要簡單明了,能夠滿足大多數市民的使用習慣,讓市民用戶只需要關注并進入廣州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后,點擊微信服務大廳即可獲取廣州市文化館大部分業務系統的微信端服務。文化館管理員可通過登錄微門戶U微平臺,可以進行微信公眾號菜單編輯與管理

(三)微信服務大廳研發與應用

1、微服務大廳研發

經過合理的服務模塊設計與流程梳理,并通過前期的需求調研與研發設計,最終決定文化館的微服務大廳的搭建擬采用3層模式,而區分層次的目的即為了“高內聚低耦合”的思想。

數據層:該層針對用戶操作數據進行存儲,通過負載均衡配置,實現數據的高可用,主要解決數據處理速度和數據存儲空間的設計。

業務邏輯層:該層主要是針對文化館具體的數據或業務問題的操作,對用戶使用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邏輯處理存放到數據庫中。

界面層:通過良好的頁面交互設計,把用戶需要增刪改查的數據通過表單等空間與服務邏輯層進行交互,最終實現數據存庫的服務。無論界面層如何定義和更改,服務層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務。

解決了文化館微服務大廳的架構搭建后再對現有服務進行部署,微服務大廳的部署必備環境:文化館業務系統、微信認證公眾號。通過與業務服務系統包括文化館的活動管理系統、培訓管理系統、非遺管理系統等的對接,實現在微信上預約、報名、觀看等多種文化館業務功能。

2、微服務大廳具體服務應用

微服務大廳的具體服務應用即界面層展示主要應用內容,多次調研分析后擬定的微服務大廳具體服務應用功能如下:

文化資訊:提供文化館公告、最新資訊、精彩回顧的發布。

活動培訓:對接文化館現有的活動管理系統和培訓管理系統,讓市民用戶可以直接在微服務大廳瀏覽獲取活動培訓信息并實現預約報名,同時也提供往期活動的回顧。

非遺中心:對接文化館現有的非遺管理系統,實現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非遺公告、非遺文件等掌上非遺服務。

志愿者:該功能能夠對接文化館現有的志愿者管理平臺,讓志愿者報名、信息公告、活動預約等服務可在微信服務大廳實現。

黨建專欄:黨建專欄主要整合了文化館的黨建學習課程,供市民用戶及館內工作人員日常學習瀏覽。

團隊風采:團隊風采是廣州市文化館現有的藝術團隊、演出的管理,為多支隊伍提供展示平臺,實現文化藝術百家爭鳴。

數字資源:文化館現有數字資源服務,慕課、才藝大賽、藝術節、藝術演出、大家樂舞臺、視頻學習、非遺學堂。

在線直播:為市民用戶提供文化活動、講座、節目演出的在線直播,解決因場地限制而使傳播無法擴展的問題。

館內消息:館內消息主要發布館內公告,同時也提供收集文化館相關的問卷調查。

以上為本次微服務大廳建設界面層的主要服務內容,大體以市民用戶的使用習慣搭建,大廳整合了包括文化館的公告、活動、培訓、資源等多種內容,為用戶展現一個多功能、服務全、易查找的掌上微大廳。

(四)微服務大廳建設不足之處

廣州市文化館微服務大廳的建設雖已基本完成但仍然存在些許不足,在滿足群眾交友討論方面還可進一步深入研究,在智能館員咨詢服務方面也可進行嘗試,借助平臺適當開展市民、教師互動,開展智能問答查詢等,讓市民通過微服務大廳交友,還可即問即答,提高文化館服務效率提升市民滿意度減輕館員工作負擔。

通過這次的微服務大廳研究與搭建,更加意識到群眾文化館的微信服務不應只起到一個信息發布作用,更應該在這基礎之上,通過對接文化館的其他業務應用系統,改變市民的參與模式,實現簡單的市民互動,激發市民使用的樂趣。比如開設線上的交流活動,讓具有同樣愛好共同話題的市民通過線上交流聚集起來,互相促進互相激勵,讓市民用戶因為藝術而相識相知,達到周邊輻射的作用。不僅如此,適當由文化館舉辦各種藝術演出也能因此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加快藝術普及。

五、數字化文化館掌上服務模式暢想

泛在化的互聯網信息環境中,互聯網普及、手機網民增加、移動互聯網發展等充斥著傳統的服務供給模式,傳統服務的主導地位被網絡所替代。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個信息傳播的平臺,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移動信息發展帶來了新的突破但是也有了新的挑戰,數字化建設也需要不斷深入與轉變,以應對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一)微信小程序的研究與使用暢想

隨著微信小程序上線,小程序應用的研發也如火如荼地進行,由于小程序是一款無需下載就能立刻使用的便利應用,使得其發展普及速度驚人,文化館微信小程序服務的研發也是一項創新工程,在微服務大廳建設成熟后,文化館更應該緊隨科技創新步伐,開展小程序服務設計與研究,完善文化館的掌上服務。

(二)結合大數據開展智能化個性化服務

大數據時代,文化館服務也保存了不少的服務與用戶數據,這些數據是否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是否可以透過數據預知未來服務發展方向?是否可以感知數據從而感知用戶?這正是大數據的魅力所在,文化館的服務積累了大量數據,如何盤活數據,再通過掌上服務與用戶連接,將來源于用戶的數據再回饋于用戶,實現智能化個性化的掌上服務,這也是數字化文化館掌上服務模式的創新點之一。

結語

現如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絕大部分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是文化館亟需解決的問題,文化館微信服務大廳的建設能夠提升市民接納新興事物的能力的同時,實現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轉型。市民在使用微信時,讓他們可以在文化館微信公眾號中體驗到豐富的功能和龐大的活動、培訓、非遺等文化館信息資源,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本次廣州文化館微信服務大廳建設與思考能夠更了解文化館微信服務的研發建設,從而促進數字化文化館的創新建設,帶動文化館服務走向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牟曉娟. 數字化文化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科技風,2018(10):P7;

[2]張羚. 基于微服務的數字文化館工作改進研究. 文化縱橫,2018(24):P176;

[3]廖卓嫻. 公共文化服務融合互聯網發展:動力、功能與路徑. 邵陽學院學報,2018(5):P51-55;

[4]馬敏. 微信公眾平臺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分析. 科技風,2018(10):P81;

[5]李建國. 新時代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與服務. 大眾文藝,2018:P14-15。

作者簡介:胡鵬華(1976—),男,大學本科,群眾文化專業館員職稱,從事數字文化館建設及運營管理工作、群文期刊《藝術廣場》出版發行工作,現任職廣州市文化館。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開發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法理分析與法律構建
數字化制勝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藝術普及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