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嚴復以“通”為理論基點的救貧思想

2019-06-20 01:38熊健
人文雜志 2019年6期
關鍵詞:反貧困嚴復貧困

熊健

內容提要?嚴復吸收了莊子與《周易》學說中“通”的概念,確立起了“以通救貧”的觀念,力圖揭示貧困的成因與危害,并對各種“不通”的救貧方案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嚴復將“通”之觀念貫徹到理財觀念與生財之道上,進而提出其圍繞“通”建立起的“商通”“政通”“人通”的救貧體系。嚴復的反貧困思想突破了諸多傳統觀念,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在今天的反貧困斗爭中仍具有啟發性,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嚴復?貧困?反貧困?“通”

〔中圖分類號〕B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19)06-0055-10

引言

貧困作為人類苦難的一大根源,既剝奪了個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也威脅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存續,由此長期成為思想家的關注對象。近代中國飽受內憂外患,貧困問題極為突出。近代史的著作中對貧困現象多有論述,例如彭澤益在其著作《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一書中詳細論述了晚清財政上的貧困狀況;嚴中平主編的《中國近代經濟史1840-1894》一書中對佃農的貧困化問題亦有詳細論述;夏明方在其著作《民國時期自然災害與鄉村社會》中對1840年之后百姓因災害致貧而不得不食人的狀況進行了統計。為解決這一問題,時賢從各個角度設計了多種救貧方案。嚴復作為這一時期啟蒙思想家相關論述可參見蕭萐父:《中國哲學啟蒙的坎坷道路》,《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蕭先生指出:中國的哲學啟蒙始于明清之際的反理學思潮,而這種哲學啟蒙可分為五代,其中嚴復與譚嗣同、康有為等屬于第三代。的杰出代表,出于其切身經歷嚴復自留學歸來后雖身居要職,但也不時遭受貧困之苦。相關論述可參考嚴復生平的相關著作,如皮后鋒著《嚴復評傳》等。嚴復晚年曾作詩回憶道:“我生十四齡,阿父即見背。家貧有質券,賻錢不充債。陟岡則無足,同谷歌有妹。慈母于此時,十指作耕來。上掩先人骸,下養兒女大。富貴生死間,飽閱親知態。門戶支已難,往往遭無賴。五更寡婦哭,聞者隳心肺?!?(見汪征魯、方寶川、馬勇主編:《嚴復全集》卷8,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0頁)此外,嚴復在與他人的通信中也多次表達其在經濟上的窘困,如他在與陳寶琛的通信中曾寫道:“惜近者生事式微,月無一錢之入,珠米桂薪,家累甚重,不得不乞先生更商陳君,若稍貶損至月廿餅者,即當□命?!保▍⒁娡粽黥?、方寶川、馬勇主編:《嚴復全集》卷8,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01頁)及對救亡圖存時局的認識,亦從學理上對當時中國所面臨的貧困問題作了深切反思,形成了其獨樹一幟的救貧理論。

嚴復因其極為豐富和深刻的學術思想,長期受到學界重視,研究成果頗豐,但他的反貧困理論卻鮮有學者關注。事實上,嚴復的反貧困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亦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是其思想體系中頗為重要的部分,值得深入發掘與整理。目前學界對其反貧困思想的研究已初步涉及其具體的路礦救貧思想參見王俊香:《試論嚴復的鐵路救貧思想》,《黑龍江史志》2014年第3期;張軍:《論清末民初的救貧思想與實踐》,《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第3期。及其辛亥革命前后的救貧思想。參見俞政:《嚴復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救貧思想》,《近代中國》2004年第00期。這些研究成果的貢獻在于:一是揭示了嚴復救貧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并初步闡述了西方經濟理論對其思想的影響;二是揭示了嚴復的反貧困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于內容上經歷了路礦救貧說、教育救貧說、綜合救貧說到小農經濟救貧說的階段性變化,并詳細闡明了這些學說的具體內容。大體而言,這些研究既闡述了嚴復的救貧思想的主要面向,又從思想史的向度發掘出了其中的具體內容及變化歷程,為我們初步描繪了嚴復救貧思想的展開歷程。

但大量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救貧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或政治問題,它與哲學、倫理學等相關理論緊密相關。在嚴復看來,要解決貧困問題,要從根本上建立正確的救貧理念與理論支點,這樣才能產生行之有效的救貧實踐。嚴復以其獨到而深邃的理論眼光,深入研究和詮釋了傳統中國哲學中的“通”之概念,并將其作為根本精神和根本方法論展開其救貧理論。他的救貧思想亦具有深切的人文關懷,并不獨立于其“人學”思想之外。就歷史意義而言,嚴復的救貧思想不僅從屬于近代中西哲學會通交融思潮,更是中國近代人文精神理論勃興的歷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這些內容都是當下嚴復研究的理論成果中并未得到充分彰顯的部分。本文力求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揭示嚴復以“通”為基本綱領與理論支點的救貧理論,發掘其中所蘊含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變通”“流通”“會通”——嚴復對“通”之概念的闡釋

嚴復的救貧理論雖然散見于其政論性文章及按語之中,但均有一以貫之的理論支點——“通”?!巴ā边@一概念在嚴復這里兼含本體論與方法論的意味。作為本體論的“通”實際上就是“道”,這是嚴復對莊子“道通為一”“道通為一”出自于《莊子·齊物論》:“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睆摹暗馈钡慕嵌葋砜?,萬物皆有其獨特性及內在價值,由此可以齊同萬物,將萬物作一平等觀。道的視域下萬物都是平等的,“道之通”正是建立在萬物平等的基礎之上 ,萬物平等才可能“往來不窮”,不平等的情況下只會單向流動,所以“通”本身就內含著平等。此外“通”意味著一種自由的精神境界,莊子稱之為逍遙游,這種出入無間通達無礙的自由境界實際上就是“道”,因此作為本體的“通”也意味著自由境界。嚴復繼承了莊子論道強調的平等與自由,并將其貫徹到救貧思想中。思想的繼承與發揮。嚴復認為“格物窮理之事,必道通為一,而后有以包括群言。故雖支葉扶疏,派流糾繚,而循條討本,則未有不歸于一極者?!蓖粽黥?、方寶川、馬勇主編:《嚴復全集》卷2,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98頁。探究事物的道理,必須達到道通為一的境界才算至理,才有廣闊的涵攝力?!案F理致知之事,其公例皆會通之詞,無專指者。惟其所會通愈廣,則其例亦愈尊。理如水木然,由條尋枝,循枝赴干,匯歸萬派,萃于一源。至于一源,大道乃見。道通為一,此之謂也?!蓖粽黥?、方寶川、馬勇主編:《嚴復全集》卷5,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28頁。只有實現了眾理的“通”才能見“一”明“道”,“通”是“道”的基本狀態,離“通”則無道,所謂“道通為一”,“通”即是“道”,“道”即是“通”。將“道”釋為“通”的觀點另見商戈令:《“道通為一”新解》,《哲學研究》2004年第7期。此外,有關“通”之釋義的考論,可參見吳根友:《通之道(引論)——一種新的形而上學之思》,《哲學分析》2013年第2期;《易、莊哲學中“通”的觀念及其當代啟示》,《周易研究》2012年第6期等論文,由于篇幅與主題所限,本文在此不作詳細展開。

猜你喜歡
反貧困嚴復貧困
嚴復的遺囑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基于反貧困的農村區域金融服務體系現狀分析
基于反貧困的農村區域金融服務體系現狀分析
嚴復修改試卷
我國貧困高中生資助制度的建設
懸置的“貧困”:扶貧資金資本化運作的邏輯與問題
從權利觀點分析中國貧困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