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方消化酶膠囊聯合針灸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價值

2019-06-21 06:31王偉
中國療養醫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消化酶復方功能性

王偉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最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病,臨床常見癥狀為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等,可單獨出現或成組出現,癥狀可持續或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治療以藥物控制為主。復方消化酶膠囊是臨床常用治療藥物,單獨用藥雖能顯著改善患者癥狀,但易出現復發現象,治療效果不理想。為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我院給予觀察組患者復方消化酶膠囊聯合針灸治療干預,獲得較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納入標準: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1];無藥物過敏史;均自愿參與;無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或具有共同障礙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5.31±2.47)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45.33±2.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復方消化酶膠囊(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51)口服,1~2粒/次,3次/d。觀察組:給予復方消化酶膠囊聯合針灸治療,其中復方消化酶膠囊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針灸干預具體為:取中脘與足三里,采用直徑為0.30 mm,長為25~50 mm針灸針,常規消毒局部皮膚,中脘穴直刺25~40 mm,足三里穴直刺25~50 mm,行捻轉、提插平補平瀉手法,其中捻轉角度范圍以90°~180°為宜,提插幅度范圍以3~5 mm為宜,頻率為60~90次/min,留針30 min,每隔10 min運轉一次。兩組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證候積分:根據脘腹痞滿、食少納呆腹脹、吐清水或泛酸、噯氣癥狀程度,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0~4分5級評分法。痊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0%;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顯著改善,且證候積分減少70%~89%;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癥候積分減少<30%[2]。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40×100.00%。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內容包含:頭暈、乳房脹痛、口干、一過性皮疹,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表1)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表2) 兩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證候積分比較(表3) 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證候積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證候積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 脘腹痞滿 食少納呆腹脹 吐清水或泛酸 噯氣觀察組 40 0.81±0.02 0.93±0.25 0.99±0.13 0.81±0.05對照組 40 1.56±0.25 2.12±0.23 1.89±0.11 1.68±0.13 t值 18.913 22.155 33.425 39.50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討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慢性的功能性腸胃病,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治療主要采用對癥處理,因此療效不理想,且易出現復發現象[3-5]。復方消化酶為復方制劑,主要是由胃蛋白酶、木瓜酶、淀粉酶、熊去氧膽酸、纖維素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組成,其中胃蛋白酶是一種消化性蛋白酶,可將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為小肽片段,具有助消化作用;木瓜酶是一種含巰基肽鏈內切酶,具有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能夠將蛋白水解物合成類蛋白質,同時對動植物蛋白、多肽、酯、酰胺等有較強的水解能力,可消炎、利膽、止痛、助消化;熊去氧膽酸可增加膽汁酸的分泌,有利膽作用,還能抑制肝臟膽固醇合成,減少肝臟脂肪,抑制消化酶及消化液分泌;纖維素酶是一種具有系統作用的復合酶,可降解纖維素生成葡萄糖,促進不容性纖維素進行轉化,加快吸收;胰蛋白酶能夠將多肽鏈中賴氨酸和精氨酸殘基中的羧基側切斷,主要發揮消化酶的作用,還可限制其它酶的前體,發揮活化作用,在蛋白酶中特異性最強[6-8]。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中屬“胃脘痛”“痞證”范疇,現代人飲食不節、勞倦失宜是導致脾胃虛弱的根本原因,因此臨床治療時,需以“調通脾胃”為法[9]。報道顯示,足三里、中脘穴進行針灸,能夠刺激胃分泌增加,從而提升胃動力,同時還可降低內臟敏感性[10]。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將足三里及中脘穴作為針灸處方,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復方消化酶膠囊聯合針灸治療,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與單獨藥物治療比較,具有較好的治療優勢,如患者依從性高,操作簡便等。此外觀察組治療后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復方消化酶膠囊聯合針灸治療,可顯著降低臨床癥狀,通過強化腸胃功能,促進腸胃蠕動,從而有效緩解脘腹痞滿、食少納呆腹脹及吐清水或泛酸等癥狀,促進患者康復。本次研究中,兩組各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灸聯合藥物治療,與單獨藥物治療,具有相同安全性,不良較少,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給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復方消化酶膠囊聯合針灸治療,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且不會導致其不良反應增加。

猜你喜歡
消化酶復方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腸異常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研究進展
復方丹參滴丸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判定
洞庭青鯽腸道消化酶活力的測定
三角帆蚌腸道消化酶活力研究
復方參蓉湯加減治療脾腎兩虛型斑禿的臨床療效觀察
差異化功能性纖維研究進展
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復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飲食治療慢性腎病的療效觀察
一種功能性散熱板的產品開發及注射模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