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陽和湯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臨床觀察

2019-06-21 06:41馬群于磊張丹
中國療養醫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胃鏡證候潰瘍

馬群 于磊 張丹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與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壓力有關,且發病也呈現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季易發[1]。臨床表現為空腹不適,胃脹噯氣,反酸,餐后規律性疼痛,嚴重時伴有黑便或者嘔血[2]。胃鏡檢查多表現十二指腸潰瘍,邊緣清楚,光滑,多呈現橢圓形或圓形,亦可見不規則形或者線形,基底部覆蓋白色或者黃白色苔,局部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潰瘍周圍可以伴有紅暈,黏膜皺襞向潰瘍面集中[3]。我科門診運用加味陽和湯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觀察較泮托拉唑治療效果好,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00例均為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中醫馬山門診患者,對符合納入標準患者,編號后按隨機數表法分組,治療組及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資料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性別分布情況比較(n)

治療組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2.16±3.15)歲。對照組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43.29±3.01)歲。兩兩比較,經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治療組病程12 d~13個月,平均病程(2.01±0.25)個月,對照組病程15 d~11個月,平均病程(2.16±0.13)個月。兩者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兩組患者年齡分布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病程分布情況比較(n)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天津)”[4]:①臨床見有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伴反酸、噯氣、痞滿等癥狀。②電子胃鏡證實為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編的《中醫消化病診療指南》[5]。

1.3 納入標準 ①年齡22~70歲,性別不限。②消化內鏡檢查符合十二指腸潰瘍診斷。③中醫辨證符合各證者。

1.4 排除標準 ①年齡小于16周歲的兒童及大于75周歲的高齡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有穿孔或活動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甚至病情危重,難以對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確切評價者。④有胃、十二指腸及膽道手術史者。⑤腫瘤患者。⑥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有明顯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⑦正在服用NSAIDs及糖皮質激素藥物者。⑧巨大潰瘍(直徑大于2 cm的潰瘍)患者。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加味陽和湯(熟地30 g、生地30 g、麻黃10 g、桂枝10 g、茯苓12 g、陳皮10 g、木香10 g、制乳香6 g、沒藥6 g、白芨15 g、制半夏10 g、干姜10 g、當歸12 g、白芍15 g、細辛3 g、白芷12 g、桃仁10 g、紅花10 g、烏藥10 g、阿膠10 g、甘草6 g)。1劑/d,水煎分3次混勻后分3次口服。配合泮托拉唑腸溶片(由武田制藥有限公司奧拉寧堡生產基地生產,規格:40 mg/片),1次/d,口服。

對照組:主要采用泮托拉唑腸溶片(由武田制藥有限公司奧拉寧堡生產基地生產,規格40 mg/片),1次/d,口服。均以4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1周后行胃鏡復查。

3 觀察指標

3.1 臨床綜合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消化病診療指南》[5]臨床療效標準。臨床痊愈: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黏膜恢復正常;顯效:癥狀明顯減輕,胃鏡檢查黏膜改善≥2級;有效:癥狀減輕,胃鏡檢查黏膜改善≥1級;無效:癥狀無改善,胃鏡檢查黏膜改善<1級或無改變。

3.2 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證候體征消失或接近消失,證候積分改善≥95%;顯效:癥狀體征改善明顯,證候積分改善≥75%;有效:癥狀體征均有改善,證候積分改善≥3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改善<30%。證候積分改善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3.3 胃鏡療效判定標準 按胃鏡復查的積分判斷療效:內鏡0分者為治愈;內鏡積分減少2分者為顯效;內鏡積分減少1分者為有效;內鏡積分無變化或者增加1分以上者為無效。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治療結果

5.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后臨床綜合療效比較,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6%高于對照組的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4)。

表4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5.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表現和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按照主要癥狀疼痛、反酸、燒心、噯氣、呃逆、情志抑郁、納差、嘈雜的無、輕、中、重進行中醫證候積分測量,無記0分,輕記1分,中記2分,重記3分,各項積分相加為總體證候積分。各個單項癥狀的中醫證候改善情況治療組較對照組有優勢(表5)。

表5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表現比較(n)

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總中醫證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平均中醫證候積分為(6.30±1.57)分,對照組(8.68±1.09)分,治療組下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6)。

5.3 兩組患者胃鏡下療效比較 內鏡下兩組皆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治療組的痊愈率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7)。

表6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前后比較(±s) 單位:分

表6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前后比較(±s) 單位: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積分改善指數/%治療組 50 15.55±1.36 6.30±1.57* 59.49*對照組 50 15.79±1.27 8.68±1.09 45.03

表7 兩組患者胃鏡下療效比較(n)

6 討論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的一種潰瘍性疾病,該病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比如飲酒、吸煙以及遺傳、精神等因素密切相關[6]。隨著現代中國飲食結構改變以及生活節奏壓力等的加快。十二指腸潰瘍呈現高發的態勢。目前的主要方式是:給予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護劑;促進胃動力;根除幽門螺桿菌等藥物治療?,F代臨床研究發現潰瘍的發病率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呈現正相關性,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產生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紊亂的臨床表現,同時也會受到胃黏膜血流障礙癥狀相關因素的影響[7]。糾正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對于消化道潰瘍病的治療有積極意義,但是消化系統疾病臨床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高,經過規范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的占大多數,而仍出現反復感染甚至耐藥的情況[8]。為此我們主要通過中藥治療調理消化系統的內環境,利用中藥的黏膜修復作用以及抗菌消炎的作用來治療消化道潰瘍病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可以達到控制臨床癥狀、促進潰瘍愈合及預防復發等目的。

十二指腸潰瘍屬于中醫“胃脘痛”范疇,主要病因病機是由肝郁化火、七情不暢、正氣不足、飲食失調及嗜酒過度等引起,中藥治療主要給予理氣止痛、益氣健脾及疏肝解郁為主[9]。我們主要采用陽和湯加減治療,陽和湯為中藥溫里劑,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傳統上多用于治療陰疽瘡瘍類的疾病[10]。從病理表現上看潰瘍病也可以視為瘡瘍的表現形式之一,只不過發病的部位位于內部臟器。方中熟地重用,可以起到滋補胃陰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潰瘍的愈合;鹿角膠補腎助陽,滋補精血,振奮陽氣可以溫煦胃脘,起到散寒止痛的功效;麻黃及桂枝為發汗解表藥,且能夠消腫,在臨床上用于胃腸道可以擴張黏膜的微循環,促進局部水腫的消除;細辛干姜可以佐助鹿角膠振奮脾陽;當歸、桃仁及紅花促進黏膜微循環的恢復,從而恢復黏膜正常的營養輸送和代謝;木香、陳皮、乳香、沒藥等理氣和胃止痛。諸藥合用,共同起到溫脾胃,養胃陰,暢氣機,通氣血的作用,從而有利于潰瘍部位的修復。

本研究結果亦發現,從臨床綜合療效比較上看,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6%高于對照組的86%;治療后中醫證候表現,治療組均較對照組有優勢;從中醫證候積分比較上看,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平均中醫證候積分為(6.30±1.57)分,對照組(8.68±1.09)分,治療組下降明顯;胃鏡下療效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痊愈率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加味陽和湯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臨床療效能夠優于西藥對照組,而且在癥狀改善方面治療組也具有明顯的優勢。胃鏡的結果也表明加味陽和湯方在能夠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治療的優勢。

猜你喜歡
胃鏡證候潰瘍
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進展
改進貝葉斯統計挖掘名老中醫對肺痿的證候分型經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研究綜述
探討濃縮生長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潰瘍創面治療中對潰瘍創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眸慢性潰瘍59例臨床觀察
大面積燒傷并發消化道潰瘍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做胃鏡 普通、無痛如何選
都是“潰瘍”惹的禍
電子胃鏡引導下放置螺旋形鼻腸管
中醫古籍對癃閉證候學規律的認識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