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專題教研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2019-06-26 19:15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課例四邊形研討

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何家坳小學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老牌名校。近年來,學校數學組教師借助課例,以“一三四”小專題教研模式(即以課例為載體研討一個主題,經歷磨課、驗證、推廣三個研討階段,面向四個層次的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旨在尋找一條改變教師教研觀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確定“一個主題”

何家坳小學數學組每個學期期初都會召開教學研討會議,收集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中挑選典型的、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小專題的研討主題,再根據主題確定好課例,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例如,數學組在調研時發現“圖形與幾何”板塊的教學存在重知識的結果而輕領悟的過程、重技能的傳授而輕思維培養的現象,導致教學重點形式化,內容比較單調,呈現的方式也是冷冰冰的,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時設計的問題存在偏差,無法用問題引領學生的學習。為此,數學組以“圖形的認識”為主題,選取“四邊形的認識”一課,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進行探索和實踐。

做實“三個階段”

數學組教師在探索過程中,注重做實“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指的是針對研討主題的課例進行的磨課、驗證與推廣。

第一階段:磨課。磨課階段主要是以確定的課例為載體,針對問題進行教學探討,找到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益。具體操作流程為:數學組針對該內容教學時普遍存在的問題,以集體備課的形式研討課例,討論出假設性教學策略;組內青年教師擔任課例執教老師,其他教師帶著評價表以及課前提供的觀課任務聽課;數學組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再備課、試教、評課,直至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

例如,針對“四邊形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數學組教師歷經了多輪磨課,每次磨課聚焦不同的問題。

第一次聚焦的問題是:數學教材中沒有給四邊形下定義,而是采用描述性的語言,那教學中需不需要下定義?研討中,有教師認為,教材沒有給出四邊形的定義,教學中只要學生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就可以了。還有教師指出,二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還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要他們給四邊形下定義,超出教材要求和學生的水平。大家經過討論,認為小學數學教材中,由于數學概念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沒有進行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了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盡可能通過直觀的具體形象幫助學生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谶@樣的現實,教師的教學應當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明晰四邊形的特征。于是,數學組教師將教學目標定為以看為主,讓孩子們嘗試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原來四邊形是這樣子的。在看的過程中,學生學會描述四邊形的形狀,學會辨析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能夠推理出以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四邊形,并在對比和表達中培養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第二次聚焦的問題是:給四邊形分類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教師們認為磨課中執教老師對例2的處理還停留在分類操作的層次,是為了分類而分類,而對為什么要分類沒有做深入的思考,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效果不理想。綜觀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在本節課之后馬上要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因而這節課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分類、比較、分析等活動歸納四邊形的特征,尤其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就為教學提供了探究的方向與策略,活動的目標也更加明確。

根據磨課過程中教師們的討論,我們認為“圖形的認識”課例可以在教材隱藏的知識點、學生的疑難處提出問題,將問題的設計和情境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經歷辨析、分類的過程,加深對圖形本質的理解。

第二階段:驗證。在組內通過磨課研討形成基本的教學策略后,數學組再挑選相同類型的課例用得到的教學策略來驗證。

數學組教師將對“四邊形的認識”多次磨課形成的問題設計策略,用“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來驗證。在這節課中,教師提出問題:“你能把下列長方體框架補充完整嗎?能確定它們的大小和形狀嗎?為什么?”教材中沒有提到長方體的長、寬、高會影響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這就是利用教材隱藏的知識點提出問題。在探究棱的特征時,教師提供了長短不一的小棒讓學生搭建長方體框架,提問:“這些小棒你可以分為幾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棱的特征。在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時,教師提問:“是否所有的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呢?”這是在學生的疑難處提出問題。

第三階段:推廣。在磨課與驗證的基礎上,數學組將前期研討的成果形成最終策略,在組內進行推廣,效果非常明顯。

通過對“圖形的認識”課例的問題設計的研究,數學組老師初步構建了圖形認識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策略。

1.立足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內驅力。比如,“圓柱的認識”一課這樣導入: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呢?指名舉例。(教師隨機出示圓柱實物圖)這樣將問題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經歷辨析、分類的過程,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探究進行總結概括。比如,在“三角形的分類”一課中,教師設計了以下的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出示7個不同的三角形)觀察這些三角形,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

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你能給它們分類嗎?

學生動手操作,然后交流匯報:按角分,按邊分。

學生在動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征。

3.經歷圖形的轉化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發展空間觀念是“圖形與幾何”板塊重要的培養目標。在“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動手制作長方體框架,然后設計以下兩道練習題(如下圖),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面向“四個層次”

“一三四”模式中的四個層次指的是首席教師、骨干教師、年長教師、青年教師四類教師。其中,首席教師是被評為市、區學科帶頭人的這一批教師。他們是數學組開展教研活動的核心力量,負責整個研討的規劃、指導,對小專題研討活動及時總結,并把教育教學經驗進行推廣。骨干教師是學校各年級的備課組長,他們是小專題研討活動的中堅力量,承擔著觀課、議課、上驗證展示課等任務。年長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全程參與活動,利用自身的寶貴經驗為青年教師起示范、榜樣作用,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獲得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短,經驗比較欠缺,主要承擔磨課任務。他們在研討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了教育教學規律,課堂教學駕馭能力也逐步提升。

“一三四”小專題教研開展以來,通過課例研討、團隊共研的方式,數學組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得到了發展。近年來,數學組有10余名骨干教師分別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教學比賽一等獎;數學組教師有10多篇論文和案例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勵。2016年,數學組被評為蘆淞區優秀教研組,并承擔了株洲市“培養數感,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展示活動。

在校本教研的路上,學校數學組將抓住新的契機,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核心,以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為目標,繼續前行,追求卓越!

(執筆:歐陽蘭桂)

猜你喜歡
課例四邊形研討
基于語篇分析的課例研究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網絡研討”實現教師多元發展
課例
四邊形逆襲記
課例: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
趣談四邊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