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2019-06-30 23:21吳秀娟劉秋泉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江華校園教育

吳秀娟 劉秋泉

“美麗校園、幸福師生、理想教育?!痹诮A瑤族自治縣,這既是教育發展的未來圖景,也是學校生活的真實寫照。身處偏遠少數民族地區,江華教育人以身體力行的努力,視教育為最大的民生,積極打造民族教育品牌。

近日,記者來到江華瑤族自治縣(下文簡稱江華縣),對話永州市委常委、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羅建華,看少數民族地區如何以真抓實干的作為回應民生關切,讓教育強縣的夢想真正惠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學生。

記者:近年來,江華縣將發展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這與縣委、縣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分不開。具體來說,縣委、縣政府是如何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

羅建華:對教育事業怎么重視都不為過、對教育投入怎么加大都不為過,這是縣委、縣政府全體成員的共識。這些年,我們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為最大目標來追求,不斷增加教育投入,積極改革創新,打造江華民族教育品牌。

8年前,我剛來江華擔任縣委書記,在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強調,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6年9月,縣委換屆后的第一個常委會就是議教會,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經費、優秀教師獎勵、城區學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和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這些年,縣委、縣政府盡可能為教育的發展創造條件,對教育工作做到“四個優先”,即教育工作優先謀劃、項目建設優先安排、教育經費優先保障、教育問題優先解決;強化“不抓教育是瀆職、抓不好教育是失職、抓好了教育才是稱職”的觀念,形成人人關心教育事業,人人支持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

全縣營造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助教為榮”的尊師重教良好氛圍。我們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尊師重教十條規定》《縣城城區學位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計劃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領導干部做到落實政策見行動、解決困難在現場。我們還將教育工作納入全縣重點項目建設,每年舉全縣之力為教育辦一件民生大事,城區學位建設、移民學校復建、教育扶貧、化解大班額等教育民生工程相繼落地生根。

記者:都說扶貧先扶智,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江華縣如何保證每個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

羅建華:江華縣地處老少邊窮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教育扶貧的“主戰場”。保證每個孩子“有學上”,歸根結底就是精準施策,為貧困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最終打贏教育扶貧這場“攻堅戰”。

具體來說,首先是構建完善的資助體系。當前,我們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通過進村入戶,對全縣所有學校貧困戶子女的基本信息進行摸底核實,建立村、校、鄉鎮、縣四級入學資助臺賬,實現動態管理、精準資助。2018年,發放資助資金5204.94萬元,受助學生10萬余人次。其次,政府兜底,設立江華深度貧困學生資助專項資金。由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700萬元,專設40萬元的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助學金,精準資助深度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校車費、保險費、教輔費及生活補貼等學業開支,讓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實現上學“零負擔”。與此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一方面,要求江華職業中專與省內外數十家企業合作,開設專業對口培訓班,讓學生進校即就業,就業即脫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以上;另一方面,加大對貧困戶勞動力技能、技術培訓,以“造血”的方式,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記者: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重要內容。在教師隊伍建設領域,江華縣是怎樣發力,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幸福從教?

羅建華: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源頭活水”。讓教師安心從教、幸福從教,一直是縣委、縣政府追求的目標。我們不斷完善利教惠師政策,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社會地位,讓教師真正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

近三年來,縣委、縣政府努力讓尊師重教成為一種風尚,先后出臺《尊師重教十條規定》《名師名校名校長創建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發放教育教學質量獎4000多萬元,表彰先進集體70個,優秀、先進個人400人。在重獎優秀教師的同時,我們把全縣教師的“五險一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教師績效工資、年終績效評估獎、文明縣城獎按公務員同一標準發放。2016至2018年這三年,為全縣教師發放年終績效評估獎分別為每人10000元、20000元、24000元。2017年,教師體檢費用納入財政預算,通過審核撥付到體檢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在江華縣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借助《農村教師人才津貼實施方案》《鄉村學校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年)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的施行,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人才津貼,最偏遠地區的鄉村教師每年享受津補貼比縣城教師高2萬元。

在提高教師經濟待遇的同時,我們不斷優化教書育人環境。目前,江華縣已建和在建教師周轉房、公租房共2800多套,解決了3200名教師的住房問題,力爭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安居樂業。此外,專業培訓成為教師最大的福利。我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送下去”相結合的方式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強化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師培訓體系,全縣教師參訓率達100%,專業成長內化為教師的一種自覺。

現在,江華縣形成了“老師愿意來、來了穩得住、穩住有發展”的良好氛圍,教師安心從教、幸福從教的理想變成現實。

記者:教育部長陳寶生說,校園安全問題是一個“綜合征”,必須從源頭上預防,從根本上治理。江華縣是怎樣抓好、抓實校園安全工作,守護學生的健康成長?

羅建華:說實話,校園安全是教育領域的一根“紅線”,哪怕是一丁點的問題,都會引起軒然大波。我曾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教育局干部、學校校長校園安全座談會,專題研究部署校園安全工作。

我們始終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重點抓校園欺凌、校車運營、防溺水、消防、校車專項整治等安全工作,從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方面開展安全教育,對特殊群體進行管理。開展法治教育、防溺水“七個一”以及“拒絕學生暴力,做文明守法學生,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活動,將安全知識納入期末質量監測的內容。

例如,在校園安全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安監、衛計委、團縣委等和村(組)、學校職能,注重防溺水工作的聯防聯控,將防溺水家長會開到村里,形成了“駐村鎮干部組織+村干部主持+教師主講”的防溺水安全家長會模式。此外,我們還大力抓好通學生出勤、上下學和寄宿生返校、離校及每周周末、節假日放假前及校園周邊水域重點時段的監管。2018年6月,江華縣作為“湖南省平安校園建設先進縣”,順利通過驗收。

記者: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江華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受到省教育督導委員會的充分肯定。你們是如何夯實教育內涵,打造縣域民族品質教育?

羅建華:要想深入推進教育強縣,實現教育的“提質升級”,就必須在內涵發展上下功夫。一直以來,江華以“美麗校園、幸福師生、理想教育”作為提升民族品質教育的奮斗目標,進而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2018年年初,各校校長向教育局簽訂教學質量責任書,明確學校質量建設的目標和職責。加強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評價,修改完善《江華瑤族自治縣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改革意見》。根據質量評價辦法,對學校、班級、教師進行獎懲,進一步強化了江華教育人“質量為第一要務”的意識。

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們按照城鄉結合、區域就近組合的原則,把地理位置相鄰的中小學組建成協作片,實現全縣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內均衡覆蓋。全縣78所中小學校按高中、初中、小學三個類別組建12個協作片。采取以“優”帶“潛”, 以“強”帶“弱”,以優質學校為龍頭、鄉鎮中心學校為骨干、周邊薄弱學校為幫助對象,建立協作型教育聯盟,形成“學校共同發展、教師共同進步、城鄉共同攜手”的教育生態圈。

與此同時,我們全面開展“三個第一”工程,即“教育局把校長放在第一位、校長把教師放在第一位、教師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并把“三個第一”作為提升江華民族教育品質的重要抓手,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師生的內驅力,讓教育回歸本質和真諦,提升教育本身的“顏值”,也讓校園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土”。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少數民族地區,近年來,江華縣各中小學校通過聘請民間藝人進校園傳藝帶徒,編寫瑤族常識校本教材進課堂,排演瑤族文藝節目等方式寓學于樂,將瑤族元素注入校園文化建設,為瑤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開辟了一條新路徑。沱江鎮一小、濤圩鎮中心小學、濤圩鎮上游完小、碼市中學等近40所中小學校聘請了長鼓舞藝人、梧州歌王和火燒龍獅傳承人,手把手教孩子們學習瑤族文化,讓它真正在校園里“活”起來、“火”起來。

記者:作為縣域發展的掌舵人,您對江華教育的未來有著怎樣的展望和期許?

羅建華:我是從教育戰線走出來的縣委書記,當過基層教師、教研員,心中總有一份抹不開的教育情節。

江華是國家級貧困縣,政府財力有限,怎樣把錢花到刀刃上,是對我們的重大考驗。就縣域發展來說,特別是老城區改造,江華還有一些欠賬。道路改擴建、建筑外墻翻新……這些“穿衣戴帽”工程能讓縣城變得更漂亮,固然好,可把錢投入到這一塊,我總有些舍不得,把有限的經費投入到校園建設上來,我們卻毫不含糊,學校要就不建,要建就要建好!像江華縣思源實驗學校、涔天河鎮中心小學都很不錯,是“最美的建筑在校園”的生動詮釋。

還是那句老話,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如果不發展好,對一個地方來說就很難有大的發展;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也很難改變家庭的面貌。教育的發展更關系到學生的前途和未來。我們縣委、縣政府將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一如既往地盡最大努力為教育的發展創造條件,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加快實現“美麗校園、幸福師生、理想教育”的民族品質教育夢。

猜你喜歡
江華校園教育
為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鳥”與“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一個漂亮的鈴鐺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