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新時代幸福觀的演繹與建構

2019-07-11 00:59高園
中州學刊 2019年5期
關鍵詞:幸福觀時代

高園

摘 要:新時代幸福觀是一種源自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同時注入時代元素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中包含著對人生價值的深度思考以及對生活態度的積極肯定。新時代幸福觀建立在對西方片面幸福觀的批判與反思、對中國傳統幸福觀的繼承與揚棄和對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發展與創新基礎之上,體現了過程幸福與結果幸福的辯證統一,是個人幸福與民族大業的完美融合。以“奮斗”為核心的新時代幸福觀解決了當代人的幸福困惑,是中國人實踐幸福生活的指南。

關鍵詞:新時代;幸福觀;奮斗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9)05-0100-09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首次提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其后在春節團拜會上再次強調“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薄靶聲r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接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他又總結到“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重申“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是新時代奮斗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這一系列有關奮斗和幸福的觀點與闡釋,標志著新時代幸福觀的形成。作為新時代的幸福觀,奮斗幸福觀有其深遠的邏輯演繹歷程,同時又煥發著新時代的精神與價值追求。培育與踐行新時代幸福觀是每個社會成員在時代大潮中感知人生意義并發現自我價值的關鍵,也為我們追尋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導航。

一、新時代幸福觀的演繹邏輯

從哲學意義上而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不斷追求幸福的生活史。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向往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也是各國政府給予其人民的美好承諾。但由于文化、理念、歷史發展與價值觀的差異,人們對幸福的理解千差萬別,對于“什么是幸福,如何實現幸?!钡慕獯鸫笙鄰酵?,幸福觀也呈現出多元化取向。而新時代幸福觀正是一種建立在對此前各種幸福觀的批判—繼承—發展邏輯之上的嶄新的幸福觀,它為人們找到了打開通往“幸?!贝箝T的鑰匙,是結合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社會特點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1.對西方片面幸福觀的批判與反思

西方世界對幸福的思考始于古希臘。在奴隸社會,人們把幸福分為現實生活和精神實體兩大類。到了宗教神學占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人們把幸??闯墒巧系鄣馁n福。在此基礎上,西方社會形成了感性主義幸福觀、理性主義幸福觀、功利主義幸福觀、基督教幸福觀四種主要理論派別。就總體而言,西方幸福觀是從某一層面闡釋幸福的含義與實現幸福的方式,缺乏整體性思維與辯證視角,因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理性主義幸福觀:高雅與世俗的對立。理性主義幸福觀認同精神快樂,強調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幸福就是靈魂的一種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①。理性主義幸福觀認為世俗的幸福往往是短暫的,如金錢、榮譽、地位、愉悅等,在消失后會讓人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淵;而只有遵循理性指引的幸福才能永續存在。然而,這種反對感官快樂、片面夸大精神作用的幸福觀,否定了人們對正當物質生活的追求。隨著新時代的來臨,中國已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華麗轉身,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發展平穩向好,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民眾的幸福就是要建立在物質豐裕的生活基礎之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安、樂、業,這也是黨和國家為之奮斗的根本目標。相反,理性主義幸福觀對于情欲和物欲的節制忽視了人類物質上的基本需求和滿足,其對虛幻精神和高雅情操的追求脫離了現實生活,最終結果只能是把世俗民眾排擠在幸福大門之外。新時代幸福觀就是要規避理性主義幸福觀對于幸福問題的神秘化傾向,大大方方地承認物質滿足與感官快樂的重要性,讓幸福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落入蕓蕓眾生的世間。

第二,感性主義幸福觀:表象與內質的割裂。感性主義幸福觀肯定人類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是幸福的基礎,主張肉體的快樂和物質需要的滿足高于一切。其代表人物洛克認為幸福與不幸是由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產生的苦樂感,“善就是指能產生或增加快樂,或減少痛苦的東西;而惡就是能造成或增加痛苦,或者減少快樂的東西”②。愛爾維修從人類趨樂避苦的自愛本性出發,聲稱“肉體的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動力”③,認為快樂與痛苦是支配人的永恒原則,利益是決定人類價值取向的唯一動機,根本不存在無利可圖的美德。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社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帶來幸福觀的歷史性嬗變。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幸福內涵的不斷延伸,幸福顯然不再僅僅局限于淺層的快樂感知和物質需要。感性主義幸福觀無法揭示人類幸福的真諦,也就無法把動物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后的快樂與人的幸福區分開來,從而把人類幸福降低到了動物的水平。

第三,功利主義幸福觀:數量與質量的異化。19世紀,邊沁在快樂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最大多數人最大限度幸?!钡墓瓌t,他認為“這種幸福需要在個人之間進行功利或效用的對比才能實現。這種效用的對比需要用貨幣單位來進行度量和加減乘除的精確計算”④。在邊沁看來,幸福的“質”在價值判斷上無所謂好壞,所不同的只是幸福的“量”,即應當追求最大多數人受益的、最合算、最持久、最廣泛的幸福。功利主義幸福觀的宗旨是將獲利作為幸福的最終目標,這實際上是在為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剝削和利益關系做辯護。社會主義的本質最終是要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梢?,為了效率而無視公平,用經濟效用的標準去評價人民幸福不符合新時代對幸福的界定。功利主義幸福觀所推崇的功利原則只關注幸福的總量卻忽略了幸福的質量,認為只要能增進社會總福利,即使犧牲少數人的幸福也是合理的,這種認知缺乏道德和倫理因素。

第四,基督教幸福觀:現實與神化的離析?;浇绦腋S^從宗教教義出發,認為人類只有通過上帝的指引才能走上幸福之路,是一種將幸福神化的思想。歐洲基督教神學的代表人物奧古斯丁主張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俗世的物質、財富和榮譽,而是來源于真理的快樂,而真理來自上帝?;浇绦腋S^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阿奎那則進一步提出:“除上帝之外,任何東西都不能使人幸福并滿足他的一切愿望?!雹莼浇绦腋S^要求信上帝、愛上帝,實際上就是讓人們放棄物質追求,將現實中的痛楚轉化為對來世的期望,在上帝那里尋找心靈的慰藉。而事實上,上帝并不能帶給人們幸福。中國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辛歷程走進新時代,是靠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斗而來的,未來的千秋偉業和幸福生活依然要靠奮斗才能實現,因為人類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在黑暗的中世紀,基督教幸福觀實際上成為統治階級及其思想家禁錮民眾的精神枷鎖。但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其欺騙性質也逐漸暴露,最終跌下了神壇。

2.對中國傳統幸福觀的繼承與揚棄

中國傳統幸福觀源于原始社會至封建社會初期。最早出自《尚書·洪范》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奠定了中國傳統幸福觀的理論基礎。到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促成了中國傳統幸福觀的正式形成與快速發展。此后,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為代表的各學派分別在此基礎上闡釋了各自的幸福觀。中國傳統幸福觀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囿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揚棄的態度繼承先哲們流傳下來的民族瑰寶和文化遺產。

第一,儒家幸福觀:追求“福德一體”的內在幸福。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幸福觀也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導幸福觀。儒家學派將人的幸福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其中壽祿、富貴、命數等都是由上天所恩賜的,個人無法改變,即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思想。而“德行”是人的內在幸福,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得到并改變的,這也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即所謂“福德一體”的思想。儒家幸福觀,一方面,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奮斗在獲取幸福過程中的作用,認為人的命天注定,是一種消極應世的悲觀論斷,明顯缺乏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儒家幸福觀又肯定了個體應該重視道德理性的自我修煉,強調了精神維度的幸福,以至后繼的儒家學派還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因而儒家幸福觀對現今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思潮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對于新時代道德風尚的維護和精神文明的鑄造有借鑒價值。

第二,道家幸福觀:達到“天地人和”的自然幸福。道家對幸福的理解以遵從自然為根本法則,認為只有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獲得幸福,即所謂的“與天和者,謂之天樂”。道家倡導順應自然、回歸自然,這種古代社會的樸素理念與新時代“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取向及幸福標準不謀而合。此外,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辯證思想,認為福與禍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該觀點教導人們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幸福,不要為一時的挫敗而灰心喪氣,乃至一蹶不振,要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這對于現代社會處于激烈競爭態勢中的年輕人頗具激勵作用。但是,道家幸福觀將幸福建立在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基礎之上,主張無為而治。道家幻想建立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外桃源,而這其實是面對苦難生活無力抗爭的美好企盼與想象。由于“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⑥,因此,人不能獨立于社會而單獨存在,人的幸福也不可能脫離社會維度。

第三,墨家幸福觀:實現“義利并重”的天下幸福。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以共樂利他為幸福標準。墨家注重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作用,認為個人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改變命數的,即所謂“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但墨家主張個人在依靠自己謀取幸福時,還必須遵循“義”這個普遍法則,即所謂的“義利并重”。墨子認為個人的利益和欲望只有在天下共利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實現,甚至主張為了達到天下的“利”,犧牲個體的“利”也是理所應當的,因為愛人愛己愛天下與利人利己利天下是一致的。盡管由于墨子所處的時代缺乏廣泛的道德基礎與社會經濟條件,這種互利互愛注定無法得到所有社會成員的認同,但不能就此否定墨家幸福觀的價值貢獻。特別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節點,墨家這種天下幸福的思想能夠引導我們正確處理個人“小利”與民族“大義”之間的關系,讓我們意識到小我與大我、個人夢與家國夢的歸一性。

第四,法家幸福觀:推崇“重法尚公”的功利幸福。法家主張人是在追逐自我功利的過程中得到幸福的,但個人利益的實現必須以為國家建功立業為要。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提出了“人莫不自為也”的觀點。在他看來,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們的思想感情、言行舉止都受利益驅使,毫無仁義道德可言。因而,要實現社會和諧安定就要遵循“法治”,即所謂“法者,事最適者也”。法家幸福觀抹殺了人性中的道德因素,將幸福歸結為純粹的利益索取,其所倡導的“法治”也成為捍衛封建專制政權的借口。盡管如此,法家思想還是有其可取之處和值得借鑒的地方。一是法家幸福觀主張個體應該努力奮斗以獲取幸福,通過建功立業追求最大利益,這是新時代人應該秉持的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二是法家幸福觀強調重法尚公,這對深入理解新時代依法治國方略中提到的“全民守法”頗有啟發,即個體幸福是以社會有序為前提的,守法不僅是義務,更是社會人的內在需求。

3.對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發展與創新

從中西方傳統幸福觀的發展歷程來看,人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幸福的思考,但直到馬克思主義誕生后,這條漫長的關乎幸福的探索之旅才有了科學的曙光。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基礎之上的,因而對于幸福的本質看得更全面更透徹,對于獲取幸福的途徑也認識得更清晰更現實。在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指引下,依照我國的具體實際和現時代背景,建立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特征的幸福觀,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堅守,更是一種發展和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煥發新生命的體現。

第一,唯物的幸福觀。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立足唯物主義視角解釋幸福的本質。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雹唏R克思主義幸福觀認為生命是幸福的載體,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是實現幸福的條件,因為“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⑧。恩格斯也曾指出:“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極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觀念上的權利來滿足,絕大部分卻要靠物質的手段來實現?!雹嵊纱丝梢?,只有生命得以延續、基本物質生活得以保障,人才能作為活生生的人去感知幸福、追求幸福。幸福其實就是實實在在的物質生活,外化為住房、醫療、教育和消費、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具體的民生。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民生事業列為社會建設的首要工作,因為只有解決好民生問題,補齊民生短板,才能讓全體人民都分享到改革開放和發展帶來的利好,從而增強人民的幸福感。

第二,辯證的幸福觀。盡管馬克思主義幸福觀強調幸福的物質基礎,但其并不否認幸福的精神層面。馬克思認為人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其對精神的需求,而不是像動物一樣僅僅局限于對溫飽的滿足。因而幸福應該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沒有物質條件的支撐,幸福無從談起;而沒有精神食糧的陪伴,幸福無從發現。在當前物質文明已經高度發達的新時代,精神意義上的富足更顯得彌足珍貴,只有用心去感應才能獲得內在持久的幸福。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辯證思想還體現在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關系闡釋中。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雹鈧€人幸福離不開社會幸福,沒有社會發展帶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個人就失去了獲得幸福的依托;社會幸福也離不開個人幸福,社會發展是無數個人合力推進的結果。

第三,歷史的幸福觀。幸福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內在體驗,雖然其物質基礎是客觀的,但形式上是主觀的。一方面,人們的幸福觀受特定歷史時期既有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所制約,不可能逾越這一客觀物質條件。就好比古代人不可能體驗到現代人網絡交友帶來的刺激一樣,居住在大都市的現代人也越來越難體驗到原始人群居的樂趣。另一方面,每個人對于幸福的理解、感受和認知是不一樣的,對待同一件事、同一種境遇、同一個過程甚至同一種結果,因為受人的主觀意識影響,也會產生因人而異的心理反射。這就解釋了幸福觀的歷史性,即不同的時代會呈現不同的幸福觀,不同時代的人會追求不同的幸福。正因為幸福觀體現了時代性,“人們只有為同時代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B11。而作為新時代的人,當然就要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以實現自身的幸福。

第四,全面的幸福觀。馬克思付出畢生心血要追求的遠大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即到達“必然王國的彼岸”,在“真正的自由王國”開始“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B12??梢?,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高幸福。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不受束縛地、完全發揮各自能力的解放,不僅指每個人都要得到自由的發展,還包括每個人的各個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統一的發展,同時,也包括人的潛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等多方面的發展。馬克思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為“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B13。在共產主義社會形態里,人類戰勝了一切破壞幸福的外在因素制約,從而達到自我身心和諧發展的完美狀態?;赝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的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我們正站在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馬克思所描繪的幸福新時代,因而更要激發自身的潛能奮力拼搏,在祖國建設中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未來,同時也成就一個全面發展的幸福自我。

二、新時代幸福觀的形成機理

“任何一種嚴肅的哲學都內在地包含著對人生的理解,關注人民的苦難,追求全人類的幸福是這種哲學唯一的終極關懷?!盉14新時代幸福觀就是這樣一種源自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同時注入時代元素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折射以及對幸福概念的拷問,形成的應對當代幸福難題的精準解答。

1.產生背景:幸福悖論的困惑

幸福悖論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伊斯特林(Easterlin)在1974年提出的,因而也稱之為“伊斯特林悖論”。他在《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一文中指出:“在一個國家內富人報告的平均幸福和快樂水平高于窮人,但如果進行跨國比較,窮國的幸福水平與富國幾乎一樣高?!盉15無獨有偶,華裔經濟學家黃有光在2002年發表的《東亞幸福鴻溝:成因與啟發》中提到,“東亞在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為國民謀快樂——這一人類的終極追求上卻毫無作為”B16。此后,伊斯特林等又特別對中國進行了長達20年的調查研究(1990—2010),結果發現,中國的經濟收入增長也沒有與幸福感呈現出直接的正相關性。B17據《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長8.7%。B18在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和個人經濟收入顯著提高的今天,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覺得更幸福了呢?盡管東西方發展步伐不一,但都先后出現了這種怪象,即當收入水平較低時,財富與幸福程度密不可分,但當到達一定水平后卻發現二者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性。于是,人們開始思索“幸福悖論”背后隱藏的原因,有學者對此提出了幾種理論性解釋。

第一種解釋從攀比心理的視角分析了絕對收入與相對收入給人帶來的差異性體驗。國外實證研究表明,高收入者一般持有較多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則體驗到較多的負面情感。B19但何為高收入何為低收入?任何社會學家也不可能測算出一個準確的數值來衡量收入的高低,因為所謂的高低事實上只是一種相比較的結果。自身收入增加了,但與別人相比還較低,則會感到不幸福;另一方面,一個人收入的增加意味著另一個人相對收入的減少,其幸福感也會隨之下降。這也就解釋了社會財富整體上的大幅增加并不必然導致人類幸福水平的提升。

第二種解釋認為幸福受多維變量的影響,不應忽視除金錢、財富、收入之外的其他非經濟性因素產生的作用。除經濟性因素外,非經濟因素會從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影響人的幸福感。就外在而言,包括社會制度、政治參與、生態環境、道德文化等多種個人無法掌控的客觀現實;就內在而言,則包括受教育水平、健康狀況、婚姻家庭、社交關系、性格特征等與個人休戚相關的狀態。當收入增加給幸福感帶來的積極效應被其他因素帶來的消極效應所抵消時,就呈現出財富增長與幸福感增強并不同步的表象。

第三種解釋則將幸福悖論產生的原因歸結為人類無限膨脹的欲望和追求。這種觀點認為,收入增長的同時人的欲望也在增長,增長的欲望削弱了收入增長對幸福感的效應。B20也就是說,無論財富增長多少,都永遠趕不上人類欲望增長的步伐,因為人們總是在追求更高的成就帶來的更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就像被不停踩踏的“快樂水車”,在旋轉的過程中不斷地把水舀起來然后倒出去。無論富人還是窮人,人們似乎永遠做著徒勞無功的努力,無法追求到自己心中的幸福。

以上各種理論從不同視角解釋了幸福悖論產生的原因,但都沒有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面對“幸福悖論”這個20世紀后半葉以來日益尖銳的世界性難題,人類變得束手無策。其實,要破解困局首先就要回歸問題的本源,即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那就是尋找“幸福是什么”這個千古謎題的答案。

2.認識誤區:幸福到底是什么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很少有時間在喧嘩的塵世中停下腳步去思考自己到底要追求怎樣的幸福,對幸福的概念往往感到十分迷茫。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多數人不再苦于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也就理所當然地跳出了把幸福僅僅歸結于物質生活享受的低級藩籬,于是對幸福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類是超然脫俗型。持這種認知的人認為幸福就在于樂天知命、知足常樂,他們以此為借口混沌度日、不思進取,沒有特定的人生目標,也不去努力創造機會改變生活,而是得過且過。他們沒有激情、缺乏活力,看似過得逍遙自在,實際上早已將自己與這個社會和時代隔離開來,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也不愿意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反而將這種碌碌無為的平庸人生視為自身幸福的終極追求。這種所謂平淡真實的幸福,其實是一種假象,無非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自圓其說罷了,因為人生若沒有了奮斗目標又何來樂趣呢?

另一類是急功近利型。這類人把成功、名譽、地位和財富視為人生最大的幸福,他們把自己的得失看得高于一切,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及他人感受。此外,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會不擇手段。在這類人看來,成王敗寇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誰贏在最后誰才是真英雄。他們根本不在乎奮斗過程中獲得的幸福感,體會不到酸甜苦辣的真情付出,也想不起團隊合作帶來的美好記憶。在他們眼里只有殘酷的競爭和無情的結果,因為他們不知道“幸福是擁有健全生活的經驗,是全部生活行為所追求的持續性狀態,而不是一個漂亮的大結局”B21。

還有一類是厭世悲憤型。不同于上述兩種對幸福的肯定認知,第三類人對幸福持否定和批判的態度。他們既無法做到自得其樂地安享當下,又無法鼓足勇氣拼盡全力去追名逐利,最后只剩下滿腹牢騷和憤世嫉俗的負面消極情緒。這種人總是怨天尤人,他們抱怨命運不公,抱怨社會和他人不給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覺得周遭充滿了絕望,看不到未來也永遠不可能得到幸福。于是,他們開始憎恨一切,這種被壓抑、憤怒和悲情充斥的人生自然無法沐浴到幸福的陽光。

綜上,這三種對幸福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誤區,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樹立科學的幸福觀,沒有意識到奮斗與幸福的內在必然聯系,不懂得過程幸福較之結果幸福同等重要,也尚未厘清民族大業與個人幸福之間唇亡齒寒的依存關系。

3.正確解讀:越奮斗越幸福

新時代幸福觀包含著對人生價值的深度思考以及對生活態度的積極肯定,以“奮斗”為關鍵詞,主張真正的幸福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實現的,是個人命運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完美融合,是個人的奮斗、國家的奮斗、民族的奮斗,也是整個時代的奮斗。

第一,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皧^斗”意指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克服困難奮力而為之?!疤煜率乱噪y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毙腋2粫奶於?,要獲得幸福就要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就要發奮刻苦、盡己所能,否則必將一事無成。一方面,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實踐的產物,不是意識的空想,是勞動將人與動物從本質上區分開來,勞動創造了現實的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勞動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創造著人類的幸福。中華民族是一個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B22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正是一部中國人用生命拼搏、用血汗澆鑄、用智慧譜寫的奮斗史,是無數人付出辛勤勞動換取的豐碩果實。未來的中國依然要靠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的勞動走向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美麗未來。另一方面,斗爭是幸福的動力。奮斗不僅僅是勞動、創造等實踐形式的簡單抽象,還更深層次地體現了實踐中可能面臨的艱難險阻和曲折歷程。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的空閑時間,填寫了女兒勞拉交給他的旨在反映他的興趣和愛好的調查表,其中馬克思在回答“您對幸福的理解”的問題時說:幸福就是斗爭。B23在馬克思所處的年代,斗爭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對抗和革命,包括擺脫落后生產力水平的生產斗爭、推翻反動階級統治的階級斗爭和與腐朽勢力進行的政治斗爭三種基本形態。當前,你死我活的斗爭已經不是主流,人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斗爭精神,即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有勇氣面對困難,有斗志越挫越勇,這樣才能在跨越險山惡水后品嘗到幸福的滋味。

第二,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靶腋J菉^斗出來的”與“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這兩句話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無數成功者的奮斗人生反復印證著這個道理。B24一是奮斗的目標是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奮斗歷程的開啟以確定目標為始,人生沒有目標就如同迷失方向的航行,只能在蒼茫大海中隨波逐流;相反,如果有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就如同加足馬力的輪機能夠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古人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正是因為有目標鞭策,才使得幸福人生有了奮斗的方向,有了實現的可能。二是奮斗的過程是幸福體驗的累積。奮斗不僅僅是獲取幸福的手段,其經歷更能帶給人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特殊的過程體驗賦予奮斗更高層次的蘊意。正如馬克思所說“我的勞動是自由的生命表現,因此是生活的樂趣……我在勞動中肯定了自己的個人生命,從而也就肯定了我的個性的特點”B25??梢?,只有在奮斗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才干與潛能,經受風雨的洗禮,人的生命才完整,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彰顯人的存在感。三是奮斗的結果是幸福人生的新起點。對幸福的追求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前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奮斗的結果不僅僅在于達到既定的目標、獲得預想的幸福,更在于自身對人生某個特定階段所交付的答卷,進而也成為拉開下一階段人生序幕的奮斗起點。因而無論奮斗結果成功或失敗,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都將為未來的奮斗積累經驗、教訓。人生就是不斷反思和總結的循環,在持續的奮斗中奔向更高的幸福目標,因為“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B26。

第三,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B27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所強調的,“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皧^斗”是新時代的主題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隨隨便便、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是一代又一代弄潮兒不懈奮斗、長期奮斗的方向。一是新機遇需要奮斗者把握?!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與建設為中國更為世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生態意識的增強為中國與世界的環境保護鑄就了新的合作機遇,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產業機遇。這些新時代的新機遇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黃金階段,也是個人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因而需要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奮力把握、只爭朝夕。機遇稍縱即逝,錯過為幸福生活打拼的關鍵奮斗期,人生會留下無盡的遺憾。二是新挑戰需要奮斗者迎接。當前,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后迎來的是更多復雜的社會問題;改革開放也已經進入深水區,接下來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新時代的新挑戰面前,需要具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奮力拼搏的頑強意志,才能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三是新舞臺需要奮斗者表演。新時代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將為世界和平和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將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中發揮關鍵作用。新時代的國家勇敢擔當,新時代的奮斗者更是責無旁貸,為祖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表演添磚加瓦,同時也為個人的人生舞臺盡情揮灑。四是新藍圖需要奮斗者繪制。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需要每個人在這幅畫卷上描繪出自己最耀眼的顏色,“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B28。

三、新時代幸福觀的實踐路徑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追求幸福的途徑的看法和標準,是個體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對待幸福問題上的表現。B29聚焦“奮斗”的新時代幸福觀不僅是當代中國人正確理解幸福的思想向導,更是引領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合理追求幸福、學會享受幸福的行動指南。

1.健全培育體系:讓奮斗幸福深入人心

培育健康的幸福觀是幸福實踐的起點,因為“如果沒有健康的幸福觀,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就不會有幸福感”B30。讓奮斗幸福的觀念走進大眾的內心,進而化為人們自覺的行動,應從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四個層面建構一套完整的培育體系。

第一,社會要營造奮斗幸福的環境。一方面,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在社會上掀起崇尚奮斗幸福的熱潮,幫助人們辨析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個人幸福與民族大業、過程幸福與結果幸福、特別是通過奮斗創造幸福與享受幸福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要創造客觀條件使奮斗幸福成為可能。一是構筑完善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讓每個愿意通過奮斗贏得幸福生活的人都有奮斗的機會;二是建立公平競爭的機制,讓每個努力奮斗的人都得到應有的回報;三是打造安全的保障網絡,讓每個奮斗者都能安心、舒心、放心地奮斗,受到社會尊重與法律保護。

第二,組織要搭建奮斗幸福的平臺。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僅要為奮斗者創建幸福的精神家園,還要助力他們實現奮斗的夢想。一是要精心養護積極向上的組織文化。以勤勞敬業為榮、以偷奸?;瑸閻u,以真才實干為傲、以吹捧攀附為卑,讓組織成員形成團結奮斗、良性競爭、共同幸福的和諧局面。二是要不斷創新組織管理模式。讓每個組織成員都能開啟智慧、釋放活力,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干的機會和順暢的職業成長通道,能夠在共享組織發展的同時獲得事業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第三,家庭要傳承奮斗幸福的門風。家庭作為啟蒙教育和終生教育的搖籃,對人生有著深遠影響,家長要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要讓孩子明白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幸福,要幸福就必須奮斗;要讓孩子懂得幸福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堅強面對失敗才能體味到成功之后的幸福;要讓孩子領悟幸福的真諦,不被金錢、財富、名利、權勢等虛無的幸福所迷惑??傊?,只有家庭這個社會最小的單元能夠弘揚并傳承奮斗幸福的優良門風,才能最終支撐起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的良好風尚。

第四,個人要增強奮斗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能力、心理幸福能力和倫理幸福能力的辯證統一”B31。一是個人不僅要有奮斗幸福的決心,還要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善于學習新知識、新理念,用強健的體魄和卓越的能力去追趕幸福。二是個人要具備用心去感知幸福的能力。生活中不乏幸福的存在,缺乏的只是感知幸福的智慧。因此,個人要學會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幸福。三是幸福離不開道德倫理。高尚的道德使生活更和諧更美好,個人要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內心的倫理價值標準,用誠實的勞動、美麗的情操去獲取幸福。

2.秉持踐行原則:使奮斗幸福步入正道

為幸福奮斗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人生中有了奮斗的時光才不會出現“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懊悔,事業中有了奮斗的打拼才會有功成名就的未來,國家和民族有了奮斗的歷史才會有美好的明天。如何把億萬中國人的奮斗匯聚成一股奔涌向前的巨流,推動新時代飛躍的步伐,必須找準奮斗方向,堅定奮斗目標,探尋一條正確的奮斗路徑。

第一,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奮斗幸福的核心力量?!爸挥悬h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盉3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才能最終實現。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引導全國人民奮斗的方向不跑偏、奮斗的努力不白費。一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二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在先進文化的感召下為人們輸入奮斗的正能量。三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團結在黨的周圍,才能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人民幸福三者統一起來。

第二,以實現美好生活作為奮斗幸福的終極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盉33美好生活就“美”而言,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自然美環境美,即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融為一體;二是道德美情感美,即能夠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并與之產生共鳴。美好生活就“好”而言,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內容:一是物質生活條件好;二是個人發展好;三是社會制度好;四是人群交往關系好??傊?,奮斗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社會發展給人民帶來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成就感和滿足感,因為“雖然在某些方面,發展本身是追求目的,但在更深層方面,發展從屬于美好生活”B34。

第三,以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奮斗幸福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強大的凝聚功能,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道德文明建設的宗旨。如今,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核的核心價值觀已深入人心,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像一股源自所有中國人內心的無窮力量,支撐所有為實現民族復興和偉大中國夢的奮斗者砥礪前行,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鞭策奮斗者克服重重難關,到達夢想的彼岸。

第四,以構建五位一體的幸福系統作為奮斗幸福的多維空間。新時代幸福觀是以人為本的幸福觀,是以人的幸福為中心構建起來的系統的幸福觀。在這個幸福系統中,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社會要協調發展,具體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個子系統中。經濟富裕是根本:國民收入的提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仍然是當下守衛國民幸福的最基本途徑。政治民主是保證:政治程序越是嚴肅考慮人們的偏好,人們就會越幸福。B35文化繁榮是靈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讓人們在喧鬧的物質世界中感應來自心靈深處的幸福召喚。社會公平是條件:公平公正公開是幸福社會的必然標準,過大的貧富懸殊、過分的差別待遇會嚴重削弱人們的幸福感。生態良好是基礎:良好的生態環境能保護人類的身心健康,讓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幸福地生活。

四、結語

新時代幸福觀體現了過程幸福與結果幸福的辯證統一,是個人幸福與民族大業的完美融合。一方面,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B36幸福不是空想出來的,是靠奮斗的汗水和無畏的勇氣拼搏出來的,是靠穩扎穩打干出來的。奮斗是新時代人贏得幸福的必由之路,更是實現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新時代的使命就是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爸袊鴫羰菄业?、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盉37新時代的奮斗者要胸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讓奮斗成為一種人生信仰,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中實現個人幸福。

注釋

①[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苗力田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14頁。

②[英]洛克:《人類理解論》,譚善明、徐文秀譯,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7—89頁。

③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商務印書館,1963年,第496頁。

④[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時殷弘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87頁。

⑤[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馬清槐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68頁。

⑥⑧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8—79、60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9頁。

B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頁。

B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9頁。

B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B14王?。骸墩撊松^的歷史類型及其對幸福的理解》,《道德與文明》1997年第2期。

B15Easterlin, R.A. 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In: David. P.A. and Reder, M.W., Eds., 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4, pp.116-125.

B16Ng Y K. The East-Asian happiness gap: speculating on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02, 7(1):51-63.

B17Easterlin, R. A., Morgan, Robson, Switek, Malgorzata, & Wang, Fei. China's life satisfaction, 1990-2010.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109(25):9775-9780.

B18《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民日報》2019年3月1日。

B19Mullen E J . Review of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y Norman M. Bradburn. Chicago, Ill.: Aldine Publishing Co. 1970. Social Service Review, 1970, pp.371-372.

B20Easterlin R. A. Income and Happiness: Towards an Unified Theory. Economic Journal, 2010, 111(473):465-482.

B21趙汀陽:《論可能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3頁。

B22習近平:《勞動光榮 創造偉大》,《黨史縱橫》2015年第5期。

B23王時:《馬克思的斗爭幸福觀》,《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B24B26《圖解2018全國兩會》,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43、142頁。

B2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8頁。

B27《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3頁。

B28李維:《習近平重要論述學習筆記》,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2頁。

B29侯靜敏:《走出幸福教育的誤區》,《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3期。

B30苗元江:《試論幸福教育的起點、核心、目標》,《教育評論》2001年第5期。

B31劉次林:《幸福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91頁。

B3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頁。

B33B3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頁。

B34[美]德尼·古萊:《發展倫理學》,高铦、溫平、李繼紅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43頁。

B35[英]萊恩·多亞爾、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論》,汪淳波、張寶瑩譯,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11頁。

B37《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

責任編輯:思 齊

猜你喜歡
幸福觀時代
青年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評《當代中國青年幸福觀及其培育研究》
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對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啟示
淺談高職院?!皧^斗幸福觀”教育
幸福觀及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研究述評
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現狀、問題及對策
領導干部正確幸福觀的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