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情感說
——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

2019-07-12 08:40山西師范大學041000
大眾文藝 2019年11期
關鍵詞:先驗巫術領悟

(山西師范大學 041000)

關于藝術的起源這個問題,在西方美學史上有諸多理論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實踐說、模仿說、游戲說……等,但每種理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不合理性。馬克思主義美學認為,藝術起源于實踐。而在藝術起源問題上,我個人認為,情感才是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但必須強調的是,我并不完全否定“實踐說、巫術說……”等其他學說,因為正是勞動使人成為了人,勞動是人類其他活動的根本原因,勞動為藝術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而巫術、模仿、游戲……等因素,在藝術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多影響。單就藝術本身的本質特征、審美形態來看,勞動、巫術……等與藝術產生的關系是一種間接關系,而情感才是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

一、藝術的本質特征

根據人類基因學和遺傳學,人類在一代代的傳承中,盡管外在形態,如外貌、體征等,會受到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始終都能夠保持自己的生物特性,這是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基因組,基因具有穩定性,能夠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管如何演變、遺傳,人類的本質特征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同理,藝術活動在其遺傳演變中,不管如何發展,它的本質特征都不會改變的,因此我們可以從藝術的本質特征入手,追本溯源,探尋藝術的本體,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

藝術就其本質而言,是審美活動。審美,簡而言之,即可以引起人們情感的變化。所以,美即是丑,丑即是美,審美就是審丑,為何要寫丑,就是為了引起人們情感的變化,更好的寫美。如,文學作品中,魯迅在《阿Q正傳》中,對阿Q頭上的癩瘡疤進行了大段描寫,目的就是為了引起人們情感的變化。因此,狹義的來講,藝術的本質,即可以引起人們情感變化的美的產物。朱狄在《原始文化研究中》認為人類最早的藝術是原始宗教的副產品,言下之意,認為藝術起源于宗教。如若假設朱狄的觀點正確,那么宗教是如何產生的,為何在宗教之下產生了藝術,而不是其他。從雙希文明影響下的審美形態來看,宗教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情感,而宗教影響之下形成的藝術,也正是因為情感的寄托(關于雙希文明影響下的藝術形態以及為何是情感原因,后邊將著重論述),由此一來,朱迪的論斷是一種悖論。而究竟是什么使原始人在生理的需要尚未完全滿足以前,就跳到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的層級呢?我認為,就是情感的寄托。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篇,“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中也提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借照古人的觀點,而從文章、古詩的等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講,會發現情感確實是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馬奇在《藝術的社會學解釋》中說:“我們在這里遇到的事實是藝術本身起源于巫術,因為藝術旨在實施某種巫術來招引部落賴以維生的動物”。1人類的生活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大類,在原始社會,人類處于蒙昧階段,因為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生產力低下,物質生活尚不能完全滿足,所以此時精神生活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但是,人類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人是有意識的,是有想象存在的,因此人類將滿足物質生活的情感寄托于巫術、寄托于宗教,祈求可以有好的收成、祈求神靈庇護。假設正如馬奇所說的,藝術就是旨在實施某種巫術來招引部落賴以維生的動物,那么是什么促使原始人類實施巫術祈求動物的呢,我們不難推出:是因為原始人類可以吃飽飯的情感寄托,才導致人們采用巫術這種方式的,而采用巫術這種方式也許只是一種偶發性?,F象學美學家米蓋爾·杜夫海納在其《審美經驗現象學》一書中提出了情感先驗說。在他看來,情感先驗構成了審美對象客體和審美知覺主體同一性的共同基礎。情感先驗先于客體和主體,標示了先在性特點;情感先驗同時又規定著客體和主體,標示了意向性特點。一方面,情感先驗賦予知覺主體以解讀審美對象本具的情感意義的潛在認識,如,原始人利用巫術祈求賴以為生的動物,寄托了巫術豐衣足食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先驗賦予審美對象能被情感體驗到的性質(即情感物),如,巫術儀式、宗教祭祀中,按照人類對神靈的情感、想象,巫師進行神靈化的裝扮,等到他們登場時,讓人感覺到巫師已不是巫師,而是寄托人類情感的神,以至于人們能從巫師的裝扮、行為上真實的感覺到神就在我們身邊、聽到了我們的訴求、并且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愿望。審美對象與知覺主體的意向性關系就建立在情感先驗的基礎上。情感先驗作為客觀化和實體化的獨立存在,是審美對象與知覺主體及其相互溝通的客觀根源2。藝術雖是早期先民祭祀的產物,但實際是用藝術這種固定的形式,將帶有情感性的祭祀留存下來。所以并不是所有具有藝術形式的“藝術”都是藝術,也不能單從藝術形式出現的時間來斷定藝術的起源。所以,盡管原始壁畫中記錄了早期人類勞動生產的過程,但這只僅僅是為了記錄生產過程,是出于一種“實用”目的,并未包含情感,所以不是審美的,也就不具有藝術的內容,雖然具有藝術的形式,但不是真正的藝術。因此,并不能像馬奇所論斷的,藝術本身起源于巫術,因為在巫術和人類之間存在的客觀根源是情感先驗。由此,我們可以這樣大膽的說,藝術、巫術、宗教是交叉產生的,產生的直接原因都是情感。

二、東西方藝術的審美形態

藝術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既然前邊已經了解到藝術的本質內容就是情感,那么我們接下來就藝術發展過程中主要的審美形態,來探尋為何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即情感。

蘇珊·朗格在《情感與形式》一書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所表現的是藝術家對情感生活認識到的抽象化的情感概念,不是藝術家個人的自我真實情感。朗格主張情感表現的符號化,情感符號既是表現性形式,把人類情感轉變為可以視聽的符號手段;又是抽象性形式,即具有邏輯表現力的形式。她強調符號形式是一種情感形式和生命形式,藝術是用表現性和符號形式體現出來的一種抽象化的情感領悟3。從東西方兩個比較大的文化生態系統影響下,形成的審美形態來看,我們可以推斷出藝術即是一種抽象化的情感領悟。

(一)西方文明下的主要審美形態

單就西方來講,阿德諾在《文化與混亂》中認為,希伯來文明和希臘文明是迄今為止影響西方人的兩種主要力量,在這兩種文明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審美形態,而這些審美形態實際是兩種文明影響下情感領悟的形式化表現。古希臘人認為神靈也有喜怒哀樂,與老百姓是有交流的,人神之間關系很近,所以古希臘人認為理性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古希臘人追求內心的和諧,正是因為這種內心的情感,產生了“優美”的審美形態,如:雕塑《米洛斯的維納斯》,形態優美,線條柔和。而隨著古希臘文明的衰落,古羅馬文明崛起,事實上古羅馬文明和古希臘文明是一脈相承的,但古羅馬作為一個南征北戰的國家,是一個在戰爭中成長的文明,因此古羅馬人的內心是顯赫的夸耀,受此內心情感的影響,古希臘“優美”的審美形態,在古羅馬變為了“宏麗”,更加注重細節的刻畫。除了古希臘文明,影響西方的另一個重要的文明便是希伯來文明。希伯來民族是一個顛沛流離、多災多難的民族,因此這個民族便將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認為上帝無所不能,上帝是崇高的,這種對上帝虔誠的內心情感,形成了“崇高”的審美形態,這種審美形態尤以中世紀后的宗教建筑為例。因此,無論是“優美”、“宏麗”,還是“崇高”,都是人類情感領悟的抽象化表現:古希臘人的情感領悟是“理性”,外化為“優美”的審美形態:古羅馬人的情感領悟是“顯赫的夸耀”,外化為“宏麗”的審美形態;而希伯來人的情感領悟是人生來是有罪的,只有上帝才能幫助人類,上帝是崇高的,所以外化為“崇高”的審美形態。

(二)東方文明影響下的主要審美形態

與此同時的東方,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情感領悟的不同,也出現了不同的審美形態,其中最主要的是,受道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意境”。道家思考人的終極目的以及道是什么,與天地往來,與天地萬物價值等同,但并未產生西方的理性超越,認為人與世界萬物一樣的、同價值,講究從“游”到“妙”的過程,最終目的:物我不分,所以受道家文化的影響,中國形成了和西方不一樣的情感領悟,在這種對“道”、對人生宇宙探討的情感的驅使下,“意境”也就應運而生?!耙饩场?,實際是一種抽象化的情感體驗,是情感領悟的外化。

由此可以得出,東西方的這些審美形態都是體現了抽象化情感領悟的符號形式。

綜上所述,究其內容和形式來講,情感都是促使二者形成和發展的本質動力,形散而神不散,情感是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

注釋:

1.馬奇《藝術的社會學解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頁.

2.黃南珊《二十世紀西方文論中的藝術情感理論》,文藝研究,1996.5.21.

3.黃南珊《二十世紀西方文論中的藝術情感理論》,文藝研究,1996.5.21.

猜你喜歡
先驗巫術領悟
康德定言命令的演繹是一種先驗演繹嗎?——論純粹知性與實踐理性在先天原則證成方面之異同
基于暗通道先驗的單幅圖像去霧算法研究與實現
先驗想象力在范疇先驗演繹中的定位研究
多么痛的領悟
立足高考 領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學
立足高考 領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電學和磁學
“討厭”來自巫術用語
先驗的風
領悟數學思想 做好期中復習
神秘的地索拉諾“巫術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