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后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2019-07-12 08:40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10037
大眾文藝 2019年11期
關鍵詞:城鄉心理兒童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210037)

我國自決定實施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以來,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解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國家在經濟社會等各領域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城鄉二元體制在促進我國綜合國力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民工潮”多次涌現,我國農村青壯年大量出走,農村逐漸出現了留守兒童問題和“空心化”現象。我國民政部門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達到697萬人,數量十分巨大,存在較大的社會隱患,極易出現社會風險,釀成社會危機。因此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對破除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有著重要意義,是防范社會風險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一、家庭教育因素及其對策

我國經濟落后地區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而我國“民工潮”主要流出地也是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的農村,這說明我國經濟落后地區農民的主要生計手段仍然是要外出務工,而不是留在家里務農。有子女后代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時,照顧后代的主要方式就是交由長輩照顧。但家庭環境對兒童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由于父母不在兒童身邊,極度缺乏正常家庭的父愛和母愛,在成長過程中心理人格得不到父母的呵護和引導,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影響和不正常的發展。采取隔代教育的方式雖然能在物質生活上照顧到留守兒童,但在滿足精神需要上存在著固有的弊端。我國“隔代親”的現象比較普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傳統觀念比較盛行。在照顧留守兒童的過程中,祖輩往往會出現溺愛現象,這會對留守兒童的身心成長會產生錯誤的影響。

家庭是影響兒童心理成長的關鍵核心,農村家庭必須要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情感呵護。首先,農村父母在外務工時應要時刻注意兒童的成長情況。農民工在城市里務工,遠離自己的家鄉,同工不同酬導致大部分的人工作繁忙,只能在年末才會回家一趟,與孩子的日常交流較少??偟膩碚f,人與人的之間的交流越少,那么二者的心理警惕感和隔閡感就會越明顯。因此,有條件的農村父母在外出務工時,應盡可能的做到“離土不離鄉”。離家近,一方面能夠盡量減少回家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增加回家與子女見面的次數,另一方面還能及時處理長輩和子女的應急情況。其次,家庭教育要轉變落后的思想觀念。一些農民工父母為了方便省事,將照料兒童日常起居和情感交流的重擔完全交給長輩,在外出務工時自己與兒童的交流僅局限在詢問兒童學習成績和簡單的生活關心上,忽視解決困擾兒童的心理問題和身體變化。父母不能認為解決了孩子的生活起居就能高枕無憂,一定要多與留守兒童進行情感交流,多多關注和及時有效解決他們平時遇到的生活苦惱。

二、農村學校因素及其對策

由于我國傳統城鄉二元體制的影響,農村綜合發展一直滯后于城市的發展,農村學校和學生教育作為國家公共產品領域的一部分也是如此。由于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教育投入長期落后于城市,農村學校建設較為滯后,大多數的農村教師呈現出人數少、專業水平不高和待遇較差的特點,農村學校教職人員一人身兼多職是我國落后地區農村學校的普遍狀況。即使近年來國家逐漸增加對農村的財政投入,但也僅是在彌補過去的歷史欠賬,幾乎所有學校都沒有設立心理咨詢室,在短時間內無法迅速增強農村教育能力。農村學校一方面為了爭取上級政府教育部門的資金補助,另一方面也確實存在教師人員缺口巨大的問題,僅能勉強完成學習成績和升學率等科教評價指標,對心理健康等綜合素質指標力不從心。

農村留守兒童不同于普通的農村兒童,在負面心理傾向和品性障礙均顯著高于農村非留守兒童。農村學校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轉變學校管理思路。農村學校利用同齡人好交往的特點,組織開展一對一或是多對一的心理幫扶活動,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豐富留守兒童課內外生活,營造出健康積極向上的學校氛圍。第二,學校教師要改變偏愛觀念。農村留守兒童長期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行為處事較為極端,在學習上多處于被動狀態。學校教師在面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生時,要做到有耐心和有教無類,積極主動接觸該類學生,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通過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等方式,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宏觀環境因素及其對策

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歷過三次“民工潮”,從1992年第二次“民工潮”開始,大量農民工前往城市就業務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開始慢慢出現。我國目前實行的城鄉二元體制阻礙了農村人口向城市落戶的正常流動,割裂了城鄉居民的身份自由轉變。農民工進城務工,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但農村戶籍的限制使得他們不能依法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跟隨農村父母進城的農村兒童也不能平等享受城市學校的教育,即使是在城市學校就讀的農村兒童也需要父母的大量成本支撐。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多元化的社會意識充斥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農村留守兒童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文化的沖擊,功利性思想和不良風氣侵蝕著質樸的傳統鄉村思文化。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匱乏,兒童缺少進行文化活動的場地和設施,城市文明中的糟粕會吸引閑暇的農村留守兒童,不誘導他們走向不正確的人生道路。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源于城鄉二元體制與農民工人口流動二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而調整社會體制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下決心破除既定的利益形成機制,突破原有陳舊的體制框架。第一,改革戶籍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城鄉一體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口的自由流動是社會公民應有的權利,農民工及其子女理應能夠享受到戶籍流動的權利和改革開放的紅利。但是,目前的戶籍制度存在著各種弊端和不合理設計,這是城鄉居民最大的不平等,也嚴重制約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戶籍管理體系,增強人口的自由流動,讓農村居民也能享受同等的城市福利,對消除城鄉差距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第二,政府和社會各機構戮力同心,共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政府部門要提高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認識程度,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建立健全相關機構,發揮好指導功能,居中協調社會相關力量。探索出長期有效的轉移支付辦法,完善對農村學校的財政投入,加強農村學?;A設施建設,以幫助學校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工作。社會機構要凝聚整個社會的慈善力量,引導全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激發全社會的善心和愛心。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城鄉發展割裂的必然產物,是長期存在的一種客觀現象,破解這一難題家庭、學校、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農村家庭要重視對留守兒童的精神呵護,關愛他們的心理成長,農村學校要強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國家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機構和制度,同時社會上也營造出有利于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與氛圍,以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

猜你喜歡
城鄉心理兒童
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在城鄉互動融合中推進鄉村振興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讓城鄉學子同享一片藍天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