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9-07-16 02:38蘇維驥李文英
新課程研究·上旬 2019年5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

蘇維驥 李文英

摘 ? 要:課堂常規作為訓練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的標準和規范,是課堂管理順利運轉的前提,抓好課堂常規是讓課堂更加有序、有效的基石。文章針對課堂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出其成因,同時結合工作實踐經驗探討優化課堂常規管理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課堂常規管理;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蘇維驥,安徽省肥西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高級教師;李文英,安徽省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教師。(安徽 ?合肥 ?231200)

中圖分類號:G62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3-0118-02

課堂常規是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一種要求,是以實現既定的課堂教學目標、促使學生發展為宗旨,適當、積極地處理有效課堂教學的諸因素為前提,師生一起參與制訂的一套有系統的規則。顯然,建立課堂常規不僅可以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控力和民主意識。

一、課堂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教師要建立有秩序、有安全感、有效率的課堂,就必須制訂、實施課堂常規并優化管理。筆者發現,課堂常規管理中存在不少問題,導致課堂常規管理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課堂常規的管理內容不明確。一項關于課堂動機的研究發現,如果學生覺得教師明確了對他們的期望,他們就會更加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學習。顯然,清晰明確的課堂常規可以幫助學生消除疑慮,增強他們的安全感,提高其學習能力。同時,明確的課堂常規還會降低課堂的復雜性,提高課堂教學和管理的有效性。然而,筆者在課堂觀察中發現,課堂常規里存在很多含糊不清的要求,如“按時上學、不準遲到”,這里并未明確指出具體的上學時間,學生也不知何時到校才算是按時。此外,有的課堂常規只提出所要求達到的結果,而沒有規定具體內容及步驟。如“課前做好準備”這一規定并未告訴學生如何做好相關準備,學生在接收到老師的指令后,仍會以自己的行為習慣應對要求,致使課堂失序。

2. 課堂常規的制訂方式不民主。有效課堂常規的建立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在建立課堂常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與人格。同時,民主的方式還會讓學生感受到尊重與關懷,因而更愿意去遵守師生共同商討制訂的課堂常規。然而,現實中大部分課堂常規都由教師制訂,學生難有表達想法和建議的機會,教師也不向學生論證常規的合理性,不利于課堂良好秩序的建立,從而影響到課堂常規實施的有效性。

3. 課堂常規的執行力度不到位。高效、有序課堂的建立還依賴于教師嚴格地貫徹執行合理、民主的課堂常規,只有積極地貫徹執行課堂常規,才能在實踐中檢驗其效度和可操作性。如果學生比以前學習更專注、獨立,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并不斷取得進步,說明課堂常規正在發揮作用,反之則說明課堂常規還存在問題。但在現實課堂中,大部分教師在制訂課堂常規后執行不力,常規形同虛設,由此導致管理效果不佳。

二、優化課堂常規管理的對策

有效的課堂常規管理可以幫助維系課堂秩序,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趯φn堂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1. 具體細化,明確制訂課堂常規。內容具體、表述清楚的課堂常規對學生的行為具有指導意義,它可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班級課堂行為標準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師要確保課堂常規的內容明確、具體:每一條規則表明一個具體行為;以書面形式呈現常規的內容,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被允許或禁止的;不僅要表達出所要達到的結果,還需指出具體步驟,并告知學生違反常規所要承擔的責任和承受的處罰。同時,還要清楚、準確地陳述課堂常規。比如,“帶著筆記本、紙和筆來上課”就要比“要準備好再來上課”更清楚、準確,且便于學生理解、執行。

2. 平等優化,民主制訂課堂常規。在制訂課堂常規時,一定要遵循民主原則。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并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之體會到被尊重感和融入感,從而自覺自愿地接受常規,養成尊重他人和遵紀守法的習慣。

筆者認為,在時間的安排上,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討論,也可利用班會課的時間來制訂課堂常規。對于課堂常規的內容,可以由學生提出需要遵守的具體行為,再由教師歸納;也可由教師事先列出相應的內容,再由學生投票決定。筆者認為,學生參與討論課堂常規的制訂很有意義,只有這樣,課堂常規才能更加合理,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3. 持續強化,有效內化課堂常規。常規一旦制訂,就需要師生共同持續貫徹執行。教師可在開學的前一周和學生一起商討制訂常規,接下來,再在課堂管理中不斷鞏固強化,最終達到融合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很少會依賴規則和常規,學生也更加自覺,行為和學習會趨于自我控制。為了將常規內化成行為習慣,可嘗試以下方法:

(1)常規視覺化。在小學階段,教師可用圖畫作為重要課堂常規的備忘,掛在教室比較醒目的地方。這樣的常規包括上課前的準備工作、聽課時的注意事項、課堂活動開展時的注意事項、課間活動時的注意事項等等。低年級教師可將學生小組合作的活動時刻拍攝下來和他們一起分享,并把這些照片和相關圖畫一起展示,這樣更加形象直觀,且便于學生深刻理解常規。此外,教師還可在班級的圖書角、植物角、衛生角等區域附近張貼簡單的圖示,將場所、空間和目的進行有效聯系。

(2)常規系統化。在課堂管理中,僅僅制訂和發布班級常規遠遠不夠,即使這些常規體現了公平原則,但這樣簡單的做法并不完善。因此,對于新建的常規,要保持和穩固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課堂管理中要有意識地關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行為,如遲到、無故缺勤、制造噪音、上課時玩耍、不做功課等。此外,高效的教學和管理還需要教師隨時做好應對教學意外的準備,并建立一個可順暢運行的日常行為和學習系統。

(3)常規情境化。在課堂管理中,當教師和學生討論常規時,可聯系學生平時的生活或學習經歷。例如,高速公路的規定;交通規則和路標;棋盤游戲規則;球類運動規則等。在談及常規公平性時,也可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利于他們深入了解常規,并自然地將常規運用到課堂情境中,從而將課堂生活化,使常規情境化。由此,學生在內化常規的同時,也能了解到規則或常規被破壞后所應承擔的責任,無形中就增強了自覺遵守課堂常規的意識。

總之,良好的課堂常規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管理的先決條件。有效的課堂常規可以幫助教師維系課堂的秩序,促進學生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增進師生及生生之間的情感。因此,在課堂常規管理中,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堂常規管理內容,以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美)埃弗森,埃默.透視小學生課堂行為:小學教師的課堂管理指南(第9版)[M].趙琴,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2] 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杜萍.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 (美)卡羅爾·西蒙·溫斯坦,莫莉·E·羅馬諾,小安德魯·J·米格納諾.做最好的小學教師:高效課堂管理的十三堂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5] (澳)羅杰斯.課堂行為的有效管理策略[M].蔡艷芳,馬慧,郭燕飛,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 范艷玲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溶解度計算錯誤種種和對策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