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由器述疑

2019-07-22 03:31余念姿
珞珈史苑 2019年0期
關鍵詞:器形古文字金文

余念姿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銘圖?”)著錄了05673由蓋、02453由鼎及14798由盉三件器物。①“由”字字形為,原釋為“古”,金文通鑒已改釋作“由”。詳參陳劍:?釋“”?,劉釗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89頁。這三件器物較為特殊。

?銘圖?著錄了三件器的銘文拓片,以及由鼎、由盉的器形照片,由蓋缺器形圖像。

由鼎的器形如圖一所示:

鼎通高 23.2~23.5、 口縱 16.5、 口橫 19.9、 兩附耳間距 23.3、兩鋬間距27、腹深12厘米。鼎體呈橢方形,直口方唇,其形與常見的鼎大致相似,特殊的是由鼎短邊頸部兩側有一對扭索狀附耳,長邊頸腹間還有一對獸首半環鋬。一般來說,鼎耳為口沿上的一對立耳或附耳,且為方形。由鼎附耳與常見附耳不一致,且有一對鋬。鋬常見于酒器,以便用手執持。1972年河南安陽殷墟五號墓出土了一件帶鋬的形制特殊的鼎。鼎通高23.9、口徑19.4厘米??诓砍蕡A形,前端有短流,后端有獸頭半圓形鋬,束頸,腹下部略外鼓,圜底,圓柱形足。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44頁。器形如圖二所示:

我們在?安陽殷墟奴隸祭祀坑的發掘?②安陽亦工亦農文物考古短訓班、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安陽殷墟奴隸祭祀坑的發掘?,?考古?1977年第1期,第20~36頁。一文中找到了同樣帶有鋬的鼎,通高19、口徑16、腹徑19厘米,侈口,束頸,鼓腹,柱足,單鋬,其形見圖三:

同坑出土的還有另一件鼎,通高64、口徑38.3、腹徑43厘米,侈口,束頸,鼓腹,柱足,口沿上有兩立耳。上述兩鼎形制基本相同,區別在于大鼎設立耳,小鼎設鋬。鋬與耳功用不一,因此各附在不同重量的器物上。這兩件帶鋬的鼎為商代器物,器形呈圓形,與由鼎有較大差別。且由鼎同時設有一對鋬和附耳,為商代帶鋬鼎所未見,不知是體現裝飾之美還是功用之便。

從紋飾上看,由鼎表面腐蝕嚴重,腹部幾乎被銹跡覆蓋,是否素面無紋無從得知。頸部飾云雷紋襯底的歧身夔龍紋,四足上部飾獸面紋。長邊頸腹間的鋬為獸首半環狀,獸角螺旋形上聳,下有勾狀垂耳,此種形態的鋬常見于匜器。

唯正月初吉庚寅,王在康宮,格于太室。榮伯入右由,即立。王呼內史尹冊命由。王曰:“命汝作服,錫汝金車、旂、巿(?)、幽黃?!庇筛覍P天子丕顯休,用作朕考簋。由其萬年子孫永寶用。

這三件器物的銘文有些字形比較特殊。葉先闖先生指出除由鼎“右”字寫法正確外,另外兩器均鑄為“左”字(由蓋、由盉),不合常例。而且這三器銘文中“榮”之寫法也比較特殊,沒有任何飾筆。①葉先闖:?新見與西周榮氏家族相關四器年代及史實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7年10月31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54, 2019年 6月20日。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字形與常見字形不一致,如由盉“格于太室”之“于”,字形為,與“辛”字字形極為相似。金文中未見“辛太室”,也未見“于”有此種寫法。又“”下之字作(由蓋),(由盉)、(由鼎),原書釋文皆作隸定形,而括注“巿?”,顯示有疑問。括注為“巿”是因為金文中“”字只與“巿”字相連,②張桂光主編:?商周金文辭類纂?,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182~3183頁。有疑問是因為三個字形與“巿”字差別太大③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9~1063頁。,難以辨識。又“對揚天子……”之“揚”字, 由蓋作,由盉為,由鼎為,均與金文中常見的“揚”字字形不同。常見的“揚”字字形為一個跪坐著的人朝向某物,有所動作的樣子,如、、等。④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4~1611頁。而在上列三器的字形中,人卻背對著某物。又“用作朕考簋”之“朕”字,由蓋為,由盉為,從又(?)從舟;由鼎為,從舟從廾。金文“朕”字絕大多數從舟,灷聲,如、、等。⑤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第1208~1211頁。、字形構造與之有別,不知何義。

“用作朕考簋”之“朕考”辭例也較為少見,在“用作+(作器對象)+器名”的句式中,作器對象常見“‘朕’+美辭+親稱”的形式,如“朕文考”“朕穆考”等。

從銘文布局看,三件同銘器除由鼎銘文整體布局較為規整、清晰外,由蓋、由盉銘文或肥粗、臃腫,或缺筆、不連貫,銘文間距不一。三篇銘文部分銹蝕嚴重,字跡漫漶,不好辨認。

04575芮公簋:芮公作鑄從簋,永寶用。

12244芮公壺:芮公作鑄從壺,永寶用。

14400虢季盤:虢季作旅盤,永寶用。

14405蘇夫人盤:蘇夫人作姪妀襄媵盤。

14893蘇夫人匜:蘇夫人作姪妀襄媵匜。

也有異類器物完全同銘的現象,但其自名往往是用共名,而非專名,如:

01510作父辛鼎、09825作父辛觚、12181作父辛壺:作父辛寶尊彝。

04309伯魚簋、13105伯魚卣:伯魚作寶尊彝。

或為兩種關系密切的器名連稱,如:

14461晉姞盤、14954晉姞匜:唯八月丙寅,晉姬作鑄旅盤匜,其萬年寶用。

鼎與簋在自名上有一定關系,如01735、02269、02270伯鼎自名為“鼎簋”,04449~04451伯簋也自名為“鼎簋”。陳劍先生分析鼎簋常配套使用,也常同時鑄造,此處的連稱,應是鑄器時鼎簋同用一銘、同時記載所作諸器的緣故,是很偶然的。①陳劍:?青銅器自名代稱、連稱研究?,李圃主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8頁。而盉與簋器物功用不同,形制、器形淵源上關聯不大,也不符合器名代稱情況。盉以“簋”自名,不知何故。②吳鎮烽先生在?新見玉茍盤玉茍盉小考?一文中公布過兩件新出現的器物:玉茍盤和玉茍盉。二器銘文內容基本相同,均自名為“簋”。吳先生認為這是由鑄造一組禮器,使用一篇銘文所致,并以由鼎、由盉、由為例。詳見吳鎮烽:?新見玉茍盤、玉茍盉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7 年 7 月 10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69, 2019 年 7月10日。但隨后王恩田先生從銘文內容分析,認為銘文為偽作。王恩田:?說圭?!衿埍P、盉銘文辨偽?,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7年 7 月 15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73; ?說玉府與玉人——玉茍盤、盉銘文辨偽補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7 年 7 月 27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80, 2019 年 7月10日。由鼎、由盉、由蓋未著錄于他書,出土地點不詳,均為私人收藏,且三器銘文字跡、字形相差較大,無法判斷是否為同出器物。

附:

猜你喜歡
器形古文字金文
張素鳳教授《古文字與語文教育》出版
釋古文字中的“杪”及相關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西周金文車器“鞎”補釋*——兼論《詩經》“鞹鞃”
淺論北宋汝窯瓷器的風格特征與審美價值
從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陽冰對《說文》的說解
語法填空專練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